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肺瘤平膏合并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型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0例健康受试者和3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DC亚群、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含量。所有患者分为中医治疗组(n=18)和化疗组(n=19),中医组即在化疗的同时接受中药肺瘤平膏治疗,化疗组为单纯接受化疗。[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髓系树突状细胞(MDC)较正常人低表达(0.72±0.08VS0.56±0.18)(P〈0.01),机体免疫功能显著下降。中医组患者MDC含量(0.93±0.23VS0.33±0.24)、MDC/LDC比值(2.97±1.56VS1.39±0.57)较化疗组提高(P〈0.01),中医组CD3^+(72.53±6.25VS65.26±10.66)、CD4^+细胞数量(41.44±10.86VS31.56±7.58)、NK细胞含量(25.23±13.45VS16.5±11.30)及CD4^+/CD8^+比值(1.92±0.64VS1.07±0.49)均提高,CD8+细胞含量(25.60±9.46VS32.19±8.67)则下降(P〈0.05)。[结论]中药肺瘤平膏结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有调整体内免疫反应向Th1方向极化,从而调动细胞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99Tc^m-Annexin B1探测化疗后肿瘤细胞凋亡的潜力与可行性。方法:乳腺癌细胞MDA-MB-435荷瘤小鼠经大剂量(30mg/kg)紫杉醇单次化疗后,注射^99Tc^m-Annexin B1,计算化疗后不同时间(0、5、10、15、20和25h)每克肿瘤组织摄取^99Tc^m-Annexin B1的百分注射剂量率(%ID/g)。肉瘤细胞W256荷瘤大鼠经大剂量(200mg/kg)环磷酰胺单次化疗后24h注射^99Tc^m-Annexin B1,对照组荷瘤大鼠注射生理盐水;行SPECT平面显像观察肿瘤摄取情况。结果:乳腺癌荷瘤小鼠化疗后15h,肿瘤摄取^99Tc^m-Annexin B1达高峰,由0h的(0.15±0.013)%ID/g上升至(0.22±0.026)%ID/g。肿瘤对^99Tc^m-Annexin B1的摄取与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具有相关性,r=0.88,P〈0.01。W256细胞荷瘤大鼠化疗后24h显像发现,肿瘤对^99Tc^m-Annexin B1的摄取较对照荷瘤大鼠显著升高,对照组的肿瘤与非肿瘤摄取比值(T/B)为1.39±0.21,化疗组为2.57±0.43。结论:^99Tc^m-Annexin B1对探测化疗后肿瘤细胞凋亡具有潜力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嘌呤霉素肾病鼠足突形态改变的形态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定量研究嘌呤霉素肾病大鼠模型从建立到恢复过程中,足突的形态变化规律。方法:用透射电镜摄片,图像分析仪分析并应用形态计量学的方法,研究了33例大鼠(嘌呤霉素注射实验组及生理盐水注射对照组)不同时间点的足突形态变化。结果:注射嘌呤霉素后,足突表现出由变宽到融合又逐渐恢复的形态变化,形态计量学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各时间点实验组足突宽度,体积密度,比表面与对照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表面积密度在2--15天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实验组内相邻的不同时间点间比较, 足突宽度、体积密度、表面积密度、 比表面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形态计量学对嘌呤霉素肾病足突形态研究,定量表现出足突由变宽到融合以后逐渐恢复的动态过程,为今后对功能与分子水平的研究提供早期准确的实验形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针灸预处理对Wistar大鼠癌前病变胃黏膜干预作用和对血清CEA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空白对照组10只;其余40只大鼠自由饮用100gg/mL的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6个月诱发大鼠胃癌模型,模型组20只;艾灸组和针刺组均10只,在造模3个月以后对足三里和梁门穴进行相应的治疗干预。处死大鼠后取胃黏膜进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形态,并采用IPP6.0图像分析软件比较各组胃黏膜细胞核质比。股动脉留取大鼠血液,ELlSA法检测血清CEA。结果:光镜结果显示,艾灸和针刺预处理组大鼠胃黏膜相对于模型组大鼠炎症和异型性等变化较轻;模型组核质(面积)比为1.51±0.69,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85±0.33,P〈0.001;艾灸组为0.70±0.29,小于模型组,P-0.0064;针刺组为0.99±0.43,亦小于模型组,P=0.0400。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血清CEA为(372.42±137.61)og/mL,较空白组(243.13±59.07)iog/mL升高,P-0.0072;艾灸组为(285.63±122.14)pg/mL,较模型组降低,P=0.0445;针刺组为(302.89±ll0.02)pg/mL,较模型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20。结论:针灸预处理能够改善MNNG导致的大鼠胃黏膜癌前病变的组织学表现和降低血清CEA浓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慢病毒干扰载体(RSK4-RNAi—LV)干扰RSK4基因在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的表达,研究RSK4基因被干扰后对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转移的影响。方法:将转染了siRNA(RSK4-RNAi—LV)的MCF-7细胞组(实验组)、转染了siRNA(NC—GFP-LV)的MCF_7细胞组(阴性对照组)和未转染的MCF-7细胞组(空白对照组)分别接种至裸鼠乳腺脂肪垫下,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每纽裸鼠移植瘤生长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3组移植瘤组织中RSK4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HE染色观察3纽裸鼠内脏转移情况。