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评价经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9-2014年本科对30例重度脊柱侧后凸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包括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33.8(9 ~63)岁;其中胸段15例,腰段9例,胸腰段6例;脊柱特发性畸形12例,先天性畸形14例,陈旧性脊柱骨折1例,脊柱结核1例,脊柱侧凸术后翻修2例;术前平均冠状面Cobb角96.2°(81°~149°),平均矢状面Cobb角99.6°(86°~153°),平均顶椎偏移2.8(1.9 ~7.6) cm;Frankel分级D级3例,余为E级;8例存在中度呼吸功能障碍,22例存在明显胸背部疼痛症状.患者均行一期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术后评估神经功能及Cobb角改善等情况.结果 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4.6(3.5~6.0)h;平均出血量1 260(910 ~2 600) mL;术后平均冠状面Cobb角44.3°(33° ~68°),矫正率53.9%;平均矢状面Cobb角43.5°(35° ~79°),矫正率56%;平均顶椎偏移0.7(0.2 ~2.3)cm,矫正率75%;身高平均增长8.3 cm;2例Frankel分级由D级恢复到E级,术后1例由D级加重至B级,但末次随访时恢复至E级.围手术期出现1例脑脊液漏,经腰池引流后治愈.患者均获随访1年以上,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出现.患者对手术效果和外形改善满意率达92%,22例患者胸背部疼痛明显缓解,其中18例3个月后完全消失.结论 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满意,但技术要求高,谨慎使用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自1989年以来,作者用全脊椎截骨术治疗先天性僵硬型脊柱侧后凸4例,其中胸椎侧后凸1例,胸腰椎侧后凸1例,腰椎侧后凸2例。4例共有后方半椎体5椎,后方楔状椎体7椎,椎体发育不全2椎。侧凸Cobb's角平均为52.5°(10~96°),后凸平均为80.25°(65~105°)。手术采用全麻,顶椎处梯形十楔形截骨,椎弓根钉+钢丝拉拢闭合截骨面,双哈灵顿撑开棒或双鲁格氏棒内固定,进一步矫正侧后凸畸形,术后侧凸平均矫正率为60.42%(12.5%~100%),后凸平均矫正率为49.88%(7%~96.5%)。1例术后发生脊髓前动脉缺血综合征,经使用血管扩张剂和抗凝剂后肌力全恢复。本手术的优点是一次完成全脊椎截骨,且矫正率高于二期手术病例(32%)。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行后路脊椎全切除术(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VCR)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严重脊柱侧凸或后凸Cobb角大于100°的重度脊柱侧后畸形的患者资料;术前患者侧凸主弯冠状面Cobb角平均为(124.8±27.4)°,胸腰段矢状位后凸角平均为(95.8±30.2)°.结果 平均手术用时为(5.9 ±1.2)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855±1200)ml,术后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加重的患者,且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下床时间为(11±5)d;术后侧凸主弯冠状面Cobb角平均为(45.7±6.2)°,胸腰段后凸为(38.6±10.1)°,矫正率达到79%,患者的躯干和双肩失平衡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结论 后路全脊椎切除术可使神经充分的减压,矫正侧后凸畸形效果满意,是治疗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宁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1):1579-1583, 1587
目的分析腰椎后路楔形截骨术对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康复影响。方法选取80例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治疗,观察组实施腰椎后路楔形截骨治疗及术后康复训练。观察2组术前、术后的Cobb角矫正、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脊髓神经功能Frankle分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平均固定节段数等临床手术指标资料。结果2组组内术前、术后Cobb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术后Cobb角明显低于术前(P < 0.01);但术前和术后2组间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术前、术后ODI和AD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组间术后6个月、12个月的ODI和AD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术前2组间Frankle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2组间Frankle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间手术时间和平均固定节段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楔形截骨术创伤小,结合术后康复训练可改善病人腰椎功能和脊髓神经功能障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是指Cobb角>80°、凸侧bending位X线片矫正率<30%的侧凸畸形,同时伴有明显后凸者称为侧后凸畸形[1]。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往往在冠状面和矢状面均有明显失平衡,患者常有心肺功能受损、胸背部疼痛、易疲劳以及社会心理障碍,甚至还存在神经功能缺陷[2]。常规矫形手术难以取得满意的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柱截骨矫形技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后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80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后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以采用棘突拉钩复位技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采用脊柱截骨矫形技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t=31.543,P<0.001),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14.059,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507,P<0.05)。术后1 a,观察组冠状面Cobb角低于对照组(t=5.283,P<0.001),脊柱偏移距离短于对照组(t=4.662,P<0.001)。结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后凸采用脊柱截骨矫形技术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节段非对称Ponte截骨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后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后凸患者。所选患者均为成人。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全脊柱截骨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多节段非对称Ponte截骨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弯Cobb角、次弯Cobb角及总体平衡。记录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主弯Cobb角、次弯Cobb角和总体平衡均小于术前,观察组主弯Cobb角、次弯Cobb角和总体平衡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03%(1/33)]较对照组[18.52%(5/27)]低(P<0.05)。结论对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后凸患者应用多节段非对称Ponte截骨的治疗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唐六一  王跃  胡豇  张耀明 《四川医学》2009,30(12):1868-1869
