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索原住小肠移植的手术技术,为研究移植小肠功能及排斥反应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小肠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供体带主动脉片的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受体相应长度肠管切除,供体近、远端肠管与受体相应肠管切除后近、远端以端端吻合的方式建立原位小肠移植模型.术后禁食4d,不禁饮,每天分2次...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小鼠原位肺移植模型,为肺移植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采用C57BL/6小鼠作为供、受体,行同基因小鼠原位左肺移植,使用Cuff套管法进行气管及血管吻合。术后7天、14天、21天、28天取移植肺及原肺,行HE染色,评价肺移植后效果。结果:学习曲线后, 共30例小鼠移植,手术成功率89%, 小鼠成活率100%。供体手术时间:35.2?.81min,受体手术时间:24.6?.42min,冷缺血时间是:46.6?.92min,热缺血时间是:17.2?.08min。同基因移植物大体及病理无明显改变,病理显示与原肺无差别。结论:本技术能够方便快捷建立小鼠肺移植模型,成功率高,可重复性强,符合原位肺移植临床生理,是研究肺移植发病机制和治疗的良好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人胃癌高转移模型,用人胃癌组织块SGC-7901原位移植于SCID小鼠,第4周末移植瘤向淋巴结和肝脏等器官转移,转移率达66.7%,第6周末转移率高达100%。结果提示,SCID小鼠原位移植人胃癌组织块后短期内即可发生胃癌转移,且转移率高,可能成为肿瘤转移机制及其防护研究的较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4.
大鼠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Monckih和Russell法小肠移植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尝试,建立了一种简便,稳定的大鼠小肠移植模型。在60例大鼠节段性异位小肠移植中,正式实验33例的手术成功率为81.8%,平均存时间10.9天,最长存活时间超过16天。作者认为充分的补充,良好的血管吻合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大鼠自体原位小肠移植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的大鼠自体原位小肠移植动物模型。方法:以Wistar大鼠20只为实验对象,麻醉下切除远侧回肠、盲肠及结肠大部,自腹主动脉逆行插管至肠系膜上动脉,结扎阻断肠系膜血供和相应肠段的回流静脉。自导管灌注4℃乳酸钠林格液,经该肠段自肠系膜静脉属支开口流至体外。冷灌流1h后,拔除导管,去除阻断线,修复腹主动脉穿刺孔,结扎开口的肠系膜静脉属支,恢复灌流。结果:20只大鼠中16只完成上述实验过程,3只因大出血死亡,1只因麻醉过深死亡。结论:本实验动物模型制作简便,是小肠保存研究的较好模型。 相似文献
6.
简易大鼠自体原位小肠移植模型建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供体小肠的灌注与保存,利用显微外科技术模拟小肠移植中供体获取的条件,建立一种简易大鼠自体原位小肠移植模型。方法:除血管吻合外,该模型同原位小肠移植,小肠经历了热、冷缺血及再灌注损伤过程。选用肠系膜上动脉直接插管灌注,肠系膜上静脉末梢为灌注流出道,且排除了排斥反应及血管吻合等造成的并发症带来的影响。结果:该模型模拟性好,且安全简便、损伤小、可比性高。结论:该模型是用于供体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器官灌注与保存及功能恢复等研究的方法,为供体小肠灌注及保存及细胞凋亡等的研究创造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无需手术放大镜建立大鼠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的方法.方法 肉眼直视下利用肠系膜上动脉上方的腹主动脉与受体肾下腹主动脉端侧连续吻合、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套管法端端吻合,重建移植小肠血液供应.结果 取供肠(50±10)min,动脉吻合(15±5)min,静脉套入(2±1)min,供肠冷缺血(25±5)min,温缺血(35±5)min,大鼠术后即时存活率100%,生存>10 d者93.3%.结论 利用肠系膜上动脉上方的腹主动脉与受体肾下腹主动脉端侧连续吻合,无需手术放大镜,视野清晰,操作方便,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减少大鼠原位小肠移植并发症 ,提高手术成功率 ,建立稳定的原位小肠移植模型。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作为实验动物 ,切除受体全小肠及盲肠 ,应用改良的Kort法行原位节段性小肠移植。结果 正式实验 5 1次 ,术后 7天存活率为 80 .4 % ,最长存活 >1 5 0天。结论 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①尽量减少供肠获取过程中的机械性和缺血性损伤 ;②应用合理而完善的血管重建技术预防血管吻合并发症 ;③术中及时充分补液以避免低血容量休克的发生 ;④在血供充分的情况下进行细致的肠管吻合可有效减少肠管吻合合并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建立大鼠同种异体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为研究小肠移植排斥反应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00只,供、受体各50只,进行同种异体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结果:预试验10次,术后72h存活率40%。正式实验40次,术后72h存活率85%。全部手术时间平均160min,供体手术时间平均70min,受体手术时间平均90min。结论:良好的血管吻合方法以及输血、补液、保温等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简化大鼠原位全小肠移植术式,建立符合生理条件、稳定的动物模型。方法取32只封闭群雄性SD大鼠为供、受体,进行同种同基因原位无造瘘全小肠移植,腹主动脉、门静脉的吻合改良为三袖套法。结果手术成功率为87.5%(28/32),供肠热缺血时间0 min,冷缺血时间(32±5)min。术后7 d受体存活率100%。结论改良的大鼠原位全小肠移植三袖套血管吻合法缩短供肠冷缺血时间,吻合口无出血,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此方法操作简单,为研究小肠移植后急、慢性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以及肠道功能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13.
