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除颤与CPR的联合早期除颤对于挽救心搏骤停患者生命至关重要,因为:①心搏骤停常见和最初发生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VF);②电除颤是终止VF最有效的方法;③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功除颤的机会迅速下降;④几分钟内VF即转化成心脏停搏。《指南2000》突出强调了早期除颤的重要性,新的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100例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心肺复苏术抢救,根据抢救成功与否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抢救成功的患者,对照组为失败的患者,比较分析影响抢救结果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院前发病率、心肺复苏持续时间、首次检测可除颤心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发病率、开始复苏时间、首次检测可除颤心率是影响心肺复苏术成功的主要因素(P0.05),其余因素均为心肺复苏术的危险因素。结论发病地点、心脑复苏所用时间、电击除颤等诸多因素对心脑复苏是否成功有影响,为了提高救治成功率,施术者要尽早识别病情,在最佳的救治时间内,对原发疾病进行积极处理,也要做好心脏骤停的后期医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莉 《上海护理》2003,3(4):61-63
  相似文献   

4.
何春燕 《当代护士》2009,(12):54-55
总结了19例反复室颤多次电除颤患者的抢救配合与护理,包括尽早建立成人急救生命链,密切配合抢救,及早识别心电异常,遵医嘱应用抢救药物,重视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认为心脏复苏的应争分夺秒、锲而不舍,护理人员的准确判断、果断实施、密切配合至关重要,重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支持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经皮电刺激心外膜的方法建立大鼠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模型.方法 实验地点在中山大学卫生部辅助循环重点实验室,选择2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两根经皮刺人心外膜的细针作为电极与刺激器相连,持续刺激3 min而诱发CA,无干预观察6 min后进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结果 刺激电流强度1 mA时诱发CA成功12只,2 mA时全部诱发成功.从有效电刺激开始到成功诱发CA的时间为(5.10±2.81)s.电刺激结束时表现为室颤的18只,无脉性电活动2只.CPR用时(207.4±148.8)s,自主循环恢复率为20/20,CA后4 h内的死亡率为5/25,72 h时存活率为10/20.有2只大鼠分别并发轻微肌肉收缩和轻度肺叶损伤.结论 经皮电刺激心外膜诱发大鼠CA具有模型稳定、操作简单、所需刺激电流强度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心肺脑复苏70 min成功救治电击伤心搏骤停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性,16岁。电击伤后约8min于2004年7月10日早晨7:25入院。入院时患者意识丧失,颜面青紫,呼吸、心跳全无。立即予胸外心脏按压、气囊面罩人工呼吸,同时建立静脉通路。心电监护显示心电活动为一直线,立即静脉注射(静注)肾上腺素1mg,继以100次/min的频率给予胸外按压,并行气管插管,继续人工呼吸(频率16~20次/min),同时给予头部冰帽降温。入院后第10、20、40min分别静注肾上腺素3、5、7mg各1次(每次用肾上腺素后均以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20ml快速静注),心肺复苏后30min又静注碳酸氢钠60ml,  相似文献   

7.
心搏骤停大鼠复苏早期应用氨茶碱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心搏骤停大鼠复苏早期应用氨茶碱对复苏成功率、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及血浆腺苷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手术对照组(A组),肾上腺素治疗组(B组)和肾上腺素 氨茶碱治疗组(C组)各20只。分别于窒息前、自主循环恢复时及自主循环恢复30min后进行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测定。并测定治疗组自主循环恢复30min后及A组血浆腺苷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结果C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少于B组(P=0,034)。C组有75%自主循环恢复,30min存活率为70%,B组分别为60%(P=0,501)和55%(P=0,514)。C组自主循环恢复时及自主循环恢复30min后的LVSP、dp/dtmax、dp/dt/LVSP和-dp/dt/LVSP均明显高于B组(P=0,002~0.042)。两个治疗组血浆腺苷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较手术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0~0,029),但两个治疗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复苏早期应用腺苷受体拮抗剂一氨茶碱提高了复苏成功率,并且改善心脏功能,可作为肾上腺素的增补剂。  相似文献   

