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秀英 《河北医学》2015,(3):469-472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最佳方法。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住院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排除阴道试产禁忌症,随机选400例作为研究对象行阴道试产,并随机分成四组,每组100例。第一组采取1方法,必要时采取5;第二组采取1+2方法,必要时采取5;第三组采取1+2+3方法,必要时采取5;第四组采取1+2+3+4方法,必要时采取5;并选同期瘢痕子宫足月妊娠无阴道试产禁忌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不予以任何干预措施,待自然分娩。比较各组阴道试产的成功率。结果:观察组1阴道试产的成功率为38%;观察组2阴道试产成功率为49%;观察组3阴道试产成功率成功率为67%;观察组4阴道试产的成功率为85%;对照组阴道试产的成功率为12%;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A4与A1、A2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A4与A3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者,采取联合干预1+2+3+4,必要时加用5方法,大大提高阴道分娩率,并具有产时、产后出血量少,新生儿并发症少的优点,是阴道分娩的最佳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和结局及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本院接收的302例均只有一次剖宫产史的产妇作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组,另外选取同期产科收治非瘢痕子宫分娩者200例作为非瘢痕妊娠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阴道试产失败的原因,比较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及非瘢痕子宫妊娠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出血量、住院时间等的差异。结果有阴道分娩试产指征瘢痕子宫妊娠产妇倾向选择剖宫产手术;瘢痕子宫妊娠产妇阴道分娩失败主要原因为产妇主观放弃试产;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组孕妇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剖宫产组;瘢痕子宫孕妇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多于非瘢痕子宫孕妇。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如有阴道试产指征,选择阴道分娩可以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6,(5):583-58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进行阴道分娩的可能性。方法:对24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按患者是否同时阴道试产的意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孕妇为再次妊娠后进行剖宫产的孕妇,观察组孕妇为再次妊娠后进行阴道试产的孕妇。分娩结束后,比较两组孕妇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产时、产后的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评分及窒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孕妇进行分娩时,应根据其实际情况为其选择人性化的分娩方式。在确定孕妇无其他的剖宫产指征及阴道分娩的禁忌证时,应在严密监控其产程的基础上鼓励进行阴道试产,以减少其产后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产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对8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再次剖宫产(RCS)56例,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30例;并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60例,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50例进行对照。结果:①8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38例阴道试产,其中30例试产成功,占34.9%,再次剖宫产56例,占65.1%;②VBAC组产后24h出血量、术后发热、新生儿窒息和住院天数均比RCS组明显减少(P〈0.05);③VBAC组产后24h出血量、术后发热、新生儿窒息率、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VBNC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RCS组产后24h出血量较PCS组明显增多(P〈0.001),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相比利多弊少,符合阴道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自愿行阴道分娩的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孕妇183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剖宫产的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164例为对照组,对阴道分娩情况、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住院天数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阴道分娩组183例孕妇中试产成功148例(81.0%),其中阴道助产65例(43.9%),在试产中要求再次剖宫产(无手术指征)者17例,出现新的手术指征急诊手术18例,无先兆子宫破裂及子宫破裂发生,无母婴并发症出现。阴道分娩组的产后出血量小于剖宫产组,住院天数少于剖宫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剖宫产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2组间新生儿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瘢痕子宫孕妇严格掌握阴道试产指征,产程中严密观察,正确处理,阴道试产成功率高,可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住院天数及产后出血,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6.
李占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3,(26):3521-3522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2010年2月—2013年3月86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的分娩方式进行观察,并与同期无剖宫产史足月妊娠自然分娩90例产妇进行比较。结果 86例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经阴道试产成功77例,试产分娩成功率为89.53%,分娩后对宫腔进行探查,未发生子宫破裂;9例经阴道试产失败。2组产程、分娩过程中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自然分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不延长产程、不增加分娩过程中出血量、不增加新生儿风险。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6):54-56
目的分析阴道试产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中的临床应用,明确阴道试产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分娩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115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随机分为剖腹产组与阴道试产组;同时选择同期收治的55例足月初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三组产妇产时及产后产妇与新生儿情况。结果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结局中,TOLAC组产后2 h出血量、住院天数分别为(251.5±51.34)mL、(4.62±1.38)d,与ERCS组的(258.52±86.28)mL、(6.03±1.70)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产后2 h出血量、住院天数分别为(248.55±60.83)mL、(3.84±0.80)d,与TOLA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瘢痕子宫足月妊娠产妇阴道试产可按照严格的适应证选择应用,安全可行,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首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的产妇61例(TOLAC组),同期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直接选择性再次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73例(ERCS组),比较2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产后出血、产后感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另选择同期非瘢痕子宫经阴道试产的产妇61例(试产组),与TOLAC组比较阴道分娩的成功率、总产程、出血量、产后住院时间、子宫破裂、产后感染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TOLAC组成功经阴道分娩53例,成功率86.89%,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产后出血明显低于ERCS组(P<0.05);与试产组比较,分娩成功率、总产程、出血量、子宫破裂、产后感染、新生儿窒息、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充分掌握瘢痕子宫经阴道试产的指征、加强监护、具备急诊剖宫产术条件下,可给予首次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经阴道试产的机会,并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合适分娩措施。方法选取268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阴道试产及剖宫产手术,同时按照1∶1比例与同期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初产妇进行妊娠结局比较。结果 268例孕产妇阴道试产82例,其中阴道试产成功61例(74.4%)。初产妇组与阴道试产组孕产妇产时出血、产程时长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2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手术组孕产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长,产后出血量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再次妊娠孕产妇阴道试产成功率较高,排除阴道分娩禁忌证后可给予患者适当试产机会,以便提高其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剖宫产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合理分娩方式,瘢痕子宫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降低剖宫产率、降低母婴远近期并发症.方法 对190例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0例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中阴道试产128例,阴道分娩102例,阴道试产成功率约79.7%,其中自然产89例,阴道助产13例,未发生子宫破裂,出血量平均(132.5±20.3)ml,新生儿Apgar评分(9.26±0.2)分,再次剖宫产62例,其中41例存在绝对剖宫产指征,21例拒绝试产,出血量(387.0±48.2)ml,新生儿Apgar评分(9.02±0.2)分.结论 瘢痕子宫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符合阴道分娩试产条件者在严密连续监护下经阴道分娩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朱建春 《中外医疗》2011,30(21):76-76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对本院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8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孕妇经阴道分娩和采取剖宫产2种不同处理方式的母婴结局。结果试产21例,成功16例,成功率76.2%。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组与直接剖宫产组比较,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剖宫产组(P〈0.01);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瘢痕子宫孕妇,只要符合阴道试产条件,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到2019年6月的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的产妇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意愿分为实验组(经阴道分娩)52例和对照组(剖宫产组)46例,观察两组的分娩后的出血量、相关的并发症及新生儿的结局。结果实验组经阴道分娩产时出血量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产褥病及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Apgar评分及新生儿窒息率发生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剖宫产率为5.76%(3/52)。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孕妇,在严格把握阴道试产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后,阴道分娩是相对较为安全的分娩方式;剖宫产术后可减少二次清宫的风险;两种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结局影响无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妊娠的分娩方式及结局.方法 对适合经阴道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87例作为观察组,瘢痕子宫产妇87例作为对照组进行阴道试产.比较2组产妇的情况,观察出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和住院时间.结果 瘢痕子宫产妇阴道试产87例,试产成功59例,成功率67.81%,2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  相似文献   

14.
