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发热待查住院452例临床资料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林冰 《疑难病杂志》2006,5(6):424-426
目的分析452例以发热待查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入选1985年7月~2005年6月间452例以发热待查收住我科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入选病例分为A组(1985年7月~1995年6月)及B组(1995年7月~2005年6月)2个10年组,用SPSS11统计软件对2组患者的发病年龄、住院天数、病因、确诊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B组患者平均发病年龄较A组患者高(38.00岁±15.32岁vs34.85岁±12.82岁,t=-2.319,P=0.021);B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比A组患者明显减少(19.54天±14.65天vs28.54天±30.37天,t=4.083,P=0.000);B组患者的确诊率高于A组(95.75%vs91.19%,χ2=3.96,P=0.047);B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病比例较A组患者高(27.42%vs19.89%,χ2=4.144,P=0.042);且确诊自身免疫性疾病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比例高(66.02%vs33.98%,χ2=8.492,P=0.004)。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之和占确诊病例比例在2组分别为94.45%和97.18%。结论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是发热的3大常见病因,其中感染性疾病是发热待查的主要病因,以自身免疫性疾病为病因的发热待查病例数在上升。医生在考虑发热病因时,应多关注常见疾病的不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2.
黄志研 《海南医学》2012,23(20):46-48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尼莫地平对高血压性脑室出血患者中枢性发热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我科2008年2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经确诊为高血压性脑室出血的病例46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实施尼莫地平治疗)及对照组(不实施尼莫地平治疗)各23例,随访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中枢性发热病例的分布差异.结果 随访1个月,无中途退出病例,其中,实验组并发中枢性发热13例(高热3例,中低热10例),无死亡病例;对照组并发中枢性发热15例(高热10例,中低热5例),死亡1例.两组患者中枢性发热病例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07,P=0.369>0.05),而中枢性高热病例的分布差异则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39,P=0.047<0.05).结论 早期应用尼莫地平可降低高血压性脑室出血并发中枢性发热患者的发热程度,可能对于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具有肯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发热待查(FUO)患者的病因构成﹑诊断方法及思路.方法 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住的80例门诊初诊为FUO的患者的最终诊断,观察患者病因构成﹑最终确诊方法及病因与最终确诊时间的关系.结果 80例FUO病因明确患者中,感染性疾病57例(细菌感染39例,病毒感染15例,支原体感染3例),占71.25%;非感染性疾病17例(肿瘤7例,免疫疾病10例),占21.25%.感染性疾病所占比重显著高于非感染性疾病,各类感染性疾病最终确诊时间也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确诊方法中,诊断性治疗与观察构成比最高,占40.00%,影像学和细菌学次之,分别占25.00%和16.25%.结论 感染性疾病是发热待查的主要病因,诊断性治疗与观察﹑影像学检查﹑细菌学检查等诊断技术的联合应用对发热待查的早期诊断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长期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构成及临床诊断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1月符合长期不明原因发热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124例临床资料.结果 124例患者最终确诊120例,确诊率为96.8%,其中感染性疾病62例(包括细菌感染54例,病毒感染6例,真菌感染2例)占51.7%,风湿免疫病37例,占30.8%,恶性疾病12例,占10%.结论 感染性疾病是发热原因待查的主要病因,其次为风湿免疫病和恶性疾病.  相似文献   

