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陈伟良  冯继业 《口腔医学》1997,17(4):179-180
本文对19例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22例恶性肿瘤(术前和术后2周),8例复发性恶性肿瘤,18例无复发恶性肿瘤和20名正常健康人作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检测.结果良性肿瘤组和无复发组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术前和术后2周以及复发组与正常人或良性肿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SIL-2R水平检测在临床上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治疗过程免疫功能监测和病者预后估测均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ganciclovir,HSV-TK/GCV)与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基因联合应用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的抑制和杀伤作用。方法将0.2 ml细胞浓度为2×107/ml的涎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细胞株(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cell line withhigh tendency of lung metastasis,ACC-M)的细胞悬液接种于20只裸鼠皮下,建立涎腺腺样囊性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将20只荷瘤裸鼠分为A组:HSV-TK/GCV和IL-2联合基因治疗组(TK(IL-2组);B组:HSV-TK/GCV组(TK组);C组:空病毒组(EGFP组);D组:ACC-M组;每组5只。分别于瘤体内注射TK(IL-2;TK;EGFP和无菌生理盐水。注射48小时后,对A、B、C组裸鼠每日腹腔注射GCV,D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连续10天。最后一次给药后第二天处死裸鼠,观察各组裸鼠的肿瘤体积和瘤重的变化,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对移植瘤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瘤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A组和B组中,ACC-M的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治疗后体积数减少,与ACC-M组比较差别有极显著性(P〈0.01)。A组和B组抑瘤率分别为91%和76%;光镜下观察A组和B组均出现了明显的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A组和B组有明显的凋亡峰出现,凋亡率分别为30.55±0.23和13.53±0.32;C组凋亡率为10.07±0.31,D组凋亡率为8.34±0.41%。除C、D组之间差别无明显性外,其余各组之间差别均有极显著性(P〈0.01)。A组和B组的细胞S期比例明显增加,G2/M期比例明显降低。结论 HSV-TK/GCV联合IL-2基因对ACC-M移植瘤有明显抑制作用,抑瘤效果优于单独应用HSV-TK/GCV系统。  相似文献   

3.
赝复体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腭部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赝复体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在口腔颌面部腺源性恶性肿瘤靶向放疗中的初步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从2009年起在就诊于我科的颌面部腺源性恶性肿瘤患者中,选择腭腺肿瘤患者5例。5例患者在术前经CT检查,设计粒子植入靶区方案。在全麻下先手术切除肿瘤组织,2周后按照术前设计方案,分层立体式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同期行上颌腭部缺损取模,设计并制作赝复体义齿,在近瘤腔的赝复体基托组织面呈球形埋入数枚放射性粒子。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副反应。结果:术后随访2~15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现靶区所覆盖范围肿瘤复发或转移。所有5例患者戴用赝复体均感语音、咀嚼、面容明显改善,除2例患者有舌体轻度烧灼感外,无任何不适主诉。结论:对腭部腺源性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切除后采用赝复体放射性粒子埋入联合组织间放射性粒子植入的方法,对靶区行立体式、全方位的放射治疗,在增强放疗效果、防治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近期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腮腺肿瘤临床特点及全身并存疾病对治疗的影响。方法:对68例60岁以上老年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腮腺肿瘤病例中良性肿瘤55例、恶性肿瘤13例,其中Warthin瘤占全组肿瘤的44.1%(30/68);伴有全身系统性疾病者占54.4%(37/68),经过对基础疾病治疗后均顺利接受手术治疗,未发生并发症。结论:老年人患腮腺肿瘤以男性居多,Warthin瘤最常见;全身系统性疾病经积极治疗后均可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吡柔比星(THP)为主联合化疗与免疫治疗及全身营养支持的综合性治疗口腔颌面部晚期恶性肿瘤。方法:54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结果:常规检查,肿瘤范围,肿瘤直径测量。治疗结果满意,总有效率达68.5%,同时明显改善了患者营养不良状况。