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闵鹏秋 《四川医学》2000,21(9):755-756
1 简要回顾70年代初 ,CT的开发应用于临床 ,结合非 X线的超声切面显像和放射性核素诊断以及几乎同期兴起的介入放射学 (包括治疗和诊断 )组成了医学影像学 ,成为放射学继伦琴发现 X线以来的又一里程碑。既后 30年来 ,医学影像学有了迅速的发展。主要进展包含放射学方面的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MRI(磁共振成像 )、CR(电子计算机 X线摄影 )、DR(数字 X线摄影 ) ,超声方面的 Doppler US(多普勒超声 ) ,核医学方面的 SPECT(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 )、PET(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等的成像方法及诊断以及RACS(图像存档传输系统 ) ,成…  相似文献   

2.
自从 18 95年伦琴发现 X线并应用于临床进行疾病诊断以来 ,X线诊断学逐步发展 ,并由此奠定了医学影像学的基础。尤其从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 ,超声成像、r闪烁成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发射体层成像、介入放射学等不断应用于临床实践 ,医学影像学进入了空前迅猛发  相似文献   

3.
自伦琴发现X射线 1 0 0多年来 ,放射学在医学领域是最年轻的学科。从简单常规的诊断发展到今天众多的医学影像学 ,特别是放射技术与计算机相结合 ,产生了CT、MRI、DSA等系列新设备 ,由平片发展到了体层成像、数字化、三维仿真重建阶段[1] 。尤其是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结合构建了诊治兼备的又一临床学科 ,使传统的放射诊断发生了量和质的变化 ,它的临床应用之广泛、发展之迅速、检查及治疗项目之多 ,是其它学科所不及的。本文就现代影像学的临床合理应用问题略述如下。  现代医学影像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普通X线成像 ,包括X…  相似文献   

4.
一个多世纪以来,X线检查为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作出了举世公认的贡献。自70年代开始CT的发明和应用,使医学成像进入了以电子计算机和体层成像相结合,以图像重建为基础的新阶段。随后超声体层成像、放射性核素体层成像、MR体层成像和CR(计算机X线摄影)等数...  相似文献   

5.
“中医影象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学影象学是在现代的X线诊断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放射性核素诊断学、超声诊断学、计算体层诊断学、核磁共振成象诊断学及介入放射学在内的一门崭新的医学新学科。医学影象学对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很多种疾病上已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建国以来。国内放射学工作者与中医紧  相似文献   

6.
影像诊断教学改革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发展,教育事业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化。视听教育技术已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医学教育,对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今影像诊断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包括普通X线诊断、超声成像(USG)、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发射体层成像(E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DSA)及介入放射学等。我院学生人数和学科专业增加很多,1995年以来影像专业本科学生已经进入了专业学习。无论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都有必要进行改革,借助现代先进的视听技术,适应大规模和多种影像内容的教学工作。1…  相似文献   

7.
1术中超声的历史回顾在外科领域内,术中超声(intraoperative ultrasound,IOUS)作为一项相对较新的术中影像技术,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A型超声和非实时的B型超声开始应用;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实时的B型超声技术迅速发展;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新技术的应用,如术中腹腔镜超声和彩色多普勒成像等。追溯术中超声在外科系统的应用历史,实际上是从脑的研究开始的。20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医学影像学进展迅速,现已成为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CT为例,从早年的普通CT,20世纪90年代初螺旋(MS)CT问世,从2-4-16层直到现今的64层MSCT业已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同时扫描技术和临床应用研究也有相应的显著进展。新近双源CT(以高时间分辨率优势,不受心律影响可直接进行冠状动脉成像)和256层MSCT(广覆盖整个心脏)已进入临床应用和临床实验阶段。同样,磁共振、超声和核医学成像也有相应的进展。1976年以来介入放射学,尤其介入治疗开创了微/少创治疗的先河,进展迅速,自80年代初-中期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已成为与内、外…  相似文献   

9.
<正> 介入放射学是利用不断发展的现代影像技术、导管及穿刺等来诊治疾病的一门新的学科。介入放射学发展迅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国外开始于60年代,我国则开展较晚,于70年代初进行了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的选择性血管造影,82年陈星荣首先报道了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我院开展介入工作于1986年,10余年来做为一名介入组成员,对介入放射学内容也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对介入的成功和质量提高是每个介入组成员的职责。因此保证质量,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  相似文献   

10.
从19世纪末期伦琴发现X线以来,影像医学已经历了三个世纪,并逐渐发展成放射学(X-ray、Computer aidtomography)、磁共振显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超声显像(Ultrasonic imaging)和放射性核素显像(radiation andnuclear image)等。要想让影像专业的学生深入透彻地了解这些成像技术的基本成像原理、图像特点,掌握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方法就必须首先使他们透彻地理解与其相  相似文献   