5.
C-反应蛋白对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发热鉴别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CRP)鉴别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发热作用的价值.方法:初诊拟诊为发热待查的患者552例,进行系列检查,并在入院第1个24 h内,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以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判断鉴别价值.结果:552例患者确诊感染性发热412例,占74.6%;非感染性发热140例,占25.4%.感染性发热组CRP值高于非感染发热组CRP值(t=14.257,P=0.0001).CRP对感染性发热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2,95%的CI为0.650~0.854.以CRP为8 mg/L作为鉴别的界值,则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0.3%、68.6%、84.8%、89.4%、68.6%、2.88和0.14.结论:CRP的检测能够鉴别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当CRP≥8mg/L时,应及时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的特点.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0例住院精神病(研究组)死亡病例与24例随机抽取的同期住院精神病生存病例(对照组)的一般情况和病情特点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年龄(t=0.78,P》0.05)、男女性别(x2=0.248,P》0.05)差异无显著性.由抗精神病药物抗胆碱能作用所致的肠麻痹噎食病例(x2=3.9,P《0.05),有拒食自杀行为病例(x2=3.9,P《0.05),心电图不正常病例(x2=5.5,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研究组的由于抗精神病药物抗胆碱能作用所致肠麻痹噎食、有拒食自杀行为者、心电图不正常者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发热待查的病因.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符合发热待查的76例患者病历资料.结果:76例患者最终明确诊断者66例(86.8%).感染性疾病40例(52.6%),其中细菌感染26例(65.0%),病毒感染8例(20.0%).恶性肿瘤12例(15.8%),其中淋巴瘤5例.结缔组织病9例(11.8%),其中血管炎3例,成人Still病2例.其他疾病5例(6.6%).未确诊10例(13.2%).结论:感染性疾病是发热待查的首位病因,常见为细菌感染,恶性肿瘤和结缔组织病也是发热待查的主要病因.大部分发热待查病例经细致的临床检查和分析是可以得到确诊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发热待查患者住院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方法:选取以发热待查收入院的患者294例,对其发病原因、确诊几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确诊率为90.47%,自身免疫性疾病患病率为18.36%,确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女性的比例(67.14%)高于男性的比例(34.29%)。以肿瘤、外因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为发热常见的病因,总和发病率为95.38%。结论:肿瘤、外因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为发热待查的主要诱因,其中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发热待查的发病率为最高,在临床上对发热待查的患者诊断时,注意应对常见病的不典型临床表现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发热待查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发热待查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14例发热待查患者中,最终明确诊断101例,确诊率为88.6%。病因包括:感染56例(49.1%),其中肺部细菌感染占30.4%(17/56),结核病占14.3%(8/56);结缔组织疾病25例(21.9%),其中成人Still病占44.0%(11/25),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占24.0%(6/25);肿瘤12例(10.5%),其中淋巴瘤占58.3%(7/12);其他8例(7.1%),其中药物热占50.0%(4/8),坏死性淋巴结炎占25.0%(2/8);原因仍未明确13例(11.4%)。结论大部分发热待查患者经仔细的临床检查和分析可明确诊断,发热待查病因以感染、结缔组织疾病及肿瘤为主,疾病类型与热程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Val/Me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方法 对232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41例同期健康对照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技术测定基因型.结果 COMT基因Val/Met多态性突变率为5%,基因型:G/G、G/A和A/A在患者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44,74,14和85,47,9.该多态性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基因型(x2=0.119,P =0.942)及基因频率(x2=0.115,P =0.735)差异无显著性,患者组和同性别对照组基因型(男性:x2=1.341,P =0.511; 女性:x2=2.379,P =0.304)和基因频率(男性:x2=1.271,P =0.260;女性:x2=2.323,P =0.128)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该多态性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在不同发病年龄组、临床各亚型组及不同家族史患者组间分布差异也无显著性.结论 COMT基因第四外显子区Val/Me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无相关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别、临床亚型及家族史亦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12例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患者的病因构成、确诊方法,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FUO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且符合FUO诊断标准的212例病例,分别以性别和年龄分组,探讨FUO病因在性别和年龄中的分布。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算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2例FUO患者经相关检查或诊断性治疗最终明确诊断171例,确诊率为80.66%,出院未确诊者41例(19.34%)。病因分别为:感染性疾病98例(57.31%),其中结核病占25.51%(25/98);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CTD)27例(15.79%),其中成人斯蒂尔病占44.44%(12/27);肿瘤性疾病17例(9.94%),以淋巴瘤为主35.29%(6/17);其他疾病29例,以药物热最多见41.38%(12/29),坏死性淋巴结炎占24.14%(7/29)。CTD以女性多见,肿瘤性疾病以男性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疾病、其他疾病及未明确诊断疾病在不同性别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疾病在各年龄组中均为首要病因,以60岁以上年龄组多见;CTD以30~59岁年龄组多见,恶性肿瘤性疾病以60~86岁组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21,P=0.025)。 结论 FUO病因复杂,感染性疾病为其主要病因诊断,结核杆菌感染占重要地位,结核病中肺外结核是重点、难点;CTD及肿瘤性疾病在FUO病因诊断中分别居第2、3位。大多数FUO患者经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一般能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发热原因和发热时机不明的发热患者的致热原因。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4周岁以上的发热原因和发热时机不明的发热患者198例,对其发热病因进行分析。结果198例发热原因不明的患者中感染病患者96例,占48.5%,肿瘤性疾病患者56例,占28.3%,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患者39例,占19.7%,诊断不明患者7例,占3.5%;感染性疾病发热患者病因分布结果显示,普通细菌和病毒感染、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脊髓膜炎、布氏杆菌感染、结核性胸膜炎、肝结核、伤寒患者分别占19.8%、15.6%、13.5%、11.5%、11.5%、10.4%、9.4%、8.3%;肿瘤性疾病发热患者病因分布结果显示,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骨髓瘤、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占42.9%、21.4%、14.3%、10.7%、10.7%;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患者病因分布结果显示,成人斯蒂尔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坏死性血管炎、多发性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别占28.2%、23.1%、15.4%、12.8%、10.3%、5.1%、5.1%。结论大多数发热原因和发热时机不明的发热患者中,感染性疾病最多,其次是肿瘤性疾病、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  相似文献   