结果:实验纽的移植瘤平均体积为(2264.08±367.47)mm2,明显大于阴性对照组(843.67±318.13)mm。及空白对照组的(720.45±241.3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2.425,P=0.02;实验组瘤体平均体质量为(1.44±0.25)g,明显重于阴性对照组(0.73±0.20)g及空白对照组的(0.70±0.21)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54,P=0.01。实验组裸鼠移植瘤肺转移6只,空白对照及阴性对照组各1只。实验组肿瘤组织RSK4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140±0.843,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的1000±0.000(P=0.008)和空白时照组的0.878±0.689(P=0.005)。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RSK4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138±0.023、0.532±0.032和0.465±0.05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1,P=0.003;实验组RSK4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06)和空白对照组(P=0.012)。结论:慢病毒干扰MCF-7细胞中RSK4基因表达能促进MCF-7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及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miRNA-17-92高表达对白血病小鼠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复方浙贝颗粒的化疗增敏洼。方法应用L1210细胞及miRNA-17-92高表达细胞,DBA/2N小鼠按组别尾静脉分别注射细胞100×10-4/只。将造模小鼠分为5组:miRNA-17-92高表达L1210细胞白血病小鼠(miRNA-17-92)观察组、miRNA-17-92化疗组、miRNA-17-92化疗联合复方浙贝组、L1210细胞白血病小鼠(L1210)化疗组、正常对照组。化疗组经腹腔给药,注射环磷酰胺;化疗联合复方浙贝组加用复方浙贝颗粒灌胃。在实验过程中每7d检查1次外周血常规及白细胞分类;于给药第15天或濒死前处死动物,检测外周血常规及白细胞分类、骨髓形态学检查白血病细胞的比例、脾脏称重并观察病理组织学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P糖蛋白(P-gp)的表达。结果miRNA-17-92观察组、miRNA-17-92化疗组、miRNA-17-92化疗联合复方浙贝组、L1210化疗组、正常对照组给药第15天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6,P=0.002;F=16.90,P=0.002);miRNA-17.92观察组较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下降(P〈0.05);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比例分别为(37.2±13.1)%、(5.7±1.9)%、(1.3±0.8)%、(0.8±0.3)%、0,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分别为(26.9±11.0)%、(6.8±2.0)%、(3.2±1.0)%、(1.7±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38,P=0.0000;F=19.71,P=0.0000)。脾脏重量分别为(0.70±0.18)、(0.20±0.07)、(0.44±O.17)、(0.23±0.19)、(0.60±0.18)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8,P=0.032),化疗可减轻白血病脾脏浸润。P-gP分别为(33±11)、(27±11)、(32±11)、(20±11)、(17±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2,P=0.034),复方浙贝颗粒未明显减低P-gP表达。结论miRNA-17-92高表达L1210小鼠化疗反应率减低,复方浙贝颗粒可以提高miRNA-17-92高表达的化疗反应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以探讨ET-1、VEGF在肺癌组织血管形成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40例NSCLC组织标本中ET-1、VEGF的表达及MVD。结果:ET-1、VEGF在NSCLC组织表达率分别为55%(22/40)、62%(25/40),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8%(1/12)、0%(0/12)及正常对照组(0/10)、(0/10)(P〈0.01);ET-1、VEGF表达阳性组MVD(26.23±3.52、23.40±5.29)显著高于ET-1、VEGF表达阴性组(15.46±4.85、16.40±3.85);ET-1、VEGF表达和MVD在低、中、高分化癌中存在显著差异[ET-1(0.212±0.031vs0.147±0.015VS0.103±0.032)、VEGF(0.267±0.023VS0.166±0.021vs0.112±0.012)、MVD(26.75±3.20VS23.14±3.38VS16.15±3.22)](P〈0.01或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ET-1、VEGF表达和MVD值显著高于阴性组[ET-1(0.198±0.037VS0.141±0.032)、VEGF(0.256±0.022VS0.154±0.037)、MVD(27.62±3.58VS17.13±3.13)](P〈0.01或P〈0.05)。结论:ET-1、VEGF调控肺癌组织血管形成,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研究氯化镉对睾丸指数及睾丸细胞线粒体ATPase6、D-Loop基因突变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取40只体重(19.5&#177;2.5)g的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以1、5、10μmol/kg氯化镉腹腔注射,隔天注射1次,共10次,同时设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第21天取小鼠双侧睾丸称重并计算睾丸指数;提取睾丸组织基因组DNA,PCR扩增线粒体ATPase6、D-Loop基因,纯化后测序分析基因突变。