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法检测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濮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集的180份符合要求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分别采用痰培养、LAMP法进行检测,比较痰培养与LAMP法对各种致病菌的检出率,并分析抗感染的治疗情况。 结果 痰培养革兰阴性菌检出率18.89%低于LAMP法的43.33%(P<0.05);痰培养革兰阳性菌检出率6.11%低于LAMP法的13.33%(P<0.05);LAMP法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中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1.11%、7.22%,均高于痰培养的7.22%、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MP法病原菌检出率56.67%显著的高于痰培养法的25.00%(χ2=37.356,P<0.001);18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于入院当天即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其中35例患者初始治疗未覆盖病原体、145例患者初始治疗覆盖病原体;初始治疗覆盖病原体组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时间(14.3±2.9)d、住院时间(14.5±3.2)d均显著的低于初始治疗未覆盖病原体组的(16.0±3.2)d、(18.4±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治疗覆盖病原体组患者的初始治疗有效率86.21%高于初始治疗未覆盖病原体组的40.00%(P<0.05)。 结论 LAMP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效果较痰培养更好,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环介导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 amplification,LAMP)检测呼吸道病原菌在临床中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3月-2019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911例下呼吸道感染成人患者(>18岁)的痰液标本,分别进行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和痰培养,比较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下呼吸道感染中恒温扩增芯片法对痰液样本中病原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间收集的143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恒温扩增芯片法检测患者的痰液样本,同时以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培养法)与之进行比较,判断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结果:采用恒温扩增芯片法和培养法共检测了143例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建立更快速、准确的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涂片抗酸染色法、罗氏培养法和DNA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试验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检测,并对其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LAMP试验检出率最高,罗氏培养法次之且检测时间长,抗酸染色法的检出率最低。结论 LAMP试验检测痰结核分枝杆菌具有快速、敏感、简便、特异等优点,在肺结核患者的早期诊断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更快速、准确的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方法收集83份肺结核病患者的痰标本,分别采用涂片抗酸染色、荧光染色法、罗氏培养和DNA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试验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检测,并对其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LAMP试验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为72.6%,高于罗氏培养法的57.8%(χ2=11.4,P<0.01),同样高于荧光染色的59.8%(χ2=8.6,P<0.01),显微镜下抗酸染色法的检出率最低,为51.8%,明显低于LAMP法(χ2=22.2,P<0.01);荧光染色法与萋尼染色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MP试验检测痰结核分枝杆菌具有快速、敏感、简便、特异等优点,在肺结核患者的早期诊断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5种病原学检测方法在肺结核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荧光染色法、固体培养法、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Xpert MTB/RIF、线性探针法(line probe assay, LPA)对176例肺结核病患者的同一份痰样本进行检测,比较5种方法的阳性率。结果 5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依次为Xpert MTB/RIF(77.27%)LAMP(73.30%)LPA(70.45%)固体培养法(58.52%)荧光染色法(46.02%)。在唾液痰标本中,LAMP(53.06%)、Xpert MTB/RIF(59.18%)、LPA(49.98%)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荧光染色法(20.41%)和固体培养法(30.61%)。在涂阳患者中,LAMP(97.53%)、Xpert MTB/RIF(100.00%)、LPA(100.00%)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固体培养法(87.65%)。在涂阴患者中,LAMP(52.63%)和Xpert MTB/RIF(57.89%)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固体培养法(33.68%),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MP、Xpert MTB/RIF、LPA的阳性率高于荧光染色法、固体培养法,对早期发现传染源、控制肺结核病流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沙门菌属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方法在食品卫生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文献报道的LAMP检测方法和分离培养法分别对135份食品标本进行沙门菌检测,评价LAMP法和分离培养法的一致性。结果 LAMP方法检出14份食品标本沙门菌阳性,阳性率为10.4%,电泳和加荧光染料染色后均能判断结果;分离培养法检出6份食品标本沙门菌阳性,阳性率为4.4%。LAMP法检出阳性率高于培养法(P=0.021)。LAMP方法可在24 h内从食品中检测出沙门菌,而分离培养法检出沙门菌需要4~7 d,LAMP检测方法更快速。结论沙门菌属LAMP方法检测阳性率高于分离培养法,LAMP方法可用于食品中沙门菌的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并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AMP)检测肠道门诊感染性腹泻中的沙门菌。