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膜瘤血管影像特征及术前栓塞治疗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膜瘤的血管影像特征及手术前栓塞治疗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4例脑膜瘤造影的血管影像资料及临床治疗。结果:造影显示由单纯颈外动脉为主供血的脑膜瘤9例,由单纯颈内动脉或以颈内动脉为主供血的脑膜瘤5例;脑膜瘤主要是经脑膜静脉引流;13例行脑膜瘤术前有效栓塞后手术切除,术中平均出血100-400ml,病理证实为脑膜瘤,1例作γ-刀放射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脑膜瘤可由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单独或混合供血,亚选择性栓塞主要由颈外动脉供血的脑膜瘤,可明显减少手术过程中出血,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脊柱肿瘤术前动脉造影和栓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选择性动脉造影了触脊柱肿瘤的血管造影表现和血供情况。通过选择性动塞结果的评估探讨影响脊柱肿瘤术前动塞和疗效的因素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材料与方法:45例脊柱肿瘤行49例次DSA检查和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男28例,女17例,平均年龄44.3岁(18-78岁);恶性肿瘤35例,良性肿瘤10例。肿瘤位于骶尾部27例、胸椎9例、腰椎7例、颈椎2例。行选择性血管造影后用明胶海绵栓塞肿瘤供血动脉,于栓塞后1-5天内进行手术。结果:①脊柱肿瘤主要DSA表现为供血动脉不同程度增粗、不同程度的肿瘤染色。②49次SAE术栓塞肿瘤血管115根,除2例因供血动脉发出脊髓根大动脉和1例存在多支血供而仅作部分栓塞者外余肿瘤血管均完全栓塞。③例肿瘤完成全切,21列大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切除。④手术平均出血量为1009ml(400-2500ml),无1例发生术中死亡或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①脊柱肿瘤详细的DSA检查有助于治疗方案暄和所有靶血管的显示。②仔细分析DSA表现,改进栓塞技术是保证脊柱肿瘤术前动脉栓塞疗效和减少产生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06年11月以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12例,12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前1~3d行超选择供血动脉栓塞,详细观察栓塞后毒副作用及并发症,并记录手术时出血量。结果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肿瘤病变范围及供血情况,12例患者中一侧颌内动脉供血8例,合并咽升动脉供血4例。7例完全栓塞,5例仅部分栓塞。毒副作用为栓塞侧面部疼痛4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病变均完整切除。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70ml。结论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能减少外科术中出血并提高肿瘤切除率。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治疗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前血管内栓塞治疗对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手术切除的价值.方法:18例经头颅MRI或CT诊断的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术前全部行全脑血管DSA造影,并应用电解弹簧圈或Glubran胶进行术前栓塞治疗.17例于栓塞后3 d内行手术切除,1例进行观察.结果:18例病变均位于后颅窝.脑血管造影提示单纯由小脑后下动脉供血的3例,由双侧小脑上动脉供血的5例,由小脑后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及小脑前下动脉等多条供血的10例.单纯应用电解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3例,单纯应用Glubran胶进行栓塞治疗5例,两者联合应用栓塞者10例.17例栓塞后均顺利实施病灶显微镜下全切除,17例均未出现并发症,术中平均出血(400±60)mL.1例因肿瘤体积缩小及瘤体坏死,进行随访观察.结论:对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术前血管内栓塞治疗可使肿瘤切除更为容易,临近正常结构不易损伤,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病残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颅内血管母细胞瘤脑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血管造影表现及栓塞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16例经病理或头颅MRI诊断 .