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对脑出血急性期大鼠模型脑组织中白介素-6(IL-6)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本针刺法对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从而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选用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脑复康)。分别于脑出血急性期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6h,2天,7天三个时间点并完成相应治疗,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然后处死大鼠,取大鼠脑组织,用免疫组化分析法(IHC)检测脑组织中IL-6蛋白表达的平均灰度值,在光镜下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针刺治疗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造模后2天及7天后,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治疗能降低IL-6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造模后2天及7天后,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光镜下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显示,针刺组与模型组有差异。结论:"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可明显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学评分,有利于脑出血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在脑出血急性期,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可以通过下调IL-6的蛋白表达,减轻脑出血后炎性反应导致的继发性脑损伤程度,从而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及保护受损伤的神经元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百会透悬厘"针刺法对脑出血后脑神经保护机制。方法:空白组8只,建立脑出血模型72只,将成功的模型组随机分为:造模组、脑活素组、透刺组各24只。腧穴:百会、悬厘,针刺法为透刺。造模完成后6h开始给予不同的治疗,于2天,7天,14天时间点分别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做相关的基础检测。用免疫组化分析法检测脑细胞中NGF、IL-6相关表达的测定。结果:大鼠脑组织中NGF、IL-6检测的阳性细胞数比较结果为:造模成功后2天,透刺组与造模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1);透刺组和脑活素组比较,前者疗效好,治疗效果有差异(P0.05)。造模成功后7天、14天脑活素组与造型组比较,NGF阳性细胞数增高(P0.05);IL-6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减少(P0.05),透刺组与造模组对比,NGF阳性细胞数明显增高(P0.01);IL-6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明显减少(P0.01),透刺组和脑活素组比较,前者疗效好,治疗效果有差异(P0.05)。结论:头穴透刺能修复脑出血中受损的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百会透悬厘针刺法对脑出血后脑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对照组8只,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72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针刺组各24只。于造模治疗后2天、7天、14天时间点处死大鼠。用免疫组化方法来评定鼠脑组织中NGF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数,通过光镜手段观察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大鼠脑组织中NGF检测的阳性细胞数,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意义。造模后2天,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组和西药组结果有差异(P<0.05)。造模后7天、14天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NGF阳性细胞数增高( 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NGF阳性细胞数明显增高(P<0.01),针刺组和西药组结果有差异(P<0.05)。针刺组及西药组周围脑组织中NGF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随不同的时相点变化而逐渐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百会透悬厘”能保护在脑出血中受损的神经元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针刺百会透悬厘治疗研究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与机理。方法:将9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三组(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32只,再分到四个时间点,即每点8只。造模成功后6h进行针刺治疗,然后在对应点(12h、24h、3天、7天)停止治疗,测定神经功能情况,取材并检测MMP-9表达。结果:针刺治疗明显降低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对MMP-9表达有抑制作用,进而促进脑出血的恢复。针刺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会透刺悬厘治疗能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修复脑出血受损的神经元细胞,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透"曲鬓"穴拮抗急性脑出血大鼠炎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针刺组,每组按造模后1、3、7d分为3个亚组,每组6只。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脑出血大鼠模型。针刺组取"百会"透患侧"曲鬓"进行治疗,24h治疗1次。