结论:THP治疗口腔颌面部各种恶性肿瘤疗效肯定,辅助免疫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可提高化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术在口腔颌面部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及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在口腔颌面部肿瘤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颌面部肿瘤的DSA表现,栓塞、临床治疗治疗效果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2例口腔腔大出血患者急诊行DSA及栓塞治疗后,立即停止活动性出血;1例上颌骨中心性血瘤行永久性栓塞,栓塞后3周面部膨畸形逐渐缩小,随访5例未见复发,栓塞后行手术切除的病,主中出血明显减少,瘤体完善切除,随访3年无复,结论:DSA及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技术是诊断和治疗颌面部肿瘤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区域性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患者纳入试验组,行肿瘤及瘤体周围腺体区域性切除术。另选56例行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的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患者纳入对照组。对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术后涎瘘、面瘫及味觉性出汗综合征发生率。结果随访3个月~5年,试验组均无肿瘤复发,腮腺术区凹陷畸形不明显,腮腺分泌功能均基本正常;对照组亦无肿瘤复发,但均有不同程度的腮腺区凹陷畸形,腮腺均无分泌功能。试验组术后发生涎瘘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χ2=5.23,P〈0.05),发生面瘫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χ2=16.10,P〈0.05),发生味觉性出汗综合征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χ2=18.60,P〈0.05)。结论治疗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肿瘤及瘤体周围腺体区域性切除术优于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应用微波热凝技术治疗口腔良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微波热凝技术治疗口腔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微波热凝技术治疗口腔良性肿瘤161例,其中粘液腺囊肿63例,血管瘤47例,牙龈瘤2 9例,乳头状瘤2 2例。治疗1~6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病例随访1个月,粘液腺囊肿复发2例,经再次微波热凝治疗,瘤体消失;2例血管瘤10d后进行第2次治疗,瘤体完全消失。6个月后复查,全部病例无复发。结论:微波热凝治疗口腔良性肿瘤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8-Br-cAMP提高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旁观者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8-Br-cAMP对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丙氧鸟苷(GCV)系统旁观者效应的增强作用及机理。方法 应用FCM、透射电镜检测8-Br-cAMP对口腔鳞癌细胞(Tca8113)、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及间隙连接的诱导分化作用;采用析因分析法分析8-Br-cAMP对HSV-TK/GCV系统旁观者效应的影响。结果 口腔鳞癌细胞经 10-4mol/L 8-Br-CAMP处理后:FCM检测显示 Cx43表达阳性的细胞由治疗前的(4.8 ± 0.26)%上升到(21.3±0.65)%,两组比较P<0.001;透射电镜显示细胞超微结构出现分化,细胞间出现间隙连接;MTT检测显示增强了HSV-TK/GCV系统治疗时的旁观者效应,两者间存在协同关系。结论8-Br-cAMP可诱导分化口腔鳞癌细胞并显著提高HSV-TK/GCV系统治疗时的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赝复体式放射性粒子布源器用于腭部腺源性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放射治疗效果。方法:11例腭部恶性肿瘤患者,经常规手术切除治疗后2周,根据上颌骨缺损的赝复体设计原则,分别制作铸造支架式赝复体。按照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的靶区照射剂量设计要求,在近瘤腔的赝复体基托树脂组织面均匀埋植数枚125I放射性粒子。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例患者均能坚持配戴赝复体式放射性粒子布源器,无粒子脱落或移位。随访6~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经赝复体修复后,患者语音清晰度、咀嚼效率、生活质量等均显著改善,自我评估全优。结论:采用赝复体式放射性粒子布源器对腭部腺源性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术后近距离靶向照射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放射诱导启动子介导双融合自杀基因CDglyTK靶向治疗人舌鳞癌裸鼠移植瘤的疗效。方法构建人舌鳞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以脂质体为载体介导携放射诱导启动子调控双融合自杀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E-CDglyTK瘤内转染,辅以3Gy放疗,腹腔注射5-氟胞嘧啶和丙氧鸟苷.描绘肿瘤生长曲线,RT—PCR检测CDglyTK的mRNA水平.免疫组化检测细胞核增殖抗原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结果放射诱导启动子介导的CDglyTK对肿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RT—PCR可检测到转染后肿瘤细胞CDglyTK的mRNA表达,诱导放疗增强了其表达水平.电泳条带灰度值从0.213±0.023上调至0.279±0.038(P〈0.01);诱导放疗显著提高疗效,凋亡指数从21.52%上升为32.23%(P〈0.01),增殖指数由28.36%下降至20.07%fP〈0.01)。结论放射诱导启动子可作为基因治疗分子开关调节CDglyTK基因在人舌鳞癌裸鼠移植瘤中靶向表达.低剂量放射性照射可显著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12.