朱明芸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8):2213-2214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计划分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符合试产条件并自愿试产的102例临床资料。结果:与同期非疤痕子宫再次阴道分娩组相比,疤痕子宫阴道分娩组的产后出血量、产程、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母婴不良结局,再次剖宫产组产后出血量比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组多。结论: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如处理得当计划分娩,阴道分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黄乐  陈琰  彭景 《当代医学》2016,(34):98-9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临床资料,与随机选取的同期瘢痕子宫择期剖宫产、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的分娩结局相比较。结果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成功率为88.54%(85/96),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组产后出血量(309.41±13.03)mL、产褥病率[7.05%(6/85)]及住院天数(5.49±1.74)d均明显高于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组的(200.00±9.94)mL、0%(0/85)、(2.49±0.9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住院天数在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与非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严格把握经阴道分娩指征的前提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瘢痕子宫产妇足月妊娠选择经阴道试产分娩的可行性。方法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到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进行常规产检及分娩的瘢痕子宫产妇120例设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正常无瘢痕子宫情况足月妊娠孕妇100例为对照组。所有产妇均选择阴道分娩方式,对其相关临床数据做分析归纳后整理瘢痕子宫产妇足月妊娠经阴道试产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有117例成功试产且在分娩过程中并无发现子宫破裂的情况。比较两组孕妇相关临床指标,观察组除产后子宫下段积血发生率相对偏高(P0.05),其他指标如产程、产时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新生儿体质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瘢痕子宫产妇足月妊娠可在确认掌握了阴道分娩指征后选择阴道试产分娩方式,在其间应该做好监护以及处理并发症的全面准备,保障母婴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贾桂花   《中国医学工程》2013,(8):132-132,13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最佳分娩方式。方法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2月共168例剖宫产再次足月妊娠住院分娩孕妇,其中阴道试产95例,再次剖宫产73例,分别对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组、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组、再次剖宫产组母婴的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组与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组在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平均住院天数、子宫破裂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组与再次剖宫产组在产后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组与首次剖宫产组在产后出血量、严重粘连、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史不再是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符合阴道试产条件者,在严密监护下给予充分试产是安全的,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8.
分析为再次妊娠的疤痕子宫产妇采取不同分娩方式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至2014年我院收治的120例再次妊娠瘢痕子宫且足月分娩的产妇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分为剖宫产组和阴道试产组,观察两组产妇产时和产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研究中产妇的再次剖宫产率为63.33%。阴道试产组产妇产时的出血量为100.23±35.43ml,平均住院时间为(5.32±0.89)d,均明显优于剖宫产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阴道试产组产妇的产程为(8.45±1.34) h,明显长于剖宫产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再次剖宫产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达(345.44±58.66)ml,显著高于首次剖宫产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254.23±64.33)ml,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再次行剖宫产手术虽能显著缩短疤痕子宫产妇的分娩时间,但会增加其在手术过程中的失血量及住院时间。在排除一系列行剖宫产手术的指征及行阴道分娩的禁忌症后,剖宫产后疤痕子宫产妇应首选阴道试产的方式进行分娩,其在进行阴道试产分娩时虽可遇到一定的困难,但可避免因进行剖宫产手术而受到严重伤害,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对本院收治瘢痕子宫住院分娩的孕产妇17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孕产妇资料进行比较。结果:经阴道分娩58例,分娩率为33.33%,成功率为69.88%;再次剖宫产116例。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组在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再次剖宫产组(P0.05);再次剖宫产组在产后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乙级愈合率均高于首次剖宫产组(P0.05);新生儿窒息率与首次剖宫产相当(P0.05);瘢痕子宫与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手术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相当(P0.05)。结论:瘢痕子宫孕产妇,只要符合阴道试产条件,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驻马店市中医院收治的188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进行观察,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阴道分娩组(98例)和剖宫产组(90例),比较两组孕产妇感染发生率、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阴道分娩组孕产妇感染发生率、产后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与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并非剖宫产分娩指征,对于具有阴道试产条件的孕产妇可采取阴道试产,以降低剖宫产率及剖宫产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