目的探讨经后路全脊椎截骨术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侧后凸畸形的应用。方法2007年3月-2009年3月应用经后路全脊椎截骨方法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侧后凸畸形6例。结果术中平均失血2450ml(1100-2900ml);脊柱短缩平均1.3cm(1-1.5cm)。术后随防时间4-18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后凸角-5-20°,平均11.7°,矫正率67%;侧凸角1-5°,平均2°,矫正率89%。神经功能FrankelE级2例未损害;D级3例改善为E级2例,1例无变化;C级1例改善为D级。植骨愈合。随访无矫正角度丢失。结论后路全脊椎截骨术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侧后凸畸形的有效方法,具有单一入路创伤小、减压彻底、容易矫形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一期后路全脊椎截骨术被应用于矫正严重的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此技术具有治疗时间短,单一人路和矫正率高的优点。然而,手术内在的危险、并发症和对术者和医院软硬件等要求高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现就我院近年来采用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术治疗脊柱侧后凸25例,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后凸型脊柱侧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应用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后凸型脊柱侧凸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自2005年3月至2006年9月应用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治疗重度脊柱僵硬后凸型侧凸11例(平均年龄11.2岁),其中神经纤维瘤病3例,先天性脊柱侧弯5例,脊髓灰质炎1例,特发性脊柱侧凸2例.11例患者的Bending像脊柱活动度均小于25%.平均随访时间1.3年(0.5~2年).结果:术中1节段后柱楔形截骨3例,2节段后柱楔形截骨2例,3节段后柱楔形截骨2例,经椎弓根截骨2例,椎体切除+后柱切除2例.术前后凸畸形平均108°(87°~135°),侧凸畸形平均97°(65°~135°),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至49°(改善率55%),侧凸平均矫正至37°(改善率66%).术后身高平均增加4.7 cm.11例矫形手术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 结论:应用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后凸型脊柱侧凸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4):66-68
目的 探讨后路全椎体截骨矫形(VCR)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矫形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对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入选患者均于手术前后行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片,术后对患者随访6~22个月。评估术前术后患者冠状面主弯Cobb角、矢状面后凸Cobb角、C7PLCSVL、SVA等影像学相关参数,采用Barthel指数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临床效果,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患者术后冠状面主弯Cobb角、矢状面后凸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7PL-CSVL、SVA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术前,VAS评分低于术前,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感觉功能减退,1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 结论 后路全椎体截骨矫形治疗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具有较好的矫形效果,但同时需要注意减少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后路顶点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早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行后路顶点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X光像,对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躯干平衡等进行测量和分析.复习手术记录和病历,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 本组患者12例,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20.1(9~57)岁,其中成人脊柱侧凸2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10例.平均随访9.2个月.融合固定节段平均12个节段.手术时间平均5.0 h,术中出血量平均1517 ml,回输自体血平均780 ml,异体输血平均1109 ml.手术前后主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100.9°和48.8°,平均矫正率51.8%(P=0.000).节段性后凸Cobb角分别为81.7°和42.2°,平均矫正率为49.8%(P=0.000).随访时主弯冠状面Cobb角及节段性后凸Cobb角分别为50.7°和46.0°,矫形无明显丢失(P=0.763,P=0.698).手术前、后及随访时冠状面躯干平衡分别为16.3、14.7和12.0mm,随访时仅1例发生冠状面躯干失平衡(22 mm).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的下肢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获完全恢复.所有患者均无脊髓损伤.结论 后路顶点经椎弓根截骨术是矫正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安全方法 ,早期结果 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治疗严重脊柱后凸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后凸畸形行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2007年7月在我科接受后路一期全锥体切除加重建术治疗的12例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用时5.0h(4.0~7.8h),术中平均出血量1800ml(800~3000ml),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加重的患者,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下床时间8d(6~15)d;术后后凸平均为38°,矫正率达63%。