的血管母细胞瘤患者,术前全部行全脑血管DSA造影,并应用电解弹簧圈或Glubran胶进行术前栓塞治疗.15例于栓塞后3 d内行手术切除,1例进行观察.结果:16例病变均位于后颅窝.脑血管造影提示单纯由小脑后下动脉供血的3例,由双侧小脑上动脉供血的4例,由小脑后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及小脑前下动脉等多条供血的9例.单纯应用电解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3例,单纯应用Glubran胶进行栓塞治疗5例,二者联合应用栓塞者8例.15例病灶显微镜下全切,术中平均出血(350±60)mL.1例因肿瘤体积缩小及瘤体坏死,进行观察随访.结论:血管母细胞瘤主要由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单独或联合供血.应用电解弹簧圈或Glubran胶进行栓塞治疗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及提高手术安全性.单纯栓塞治疗有可能成为血管母细胞瘤治疗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6.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行脑膜瘤术前栓塞的护理250031济南军区总医院张洁脑膜瘤是颅内一种良性肿瘤,多在脑外生长易突向脑内。受颅内、颅外动脉的双重供血,而颅外供血尤为重要。肿瘤因血运丰富,术中易出血而使手术困难,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简称D...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9例(51次手术)术前均行双侧颈内、外动脉及椎动脉造影,明确肿瘤血供后,用明胶海绵微粒栓塞颈外动脉供养血管网,在此基础上再以1 mm×1 mm×10 mm明胶海绵条或弹簧圈栓塞供血动脉主干,栓塞后1~3天手术切除肿瘤(栓塞组);17例(28次手术)直接行手术切除肿瘤(未栓塞组).结果:栓塞组术前血管造影中见到丰富的肿瘤血管网、肿瘤染色.栓塞后造影复查,所有被栓塞血管供养区域肿瘤血管网及肿瘤染色消失、供血动脉主干闭塞,无严重并发症.栓塞组有术中出血量记录者37例,出血量50~6000mL,平均(1 636.22±1 529.79) mL;未栓塞组有术中出血量记录者12例,出血量500~3 900 mL,平均(2816.67±1 154.31) mL,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能减少术中出血,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是理想的术前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选择性动脉造影了解脊住肿瘤的血管造影表现和血供情况,通过选择性动脉栓塞结果的评估探讨影响脊住肿瘤术前动脉栓塞和疗效的因素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材料与方法45例脊住肿瘤行49例次DSA检查和术前迁择性动脉栓塞,男28例,女17例,平均御龄44.3岁(18~78岁);恶习性肿瘤35例,良性肿瘤10例.肿瘤位于骶尾部27例.胸椎7例.颈椎2例,行选择性血管造曩后用明胶海绵栓塞肿瘤供血动脉,于栓塞后1~5天内进行手术.结果①脊住肿瘤主要DSA表现为供血动脉不同程度增粗.不同程度的肿瘤染色.②49次SAE术共栓塞肿瘤血管115根,除2例因供血动脉发出脊髓根大动脉和1例存在多支血供而仅作部分栓塞者外余肿瘤血管均完全栓塞.③24例肿瘤完全切除,21例大部分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未切除.④手术平均出血量为1009ml(400~2500ml),无1例发生术中死亡或术后亚重并发症.结论①脊住肿瘤详细的DSA检查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所有靶血管的显示.②仔细分析DSA表现.改进栓塞技术是保证脊住肿瘤术前动脉栓塞疗效和养活产生并发症的关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以及临床护理。方法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患者,术前全部行双侧颈内外动脉及椎动脉血管造影。肿瘤颈外系统供血动脉术前使用明胶海绵或PVA颗粒栓塞治疗,栓塞后1~3d行手术切除。结果14例患者由颈内外动脉不同分支供血,栓塞后手术全切率为92.9%(13/14)。配合综合护理,所有患者栓塞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血管内栓塞鼻咽部纤维血管瘤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术后护理对于保证手术成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选择性动脉造影表现及栓塞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肝动脉造影,其中5例行栓塞治疗,3例使用弹簧圈行供血动脉栓塞术,2例行碘化油加平阳霉素乳剂栓塞.结果:12例超选择动脉造影和5例栓塞取得成功,FNH血管造影表现:12例有粗大的供血动脉,肿瘤内小血管从中央向外周呈放射状分布,9例病灶由多支动脉供血,7例可见粗大的静脉引流血管.5例栓塞患者中,4例患者症状消失,1例患者症状缓解.