采用Longa评分法及肢体对称实验评分法对脑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估,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出血组织Toll样受体4(TLR-4)、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的阳性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脑出血损伤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表现,术后3d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最重;针刺后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减轻,针刺组各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各时间点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可见少量TNF-α、TLR-4、IL-6阳性表达;模型组在各时间点TNF-α、TLR-4、IL-6阳性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针刺组在各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TNF-α、TLR-4、IL-6阳性表达明显下调(P0.01)。TLR-4与IL-6表达呈正相关,TLR-4与TNF-α表达呈正相关。结论: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可以抑制TLR-4蛋白的表达,降低血肿组织中炎性因子TNF-α、IL-6的含量,减轻脑出血后炎性损伤,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对脑出血急性期大鼠模型神经功能和gsk3β的影响,研究“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对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可能的机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三组:针刺组(模型组+针刺组)、模型组、针刺组+抑制剂组(针刺组+LY294002)各24只。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针刺腧穴:百会穴向曲鬓穴方向透刺,在头部贯穿顶区、额区、颞区。造模并治疗后取1天,3天,7天三个时间点。对1天,3天,7天三个时间点神经功能缺失体征评分。用免疫组化分析法检测脑组织中gsk3β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数。结果:脑出血对针刺组在术后3天评分达到高峰,随后显著降低。针刺组在1天时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缓慢升高,其后出现下降趋势,与模型组相比3天是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无差异,与模型组相比7天时评分有差异( P<0.05);gsk3β在大鼠脑出血后1天表达最多,3天达高峰后减少,7天仍有少量表达。针刺组各时间点免疫标记神经元均比模型组增高,具有显著差异。针刺组与抑制剂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与针刺组+LY294002相比无意义。结论: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明显好转,提示针刺“百会”透“曲鬓”穴能够改善脑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研究显示在脑出血急性期,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可以下调gsk3β的蛋白表达,能够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和保护受损伤的神经元细胞,减轻脑出血后炎性反应导致的继发性脑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刺急性期脑出血模型大鼠百会透曲鬓穴,观察JNK通路被抑制后其下游通路蛋白pSTAT3的表达变化及头针对脑组织是否起到保护作用。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与假手术组各6只,模型组、针刺组(模型+针刺组)与SP600125(模型+抑制剂组)各24只;造自体血脑出血模型,选择针刺百会穴透曲鬓穴的方法,在头部一针贯穿顶额颞三区。于造模成功后针刺,在6 h,1 d,3 d,7 d 4个时间点取材,采用免疫组化分析法(IHC)观察脑组织内p-STAT3的阳性细胞灰度值。结果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可以减轻模型动物神经缺损症状,提高评分。p-STAT3在大鼠脑出血后6 h表达开始增多,1 d表达相对最多,3 d达高峰后迅速减少,7 d仍有表达。针刺组各时间点阳性细胞灰度值均比模型组降低,具有显著差异。针刺组与SP600125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百会透曲鬓穴能够减轻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降低p-STAT3蛋白的表达,表明针刺在脑出血的治疗中起到了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的表达,探讨"百会"透"曲鬓"头针疗法治疗脑出血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20只健康雄性W istar大鼠,将其中20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100只,每组再随机分为6h、1d、2d、3d、7d五个亚组,每个亚组20只;而剩余20只作为空白组。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制备脑出血模型;针刺组针刺病灶侧"百会"透"曲鬓"穴。应用神经行为学指标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在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脑组织中NSE的表达。结果:①空白组的大鼠表现正常;而各造模组大鼠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以3d时最为严重。针刺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征较模型组有明显恢复,与模型组比较,2d、3d,7d评分,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②光镜下可见模型组血肿周围脑组织坏死、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神经细胞核固缩、空泡化,毛细血管扩张、充血,3天时最严重。针刺组脑组织逐渐修复,水肿程度较轻,炎性细胞减少。③空白组大鼠脑组织未见NSE阳性细胞表达;而模型组和针刺组大鼠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NSE阳性细胞表达增多现象。模型组大鼠术后6h即出现大量的NSE阳性细胞表达;至3d时达高峰,7d时有所下降。针刺组NSE阳性细胞表达低于模型组,与模型组在相同时间点比较均差异明显(P〈0.01)。