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训练对海洛因脑病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6例海洛因脑病患者分为康复组30例与对照组26例,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分(FIM)量表分别比较出院时及出院后3,6和12个月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康复组在出院后家庭康复3,6,12个月时的FIM均显著高于同时间的对照组(79.5±16.3 vs62.3±14.6,88.2±20.0 vs 65.5±13.4,99.6±21.2 vs 68.7±15.8,均P<0.05)。康复组家庭康复后3,6,12个月时的FIM较本组出院时逐渐提高(P<0.01)。结论:家庭康复能有效改善海洛因脑病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赵俊芳 《吉林医学》2014,(21):4803-480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因脑卒中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3、6个月SF-36简易量表和Fugl-Meyer量表评分。结果:干预组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3、6个月的SF-36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肌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方法:选择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社区进行3个月以上的康复治疗,分别于入选时和治疗3个月时评估汉化版SF-36健康调查量表。结果:康复组在康复3个月后,在生活质量的各个维度改善程度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与入组时相比,除躯体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维度评分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的躯体功能、精神状态、心理功能均有良好的影响,有助于患者改善生活质量,早日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社区康复模式下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脑卒中住院患者一般资料及生活自理情况,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The Medical Outcome Study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MOS-SF-36)对其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 出院后坚持康复训练的脑卒中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MOS-SF-36评分分别为93.6、95.42、99.54、100.3;出院后未坚持康复训练脑卒中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MOS-SF-36评分分别为99.86、99.3、97.92、96.23.结论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不同时期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出院后继续康复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障碍,有助于生活质量的维持和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5.
背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居家功能康复对改善预后非常重要,国内现有的康复干预措施大多为电话随访,干预效果差,而有关视频随访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微信视频随访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焦虑情绪、遵医行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首次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02例)和干预组(9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和电话随访;干预组在常规随访基础上,采用微信视频进行随访,评估关节功能康复情况,并进行一对一的康复指导和示范宣教。在患者出院时,以及出院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分别采用Harris量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遵医行为量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焦虑情绪、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组出院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Harris量表、遵医行为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出院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出院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信视频随访可有效减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焦虑情绪,提高遵医行为和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延续护理对早期原发性肝癌术后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改善患者体能,促进术后康复.方法:选择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相同的护理,出院后对照组患者仅在复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比较两组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ESCA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两组患者ESCA各维度评分高于本组出院时,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增加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两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本组出院时,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ECOG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两组患者ECOG评分低于本组出院时,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有利于改善早期原发性肝癌术后生活质量,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增强体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出院后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住院期间经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溶栓+PCI治疗和护理后达到出院条件的首发AMI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方式,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和督导;对照组采取一般的出院健康教育方式,不进行随访和督导.分别于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F-36量表8个维度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并且,除精神健康外,干预组干预后其它7个维度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出院后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AMI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郭娟 《大家健康》2017,(12):177-178
目的:探讨优质社区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6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优质社区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优质社区组采取优质社区护理.比较两组脑梗死康复效果;护理满意度、遵医率、康复知识知晓度;干预前后患者FAM评分、FIM评分、SF-36评分.结果:优质社区组脑梗死康复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优质社区组护理满意度、遵医率、康复知识知晓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FAM评分、FIM评分、SF-36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优质社区组FAM评分、FIM评分、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社区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提升患者康复知识认知和遵医率,改善其运动和独立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赵艳琴  王伊龙 《西部医学》2014,26(11):1548-1550
目的 研究早期认知护理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老年患者出院后自理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名脑卒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脑卒中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两周认知功能护理,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FIM)及SF-36简易量表评估患者的自理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IM各项指标评分和总分及SF-36评分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认知护理干预后,研究组FIM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FIM分项中除交流、社会认知和运动以外,其他分项及总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研究组除转移、运动和交流等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6、12个月,研究组SF-36评分分别为(78.35±12.74)分、(88.35±13.78)分,对照组分别为(72.39±11.82)分和(79.17±13.01)分,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认知护理能提高患者出院后自理水平,提升生活质量,从而在较大程度上阻止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因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方,疗程3个月,随访6个月。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后2个月、出院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记录入院时、出院后6个月的心功能评价指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出院后2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SF-36量表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均P0.05),出院后6个月,研究组的SF-36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入院时明显改善(均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出院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入院时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均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益气活血方能够改善PCI术后康复期患者的心功能和远期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专科医院-社区-家庭的分级康复管理模式的使用效果,对社区规范化管理的脑卒中患者开展评价。 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于上海专科医院住院经CT或磁共振确诊的脑卒中患者共计10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康复组给予专科医院病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的三级脑卒中康复:(1)初级康复:急性期时在医院的治疗;(2)二级康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对患者出院后培训3个月,至少2次/周,40 min/次,同时对脑卒中患者发放康复锻炼宣传手册;(3)三级康复:社区的康复医师到患者的家庭进行康复训练9个月,最少1次/2周,30 min/次。社区康复医师同时需教会患者家属正确的护理方法,非治疗时间要求患者在家属的帮助下完成护理和康复训练,1~2次/d。对照组继续进行一般化管理。应用康复运动功能评定测量表(Fugl-Meyer)[8]、改良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性评定法(FIM)、生活质量量表(SS-QOL量表)评定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康复治疗前,2组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和FI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康复组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和FIM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治疗后12个月,康复组SS-QOL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通过规范化管理,促进脑卒中患者自理能力恢复,对提高生活质量有很好的作用,具备良好的社会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社区康复在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恢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总结江门市红十字会医院所辖多个社区内颅脑损伤患者65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33)和非干预组(n=32).非干预组在家中等待自然恢复,定期询问病情变化.干预组同时接受社区康复干预训练,3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对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患者进行测评比较,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量(ADL),用功能独立性表(FIM)测评患者的社会认知与理解复杂和抽象信息的能力.结果 非干预组的ADL和FIM无明显变化,而干预组ADL和FIM评分比入组时有明显进步.结论 社区康复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3.