结果:10μmol/kg氯化镉组睾丸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未检测到小鼠睾丸细胞线粒体ATPase6、D-Loop基因的突变。结论:10μmol/kg浓度的氯化镉可致小鼠睾丸指数降低,氯化镉短期处理(21d内)未能引起小鼠睾丸线粒体ATPase6、D-Loop基因突变。睾丸指数与细胞线粒体ATPase6、D-Loop基因突变可能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介入化疗后进展期胃腺癌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凋亡、增殖、树突状细胞浸润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术前行介入化疗的病人(介入组,56例)和直接进行手术根治的病人(对照组58例)术后肿瘤组织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树突状细胞标志蛋白S-100(树突状细胞密度,DCS)的表达、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LI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胃腺癌细胞凋亡比例(AI),了解两组间iNOS、DCS、AI、Ki-67-LI的差别。结果介入组在有淋巴结转移者的iNOS阳性表达率为66.7%(12/18),高于淋巴结无转移者18.2%(4/2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42)。介入组iNOS阳性表达率为28.6%(16/56),对照组iNOS阳性表达率为55.2%(32/5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4)。DCs浸润的密度范围(1-50)/mm^2,平均为(6.09±5.36)/mm^2。对照组DCs(10.05±8.819)/mm^2高于介入组DCs(6.09±5.361)/mm^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在两组中没发现AI、Ki-67-LI差异有显著性。结论iNOS的阳性表达促进进展期胃癌患者转移,而介入化疗后iNOS阳性表达明显下降,推测iNOS表达可评价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足三里注射联合重组人类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乳腺癌术后化疗重度白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选取乳腺癌术后化疗重度白细胞减少患者57例,随机单盲分为联合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联合治疗组采用地塞米松足三里注射联合rhG—CSF皮下注射,对照组采用rhG—CSF皮下注射,每天检查血常规,观察白细胞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白细胞均顺利恢复至正常水平,白细胞上升至正常水平(≥4.0×10^9/L)所需天数联合治疗组为(4.65±1.25)d,显著少于对照组(8.62±2.8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6,P=0.039)。治疗6d后评估疗效,联合治疗组显效率[65.5%(19/29)]显著高于对照组[25.0%(7/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5,P=0.021);联合治疗组总体有效率[96.5%(28/29)]与对照组相比[92.8%(26/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P=0.372)。结论地塞米松足三里注射联合rhG—CSF治疗乳腺癌术后化疗重度白细胞减少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疗效确切,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肾小球微小病变(MCD)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两种肾小球病中足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学差异。方法选择5例MCD和5例FSGS病例,在透射电镜放大30000倍的情况下,根据等距离曲线移动原则对每个病例拍照40张。根据Merz曲线和Gunderson测试系统选择线粒体和足细胞,测算并获得包括线粒体截面面积(A)、周长(C)、体积密度(VV)及面数密度(NA)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MCD和FSGS足细胞中线粒体相关参数的变异度及P值如下:A:0.47vs1.73,P=0.970;C:4.89vs24.71,P=0.590;VV:0.49vs1.74,P=0.946;NA:0.26vs0.58,P=0.602。结论 FSGS和MCD足细胞中线粒体的A、C、VV和NA等参数无统计学差异(所有P>0.05),但FSGS中所有参数的变异度均比MCD中的更明显,仍需进一步进行体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右丙亚胺对表柔比星诱导大鼠心肌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35只SD大鼠随机分5组,每组7只。对照组:于大鼠双侧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5mL/kg,间隔时间为30min,隔日1次,共4次(7d);模型组(表柔比星+生理盐水):大鼠腹腔内注射表柔比星4.5mg/kg,隔日1次,共4次(7d),注射表柔比星前30min于另一区域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5mL/kg;表柔比星+低、中、高剂量右丙亚胺组:大鼠腹腔内注射表柔比星4.5mg/kg,隔日1次,共4次(7d),注射表柔比星前30min于另一区域腹腔内注射右丙亚胺45、67.5和90mg/kg,隔日1次,共4次(7d)。