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分析髓内外两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FF)的疗效。方法:选取行内固定术治疗的IFF患者107例,其中髓外固定39例和髓内固定68例,利用设计的调查表和SF-36健康调查表收集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相关资料,比较髓内外两种固定术相关参数和疗效差异。结果:2种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髓外固定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功能训练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高于髓内固定术(P<0.05)。结论:髓内固定术是一种较理想治疗老年IFF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PFNA内固定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内固定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研究组实施PFNA内固定术,对照组实施DHS内固定术,比较手术效果及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指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PFNA内固定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在后踝骨骨折的治疗中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74例后踝骨骨折患者,将实行传统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患者37例设为对照组,实行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患者37例设为试验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的相比明显减少(P<0.05);1年后,试验组患者的功能评分为(95.34±5.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77±1.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用于后踝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治疗手段,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确诊为髋部骨折的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对照组患者行内固定术治疗髋部骨折,对试验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可负重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都要优于内固定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髋部骨折的手术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要明显优于传统的内固定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导航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在微创导航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在常规导航技术下行椎弓根螺丝钉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 d的腰背痛VAS评分、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 d,两组患者的腰背痛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微创导航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中治疗效果好,可更好控制患者的腰背部疼痛,且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转刀片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与动力髋加压螺钉内固定术(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需手术治疗的1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PFNA治疗,对照组采用DH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骨痂出现时间、骨痂评分、骨折线出现时间及VAS评分。结果:试验组的优良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骨痂出现时间、骨折线出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2个月的骨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2、3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对于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好、利于骨折的愈合,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7.
综合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9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45例运用常规药物与高压氧治疗和传统护理,试验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前后评定效果.结果 试验组2周内总有效率为86%, 3个月内治愈率为90%,治疗康复时间(28±10.2) d;对照组2周内总有效率为64%, 3个月内治愈率为74%,治疗康复时间为(45±12. 4) d.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治愈率、治疗康复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取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手术治疗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1)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骨折内固定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闭合撬拨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8月~2010年8月收治的80例拟进行跟骨骨折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0例,给予闭合撬拨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足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未发生内固...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回顾性分析运用PFNA(股骨近段防旋髓内钉)和PEN(股骨近端髓内钉)的效果.方法: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为本次研究的实施时间段,研究对象为我院接诊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例患者,其中39例患者运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为观察组,余下39例患者运用PFN内固定术治疗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采用PFNA内固定术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使得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显著的降低,在患者身体康复中起到促进作用,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手术室术中保温干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出血量、体温及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保温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出血量、体温等围术期指标,分析其干预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水平,同时应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护理满意度评分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评价其股骨功能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及疼痛度,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温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aPTT、PT、Fbg、TT水平与干预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aPTT、PT、TT明显缩短(P<0.05),Fbg升高(P<0.05);观察组FIM、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cGil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 (P <0.05).结论 手术室保温干预可明显降低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出血量,改善体温,减少手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出院后6个月内进行家庭干预。术后1、3、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Harri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干预可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坐骨结节承重支具辅助功能锻炼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的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9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实验组早期应用坐骨结节承重支具进行下地功能锻炼,并以常规功能性康复训练作对照,评价其对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实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坐骨结节承重支具辅助功能锻炼,有利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良好恢复,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李震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4):513-515,518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100例确诊的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照组行传统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影像学变化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Oswestry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均<0.05),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伤椎后凸角、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线高度及伤椎后缘高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均<0.05),对照组治疗后以上影像学指标均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均<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VP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有效手段,能更好改善症状,恢复椎体形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陈功群  郭伯文  谢澄 《当代医学》2021,27(6):110-113
目的探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小夹板和石膏托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32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0例。实验组采用小夹板固定,对照组采用石膏托外固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VAS评分、生活质量、腕关节活动及Gartland-Weley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63%(P<0.05)。实验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实验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实验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背伸、掌屈、旋前、旋后度数明显高于对照组,Gartland-Weley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小夹板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且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08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种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79±0.1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98±0.32)d,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对疾病知识知晓率、遵医用药、坚持功能锻炼等健康行为执行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配合接骨续筋汤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并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内服接骨续筋汤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患侧肿胀情况,治疗4、8周后骨折愈合X线评分,并记录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后采用Garland-Werley评分对腕关节的活动功能进行评价;治疗90 d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VAS评分及患侧肿胀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和患侧肿胀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骨折愈合X线评分均较治疗4周后显著上升(P<0.05),且治疗组骨折愈合X线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缩短(P<0.05),Garland-Werley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90 d后,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基础上服用接骨续筋汤可提高老年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骨折后疼痛、肿胀程度,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腕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OI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65例老年OIF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采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33例)采取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骨密度变化、Harris评分、骨折愈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差异。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多,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1);而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和功能锻炼时间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相比术前,两组患者术后骨密度均显著改善(P<0.0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骨密度的组间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骨折愈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骨折愈合率和Harris评分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相比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老年OIF患者应用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治疗可促进早期骨性愈合,提高内固定的稳定性,但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因此临床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以更好地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效果观察及对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自我院于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将纳入的8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于切皮前10min给予生理盐水混合液,静脉滴注;观察组于切皮前10min给予氨甲环酸,静脉滴注。两组于5d后检测术后失血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血红蛋白丢失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失血量,及术前和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gt;0.05);观察组血红蛋白丢失量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lt;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而骨折愈合时间快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lt;0.05)。两组术后显性失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gt;0.05);观察组术后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少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lt;0.05)。两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较术前增加,且有统计学差异(P&lt;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lt;0.05)。结论: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效果明显,可明显减少术后失血量,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