靳玉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0):1479-1481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于脑卒中患者的中远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入院接受康复治疗的5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6),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护理,治疗组制定早期介入康复护理计划实施。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采用Fugl-Meyer量表对两组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进行评定,采用SF-36简易评定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将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第3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Fugl-Meyer评分两组分别为(67.55±19.21)、(52.14±20.33),(89.65±7.12)、(68.48±15.11),(91.13±6.56)、(74.56±19.33)。治疗组康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SF-36评分较对照组和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护理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的中远期康复,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心理状况、独立生活能力及功能独立的影响。方法将63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生命体征稳定后即介入康复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由同一医师采用焦虑抑郁量表、Barthel指数、FIM量表进行功能评定。结果通过6个月的康复训练,康复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降低,ADL及FIM评分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独立生活能力及功能独立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康复训练对不同严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简称慢阻肺) 患者肺功能、呼吸困难程度、生存质量和急性加重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 年1 月至2013 年1 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医院住院及门诊随访的300 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 按严重程度分为中度慢阻肺组( n =120) 、重度慢阻肺组( n=100) 和极重度慢阻肺组( n = 80) , 每组患者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训练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6 个月的肺康复训练, 对照组不进行肺康复训练。比较干预前后及各组间患者肺功能、6 分钟步行距离( 6MWD) 、呼吸困难程度评分( mMRC) 、生存质量及COPD 急性加重次数的变化。结果 经过6 个月的肺康复训练后, 训练组中度、重度、极重度COPD 患者干预前后生命存量评分、6MWD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重度COPD 组康复训练后6MWD 的增加值明显大于中度、极重度慢阻肺患者( P 〈0. 05) 。极重度患者康复训练后mMRC 改善效果最好( P 〈0. 05) 。三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重度慢阻肺患者在肺康复训练后急性加重次数明显减少( P 〈0. 05) , 其他严重度训练组急性加重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结论 肺康复训练能提高不同严重度慢阻肺患者活动耐量和生存质量, 减少重度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次数, 减轻极重度患者呼吸困难程度, 是一种经济高效的稳定期慢阻肺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的影响。方法 选择康复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92例,按康复治疗介入的时间分为治疗组(2周内,48例)和对照组(6个月,44例);康复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和FIM,评定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进行;康复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及其他物理因子治疗。康复治疗为期6个月。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及FIM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Barthel指数提高了39.23±8.69,FIM评分提高了44.02±9.32;而对照组则分别提高了15.59±10.75和20.88±9.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有着重要意义,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独立性。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n early stage following spinal cord injury on the patients'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and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FIM). METHODS: Ninety-two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ies were divided into early rehabilitation group (n=48) and control group (n=44) according to the timing of th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Barthel index and FIM was carried out before and 6 months after th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respectively for comparison. Different rehabilitation regimens were adopted for specific clinic stage of the patients, lasting for a total of 6 months. RESULTS: Barthel index and FIM score were all improved after th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n both of the two groups, but the improvements were more significant in early rehabilitation group (P<0.01). CONCLUS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is crucial for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ies in that it improves the patients' motor function, ADL and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after the injury.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脏康复治疗对患者心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首次进行PCI的冠心病患者78例分为康复训练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组患者于PCI术后开始进行不同阶段、不同运动强度的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普通的冠心病知识教育。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6 min步行试验(6-MWT)、脑钠肽(BNP)、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6-MWT、BNP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组治疗后6-MWT、BNP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组治疗后LVEDD及LVEF改善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功能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郑红 《海南医学》2013,24(23):3467-3470
目的探讨口腔治疗对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40例老年人为受试者,均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年龄平均(78.2±7.3)岁,分别于2012年11月和2013年1月采集两组老年人生存质量(QOL)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数据。初次采集数据后,根据干预组受试者的口腔情况进行相应口腔治疗,对照组不进行口腔治疗。QOL和ADL将使用老年口腔健康评价指数(GOHAI)和功能独立自主量表(FIM)进行评估。结果接受口腔治疗的干预组在基准线和8周后之间的GOHAI分值和FIM的表达项目数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排除混杂因素干扰后模型显示口腔治疗导致GOHAI数值的升高和FIM的表达项目数值的升高(均P〈0.05)。结论口腔治疗将提高口腔健康相关的QOL和ADL中的表达能力。因此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增加口腔医疗服务可能对于老年人QOL值的维持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