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脑电非线性分析参数近似熵对麻醉深度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电(EEG)数字化分析已广泛用于麻醉中大脑皮层的功能监测,应用单一的数字化EEG参数分析麻醉药的中枢效应更为直观、方便。已知EEG信号起源于高度非线性系统,近年来EEG的非线性分析对围术期脑功能监测发展很快。以下就脑电非线性参数之一近似熵,对麻醉深度的监测基础和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肌松药和镇痛药等药物的联合应用,现代全身麻醉的深度、患者的意识状态常常被掩盖或难以判断.以往的传统体征(血压、心率、呼吸和瞳孔等)已不能准确地反映麻醉深度.目前,有关研究重点集中在脑电活动方面,如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脑电熵(entropy)、听觉诱发电位等.现就entropy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意义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与脑电双频指数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麻醉深度一直是麻醉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问题。全身麻醉是一种复杂且特殊的状态.包括催眠、记忆缺失、疼痛应激抑制和肌肉松弛等多方面的因素构成。传统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瞳孔等.已不能准确的反应麻醉深度。随着脑电技术的发达.目前已有听觉诱发电位、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tS).脑电熵(Entropy)等多种监测方法.本文就脑电熵在麻醉深度中的应用以及这几年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双频谱脑电分析技术在麻醉监测中的作用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双频谱脑电分析技术在麻醉监测中的应用,双频谱指数(BI)可以对麻醉深浅作出定理判断,简便实用,在判定镇静程度和麻醉后苏醒方面价值较大,BI越小,病人对手术刺激的反应越小,反之亦然,两者有良好的相关性,但由于镇静药物和镇痛药物对BI的程度不一,所以尚不能以BI作为判断麻醉深度的唯一指标。  相似文献   

5.
脑电熵指数和双频指数与丙泊酚镇静深度的相关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脑电双频指数(BIS)能较好地监测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已成为麻醉镇静深度监测的重要指标。熵指数是近年来Datex-Ohmeda公司研究开发的监测麻醉镇静深度的新产品,包括反应熵(responseentropy,RE)和状态熵(stateentropy,SE)两个参数。本观察旨在比较RE、SE和BIS与丙泊酚镇静深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Narcotrend脑电监测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arcotrend监测仪[1](Narcotrend(,MonitorTechnik,Bad Bramstedt,Germany)是一种新的以脑电分析为基础的的麻醉深度监测仪,已在欧洲用于临床麻醉和催眠深度监测。它是应用Kugler多参数统计分析方法,对脑电信号进行计算机处理,基于大量处理过的脑电参数进行脑电自动分级,将脑电  相似文献   

7.
近似熵:一种新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现代麻醉学发展150多年以来,由于肌松药的应用、全麻药物的更新及全身麻醉技术的发展,早期根据临床体征判断麻醉深度的方法已不适用,全身麻醉深度的判断标准一直悬而未解,甚至给全身麻醉定义也不简单。1987年Prys—Roberts提出全身麻醉是一种由药物诱导的无意识状态,能抑制躯体和内脏的感觉成分;而意识的消失是全或无的,故全麻不存在深度。低浓度的吸人或静脉麻醉药即可消除意识,判断麻醉是否合适的标准是确保病人没有回忆。也有学者认为麻醉深度的监测确切地说是麻醉意识深度的判断,至于镇痛、肌松、自主反应的抑制不是麻醉的组成部分,应视为麻醉必要的辅助措施。至于意识是全或无的还是渐变的目前也无定论,可以认为不管其怎样定义,我们应该认识到麻醉是有恰当、过量和不足之分的,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监测麻醉深度的方法有许多,常用的有根据病人体征、听觉诱发电位、脑电图等,但各有优缺点,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能作为金标准。1998年BIS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作为监测麻醉深度和镇静水平的指标,进入临床应用和研究阶段。近来国外有人用近似熵(ApEn)对脑电图进行计算处理后用于麻醉深度的监测,其实质和BIS一样也是脑电图的蛤测,只是处理方法有异。本文参阅有关文献对新出现的监测方法一近似熵的原理及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脑电是皮质锥体细胞顶树突产生的树突电位与突触后电位的总和,直接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状态。脑电活动包括线性和非线性成分。自从1937年Gibbs等首次提出用脑电图(EEG)监测麻醉深度的可能性以来,EEG已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测定麻醉深度或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早期利用脑电监测麻醉深度主要是分析EEG的线性成分,依靠EEG波形的时域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AEPindex )的监测原里、镇静监测、体动监测及应用的局限性等进行综述并将二者进行比较,旨在为临床监测工作提供参考,减少术中觉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时心率变异性分析中近似熵分析法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在监测麻醉深度时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全身麻醉病人测定麻醉前(T1)、诱导插管(T2)、术中(T3)、苏醒(T4)4个时间点各5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近似熵(ApEn)变化。结果:HR在T2、T3和T4均较T1值升高(P0.01~0.05)。MAP在T2时较T1值降低(P0.05),T3、T4较T1值升高(P0.05),而T4比T3明显升高(P0.01)。BIS值在麻醉后各时点均较T1值下降明显(P0.01),其中T4也较T1下降(P0.05),T3与T2时相比明显降低(P0.01),而T4较T3明显升高(P0.01)。近似熵值的T1值均大于其他各时点(P0.01~0.05),其T4较T3时点升高(P0.01),T3较T2时点降低(P0.05)。结论:作为心率变异性的非线性分析方法指标的近似熵分析法,能描述围术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变化,但其与BIS并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是基于原始脑电图的一种麻醉深度监测指标,近年来已广泛用于临床.术中监测麻醉深度能提高麻醉质量和手术安全性,通过合理调控麻醉深度,减少麻醉用药量和避免麻醉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关于BIS监测在临床麻醉中应用的实际意义或价值以及BIS值判读准确性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仍是人们一直关心的热点问题,结合近期国内外有关文献,现就肌松药对BIS监测麻醉深度的影响及相关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丙泊酚或复合芬太尼行麻醉诱导时 ,脑电双频指数 (BIS)与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AAI)监测意识变化的敏感性。方法  4 0例病人随机均分为丙泊酚组 (P组 )组和丙泊酚加芬太尼组 (PF组 )。麻醉诱导均用丙泊酚 30mg·kg 1·h 1的速率泵注 ,PF组于丙泊酚静注 2min前给予芬太尼 2 μg/kg。记录意识消失时BIS和AAI值、意识消失时间和丙泊酚用量 ,并测定血浆丙泊酚浓度。结果 PF组病人意识消失时间、丙泊酚用量和血浆丙泊酚浓度均较P组低 (P <0 0 1)。意识消失时PF组BIS值高于P组 (P <0 0 1) ;而两组AAI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丙泊酚麻醉诱导时 ,无论是否合用芬太尼 ,AAI均可较好地反映意识的转换 ;而BIS则会因药物组合的不同而出现变化。结果提示 ,AAI在监测麻醉诱导期的意识转换方面优于BIS  相似文献   

