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53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和体会。结果:行肠梗阻导管治疗的53例患者中,49例患者成功放置导管并成功实施减压引流,治疗成功率为92.5%,4例患者经2次置管成功。所有患者置管后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肠梗阻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结论:对肠梗阻导管治疗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通过采取基础护理、置管护理、冲洗护理、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梗阻症状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以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10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肠梗阻患者105例纳入本研究,均置入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置管后症状缓解情况,并对比置管前后患者腹部周径、腹腔内压力、梗阻近端肠管最大横径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置管3 d后所有患者腹痛、腹胀症状均缓解或消失,肠鸣音恢复正常。与置管前对比,置管后第3天患者腹部周径、腹腔内压力、梗阻近端肠管最大横径等指标明显减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肠梗阻导管应用于急性肠梗阻的治疗中,可迅速缓解梗阻症状,有利于后期手术治疗的实施,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将近两年在我院接受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的90例肠梗阻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观察组操作成功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导管置入前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导管置入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时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恐惧情绪,提高插管成功率,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5.
王建萍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1,(3):82-83
目的在DSA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管前后的护理。方法通过对29例不全肠梗阻患者在DSA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的护理资料分析,总结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结果该组患者症状明显缓解。17例患者充分肠道准备后外科手术治疗,6例患者症状好转后保守治疗,6例患者行肠道支架置入术。结论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可有效缓解不全肠梗阻的症状,为改善患者全身症状赢得时间,并为手术治疗提供充分的肠道准备,降低了手术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手术治疗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非手术治疗和术前准备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肠梗阻导管材质的进步,其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例如治疗单纯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小肠排列术、小肠瘘、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以及恶性肠梗阻的术前辅助治疗,其肠腔减压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胃管减压。生长抑素可以抑制胃泌素、胃酸、胰岛素以及胃蛋白酶的分泌,降低胰腺的内外分泌,减少胃、小肠以及胆囊等消化液的分泌,降低肠腔压力,减轻肠管扩张,从而改善肠壁血液循环,促进肠功能恢复。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在各类型肠梗阻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疗效。本文对肠梗阻导管的适应证、置管方法、生长抑素用法、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急性低位肠梗阻多由结直肠肿瘤引起,肠梗阻导管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技术,可以明显缓解急性低位肠梗阻的症状,为完善相关术前准备并进行择期手术赢得时间,进而达到实施一次根治性手术的目的。本研究报告了6例肠癌所致低位急性肠梗阻患者应用经肛门插入型肠梗阻导管行结肠灌洗的护理;以及护理要点;并总结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本组冲洗6~8d后均接受了肿瘤根治手术,术后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8.
急性小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病,治疗采用单纯胃管置入行胃肠减压术,并禁食、补液以及抗感染、中医中药治疗等方法,对保守治疗不能缓解的患者需行手术治疗。本科于2008年1月—2010年8月,对诊断急性小肠梗阻且经常规胃肠减压治疗无效的25例患者,采用经鼻插入肠梗阻导管 相似文献
9.
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48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静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0,(1):70-7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型肠梗阻,配合应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48例肠梗阻患者的病史资料,统计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的操作技术,临床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内镜下48例肠梗阻患者经鼻插入肠梗阻导管,技术成功率100%,48例患者的呕吐、腹胀、腹痛、停止排气排便等梗阻症状不同程度的缓解。咽部不适或疼痛发生于所有病例,其中鼻-肠管阻塞引流不畅8例,经冲洗后导管引流通畅,所有病例无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引流减压技术,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类型肠梗阻时,配合应用肠梗阻导管,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手术率。 相似文献
10.
沈凯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4,(3):37-37
目的:探讨采用肠梗阻导管治疗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的体会,用以提高肠梗阻导管对老年人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出50例老年肠梗阻病人,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使用肠梗阻导管治疗和非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随访患者治疗后的亲身体会。结果:肠梗阻导管治疗组优于非肠梗阻导管治疗组。结论:肠梗阻导管治疗效果比常规保守治疗的效果更好,更容易让患者和患者家属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采用液囊空肠导管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经验.方法: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西医非手术方法常规处理.治疗组采用液囊空肠导管减压,对照组常规胃管,均加用泛影葡胺及中药.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肛门排气时间、肠梗阻缓解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液囊空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护理简单,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肠梗阻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8月-2012年10月手术治疗肠梗阻80例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例肠梗阻中治愈75例,占93.75%;好转4例,占5%;死亡1例,占1.25%.结论 肠梗阻起病急、变化快,死亡率较高,根据病因部位的不同采用合理的手术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临床应广泛应用手术治疗肠梗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肛门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大肠梗阻的疗效和治疗特点。方法:通过采用经肛门肠梗阻导管对18例急性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观察,在其作用机理、治疗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和临床应用等各方面进行阐述。结果经肛门肠梗阻导管对于大肠癌所致的低位肠梗阻,能够在梗阻近段进行结肠减压,在肠道准备后行一期手术切除肿瘤进行吻合,从而避免了造口后再行二期手术(18例治愈16例,治愈率(88.9%)。结论经肛门肠梗阻导管治疗大肠癌所导致的急性大肠梗阻(特别是横结肠到直肠),能够避免肠造口后行二期吻合手术,使病人一次性治愈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经肛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致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9月-2013年3月收治的64例结直肠癌致肠梗阻患者,其中对照组38例患者术前未接受经肛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治疗组26例患者接受经肛型肠梗阻导管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前未接受肠梗阻导管治疗组的一期吻合率为30%:术前接受肠梗阻导管治疗组的一期吻合率为100%,两组的优良率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术后不良反应率对比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进行经肛型肠梗阻导管治疗,可有效改善结直肠癌致肠梗阻患者整体状况,一期吻合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广泛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总结了13例应用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的护理经验,包括导管的护理,导管并发症的观察,心理护理,营养支持护理,拔管护理及健康宣教在内的整体护理措施,以促进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17.
在普外常见急腹症中,肠梗阻病情发展较快,极易引发全身系列病理与生理的改变。严重者还将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外科临床治疗中,科学分析患者病情选择适宜治疗方式极为重要。本文就肠梗阻的临床治疗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8.
在普外常见急腹症中,肠梗阻病情发展较快,极易引发全身系列病理与生理的改变。严重者还将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外科临床治疗中,科学分析患者病情选择适宜治疗方式极为重要。本文就肠梗阻的临床治疗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金心富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2,18(6):575-576
急性肠梗阻是多种病因所致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过发生障碍 ,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现将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于 1996-2 0 0 1年间收治成年人急性肠梗阻 15 9例 ,均经手术和 /或病理证实 ,现就病因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5 9例 ,男 10 4例 ,女 5 5例 ,年龄19~ 87岁 ,男女之比为 1 89∶1,平均年龄 5 3 2 3岁。老年组(年龄大于 60岁 ) 62例 ,占 3 9% ,中青年组 (年龄 19~ 5 9岁 ) 97例 ,占 61%。平均住院天数 17d。1 2 梗阻原因 ①大肠癌 5 6例 ,占 3 5 2 2 % ,其中结肠癌 44例 ,直肠上段癌 …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共收治的68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试验组给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参照组给予传统方法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第1天引流量、腹痛与腹胀减轻时间、排便与排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