处死大鼠后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微量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血浆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钙蛋白I(cTnI)水平,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及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模型组较对照组SOD活性降低,分别为(75.10±5.14)和(101.81±13.21)U/mL,F=5.7,P=0.00;MDA含量升高,分别为(13.60±2.88)和(5.28±3.14)nmol/mg,F=7.31,P=0.00;血浆LDH升高,分别为(5.27±0.58)×103和(2.23±0.47)×103 U/L,F=23.7,P=0.00;cTnI升高,分别为(483.38±52.07)和(264.16±52.07)ρg/mL,F=20.13,P=0.00;心肌细胞病理评分升高,分别为2.70±0.20和0,F=8.65,P=0.00;凋亡指数明显升高,分别为(66.54±3.46)%和(1.55±0.74)%,F=126.86,P=0.00。而加用右丙亚胺各组均较模型组提高SOD活性,降低MDA、血浆LDH及cTnI含量,减少心肌病理评分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P〈0.01或P〈0.05。结论:右丙亚胺对表柔比星诱导的大鼠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以及调节心肌细胞凋亡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霉素+环磷酰胺+多西他赛(ACT)序贯方案与多西他赛+阿霉素+环磷酰胺(TAC)用于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不良反应及远期疗效。 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13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TAC方案化疗:环磷酰胺500 mg/m2静滴,d1;阿霉素50 mg/m2静滴,d1;多西他赛100 mg/m2静滴,d1。21天为1个周期,共化疗6个周期。观察组采用ACT序贯方案化疗:环磷酰胺500 mg/m2静滴,d1;阿霉素50 mg/m2,静滴,d1。21天为1个周期,共化疗4个周期。4周后给予多西他赛100 mg/m2静滴,d1。21天为1个周期,共化疗4次。记录不良反应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并随访两组的无病生存时间(DFS)。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后血清促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nm23 H1的表达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NG2、VEGF水平分别为(341±39)ng/L和(518±43)ng/L,低于对照组的(581±36)ng/L和(817±44)ng/L,而nm23 H1蛋白水平[(669±42)ng/ml]高于对照组[(533±3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以1~2级为主,观察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转移数目低于对照组,且淋巴结发生转移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位DFS为424个月,优于对照组的346个月(P<005)。 结论采用ACT序贯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远期疗效优于TAC联合化疗方案,且不良反应更低,能有效抑制乳腺癌发生淋巴转移,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别研究阿霉素、他莫昔芬及两者联合用药对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相应机制;方法:建立裸鼠活体二次移植肿瘤的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为阿霉素用药组、他莫昔芬用药组、阿霉素他莫昔芬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用药处理裸鼠移植瘤模型3周.对照组予以注射生理盐水3周.计算各组移植瘤体积、抑瘤率及裸鼠体重情况,肿瘤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Ki67蛋白的表达,并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及对照组的瘤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各组裸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对照组与单独用药组及联合用药组的体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及对照组的抑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的Ki67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联合用药组Ki67表达最低;TUNEL法检测联合用药组肿瘤细胞凋亡率为(32.33 ±3.68)%,明显高于阿霉素组(17.40±2.58)%、他莫昔芬(15.40±6.05)%和对照组(3.50±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霉素、他莫昔芬均可抑制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两者联合应用较两药单独应用对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N-丁基-N-(4-羟丁基)亚硝基胺(BBN)致大鼠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BBN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塞来昔布500mg/(kg·d)〕、苦参碱50、100和200mg/(kg·d)剂量组6组。采用BBN诱发大鼠膀胱癌,苦参碱灌胃给药35周,病理学观察膀胱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膀胱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蛋白表达和细胞周期调控通路p16^INK4a/Cyclin D1/CDK4各蛋白的表达。结果 BBN组、塞来昔布组、苦参碱组膀胱癌的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在确诊的膀胱癌组织中,与BBN组相比,苦参碱组浸润性膀胱癌的发生率明显降低,χ^2=6.065,P=0.014。