随访10个月~6年,病灶均未见增大,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动脉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有特异的血管表现,动脉栓塞治疗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骨盆肿瘤术前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骨盆肿瘤血供特点及术前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常规行髂总动脉及分支和/或腰动脉造影,术前栓塞治疗27例骨盆肿瘤患者(栓塞组),观察其临床改善情况,计算术中失血量,并与14例术前未栓塞骨盆肿瘤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血管造影显示丰富、多支动脉供血。栓塞组所有病人疼痛不同程度减轻,肿瘤不同程度缩小;栓塞组术中失血量平均1680m1,手术时间平均195min,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平均4850m1,手术时间平均260min,栓塞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栓塞组手术后经病理检查,显示瘤细胞不同程度变性、坏死、液化。结论:术前靶血管栓塞是骨盆肿瘤手术前最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肿瘤供养血管超选择插管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可降低手术的危险性,增加肿瘤切除率,同时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观察经导管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颈动脉体瘤(CBT)后的外科切除时机.方法 对22例外科切除术前CBT患者行经导管超选择性肿瘤供血动脉栓塞.于栓塞术前、术后1、2、4天分别采用CDU检测肿瘤供血动脉的峰值血流速度(PSV)和阻力指数(R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栓塞术后1、2天,CBT供血动脉的PSV、RI均低于术前(P均<0.01),而栓塞术后4天PSV、RI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DU对判断CBT侵犯范围、供血血管、侧支循环状况及选择手术时机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栓塞术后2天内可能为安全切除CBT的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栓塞术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血管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鼻咽纤维血管瘤27例,上颌窦血管瘤4例,难治性鼻出血4例(其中自发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鼻咽癌放疗后难治性鼻出血1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动脉插管行DSA、栓塞进行诊断和治疗,分析DSA及栓塞术在该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35例均成功进行DSA及栓塞治疗。单纯栓塞治疗的5例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及其他难治性鼻出血3例均一次栓塞治愈,1例鼻咽纤维血管瘤Ⅳ期因颅底广泛破坏和颈内动脉供血仅行姑息性栓塞后影像学检查证实瘤体明显缩小。余26例鼻咽纤维血管瘤及4例上颌窦血管瘤栓塞后再予手术治疗,28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平均出血量仅470 ml,2例Ⅳ期鼻咽纤维血管瘤因由颈内、外动脉同时供血单纯行颈外供瘤动脉栓塞,术中出血量较多。结论 DSA能清晰显示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供血动脉、异常交通支、动静脉瘘等动态图像,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血管内栓塞治疗对颈外动脉系统的难治性鼻出血、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血运丰富需手术治疗的肿瘤,术前栓塞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大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肾癌血管造影表现以及肾癌术前经肾动脉化疗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18例肾癌患者中经肾动脉行普通血管造影6例,行DSA血管造影12例,在血管造影的同时,根据肿瘤大小,部位以及肾门淋巴结转移情况,经供瘤动脉给予三联化疗药物,再用适量碘化油乳剂及明胶海绵条给予栓塞。栓塞后2-7天内行患肾全切除手术。结果:血管造影显示供瘤动脉增粗,血流明显加快;可见肾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肾脏轮廓改变,肾门移位,肾脏表面凹凸不平;肾动-静脉瘘形成以及肾静脉癌栓的形成。化疗栓塞后行肾脏全切除手术,术中出血量少,肾肿瘤周围明显形成水肿带,易于剥离切除;减少术中种植转移的可能。结论:肾癌术前经皮穿刺肾动脉化疗栓塞对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手术条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胸膜瘤术前神经介入栓塞及其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膜瘤术前神经介入栓塞的作用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12例脑膜瘤患者行术前神经介入检查,并对其中10例行术前超选择血管栓塞,栓塞后5-7d手术治疗。结果:栓塞效果优良7例,较好2例,较差1例,手术治疗痊愈9例,复发1例,无死亡。结论:对颅内血供丰富的脑膜瘤,采用血管内栓塞作为手术的一项重要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6.
