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改变的原因及其临床归宿,即存在还是一个误区。方法:随机抽取1993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因胸痛而住院病人共1440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分析静息心电图持续性ST段异常的可能原因。结果:12导联心电图正常者293例,异常者1147例,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两名均异常者(真阳性)800例,均正常者(真阴性)186例,有107例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者静息心电图为正常,有347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而静息心电图异常被诊断为冠心病。包括心肌病、高血压、糖尿病、电解持紊乱等。结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概念理论上存在,实际上可能并不存在。即使有十分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多数情况下心肌的血液供需之间处于平衡状态,可不存在临床缺血的症状(心绞痛),也可能不发生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但这是一种低水平的平衡,任何一个轻微活动使平衡破坏,临床出现心绞痛,心电图可出现缺血性改变。而持续性ST—T改变或许不是由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而应寻找其他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胸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心电图改变,探讨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72例不典型心前区疼痛患者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无冠脉病变组(对照组),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及三支血管病变组,分别对各组冠脉造影结果与心电图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31例患者中,有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心电图改变4例(12.90%)。有冠状动脉病变的141例患者中,出现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99例(70.2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心电图发生率在单支血管病变组中为52.94%,双支血管病变组为71.69%,三支血管病变组为90.00%。结论:随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的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典型胸痛患者心电图有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不典型胸痛且心电图有ST—T改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冠咏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3例不典型胸痛且心电图有ST—T改变患者,冠脉造影证实有冠心病者占77.36%(41/53).冠状动脉正常组占22.64%(12/53),其中3例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3例为心肌桥,4例为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为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结论:不典型胸痛且心电图有ST—T改变患者误诊率仍较高,临床上仍应作冠脉造影,以明确冠心痛诊断.静息与胸痛时心电图有无动态改变是减少误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红叶 《吉林医学》2011,(9):1785-1785
目的:分析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改变的原因及其临床归宿。方法:随机抽取因胸痛而住院患者共1 440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分析静息心电图持续性ST段异常的可能原因。结果:12导联心电图正常者293例,异常者1 147例,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两者均异常者(真阳性)800例,均正常者(真阴性)186例,有107例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者静息心电图为正常,有347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而静息心电图异常被诊断为冠心病。结论:患者静息心电图持续ST-T改变并非冠心病引起,而存在能够引起继发性ST-T改变的其他病因。  相似文献   

5.
倪艳  于鸿 《吉林医学》2009,30(17):1963-1963
目的:探讨心电图ST—T改变诊断冠心病的可靠性。方法:对160例有ST—T改变的患者行18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冠脉造影检查,并对ST—T改变与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60例ST—T改变有动态变化的患者确诊冠心病例数为42例,符合率70.0%,而100例ST—T改变始终无动态变化的患者确诊冠心病例数为40例,符合率40.0%。结论:ST—T改变无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可靠性小,应尽早行冠脉造影明确诊断;ST—T改变有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CHD)可靠性大,对临床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郑立文  毕力 《吉林医学》1997,18(5):282-282
心电图的阳性ST—T变化常做为诊断冠心病的一个指标,尤其是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心律失常的患者。但冠脉造影检查有时发现患者并不具有冠脉病变。我们对29例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进行分析。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72例病人中,男57例,女15例,年龄28岁~72岁(平均年龄49.6岁),心电图具有ST—T改变(ST段下移0.05~0.ZmV、T波倒置)者47例,单纯T波改变(T波低平、倒置,最深0.6mV)者25例,按照WHO有关冠心病、心肌梗塞的诊断标准,临床诊断冠心病42例,心肌梗塞16例,可疑冠心病14例。伴随疾病:高血…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使心肌供血不足而产生的心肌缺血综合征.临床上常根据典型的胸痛、心电图ST—T改变而诊断。但随着冠脉造影检查的普及,却发现一些临床诊断明确的病例冠脉造影并无异常。现将作者近2年治疗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徐新诒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3):2811-2812
<正>众多医生认为,心电图的ST-T改变(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05mV,伴有或不伴有T波低平),就是因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而引起心肌供血不足所致。随着冠脉介入治疗的发展,冠脉造影已成为诊断冠心病(CHD)的金标准,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患者临床表现、心电图改变对冠心痛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552例冠脉造影病例,依据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改变分成5组,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冠脉造影阳性率最高见于有心绞痛伴ECG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组(Ⅰ);依次为心绞痛伴ECG正常而运动试验阳性组(Ⅱ)、心绞痛伴ECG运动试验正常组(Ⅲ)、无心绞痛伴ECG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组(Ⅳ)、无心绞痛伴ECG正常而运动试验阳性组(Ⅴ)。结论:临床上有心绞痛、ECG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在诊断冠心病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研究具有冠心病(CHD)危险因素的不典型缺血性胸痛患者12导动态心电图的改变.方法: 对54例具有CHD危险性因素的不典型胸痛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缺血性ST改变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1)所有患者中冠脉造影阳性29例,占54%;动态心电图存在缺血性ST改变的患者33例,其中冠脉造影阳性者占73%;(2)动态心电图存在缺血性ST改变的患者冠脉造影结果证实冠状动脉3支以上病变中阳性率86%;双支病变中阳性率78%;单支病变中阳性率65%.结论:动态心电图缺血性ST改变可较好的反映心血供情况,有较高的冠脉造影阳性率.其对多支确变患者的诊断阳性率优于单支病变患者.  相似文献   