11.
影像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想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尤其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很多领域,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尤其是7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以及信息的储存、传输、显示、处理等技术的进步,使影像诊断手段愈来愈多,技术日益先进,如超声、核医学、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计算机X线摄影等先后问世,临床应用愈加广泛,新的领域不断开发。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对诊断、治疗、教学等产生了极大影响。医学影像的作用日益突出,而教学工作却相对落后。我们就影像学教学改革问题谈几点想法。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介入放射学:介入放射学为一门新兴的医学新学科,它真正兴起的时间,在国外于上世纪70年代,在我国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而在当时较早时间开展介入放射学治疗的国内医疗机构有武汉同济医院,上海中山医院,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由于它的疗效显著,创伤小,可重复性和相对安全性高,治疗范围之广而迅速以燎原之势遍及全国各大小医院。以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断学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简单器材获得病理学、细菌学、生理生化学、细胞学和影像资料的一系列诊断方法。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通过导管等器材对各种病变所进行的一系列治疗技术。范畴介入器材和方法学;介入诊断学;介入治疗学。临床范围肿瘤的介入诊疗学;非肿瘤病变的介入诊疗学;心脏及大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介入治疗。介入放射学的特点具有微创性;可重复性强;定位准确;疗效高、见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多种技术的联系应用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3.
在"介入放射学"的具体进化当中,应用影像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为主要内容的非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也在不断经历之中.之前的"影像导向技术"主要有CT、MRI、DSA以及超声.临床应用比较成熟.跟着"介入技术"的普及以及深入,DSA的附属功能有一次上了一个台阶,以XPer-CT功能为代表的新技术逐步应用于临床,DSA的应用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最终得到了非血管介入和血管介入的归一.本文通过研究10个在飞利浦AIIuraXPerFD20血管造影系统C臂CT引导下行肺穿活检的临床资料,研究讨论了C臂CT在介入诊疗中、肺穿活检具体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放射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X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4):1715-1716
国内于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形成了由影像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共同构成的较完整的现代医学影像学学科体系[1] 。放射学作为这个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在高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有力推动下进展迅速 ,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更加广泛。螺旋CT的开发 ,使CT扫描速度、时间分辨率、图像清晰度和重建质量都有提高。螺旋CT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胰腺癌患者就诊时病程多属中、晚期 ,在早期发现直径小于 2cm且局限于胰实质内、无胰腺外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方面 ,迄今未取得突破性进展[2 ] ,放射学者正致力于研究这…  相似文献   

15.
自伦琴1895年发现X射线以来已有百年历史。医学上,X线诊断已形成了一门新学科,并奠定了影象医学的基础。70年和80年代相继出现了X线电算体层成象(CT)、磁共振成象(MRI)等新的成象技术,扩大了人体的检查范围,提高了诊断水平;而70年代迅速兴起的介入放射学使本学科发展到又一  相似文献   

16.
介入放射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入放射学是70年代形成的一门崭新的边缘学科。它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以临床治疗为目的的新技术;在影像监视下,通过经皮穿刺、导管技术,取得组织学、细菌学、生理和生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瘤的介入治疗是伴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兴起而产生和发展的一门年青的临床学科。它不仅是临床介入放射学中应用最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肿瘤治疗领域中最富活力和具有前途的学科分支。我国自70年代末期始开展介入放射学就是以肿瘤的介入治疗为开端而起步的。20年来...  相似文献   

18.
1依据自从1895年伦琴发现X线并应用于临床进行疾病诊断以来,X线诊断学逐步发展,并由此奠定了医学影像学的基础。尤其从50年代开始,超声成像、r闪烁成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发射体层成像(如E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计算机X线成像(CR)等新的成像技术和图像存档及传输系统(PACS)不断应用于临床实践,医学影像学进入了空前迅猛发展的时期。这些新技术的产生和设备的更新换代,往往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如果要充分利用这些先进的影像设备,没有扎实的计算机和外语(英语)…  相似文献   

19.
介入放射学是一个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新兴边缘学科。介入放射医师必须具备影像诊断、影像解剖,介入技术及相应临床知识,才能保证诊断与治疗的顺利完成。现代医学各学  相似文献   

20.
医学影像学是借助现代影像成像技术来揭示疾病病理改变,并进行临床诊断与治疗的一门新兴的、充满前景的临床医学学科。包括普通X线诊断、CT、MRI、超声、介入放射学等。近几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已成为临床医学中运用高科技手段最多、发展最快、作用重大的学科之一[1]。而医学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