脑膜瘤的定性诊断主要依靠CT和脑血管造影,这两项技术互为补充。脑膜瘤的颈外动脉供血特点乃众所周知,但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系统的脑膜血管供血,尚未引起普遍重视。为了提高脑血管造影对脑膜瘤的定性诊断率,我们分析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膜瘤57例,着重观察动脉期脑动脉脑膜支的供血,并以41例脑胶质瘤和桥小脑角听神经瘤8例,共49例作为对照。本组脑膜瘤发生的部位:矢旁8例,镰旁9例,大脑凸面13例,蝶骨嵴8例,前颅凹底2例,嗅沟3例,鞍结节2例,中颅凹底7例,天幕1例,后颅凹桥小脑角区4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术前介入栓塞治疗颈静脉球瘤的作用,探讨显微外科切除颈静脉球瘤的策略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颈静脉球瘤患者资料,均术前行超选择性插管造影明确病变部位及其供血动脉,然后灌注聚乙烯醇颗粒(PVA颗粒)适量,2~3天后行开颅手术治疗。结果:11例患者肿瘤主要供血动脉均被栓塞,肿瘤染色消失或减轻;栓塞后行开颅手术切除,术中出血量少、显露好,全切除肿瘤9例。结论:颈静脉球瘤术前栓塞治疗对于减少术中出血有重要作用,术前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颈静脉球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介绍1例供血血管极为丰富的左上腹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致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联合诊治过程。该患者初期起病隐匿,肿瘤供血血管非常丰富,诊断困难,经过多次探查出血血管失败,多学科紧急会诊后至放射介入科。放射介入科行急诊腹腔动脉造影并肿瘤血管介入栓塞术迅速止血,患者一般情况明显好转后转入胃肠外科行肿瘤切除术治疗好转后出院。此次诊治过程体现了介入血管造影术和栓塞止血术在供血血管隐匿丰富的GIST患者中的重要价值,尤其是合并急性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的GIST患者。介入血管造影术和栓塞止血术可及时明确供血血管、超选择精准栓塞止血,为外科手术创造条件,改变患者最终预后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肝细胞性肝癌(HCC)患者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前后门静脉作为肿瘤引流血管及供血血管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HCC患者42例,行2次TACE治疗,分别于2次TACE术前及术后7d行彩超检查,分析不同时间段肿瘤血供方式的变化。结果:首次TACE术前肝癌均有动脉参与供血,以动脉供血并门静脉引流者所占比例最大占50%,其次是单纯动脉供血方式占35.7%,动脉与门静脉双重供血者较少占14.3%,但无单纯门静脉供血者;而TACE术后7d出现5例完全由门静脉供血的肿瘤,占11.9%;双重供血的肿瘤数也显著增加,占47.6%;单纯动脉供血及动脉供血门静脉引流的肿瘤数则显著减少,分别占19.0%、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次TACE前后肝癌血供的变化趋势与首次TACE相似,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TACE治疗后部分肿瘤内门静脉由TACE术前的引流血管转变为术后的供血血管,门静脉作为HCC供血血管的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体瘤的治疗--附111例手术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111例(116个)颈动脉体瘤患者的I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方案。方法:1959-2004年间,上海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111例颈动脉体瘤患者,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35.7岁。作动脉造影或彩超、CTA以及MRA无创检查,明确诊断后,全部行手术治疗。结果:3例手术死亡;4例发生脑栓塞;32例发生术后神经并发症;4例患者肿瘤复发。结论:通过多普勒超声、CT或MRA检查,在术前明确颈动脉体瘤的血供来源,便于术中及早控制供血动脉;而必要时行术前行动脉造影,行瘤体动脉栓塞缩小瘤体,可有效减少手术出血,并能减少术后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