方法通过在线软件Primer Explorer V5设计针对沙门菌的保守区引物,建立LAMP检测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LAMP法和分离培养法,对本院2015年肠道门诊137例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特异度、灵敏度试验,与荧光定量PCR法和培养法进行比对。结果 137份标本中,荧光定量PCR法检出28份阳性,LAMP法检出28份阳性,分离培养法检出23份阳性。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MP对6株沙门菌属扩增的结果均为阳性,而对志贺菌等5株致病菌株扩增的结果均为阴性。LAMP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论 LAMP检测方法灵敏特异,简单快速,比荧光定量PCR法更适用于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着较为广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运用不同培养方法开展结核杆菌临床检验工作的效果差异.方法:择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我中心接收的82例肺结核患者痰液样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运用简易结核菌血清琼脂斜面培养法、传统罗氏培养法以及BacT ALERT3D培养法展开培养检测,分析比较3种培养检测方法的应用效果差异.结果:全部82例患者痰液样本中,在传统罗氏培养法条件下有34例患者痰液样本成功分离获取结核菌,其阳性检出率为41.46%(34/82);在简易结核菌血清琼脂斜面培养法条件下有35例患者痰液样本成功分离获取结核菌,其阳性检出率为42.68%(35/82);在BacT ALERT3D培养法条件下,有32例患者痰液样本成功分离获取结核菌,其阳性检出率为39.02%(32/82).传统罗氏培养法条件下的阳性报告时间介于11-52天之间,平均阳性报告时间为(22.1±11.4)天;简易结核菌血清琼脂斜面培养法条件下的阳性报告时间介于12-47天之间,平均阳性报告时间为(20.7±10.6)天;BacT ALERT3D培养法条件下的阳性报告时间介于7-47天之间,平均阳性报告之间为(33.4±6.2)天.三种培养方法应用条件下的实验室微生物污染率均在3%以下,且导致痰液检验样本发生实验室污染的微生物主要为真菌以及革兰氏阴性菌.结论:针对肺结核患者应用简易结核菌血清琼脂斜面培养法、传统罗氏培养法以及BacT ALERT3D培养法展开培养检测,其在结核菌的阳性检出率、实验室微生物污染发生率和引致原因等方面无显著差异,证实三种结核菌培养检测方法均具备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应当引起临床检验科医师的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10.
温来欣  方丽萍 《职业与健康》2014,(4):465-466,469
目的探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方法同时快速检测沙门菌和志贺菌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通用增菌培养,应用LAMP方法和分离培养法分别对76份食堂从业人员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和志贺菌检测。结果LAMP方法检出1份标本沙门菌阳性,阳性率为1.32%;分离培养法检出1份都柏林沙门菌,阳性率为1.32%;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LAMP方法可在3h内检出沙门菌、志贺菌,而分离培养法需要3-5d,鼠伤寒沙门菌LAMP方法的灵敏度为170CFU/ml,福氏志贺菌LAMP方法的灵敏度为190CFU/ml,与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均无交叉反应。结论与分离培养法相比,LAMP方法特异性高,灵敏度高,不需要特殊仪器,能够在简易的实验条件下,快速、简便地同时检测沙门菌和志贺菌,LAMP方法适用于基层疾病控制实验室开展沙门菌和志贺菌的快速筛查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痰涂片革兰染色在重症监护室(ICU)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中早期临床诊断及指导用药的意义和价值。方法对某院ICU 2011年3月-2012年2月疑诊医院获得性肺炎的289例患者,经人工气道抽取下呼吸道痰标本,分别进行痰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和病原学培养,对培养出来的病原菌进行菌种鉴定,比较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送检痰标本890份,其中合格标本790份,合格率为88.76%。共培养出病原菌520株(65.82%),其中革兰阴性(G-)菌330株,革兰阳性(G+)菌130株,真菌60株。痰涂片革兰染色镜检与病原菌培养结果比较,两者符合率为72.15%(570/790),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18,P=0.2000);痰涂片革兰染色镜检诊断敏感性为80.77%(420/520),特异性为55.56%(150/270),阳性预测值为77.78%(420/540),阴性预测值为60.00%(150/250)。结论合格的下呼吸道痰标本革兰染色镜检能够协助HAP 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探究儿童下呼吸道病原菌检测结果的临床分布特点,为实际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在天津市某儿童医院初诊为呼吸道病原菌感染的2517例患者,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或深部痰标本,采用环介导恒温扩增芯片法检测下呼吸道的13种病原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应用环介导恒温扩增芯片法检测2517例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共检出1771例病原菌阳性(痰液1174例(46.64%),肺泡灌洗液597例(23.72%))。芯片法检出的主要病原菌为肺炎支原体934例(37.11%)、肺炎链球菌557例(22.13%)、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397例(15.78%)、流感嗜血杆菌295例(11.7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14例(8.50%)。不同季节感染呼吸道病原菌的阳性率不同,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全年均有发生,以秋冬季多见,肺炎链球菌冬季多见,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春季多发,流感嗜血杆菌以春夏多发。单一病原菌感染1179例(46.84%),混合感染1338例(53.16%)。 结论对儿童检测下呼吸道病原菌感染,芯片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准确,明显缩短标准周转时间(TAT),且灵敏度更高、病原体覆盖面广等优势,能更好地服务于感染性疾病的快速诊断、抗生素的早期筛选以及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3 29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及药敏结果。结果 3 298例下呼吸道感染者,痰培养共检出菌株4 368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71.0%),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17.2%)和真菌(11.8%)。革兰阴性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最多,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球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药敏试验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最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最为敏感;真菌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较敏感。