抗肿瘤靶向治疗是通过阻断癌细胞上与恶性程度(包括侵袭性、复发转移、生存率下降等)密切相关的特定分子靶点来抗癌的新技术。利用靶向药物减低肿瘤细胞增殖并提高放射敏感性,与放疗联合应用,有可能成为口腔颌面-头颈恶性肿瘤治疗新策略。目前已研制成功并开始在临床应用的分子靶向药物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FGFR)的抑制剂。利用分子诊断基因芯片检测肿瘤相关基因表达,可以制定出疗效更好的放疗联合个体化靶向治疗方案,来治疗口腔颌面-头颈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Ⅱa期临床试验基础上,探索新型光敏剂-注射用海姆泊芬联合532nm激光光动力治疗微静脉畸形的最佳剂量,初步评价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后续临床试验提供依据。方法:遵循平行、对照、双盲的试验原则,对本科就诊的25例微静脉畸形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照2:2:1的比例随机分配入A组(高剂量组,5mg/kg)、B组(低剂量组,2.5mg/kg)和对照组(安慰剂组),接受不超过2个疗程的光动力治疗。光敏剂为注射用海姆泊芬冻干粉针剂,激光波长为532nm,功率密度为80~100mW/cm2,照射时间为20min。实验数据采用SAS9.1.3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第1疗程8~12周后,A组治愈率为10.0%,总显效率为40.0%,总有效率为90.0%(n=10);B组治愈率为0.0%,总显效率为0.0%,总有效率为55.6%(n=9,脱落1例);对照组(C组)治愈率为0.0%,总显效率为0.0%,总有效率为40.0%(n=5)。A组总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B组,A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C组)(P〈0.05)。第1疗程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A组50.0%、B组22.2%和C组0.0%。第2疗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A组20%、B组33.3%和C组20%。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海姆泊芬光动力疗法用于微静脉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高剂量组(5mg/kg)的疗效明显优于低剂量(2.5mg/kg)组和对照组,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新型复合光敏剂(甲苯胺蓝-羧甲基壳聚糖-碳纳米管复合光敏剂)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的灭菌效果及细胞毒性,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1)根据不同的复合光敏剂质量浓度(1.0、1.5、2.0、2.5 g/L)、光强度(53、106、159、212 mW/cm2)和光剂量(12、24、36、48 J/cm2)依次分为光敏剂组(A1 ~ A4亚组)、光强度组(B1 ~ B4亚组)、光剂量组(C1 ~ C4亚组),进行PDT处理;对照组(A5、B5、C5亚组)为不加复合光敏剂且不用激光照射。分析比较各组的灭菌效果。(2)在人牙周膜细胞的培养基中分别设置复合光敏剂质量浓度为1.5、2.0、2.5 g/L,在光强度212 mW/cm2、光剂量60 J/cm2下进行PDT处理的记为PDT组,不进行光照的记为避光组;以不加入复合光敏剂(0 g/L)进行PDT或避光处理的为各自的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相对增殖率(relative growth rat,RGR),并评价细胞毒性。结果    (1)光敏剂组、光强度组、光剂量组的组内各亚组间总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29、28.15、25.36,均P < 0.05)。各组中灭菌率最高的分别为A2、B4、C3亚组,其中C3亚组的灭菌率高于A2、B4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随复合光敏剂质量浓度的增加,PDT组和避光组的RGR均呈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06和24.15,均P < 0.05)。当光敏剂质量浓度为2.5 g/L时,PDT组和避光组较对照组RGR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各组应用不同质量浓度复合光敏剂PDT处理后的细胞毒性均为0和1级,属于合格。结论    新型复合光敏剂介导的PDT对龈上菌斑中的细菌具有较好的灭活作用,局部应用有效灭菌浓度的复合光敏剂介导PDT的细胞毒性级别低,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以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搜集56例头颈部恶性淋巴瘤病例,采用HE染色法进行观察,分析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56例头颈部恶性淋巴瘤患者中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和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患者分别为47例(83.93%)和9例(16.07%),常见临床体征是包块(痛性及无痛性),感染溃疡。49例回访,7例失访。在回访中,22例(44.90%)复发,经分析表明复发率与患者的年龄及累计部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部位依次为颈部、颌下、颏下。