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BBN组EGFR蛋白表达评分为3.845±0.972,与50mg/kg苦参碱的2.691±1.045(P=0.036)、100 mg/kg苦参碱的2.230±0.748(P=0.029)和200mg/kg苦参碱的2.739±0.814(P=0.0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大鼠膀胱组织p16INK4a蛋白平均表达量苦参碱200mg/kg组(0.448 6±0.195)较BBN组(0.303 8±0.183)上调,P=0.045;Cyclin D1蛋白的平均表达量苦参碱50mg/kg组(0.448 0±0.236)和200mg/kg组(0.389 2±0.242)较BBN组(0.630 2±0.221)下降,P值分别为0.018和0.010;CDK4蛋白的平均表达量苦参碱200mg/kg组(0.648 4±0.366)较BBN组(0.913 3±0.312)下降,P=0.041。结论苦参碱对BBN诱导的大鼠膀胱癌的发生无抑制作用,但可抑制其向浸润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膀胱组织EGFR蛋白的表达及对p16^INK4a/Cyclin D1/CDK4细胞周期调控通路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benz{a}anthracene,DMBA)诱导大鼠乳腺癌发生的影响。方法:120只7周龄无特定病原体级(SPF)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按2×2析因设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CON)、运动对照组(ECON)、药物诱导组(DD和运动+药物诱导组(EDI),每组30只。ECON组和EDI组进行有氧运动训练,每周5d,25mL/min,30min/d。药物诱导组和运动+药物诱导组给予1mL的10mg/mLDMBA麻油溶液灌胃2次。每2周观察1次大鼠的体质量、乳腺肿瘤体积和荷瘤数。18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对所有乳房肿瘤进行病理诊断,并测定脂肪湿重、脂肪指数、Lee’S指数、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清雌二醇(E2)水平。结果:实验终末CON组、ECON组、DI组和EDI组的体质量分别为(352.67±32.93)、(322.30±29.18)、(296.50±28.60)和(289.30±27.05)g。析因分析显示,有氧运动(F=12.149,P=0.001)和DMBA(F=68.442,P〈0.001)都显著影响大鼠的体质量增长,两者有交互作用,F=4.620,P=0.034。DI组和EDI组的潜伏期分别为(13.86士2.88)和(15.65土2.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6,P=0.018;荷瘤数分别为(3.24±1.12)和(2.30土1.0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1,P=0.003;肿瘤体积为(2107.07±526.76)和(1793.78±54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5,P=0.040。有氧运动和DMBA可以显著影响大鼠的脂肪湿重、脂肪指数和Lee’S指数,P〈0.01,且两者之间无明显交互作用,P〉0.05。有氧运动可以显著影响大鼠血清TG、TC、HDL—c和LDc和雌激素水平,P〈O.01,且与DMBA无明显交互作用,P〉0.05。结论:有氧运动可以抑制二甲基苯蒽诱导的大鼠乳腺癌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有氧运动通过影响大鼠体脂水平而降低体内E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地锦草对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并探讨其对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3,MMP-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地锦草264mg/(kg·d)高剂量组、地锦草132mg/(kg·d)中剂量组、地锦草66mg/(kg·d)低剂量组和环磷酰胺组50mg/(kg·d)。灌胃给药14d后处死小鼠,剥离瘤组织,测量肿瘤体积大小。采用HE染色其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肿瘤组织VEGF和MMP-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地锦草高剂量组的肿瘤体积为(3.125±1.711)mm2,模型对照组为(5.081±1.936)mm2;地锦草高剂量组肿瘤质量为(1.784±1.765)g,模型对照组为(4.418±2.720)g。与模型组比较,地锦草高剂量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t=2.184,P=0.037;且其瘤质量减轻,t=2.145,P=0.041。地锦草和环磷酰胺组小鼠瘤体组织切片可见癌细胞聚积成巢,肿瘤细胞数量减少,多处组织坏死,瘤体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且未侵犯周围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VEGF和MMP=3蛋白表达增强。地锦草高剂量组VEGF蛋白表达(0.160±0.004)下降,与模型对照组(0.228±0.0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11,P〈0.001。地锦草高、中、低剂量组MMP=3蛋白表达分别为0.316±0.062、0.303±0.057和0.302±0.058,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322、6.845和6.534,P值均〈0.001。各组肿瘤组织的VEGF与MMP3蛋白表达无直接相关性,r=0.069,P=0.709。结论:地锦草可抑制H22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抑制H22荷瘤小鼠的肿瘤组织VEGF和MMP-3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成药平消胶囊对实验性大鼠乳腺癌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60只21 d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空白对照组)20只,腹腔注射甲基亚硝脲,饮清水;B组(平消胶囊组)20只,腹腔注射甲基亚硝脲后饮用平消胶囊混悬液;C组(他莫昔芬组)20只,腹腔注射甲基亚硝脲后饮用他莫昔芬水.