13.
94例儿童发热待查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元奉 《广西医学》2002,24(10):1547-1549
目的:探讨儿童发热待查(FUO)病因构成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符合FUO诊断标准的患儿94例,结果:94例中明确诊断85例,确诊率为90.4%,未明确诊断9例(9.6%)。确诊病例中,感染性疾病58例(68.2%),肿瘤及瘤样病变12例(14.1%),结缔组织病7例(8.2%),其他疾病8例(9.4%)。9例病因不明。结论:根据临床经过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明确FUO中的大多数病例的病因诊断,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及结缔组织病是本组FUO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4.
不明原因发热108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平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11):1110-1112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方法:对符合FUO诊断标准的108例病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中97例确诊,确诊率89.8%。病因为感染性疾病58例,其中结核病19例;结缔组织病-炎性血管性疾病18例,其中成人Still病7例;肿瘤性疾病16例,其中淋巴瘤6例;其他疾病5例。结论:感染性疾病是FUO患者的主要病因,结核病是主要病种。结缔组织病-炎性血管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是FUO常见病因。  相似文献   

15.
497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病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的病因及诊断。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2000年1月~2005年4月间497例经典型FUO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其病因分布为:感染性疾病(189/497,38.0%)、结缔组织病和炎性血管性疾病(165/487,33.2%)、恶性肿瘤性疾病(58/497,11.7%)、其他疾病(46/497,9.3%)及未明确诊断的疾病(39/497,7.8%)。在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和炎性血管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疾病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分别为结核感染(51.8%,98/189)、成人斯蒂尔病(51.5%,85/165)和淋巴瘤(56.9%,33/58)。不典型淋巴瘤、合并阻塞性肺炎的肺癌患者及坏死性淋巴结炎易于误诊。结论:经典型FUO患者的病因分布存在特征性,这对于FUO的临床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发热待查2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发热待查(FUO)的病因及发病趋势,以利于临床早期诊断.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1994-2005年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FUO诊断标准、年龄≥14岁的2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4例患者通过多种方法最终确诊223例(87.8%),包括感染性疾病123例(48.4%),其中结核病23例,占感染性疾病的18.7%;结缔组织病40例(15.7%);肿瘤性疾病21例(8.3%);其他疾病39例(15.4%).最终仍原因不明者31例(12.2%).1994-1999年与2000-2005年的资料相比,结核病、恶性肿瘤及原因不明者比例增加,伤寒比例减少.结论 感染性疾病是发热待查的主要病因,其次为结缔组织病和肿瘤性疾病.  相似文献   

17.
陈建浩  胡国华 《河北医学》2001,7(8):693-695
目的:探讨小儿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符合FUO诊断标准的患儿76例。结果:76例中能明确诊断的72例,确诊率94.8%,未明确诊断4例(5.2%)。确诊病例中,感染性疾病42例(59%),结缔组织病12例(16.7%),肿瘤性疾病10例(13.8%),其它4例(5.4%)。结论:临床只要做到详尽而确切的病史采集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多数FUO是能明确诊断的;感染性痢疾、结 缔组织性及肿瘤性疾病是FUO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FUO患者的病因。结果122例FUO患者明确诊断者有106例,确诊率86.9%。其中感染性疾病61例(包括细菌感染42例,病毒感染14例,真菌感染3例,其他2例),非感染性疾病45例(包括血管结缔组织病18例,肿瘤性疾病22例,其他疾病5例)。最后仍有16例患者诊断不明。结论感染性疾病仍是FUO的主要病因,结核病、结缔组织病和肿瘤性疾病在本组FUO病因中也占重要地位,大多数FUO经仔细的临床检查可以得到确诊。  相似文献   

19.
张武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4):57-58,61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诊断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8例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研究组(122例,诊断为冠心病)和对照组(126例,诊断排除冠心病)。比较两组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的频率、类型及QRS波时限。经临床治疗后,再比较治疗前后的上述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更易频发(χ2=21.36,P=0.006),且多为复杂性(χ2=11.42,P=0.015);QRS波时限明显增加(t=2.687,P=0.004)。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治疗后的室性期前收缩发生频率减少(χ2=10.12,P=0.024),且复杂性也较少(χ2=9.49,P=0.033);QRS波时限明显减少(t=2.165,P=0.038)。结论动态心电图的室性期前收缩可以对冠心病诊断有辅助价值,且能了解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统计发热待查369例,其病因以感染性疾病居首位,占61.8%,其次为肿瘤性疾病和结缔组织性疾病,分别占19.8%和11.4%,未明确诊断者占7%。前后5年回顾性分析,感染性疾病明显减少,肿瘤性疾病和结缔组织性疾病明显增多。年龄小于40岁组与大于40岁组相比,后者肿瘤性疾病比例高,前者结缔组织性疾病比例高。热程70天以内和以上组相比,感染性疾病比例小,肿瘤性疾病和结缔组织性疾病比例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