结论:①脑出血后大鼠脑组织内NSE表达上调,且其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脑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②"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可能是通过降低NSE在脑出血大鼠急性期脑组织中的表达、抑制脑水肿的形成,从而保护受损的神经元细胞、促进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元细胞的存活,以达到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百会"透"曲鬓"头针疗法对急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中AQP-4表达的影响来揭示针刺头部腧穴对脑水肿拮抗作用的相关机理。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60只,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每组50只大鼠,每组再随机分为6h、1d、2d、3d、7d五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大鼠;制备脑出血模型;另设10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组。针刺组针刺患侧"百会"透"曲鬓"穴。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AQP-4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各造模组大鼠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AQP-4阳性表达上升现象。模型组大鼠术后6h即出现AQP-4阳性细胞表达增多;3d时达高峰;7d时仍高于空白组。针刺组AQP-4表达低于模型组和西药组,在1d~3d时差异明显(P0.01)。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2d时稍有差异(P0.05)。结论:"百会"透"曲鬓"可能在脑出血急性期通过抑制内源性AQP-4表达的途径发挥拮抗脑水肿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对急性脑出血大鼠血肿及其周围组织CD36、HO-1表达的影响,阐明针刺治疗脑出血的相关机制。方法:将108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按1 d、3 d和7 d时间点再分3个亚组,每组12只。自体血注入法建立脑出血大鼠模型。采用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对模型大鼠进行干预。术后各时间点进行mNSS评分、血肿体积及脑水肿含量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损伤以及脑损伤程度;Western-blot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HO-1、CD36蛋白表达。结果:术后各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1);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降低(P0.01);血肿周围脑组织HO-1、CD36蛋白表达升高(P0.01)。术后3 d、7 d针刺组大鼠脑组织血肿体积缩小(P0.05)。结论:针刺“百会”透“曲鬓”穴能促进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组织HO-1、CD36蛋白表达,减小血肿体积,减轻脑水含量,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急性期脑出血模型大鼠进行头穴透刺法干预,观察脑组织自噬蛋白Beclin1和BNIP3L的表达情况。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3-MA组、针刺组、针刺+3-MA组,每组再分为6 h、1 d和7 d 3个亚组,每个亚组各6只。脑出血模型为自体血注入法,头穴透刺选择百会穴透曲鬓穴。造模成功后各组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测定,并在各自时间点取材,采用免疫化分析法观察脑组织内Beclin1和BNIP3L的表达。结果头穴透刺法可以降低急性期脑出血模型动物的神经功能评分,并随着时间递减7 d达到最低。Beclin1和BNIP3L在大鼠脑出血后6 h表达开始增多,7 d达高峰。针刺组各时间点阳性细胞数均比模型组高(P 0.05)。针刺组与针刺+3-M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头穴透刺法能够提高Beclin1和BNIP3L蛋白的表达,促进急性期脑出血后脑组织自噬水平,减轻脑出血后的继发性损伤,达到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对急性期脑出血大鼠M1型小胶质细胞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实验1:将120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按6h、1、3、7d时间点再分为4个亚组,每亚组均10只大鼠。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脑出血大鼠模型,依据Berderson评分法判定造模成功大鼠纳入实验。假手术组进行脑出血模型制备的各项手术操作,但不注血。模型组仅进行脑出血模型制作,不做任何干预治疗。针刺组大鼠采用针刺百会穴透刺至患侧曲鬓穴进行治疗,以190±10 r/min 的速度进行左右交替旋转,持续刺激5min后休息5min,连续治疗3次。采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以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实验2:随机选取30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各10只。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CD86、iNOS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CD86、iNOS。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IL-1β表达。结果:mNSS评分: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各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HE染色:模型组大鼠在造模6h后可见大量血细胞溢出,神经纤维肿胀,神经元数量减少。1d时大量血细胞溢出,炎性细胞增多;3d时,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大量血细胞溢出。术后7d时,出血范围及炎性细胞减少。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各时间点上述病理情况均有所减轻。Western blot检测:模型组CD86、iNOS蛋白表达明显增高。