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凡不届妇女经、带、胎、产疾病范畴以内,而与女性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的疾病,则属于“妇科杂病”。由于病因不一,证状各异,大致包括情志、乳部、阴部,以及症瘕、不孕诸疾,其辨证论治应据其各自特点区别对待。一、脏躁凡妇女平素有情志抑郁,有时出现烦躁不宁,哭笑无常,呵欠频作者,称为“脏躁”。(一)心神失养:平素忧愁思虑伤心,劳倦过度伤脾,使心脾两亏,气血不足,以致心神失养而脏躁。症见情志恍惚,悲忿欲哭,时 相似文献
2.
一、邪正盛衰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相互斗争中所发生的盛衰变化。由于邪正盛衰的变化,一方面影响着疾病证候的虚实变化,一方面影响着疾病的发展与转归。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疾病的过程,也就是邪正斗争及其盛衰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 1、何谓水气病?其形成机理如何?水气病是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失常,水停不化,泛滥全身,以浮肿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疾病。相当于现在的水肿病。从本篇仲景提出五脏水来看,水气病的形成主要与五脏功能失调有关。其中以脾肺肾三脏阳气衰微至关重要。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肾失开阖,不能化气行水。皆可导致水液代谢紊乱,水气潴留,而形成水气病。故张景岳说:“凡水肿等症,乃脾肺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 相似文献
4.
<正> 清·薛生白著《湿热病篇》原著无所获见,但在《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章虚谷《医门棒喝》。王孟英《温热经纬》等著作中均有记载。篇中对温邪为患的病变,特别是对湿温病病因病理及证治,确有独创之见。笔者不揣浅陋,将学习之肤浅体公,汇报于同道,意在抛砖引玉。辨证:注重病变部位,区别虚实寒热。湿温一证,乃因感受时令湿热及饮食不节犯及脾胃所致。薛氏认为:“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又说:“阳明不水谷之海,太阴为湿 相似文献
5.
6.
7.
《湿热病篇》乃清代著名医家薛雪所著,为一部辨治湿热病的专著,系统总结了湿热病的病因病理、辨证治疗,为历代温病学家所推崇。湿热痉证在湿温病过程中常见,多由于湿热病邪引起,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湿热病篇》对湿热痉证的群治论述全面而细致,条分缕析,制方精巧,变化灵活,有许多独到之处,对临床很有指导意义。笔者现对其辨治湿热痉证分析如下。1 湿侵经络,胜湿通络“湿热证,三四日即口噤,四肢牵引拘急,甚则角弓反张,此湿热侵入经络脉隧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围绕薛生白《湿热病篇》湿热病六经证候展开研究。研究显示,从证候规律来认识,“正局”和“变局”是分辨湿热病证候的两大纲领。其中“正局”以湿阻太阴、阳明经证候为中心,在证候上体现出《黄帝内经》三焦的分布特征;“变局”指“正局”之外,湿热邪气淫及他经的证候,包括少阳热郁、厥阴风火、太阳及少阴证候,不具有三焦分布特征。从证候特点来认识,“气钝血滞”贯穿湿热病六经证候始终,是湿热病“正局”“变局”产生的内在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薛生白<湿热病篇>湿热在中焦的条文有第8、第10、第12、第13、第37五条,归入"邪在气分"中,包含膜原、脾胃两部分湿热证治.湿热在膜原证者其湿浊最重,治以辟秽化浊、香辛苦温之品为主.湿热在脾胃有湿与热的多少之分:湿邪极盛,"尚未蕴热"者,治以"辛开";湿伏中焦,湿渐化热者,治以燥湿之中稍佐祛湿;湿邪化热,余湿犹滞的"湿热参半"证,治以辛泄佐清热;而对于"太阴之湿与阳明之热相舍"者,则治以清阳明之热为主,兼祛太阴之湿.舌诊在湿热病辨证治疗中有重要作用,薛生白用"舌遍体白"、"舌白"、"舌根白,舌尖红"等区分湿与热的多少,其意义正如薛生白所说:"凭验舌以投剂,为临证时要诀.盖舌为心之外候,浊邪上熏心肺,舌苔因而转移." 相似文献
10.