5例患者术前有神经系统症状,1例术前Frankel分级为A级,4例为D级;术后所有5例患者的Frankel分级均恢复到E级。结论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术是治疗严重脊柱后凸畸形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使神经充分减压,矫正后凸畸形效果满意,早期恢复负重,在避免神经付损伤方面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节段"蛋壳"椎体截骨技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6月~2008年10月采用单节段"蛋壳"椎体截骨技术治疗34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术前、术后均行胸腰椎X线检查,测量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骶骨水平角,评定植骨愈合情况、临床疗效、内固定位置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X线示所有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最终随访时植骨愈合满意.3例患者术中硬膜破裂,术后1例发生麻痹性肠梗阻,2例发生下肢疼痛、肌力减弱,均恢复.术前腰椎前凸角与术后相比,平均矫正角度为34.5°,有显著性差异(P<0.05),骶骨水平角的改变与此类似.胸椎后凸角术前、术后改变不明显.患者身高较术前平均增加5.2cm.术后患者腰背症状消失或大部分缓解,均能平视行走及水平仰卧睡眠.结论:单节段"蛋壳"椎体截骨技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手术相对安全,矫形效果及临床疗效较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经伤椎椎体内植骨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04年3月~2006年10月间经后路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且分为两组:(结合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椎体内植骨者27例为A组,仅行后路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者为B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2~2.5年,观察两组间术后2周及内固定物去除后伤椎椎体高度、Cobb角的变化;同时评价内固定的失败率。结果Cobb角及伤椎体高度在术后2周两组间比较无甚昔性差异(P〉0.05),但在内固定去除后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内固定去除后腰背痛发生率较低且未发现内固定失败。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降低术后矫正角度的丢失及内固定的失败率。  相似文献   

16.
黄南翔 《西部医学》2017,29(2):241-244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静止期脊柱结核性后凸(侧后凸)畸形采用一期后路截骨矫形和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 纳入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16岁儿童脊柱结核患者共44例,均采用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测量矢状面主弯后凸Cobb′s角、冠状面主弯侧凸Cobb′s角及躯干矢状偏移距离、VAS量表评分。结果 44例患儿成功完成手术和进行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10~100月,平均312月。随访期间患儿均未发生骨吸收、骨不连和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术后与术前主弯矢状面后凸Cobb′s角、主弯冠状面后凸Cobb′s角和矢状面躯干偏移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主弯矢状面后凸Cobb′s角、主弯冠状面后凸Cobb′s角和矢状面躯干偏移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Ridit分析VAS量表结果显示:术前R=0653,95%可信区间为(0573~0734),术后R=0437,95%可信区间为(0377~0497),两组无可重复区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R=0410,95%可信区间为(0355~0465),与术前比较无可重复区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与末次随访比较具有可重复区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儿童静止期脊柱结核性后凸(侧后凸)畸形采用一期后路截骨矫形及内固定具有明显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人严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骨性关节炎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18例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行THA,术中在软组织松解延长的基础上,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在真臼位置及髋关节外展功能。术后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8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85分,双侧肢体长度得到恢复,CE角,Sharp角,髋臼骨对股骨头假体的覆盖率,颈干角,髋关节旋转中心垂直距离,髋关节旋转中心水平距离均较术前得到很好的恢复。结论:通过松解延长、重建关节功能、选择合适的假体,并注重对神经血管的保护,成人DDH继发骨性关节炎可以通过THA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轻便头盆环"牵引联合截骨术在重度脊柱畸形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我院2004年3月~2009年3月间手术前接受轻便头盆环牵引治疗后再行截骨矫形术的46例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手术及随访情况。结果 40例获得随访,随访2~4年,术后身高、矢状面失衡、Cobb′s角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平均Cobb′s角26.5°,平均矫正率为71.5%。截骨断端愈合良好,平均矫正率不丢失。结论头盆环牵引能持续、缓慢地拉直脊柱,使软组织得到逐渐延长蠕变松解,联合截骨术为重度脊柱畸形矫正奠定了成功的基础和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9.
余雨  王娟 《海南医学》2010,21(6):29-30,37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重度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18例胸腰段椎体Ⅵ-Ⅴ度骨折脱位的患者经后路行椎管减压、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治疗。Frankel分级:A级11例,B级7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平均10个月),骨折脱位椎体均获得完全复位,术后6个月椎间植骨均骨性融合,椎弓根螺钉无松动、脱落或断裂。术后6个月Frankel分级:A级10例,B级6例,C级2例。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重度骨折脱位复位良好、固定牢固、融合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