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CD86、iNOS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免疫荧光双染:三组大鼠均有CD86、iNOS共表达阳性细胞;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CD86、iNOS共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ELISA试剂盒: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IL-1β表达较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脑组织IL-1β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脑组织IL-1β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针刺能减轻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可能通过抑制CD86、iNOS蛋白表达,减轻M1型小胶质细胞造成的炎症损伤,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出血大鼠运动功能及血清TNF-α、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采用脑内自体血注射法制作脑出血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后,采用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干预,1 d、3 d、7 d 3个时间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6含量的变化。结果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可明显提高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评分,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同一时间点,针刺组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百会透曲鬓穴能降低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可能与针刺后血清中的TNF-α和IL-6含量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动态变化,以及"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对VEGF的动态调控,探讨该针刺法治疗脑出血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制备脑出血模型;实验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针刺组。针刺组针刺病灶侧"百会"透"曲鬓"穴。应用神经行为学指标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在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神经细胞胀亡变化;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动态测定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脑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①空白组的大鼠表现正常;各造模组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以2~3 d时最为严重。针刺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征较模型组有明显恢复,与模型组比较,6 h、1 d评分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 d、3 d、7 d评分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电镜下可见模型组大鼠术后6 h可见神经细胞胞浆内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2 d~3 d时神经细胞胞体胀亡最为严重。针刺组较模型组神经细胞胀亡减轻,神经细胞膜及核膜破损程度也较轻,线粒体肿胀呈空泡较模型组相应减少。③模型组和针刺组大鼠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VEGF阳性细胞表达增多现象。模型组大鼠术后6 h即出现大量的VEGF阳性细胞表达并出现第一个高峰;1 d、2 d出现缓慢下降态势;3 d突然增高并达峰值;7 d时阳性表达仍高于空白组。针刺组大鼠在1 d~3 d时间点,VEGF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而在7 d时间点,针刺组VEGF阳性表达反而较模型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①脑出血大鼠脑组织内VEGF表达上调,且其变化与行为学评分和神经细胞胀亡的形态学变化相关;②头针疗法在脑出血早期能够降低鼠脑内VEGF阳性细胞表达,而在脑出血后期又可促进VEGF阳性细胞表达,从而提示针刺在脑出血急性期可能具有良性的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头针疗法对急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形态学及脑组织中β-catenin表达的影响,研究针刺对脑出血后NSCs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与Wnt信号通路关键因子β-catenin的关系,阐明针刺促进脑出血后神经重塑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通路激动剂(SB216763)组;每组再随机分为1天、3天、7天、14天4个亚组。模型组采用立体定向手术自体血注入法制备脑出血模型;针刺组大鼠针刺患侧“百会”透“曲鬓”穴。在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β-catenin的阳性细胞表达以及针刺治疗对它们的影响。结果:针刺及激动剂组可明显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针刺组及SB216763组大鼠灶周组织β-eatenin阳性细胞数表达均随时间点变化逐渐增加,3天时达高峰值,7天逐渐减少,14天时仍有表达;针刺组、SB216763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SB216763组中β-catenin表达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及通路激动剂均可明显改善脑出血大鼠神经损伤功能评分。“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可能具有与通路激活剂SB216763有相类似的作用,可能通过上调β-catenin表达,激活Wnt信号通路,参与调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中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出血的调控机制。方法:9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分4个时间点(12 h、24 h、3天、7天),每个时间点8只大鼠,模型成功6 h后给予针刺百会透悬厘治疗,于12 h、24 h、3天、7天时间取材;然后测定脑含水量及评定AQP-4表达。