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细菌耐药性严重,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FN-γ释放试验在肺内及肺外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IFN-γ释放试验试剂盒分别检测185例结核病患者(包括119例肺结核和66例肺外结核)、139例其他肺部疾病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结核患病情况,并以病原培养或/和临床诊断为标准,评价IFN-γ法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同时分别与痰菌培养及痰涂片平行检验的结果作比较。结果以临床诊断为准金标准,IFN-γ释放试验检测敏感度为93.51%,特异度为84.52%,检测肺结核和肺外结核的敏感度分别为90.76%和98.4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痰涂片检测肺结核和肺外结核的敏感度分别为11.76%和3.03%;痰培养检测的敏感度也仅为24.37%和3.03%,3种方法对肺结核和肺外结核检测敏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全部424例标本,经培养阳性有33例,其中鉴定发现2例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均为脓肿分枝杆菌,IFN-γ释放试验检测为阴性,按鉴定确认的31例结核分支杆菌培养阳性结果为金标准,IFN-γ释放试验敏感度为90.32%(95%CI:75.10%~96.65%)。结论IFN-γ释放试验肺内、外结核具有快速方便和较高的敏感度,值得用于临床结核筛查。  相似文献   

15.
邓湘婷 《医疗保健器具》2012,(11):2050-2051
目的探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213例,对其痰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3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共检出致病菌11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8.75%(77/112),革兰阳性菌占31.25%(35/112),以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较为常见,三者的耐药性具有一定的差异。结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常见病原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不同病原菌的耐药性不同,临床上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以提高治疗疗效,降低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继发下呼吸道革兰氏阴性杆菌(G-杆菌)感染的病原学和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对2004~2007年间老年肺结核继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细菌培养分离及药敏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分离的G-杆菌中排在前3位的细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检出率分别为30.84%、27.31%、22.47%;检出的G-杆菌大部份呈多重耐药,而总体耐药率最低为亚胺硫霉素(4.7%),其次为氧哌嗪青霉素/Tazo(9.4%),其中亚胺硫霉素对我站老年肺结核患者继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的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阴沟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0.9%、3.4%、3.7%、5.9%、9.8%。结论老年肺结核继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3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深部呼吸道吸引物进行细菌培养及多重PCR检测,检测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嗜肺军团菌、铜绿假单胞菌等9种病原菌.结果 细菌培养的总检出率为42.04%,多重PCR检出率45.9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细菌培养为标准,多重PCR检测的总敏感性为77.02%,特异性为76.58%,其中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培养法.结论 多重PCR检测可作为下呼吸道致病菌快速检测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8.
段利雅  张鹏 《现代保健》2012,(22):18-19
目的:对气管切开患者分别采用持续气管内滴药与传统雾化吸入法进行气道护理,统计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情况,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将132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A组66例,采取持续气管内滴药法对气道进行湿化;B组66例,采取传统雾化吸入法对气道进行湿化,对照研究两组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在气管切开后3、6、12d对患者进行痰液细菌培养,A组阳性例数少于B组(P〈0.05)。在所有痰液细菌培养标本中,G-菌占75.23%,G+菌占24.72%,较常见的细菌为: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结论:传统雾化吸入法与持续气管内滴药法比较,后者能明显缩短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程,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了解ICU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情况及其耐药性情况。方法收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08-2010年ICU病房送检痰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回顾性分析痰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患者临床特征及细菌抗生素耐药情况。结果该院ICU病房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患者在7—9月份最多,约占总例数的36.24%;70岁以上患者占78.05%;痰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前使用过广谱抗生素者占80.83%,低蛋白血症者占80.14%,使用侵入性装置(气管插管、呼吸机等)占69.69%;预后好转者占8.71%,死亡占55.75%,自动出院者35.54%;该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最高,敏感率为26.13%,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中介率最高(14.63%),耐药率最低(63.76%)。结论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有一定的季节性,与患者年龄、使用广谱抗生素、低蛋白血症、使用侵袭性装置有一定关系,患者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