显微镜下大鼠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传统的小肠移植(SBT)模型基础上建立一个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稳定和实用的大鼠小肠移植模型。方法供、受体手术均在显微镜下进行。切取供肠的范围包括全小肠、门静脉(PV)及其带肠系膜上动脉(SMA)的腹主动脉(AO)袖。动脉吻合采用供体带SMA的AO袖与受体的AO端侧吻合,静脉吻合采用供体的PV与受体的下腔静脉(IVC)端侧吻合,移植肠近端结扎远端造瘘。结果在大量预实验的基础上共进行正式实验33次,手术成功率为84.8%,供体手术时间控制在60min以内,受体手术时问控制在100min以内。结论完全在显微镜下建立大鼠SBT模型具有手术视野清晰、术中操作定位准确、局部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存活率高、模型稳定和实用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模型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0例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探索大鼠原位肝移植最佳手术方法与模型。采用雄性SD大鼠300只,分三袖套法,改良三袖套法和二袖套法,即缝合肝上下腔静脉法行原位肝移植150次。各组无肝期:TC组(15.5±5.5)min,MTC组(13.5±3.5)min,ASVC组(21±4.0)min。手术时间:TC组(90±25)min,MTC组(80±18)min;ASVC组为(95±20)min。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TC组为42%,M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的大鼠肝肠联合整体移植模型,并研究移植肝是否对移植肠具有免疫保护作用.方法肝肠联合移植在切取移植物后,利用供体胸段下腔静脉在门静脉侧壁建立一袖套,并安置套管.受体手术时,将此门静咏侧壁袖套与受体门静脉残端套管法吻合.供体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右肾动脉吻合.免疫保护作用通过术后病理学检查评估.结果本法使受体手术无肝期与Kamada双套管法肝移植无肝期相同,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手术成功率高.术后肝肠联合移植组排斥反应程度较小肠移植组轻.结论用本方法建立大鼠肝肠联合移植模型是可行的.肝肠联合移植时肝对小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建立稳定的大鼠非套管法异体原位左肺移植模型。方法 使用250~350 g Sprague Dawley(SD)大鼠进行实验,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分别连续缝合支气管和肺动、静脉,建立大鼠异体原位左肺移植模型。观察大鼠存活时间,移植肺脏血管、支气管吻合口通畅性。结果 10只接受左肺移植的受体大鼠均成功脱离呼吸机,供肺冷缺血时间约40 min,热缺血时间约40 min,总手术时间约130 min。解剖后检查示各吻合口均通畅。结论 非套管法大鼠原位左肺移植模型具有稳定、可靠、接近临床肺移植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在小肠移植物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显微外科技术构建同系和异系大鼠小肠移植模型,以同系移植组作为对照组,异系移植组作为实验组。分别在术后7 d、28 d、90 d进行移植物活检,常规病理学检测,应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移植物内PDGF mRNA转录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PDGF的表达进行定位。结果检测显示,所有移植物中PDGF mRNA转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到实验终点即POD90所采集的标本中以实验组的mRNA转录水平最高。免疫组化可见,PDGF在间质及小肠腺体内高表达。结论 PDGF因子在终末期小肠移植物中高表达,说明PDGF因子对于小肠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有重要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