11.
自冠脉造影开展以来,大量令人信服的资料证明心绞痛患者可以不伴有心电图ST—T改变,有心电图ST-T改变的患者不一定是冠心病。我科对2003年至今收治的13例心电图正常但有临床表现的患者,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其体表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变化缓慢的缺血性ST-T改变,即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可伴或不伴T波倒置[1],然而,慢性持续性ST-T改变是否一定存在有病理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即慢性持续性ST-T改变与有病理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之间的相关性如何,目前对此尚无明确定论.本文对210例慢性持续性ST-T改变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心电图慢性持续性ST-T改变对冠状动脉狭窄即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心电图是临床应用最广泛冠脉的临床检查技术,性价比最高,但也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唯一能直接观察冠状动脉形态的检查方法,被公认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冠心病时ST—T变化取决于缺血程度,现将ST—T变化简单分为A(ST段改变)组、B(T波改变)组,比较两组患冠心病的阳性率,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心电图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心绞痛除可根据典型临床症状或通过常规体检诊断外,大多要借助心电图检查。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ST-T异常,但是,如创伤、疼痛、休克、失血、寒冷、电解质紊乱、肝胆疾病、甲亢、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一些其他心外因素同样可导致ST-T改变。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犤1犦,犤2犦从临床和心电图上都可将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一般发生在有症状的病人,常伴有心绞痛,趋向于暂时性,但变化较明显。可以是梗塞前心绞痛,并可因劳累、寒冷或情绪变化而诱发,无症状时还可因运动实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静息心电图(ECG)上ST—T改变于冠脉造影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探讨心电图ST—T改变能否作为诊断冠心病的诊断依据。方法选择冠脉造影结果均为阳性的冠心病患者156例,回顾性分析其心电图结果,同时对病变的冠状动脉进行分组,观察心电图与不同病变动脉之间的关系。结果全部156例CAG阳性患者ECG出现ST-T改变的有104例,阳性率为66.6%;单支病变64例,ECG阳性为36例,阳性率56.2%;双支病变53例,ECG阳性为33例,阳性率62.2%;三支及左主干病变39例,ECG阳性为33例,阳性率84.6%。在57例左前降支单支病变中出现前壁心电图ST—T改变的有18例,定位符合率为31.5%。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的病例中心电图ST-T改变的阳性率更高。结论静息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要和其他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相结合;心电图相关导联ST-T的改变对心肌缺血的定位诊断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6.
崔霞  薛伟 《四川医学》2011,32(3):426-427
目的通过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探讨心电图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40例典型的心前区疼痛病史而心电图正常的患者进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及三支血管病变组,静息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脉造影显示,3支血管病变者47例(33.6%);2支血管病变66例(47.1%),单支血管病变者27例(19.3%)。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2~3支血管病变者心电图正常,与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有关;单支血管病变与狭窄程度较轻和有良好的侧支循环有关。随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病变程度增加。对有心前区不适的患者,应根据病史、心前区不适发作特点等作出初步判断,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电图ST段改变与单纯T波改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电图诊断价值。方法按照病人的心电图ST段压低或抬高和单纯T波改变者分为A、B两组,行冠脉造影。结果心电图ST段改变和单纯T波改变病人的冠脉造影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体表心电图缺乏特异性改变。  相似文献   

18.
张海峰  杨磊 《甘肃医药》2012,(4):282-284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对老年人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93例老年人体表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93例临床诊断冠心病或拟诊冠心病患者中有心电图ST—T改变者为72例,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存在血管狭窄>50%者为59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13例;心电图大致正常21例,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存在血管狭窄>50%者11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10例。在不同的年龄组别,分别比较男性患者以及女性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电图的阳性率,并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而且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增长,心电图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阳性率也随之不断增加(P<0.05)。同时通过我们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随着冠脉病变血管数量的增加,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准确率也变得越来越高(P<0.05)。结论: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较,体表心电图作为临床诊断老年人冠心病有一定价值及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静息心电图持续性ST段压低与冠状动脉病变以及不同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我院近两年拟诊断为冠心病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各支冠脉病变的发生情况,不同程度冠脉病变时心电图持续性ST段压低的发生情况,分析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所有资料中冠脉造影阳性212例。心电图阳性组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为37.4%,冠心病组中心电图ST段压低的发生率为31.6%。对不同冠脉病变程度组的患者进行分析,表明冠脉病变程度与持续性ST段压低及心脏结构的改变均无明显相关。【结论】静息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并不高,临床依据持续性ST段压低诊断冠心病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20.
于玲范  赵焱 《海南医学》2002,13(11):77-78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病人静息心电图有ST -T改变时 ,是否能判定合并有冠心病 ,即高血压病人静息心电图的ST段和T波改变在合并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第二附属医院 1998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 ,均行 12导联静息心电图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高血压病人共2 18例。年龄 3 3 -74岁 ,平均年龄 5 6.5± 10 .5岁。其中男 14 9例 ,女 69例。高血压病程 0 -4 0年 ,平均 8.2± 9.6年。其中高血压 1级 3 5例 ,高血压 2级 72例 ,高血压 3级 111例 ,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心电图ST -T改变者。将所有高血压病人的心电图和有关临床资料 ,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对照 ,用Logistic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 2 18例高血压病人中 ,心电图ST -T异常 14 2例占 65 .1% ,其中冠脉造影异常 10 5例 ,冠脉造影正常 3 7例。心电图正常 76例占 3 4.9% ,其中冠脉造影异常 40例 ,冠脉造影正常 3 6例。结果显示心电图ST -T异常对于诊断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敏感性为 72 .4% ,特异性为 49.3 % ,且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其中ST段下移≥ 0 .10mv的病人 5 6例 ,冠脉造影异常 5 1例 ,ST段下移≥ 0 .10mv这项心电图指标对判断高血压是否合并冠心病其特异性为 93 .2 % ,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