观察各组大鼠肿瘤生长情况,记录肿瘤数量及体积;在鼠龄98 d 时,取各组大鼠乳腺肿瘤组织行常规HE染色病理学检查,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大鼠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采用χ2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C组大鼠乳腺IDC的发生率分别为100%(20/20)、60.0%(12/20)和50.0%(10/2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P=0.001);B组IDC的发生率比A组低(P〈0.017),但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P〉0.017).A、B、C组乳腺肿瘤的体积分别为(1042±102)、(398±42)、(520±33) mm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9,P=0.010);B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A组(P=0.009),但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A、B、C组乳腺IDC组织VEFG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115/138)、42.6%(29/68)和75.3%(58/77)(χ2=37.71,P=0.000),B组的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A组和C组(χ2=35.84、16.07,P均〈0.017).A、B、C组IDC的MVD计数依次为(68.2±8.6)、(29.6±1.2)和(59.1±7.1)个(F=4.31,P=0.015),B组IDC的MVD计数明显少于A组和C组(P均=0.000).结论 平消胶囊对实验性大鼠乳腺癌的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乳腺癌的发生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实现的.平消胶囊对大鼠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化学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霉素+环磷酰胺+多西他赛(ACT)序贯方案与多西他赛+阿霉素+环磷酰胺(TAC)用于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不良反应及远期疗效。 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13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TAC方案化疗:环磷酰胺500 mg/m2静滴,d1;阿霉素50 mg/m2静滴,d1;多西他赛100 mg/m2静滴,d1。21天为1个周期,共化疗6个周期。观察组采用ACT序贯方案化疗:环磷酰胺500 mg/m2静滴,d1;阿霉素50 mg/m2,静滴,d1。21天为1个周期,共化疗4个周期。4周后给予多西他赛100 mg/m2静滴,d1。21天为1个周期,共化疗4次。记录不良反应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并随访两组的无病生存时间(DFS)。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后血清促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nm23 H1的表达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NG2、VEGF水平分别为(341±39)ng/L和(518±43)ng/L,低于对照组的(581±36)ng/L和(817±44)ng/L,而nm23 H1蛋白水平[(669±42)ng/ml]高于对照组[(533±3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以1~2级为主,观察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转移数目低于对照组,且淋巴结发生转移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位DFS为424个月,优于对照组的346个月(P<005)。 结论采用ACT序贯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远期疗效优于TAC联合化疗方案,且不良反应更低,能有效抑制乳腺癌发生淋巴转移,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对大鼠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与阿霉素等量的生理盐水;阿霉素组:实验中前3天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第4天开始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30分钟给予阿霉素(3mg.kg-1),隔日1次,共给药7次;磷酸肌酸钠联合阿霉素组:实验中前3天每天腹腔注射磷酸肌酸钠(200mg.kg-1),第4天开始给予磷酸肌酸钠30分钟后腹腔注射阿霉素(3mg.kg-1),隔日1次,共给药7次。处死大鼠后作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病理形态学变化,分别测定大鼠血清、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变化。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比较,阿霉素组大鼠血清、心肌MDA含量都显著升高,而SOD、GSH-PX活性均降低(P〈0.05)。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后明显降低了血清、心肌组织中MDA含量,增加了SOD、GSH-PX活性,与阿霉素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镜下观察HE染色的阿霉素组心肌组织结构损伤明显,而磷酸肌酸钠联合阿霉素组心肌细胞结构破坏减轻。结论:磷酸肌酸对阿霉素引起的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磷酸肌酸能有效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减少氧自由基引起的心肌氧化性损害、保护抗氧化酶SOD、GSH-PX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