结果:针刺有降低脑含水量作用,对AQP-4表达有抑制作用,针刺组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百会透刺悬厘治疗能降低脑含水量,控制脑水肿,促进脑出血恢复;抑制AQP-4表达,进而保护脑受损的神经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细胞内质网应激PERK通路关键蛋白PERK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模型组、针刺组、3-MA组、3-MA+针刺组,再将各组随机分为4个时间亚组,每亚组6只。采用自体血注射的方法建立脑出血大鼠模型,3-MA组于造模前15 min注射3-MA自噬抑制剂,针刺组和3-MA+针刺组于造模成功后以"百会"透"曲鬓"针刺法进行干预,于相应时间节点取材。根据改良版神经缺损评分系统(m NSS)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并用Western Blot法分析PERK蛋白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神经功能评价方面,造模前大鼠无神经功能缺损体征。造模后SHAM组大鼠各时间点评分无显著差异,其余各组神经功能缺损体征于72 h时各项缺损体征达到最高峰,后有所缓解,7 d时针刺组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明显改善(P0.05),3-MA组于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最重,3-MA+针刺组神经缺损情况较3-MA组轻。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PERK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分别于6h最低,后逐渐升高,至7 d最高;相同时间点,针刺组相对表达量最高(P0.01),3-MA组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3-MA+针刺组表达量略高于3-MA组。结论:"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可能促进内质网应激PERK通路的激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对脑出血(ICH)大鼠NLRP3炎性小体的影响,探究针刺促进ICH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非穴位组、针刺组,每组10只。模型组、非穴位组、针刺组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制备ICH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行各种手术操作但不注入自体血。造模后约3 h,针刺组予针刺"百会"透患侧"曲鬓"穴,每12小时1次,连续干预7 d;非穴位组取患侧非穴位(平行"百会"穴,距正中线1 cm处)向前进行透刺,余同针刺组操作。干预结束后,评价每组大鼠复合神经功能评分;HE染色法观察大鼠出血半暗带区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组织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组织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干预7d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复合神经功能各分项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P0.05),脑组织神经元水肿、固缩,部分细胞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和非穴位组比较,针刺组复合神经功能总评分及肢体对称运动(LS)和触须本体感觉(VP)2个分项评分升高(P0.01,P0.05),并能减轻细胞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NLRP3炎性小体及蛋白相对表达和IL-1β、IL-18蛋白相对表达增高(P0.01);与模型组、非穴位组比较,针刺组脑组织NLRP3炎性小体及蛋白相对表达和IL-1β、IL-18蛋白相对表达较低(P0.01)。结论:针刺"百会"透"曲鬓"穴能下调ICH大鼠脑组织NLRP3、IL-1β、IL-18蛋白表达,抑制炎性反应,进而促进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对脑出血大鼠自噬相关蛋白LC3A/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射的方法制作脑出血Wistar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抑制剂组、针刺组、抑制剂+针刺组),每组12只,再将各组随机分为4个时间亚组(造模后12 h、24 h、72 h、7 d),每亚组3只。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抑制剂组分别在相应时间节点取材;抑制剂组于造模前15 min注射3-甲基腺嘌呤(3-MA)自噬抑制剂,针刺组和抑制剂+针刺组于造模成功后6h开始以"百会透曲鬓"针刺法针刺,1次/24 h,并于相应时间节点取材。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后6 h及处死前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自噬相关蛋白LC3A/B的表达变化。结果:神经功能评分:造模前大鼠神经功能均为正常,造模后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针刺组于处死前有改善且与干预时间成正相关,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C3A/B的病理变化表达在细胞质中,而在相同时间点,其程度高低依次为针刺组、模型组、抑制剂+针刺组,空白对照组和抑制剂组程度相似且明显低于前三组。结论:"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对脑出血后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有改善作用且对自噬相关蛋白LC3A/B的表达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白介素-6(IL-6)蛋白表达变化的观察,探讨头穴透刺对急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age,ICH)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方法:将9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完全随机方法平均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再按照6h、24h、48h、72h和168h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另设6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制备ICH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不同时间点头穴透刺对ICH大鼠脑组织IL-6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针刺组大鼠脑内IL-6表达在不同时间点均有显著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可抑制IL-6蛋白表达,减轻脑出血后炎症反应所致的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