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胶囊配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痰瘀阻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采用银丹心脑通胶囊配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结果治疗组缓解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P〈0.05);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有明显增快(P〈0.01);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银丹心脑通胶囊配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痰瘀阻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培土益气法联合灯盏生脉胶囊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确诊为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加味六君子汤水煎剂结合灯盏生脉胶囊服用,对照组则予以倍他司汀片及氟桂利嗪片口服,共14d,停药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椎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土益气法联合灯盏生脉胶囊能有效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指标及VA、BA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68例。2组均给予盐酸氟桂利嗪口服,治疗组同时给予补阳还五汤口服。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经颅彩色多普勒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明显高于对照组(78%)(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活血定眩方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单纯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加用活血定眩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平均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定眩方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血液循环状态,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一个疗程(14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4天的椎基底动脉TCD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在第3、7、14天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舒筋止眩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颈源性眩晕痰湿阻络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60例颈性眩晕病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舒筋止眩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疗程2 w,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黏度)、血流动力学指标(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未出现明显心慌胸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眩晕症状加重等不良反应。结论 舒筋止眩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颈性眩晕更有优势,能有效降低血液黏度及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脑部供血,进而改善眩晕、上肢麻木、颈项僵硬疼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予川芎嗪注射液,0.24g静脉滴注,氟桂利嗪每晚5mg口服,治疗8周.对照组(60例)予氟桂利嗪每晚5mg口服,治疗8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效率及脑血流速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优于单用氟桂利嗪.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静注灯盏花素注射液配合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I)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苯海拉明片、盐酸氟桂利嗪片口服,静注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注灯盏花素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血栓素B2、血小板聚集率、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在对血栓素B2、血小板聚集率及颈部动脉多普勒参数变化改变方面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静注灯盏花素注射液配合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肾定眩汤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肾定眩汤治疗,观察2组中医症候积分、后循环平均血流速度、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主症、次症、舌脉象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定眩汤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陶海军  徐先勇  胡官印 《光明中医》2023,(17):3429-3432
目的 观察天麻素联合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VBIV)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庐山市人民医院82例VBIV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2组均接受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均治疗2周。对比2组疗效、眩晕量表评分系统(DARS)、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的DARS、DHI评分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指标比对照组低(P<0.05),右侧椎动脉、左侧椎动脉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天麻素联合西医治疗VBIV的效果确切,可提升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血液流变学,减轻眩晕程度。  相似文献   

11.
李钢 《中医药研究》2011,(10):1212-1213
目的观察眩晕宁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96例VBI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予眩晕宁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连服15 d。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每次5mg,每晚1次口服,疗程15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宁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且无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督脉揿针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颈性眩晕(C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CV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盐酸氟桂利嗪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督脉揿针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高于对照组的7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ESCV评分及椎-基底动脉Vm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ESCV评分及椎-基底动脉Vm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揿针联合盐酸氟桂利嗪在减轻CV患者眩晕症状、加强颈部活动功能及改善颈部血流运行方面具有良好效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评价氟桂利嗪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性。方法:入选2010年2月-2013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老年患者共计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银杏达莫,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桂利嗪,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DARS和DHI量表进行评估,观察组和对照组疗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后循环血液流动速度变化进行评估,观察组基底动脉和左椎动脉血流改变较显著(P0.05),右椎动脉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氟桂利嗪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川芎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口服联合川芎嗪静脉滴注,对照组仅给予养血清脑颗粒口服。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以及治疗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川芎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力定眩片联合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联合氟桂利嗪片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强力定眩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0%vs 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Vm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Vm值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力定眩片联合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清眩汤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9月—2019年7月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清眩汤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3.3%(25/30),对照组为60.0%(18/3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为63.3%(19/3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增快(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2周后左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更快(P均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2周后左椎动脉、基底动脉搏动指数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2周后P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的基础上合用清眩汤可以增快左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显著提高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天麻素注射液和氟桂利嗪联合应用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来群  辛丽  孙凤敏  华勇 《光明中医》2008,23(10):1560-1560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和氟桂利嗪联合应用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天麻素注射液和氟桂利嗪联合应用.结果:治疗组治愈率16.07%、总有效率96.43%,对照组治愈率11.11%、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天麻素注射液和氟桂利嗪联合应用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拟消眩方佐治气血亏虚、痰瘀互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自拟消眩方,观察周期28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加快(P<0.05),且治疗组血流加快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消眩方是佐治气血亏虚、痰瘀互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定眩丹治疗肝肾阴虚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肾阴虚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20 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 0例。2组均予常规控制危险因素,对照组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予定眩丹治疗,2组疗程均为28天。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0 0%,对照组为52.0 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2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 5),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 5);2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 5),治疗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 5)。结论:定眩丹能够改善肝肾阴虚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流速度,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肝肾阴虚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唐世球 《吉林中医药》2011,31(7):635+653-635,653
目的:观察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1例),分别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方和氟桂利嗪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57%,对照组总有效率67.74%,2组比较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优于氟桂利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