13.
双频谱脑电分析技术在麻醉监测中的作用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双频谱脑电分析技术在麻醉监测中的应用,双频谱指数(BI)可以对麻醉深浅作出定量判断,简便实用。在判定镇静程度和麻醉后苏醒方面价值较大;BI越小,病人对手术刺激的反应越小,反之亦然,两者有良好的相关性,但由于镇静药物和镇痛药物对BI的影响程度不一,所以尚不能以BI作为判断麻醉深度的唯一指标。  相似文献   

14.
1937年Gibbs等[1]首次提出用脑电图(EEG)监测麻醉深度的可能性,应用EEG信号来监测麻醉深度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虽然麻醉前后EEG波形会有明显变化,但因EEG个体差异及变化较大,而且不同麻醉药物、导联、温度及环境的变化都对EEG信号有较大影响,所以EEG信号一直无法直接应用于临床麻醉.  相似文献   

15.
脑电双频指数用于小儿镇静及麻醉深度监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研究证实,脑电双频指数(BIS)与较大小儿的镇静及麻醉深度有较好的相关性,与麻醉药物浓度呈负相关,能较好地评价意识水平。但对于婴儿,BIS监测的有效性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脑电熵是对脑电信号不规则性、无序性、不可预知性的量化指标.脑电熵(近似熵、Shannon 熵、谱熵)是临床监测麻醉深度的良好指标.Dutex-Ohmeda公司推出的EntropyTM模块是时一域平衡谱熵,它引入了状态熵(state entropy,SE)与反应熵(response entropy.RE)两个参数指标.状态熵,只是覆盖了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频率范围(0.8 Hz-32 Hz),因此主要反映大脑皮层状态;反应熵则覆盖了包括EEG 和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在内的频率范围(0.8 Hz-47 Hz),其数值受肌电活动的影响.在镇静监测方面,EntropyTM模块与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护仪对镇静水平的监测能力相似;在镇痛监测方面,反应熵可能对确定麻醉过浅及疼痛刺激所致的患者麻醉苏醒有意义.脑电熵像其他数量化脑电图一样,仍源于脑电,只是计算方法不同,因此,临床仍期待新型麻醉深度监测方法的问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和麻醉深度指数(CSI)应用于全麻手术中镇静深度监测的相关性.方法 88例拟在丙泊酚与雷米芬太尼全麻气管插管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按照雷米芬太尼靶浓度随机均分为四组:R1组(生理盐水)、R2、R3、R4组分别为1.5、3.0、4.5 ng/ml雷米芬太尼.结果 四组患者随着OAA/S评分的降低,BIS、CSI均逐渐降低(P<0.05);相同OAA/S评分下,R2~R4组的BIS、CSI高于R1组(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表明:BIS或CSI与OAA/S评分均明显相关,但各组间相关系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2~R4组患者在睫毛反射消失及强直刺激反应消失时的CSI、BIS均高于R1组.结论 CSI与BIS相似,能较好地反映全麻手术患者镇静深度的变化;两者的变化均尚受到血浆镇痛药物浓度改变的影响,与OAA/S评分相关性一致.  相似文献   

18.
麻醉中脑电活动监测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背景在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应用中,人们一般通过麻醉深度监测仪,如脑电双频指数(bispetral index,BIS)值或大脑状态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等量化指标判断麻醉深度,常常忽视另一个重要参数爆发抑制(burst suppression,BS)。此外国内外对BS的研究,尤其是BS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国产麻醉深度检测仪与脑电双频谱指数在全身麻醉手术镇静深度监测中的相关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40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患者入室后同时进行国产麻醉深度检测仪(记录麻醉深度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3min(t1)、切皮即刻(t2)、切皮后30min(t3)、术毕(t4)、拔管时(t5)及出手术室时(t6)的CSI和BIS值(每个时点记录3组数据),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监测部位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各时点CSI和BIS变化一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麻醉深度检测仪与BIS具有良好相关性,能较好反映围术期麻醉深度变化,使用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