薛生白《湿热病篇》湿热在中焦的条文有第8、第10、第12、第13、第37五条,归入"邪在气分"中,包含膜原、脾胃两部分湿热证治。湿热在膜原证者其湿浊最重,治以辟秽化浊、香辛苦温之品为主。湿热在脾胃有湿与热的多少之分:湿邪极盛,"尚未蕴热"者,治以"辛开";湿伏中焦,湿渐化热者,治以燥湿之中稍佐祛湿;湿邪化热,余湿犹滞的"湿热参半"证,治以辛泄佐清热;而对于"太阴之湿与阳明之热相合"者,则治以清阳明之热为主,兼祛太阴之湿。舌诊在湿热病辨证治疗中有重要作用,薛生白用"舌遍体白"、"舌白"、"舌根白,舌尖红"等区分湿与热的多少,其意义正如薛生白所说:"凭验舌以投剂,为临证时要诀。盖舌为心之外候,浊邪上熏心肺,舌苔因而转移。" 相似文献
12.
温病一词,马王堆出土之帛书《导引图》已有“引温病”的记载。《内经》有《热论篇》,仲景根据《内经·素问》,“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而名其著作为《伤寒杂病论》。从此千百年来对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以《伤寒论》为宗师,自金元以降,有“六气皆从火化”(刘河间)之说,义有古方不能治 相似文献
13.
14.
清·薛生自著《湿热病篇》,对湿热病的论治,条分缕析,极为详尽。本文试对其立论依据、治疗法则及具体运用等加以剖析,从而探讨湿热病的治疗规律。芳香苦温以宣湿此法适用于湿温初起,湿重于热的类型。因湿浊困阻,脾失健运,故以芳香苦温互伍,辛开宣化湿邪,湿去则热退。一、湿在上焦(卫分),芳香宣化:上焦湿热证候是湿热邪气侵袭人体的初起阶段。是湿热邪气由口鼻而入,侵袭于肺,导致肺气宣 相似文献
15.
《湿热病篇》是温病学重要著作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其中特色用药,其用药取材各得其所,药物炮制独具巧思,注重煎服法,体现了薛生白用药灵活,遣药精而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湿热病篇》辨证论治规律探讨刘炳凯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主题词*中医师@薛生白@湿热病篇*中医药学文献辨证论治《湿热病篇》为清·薛生白所著,是治疗湿热病的专书,对于湿热病的论治条分缕析,极为详尽。该书所论湿热病以湿温为主,兼及温热夹湿、暑湿等... 相似文献
17.
<正> 1.妇人杂病的病因、证候和治疗原则是什么? 妇人杂病的病因,主要是虚、积冷、结气三个方面。“虚”是体质虚弱,气虚血少;“积冷”是感受寒邪,久积冷气;“结气”是肝气不舒,气血郁结。因妇人气血充盈,血脉温通,气机调达,则月经应时而下,若三者之中一有所伤,则引起月经不调,甚至月经断绝,经过几年,就必然导致血气凝结,胞门闭塞,经络阻滞,血寒积在子宫,形成难愈的病根,以致病变百出,而涉及到上、中、下三焦。由于正虚及邪犯的部位不同,病变即有在上、在中、在下的区别,如因虚、冷、结气在上焦,就会影响于肺,寒饮伤肺则咳吐涎沫,日久寒郁化热,热毒肉腐化脓,则形成肺痈,以致形体消瘦。若虚、冷、结气盘结在中焦,由于体质的不同,其病又有寒化或热化的两种情况。寒冷凝聚,气结不 相似文献
18.
《湿热病篇》是治疗湿热性疾病的重要著作,其中第3条陈述的症候为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痛,与痛风急性期症状单关节红肿热痛、下肢沉重、活动受限或伴发热高度相似.在此基础上,对痛风进行辨治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 病案是临床写实的记载,是对患者的病情、病史、辨证诊断、立法用药等详尽而实际的记录资料。病案书写的水平,足以反映医疗质量的高低,又是对医生基本功的锻炼与培养。所以书写病案是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功的训练,应引起医生们的足够重视。现就中医病案的书写特点及内容等分述如下。一、突出中医特色记录书写中医病案,始终应重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同时要求重点突出,避免漫无边际地罗列堆积一切症状,要围绕主病主证记叙其相关的临床资料,然后进一步加以综合分析,依据病症而立法论治。祖国医学强调整体观念,对人体脏腑、诸窍、气色等间的相互连系有丰富的经验和完整 相似文献
20.
<正> (四)阳明中寒前面提到:阳明病化热化燥的迟速和最后达到里热里实的程度,取决于患者胃阳本身的盛衰。胃阳素盛者化热化燥迅速,其所出现的症状,就是前面所讲的阳明中风。若胃阳不足的患者,就必然化热迟缓,化燥费力,其结果就出现了一些极不典型的症状,这些就叫阳明中寒。阳明病之所以形成中风、中寒,其关键取决于患者胃阳的盛衰。观察胃阳盛衰最可靠的方法是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