仅有头颈部症状者48例(85.71%)。初次诊断不明确者46例(82.14%)。1次病理诊断的确诊率为84.8%。治疗主要为手术+化疗。患者5年生存率58%。结论:结外型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组织学形态多样化,容易与临床上其他疾病相混淆。应通过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以明确诊断。累犯≥2个部位和年龄〉50岁头颈部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PURPOSE: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antitumor effect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using Photofrin as the photosensitizer, combined with low-dose cisplatin (CDDP) on NR-S1 mous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MATERIALS AND METHODS: CDDP (5 mg/kg body weight) was injected intraperitoneally either 1 hour or 3 hours prior to PDT or immediately afterward. Twenty-four hours after each protocol, the antitumor effects were evaluated by percentage area of the tumor necrosis in hematoxylin-eosin stained specimens as well as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 indices. Furthermore, the tumor sizes were evaluated at 3, 7, and 10 days after each protocol. RESULTS: The antitumor effect of PDT was enhanced by administration of CDDP 3 hours before PDT, whereas the administration of CDDP 1 hour before PDT or immediately after PDT did not potentiate a PDT antitumor effect. CONCLUSION: Administration of low-dose CDDP 3 hours before PDT appears to be a useful treatment modality.  相似文献   

17.
光动力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发展迅速,在口腔肿瘤、口腔黏膜病、牙髓牙周疾病治疗以及组织再生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免疫调控在光动力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光动力疗法可诱导细胞凋亡或直接破坏细胞,暴露抗原物质,进而刺激免疫细胞的增殖与活化并释放炎症细胞因子,从而破坏病变组织,抑制肿瘤增殖;通过改变血管通透性等方式调节局部炎症进程,促进免疫细胞抗炎极化,同时减少炎性细胞浸润;通过改变局部细胞因子的分泌模式间接促进组织再生,或直接靶向免疫细胞引起内皮细胞、软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的增殖或分化。文章就光动力介导的免疫调控作用特点及其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方向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小型无包膜的双链环状DNA肿瘤病毒,根据其伴随上皮损伤的恶性程度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形成的最重要因素,75%的OSCC中可检测到高危型HPV16。HPV16全长基因组分为早期区(E区)、晚期区及非编码调节区,其中E区包括8个开放阅读框,即E1~E8。HPV16E5基因引起细胞融合并形成双核细胞,是恶性肿瘤发生的征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HPV16E5蛋白作用机制中的关键部分,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进程。肿瘤细胞中存在着EGFR过表达现象,一些抗癌药物抑制EGFR表达可起到治疗肿瘤的作用。环加氧酶(COX)2是一种可在人体中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程序性细胞死亡和促进血管形成的酶,HPV16E5蛋白与EGFR协同诱导COX2表达,共同参与肿瘤的恶性转化进程。本文就HPV与口腔肿瘤、HPV16E5基因的功能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与EDTA联合应用进行根管消毒的效果。方法:选取75颗人单根管离体前磨牙建立感染根管模型,随机均分为5组,A组:PDT处理组;B组:EDTA处理组;C组:PDT联合EDTA处理组;D组:NaCIO阳性对照组;E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各组处理前、处理后分别用纸尖在根管内取样,进行平板菌落计数。回复实验中在根管内注满无菌液体培养基,培养7d后用纸尖取样,统计检出细菌的根管个数。结果:PDT联合EDTA组杀菌率达100%,明显高于其余4组(P〈0.05)。回复实验中PDT联合EDTA组检出细菌根管数为4个,明显少于其余4组(P〈O.05)。结论:PDT联合EDTA可有效进行根管消毒,有望为临床提高根管消毒效率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