8.
气管插管和电除颤对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肺复苏(e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院前急救工作中常用的重要抢救性技术,对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心脏学会早在1990年就提出急救生存链的概念,包括四个环节——早期到达现场,心肺复苏,电除颤,高级生命支持。随着目前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在院前行气管插管(endotraeheal intubation,ETI)和电除颤(electric defibrillation,ED)已成为可能。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陈岚 《护理与康复》2009,8(1):47-49
分析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率低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率低的主要原因为市民的心肺复苏知晓率低、相关人员缺乏心肺复苏技能、院前急救及转送患者不规范等。主要对策:对市民加强心肺复苏的教育,提高院前急救人员的心肺复苏技能,重视相关人员心肺复苏的技能培训,健全社会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亚甲蓝在兔窒息性心搏骤停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兔窒息心肺复苏模型,实验动物分为对照(A)组、亚甲蓝(B)组(复苏时应用亚甲蓝),观察复苏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一氧化氮(NO)、乳酸(LA)的变化,观察动物血压的变化、自主循环恢复率和2 h存活率.结果 窒息动物心肺复苏后,血浆TNF-α、IL-6、IL-8、NO、LA水平明显高于窒息前(P<0.01);复苏后,B组动物血浆中上述物质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1);复苏后,B组动物血压明显高于A组(P<0.01),B组动物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也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亚甲蓝能提高心搏骤停动物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存活率,在心搏骤停的抢救治疗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心脏骤停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的突然中断,10 s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若抢救及时、措施得力,能提高抢救成功率。除颤越早,成功率越高,我院对5例心脏骤停患者采用电除颤抢救,均成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例均为我院2009年1月至2012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床旁超声心动图分析心肺复苏(CPR)及电除颤成功后患者心脏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06月期间在我院顺利完成CPR与电除颤治疗的82例心脏骤停患者,根据复苏时间将患者分为A组(复苏时间<6min, n=51)与B组(复苏时间≥6min, n=31),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以及各时期的心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心率监测结果。结果:A组复苏成功率为84.31%,明显高于B组的41.94%(P<0.05),A组各时期的LVEDD、LVESD均低于B组(P<0.05),LVEF、LVSV均高于B组(P<0.05)。复苏后72h, A组患者心率低于B组患者(P<0.05),其他时期两组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苏时间可对复苏成功率及心功能变化情况产生显著影响,复苏时间<6min的患者,存活率相对较高,复苏后心功能变化具有一定的可逆性。  相似文献   

13.
孙慧 《临床急诊杂志》2020,21(9):752-757
正创伤是造成45岁以下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可导致约10%的病死率和16%的致残率~([1]),创伤患者早期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创伤性心搏骤停(traumatic cardiac arrest,TCA),指患者在外部暴力下造成重要脏器(脑、心脏、肺脏等)的机械性损伤、创伤性缺氧及严重失血而导致的心搏骤停~([2])。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对TCA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并  相似文献   

14.
心肺脑复苏是心搏骤停后抢救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正确实施心肺脑复苏以及应用有关复苏药物的基础上,我们还采用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和以益气固脱为主的中药鼻饲或口服,成功抢救2例心搏骤停患者,未出现心、肺、脑等严重后遗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两种心肺复苏顺序抢救未被目击心搏骤停患者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两种心肺复苏 (CPR)顺序抢救未被目击心搏骤停 (院前发生 )患者的效果。方法 未被目击心搏骤停患者 6 2例随机分为 2组 ,A组 34例采用传统CPR进行复苏 ;B组 2 8例采用CAB顺序进行复苏。 2组均分别测定复苏前后SaO2 、PaO2 和PaCO2 ,并比较其CPR的成功率。结果 未被目击心搏骤停患者复苏前存在严重低氧血症。复苏后A组SaO2 、PaO2 明显升高 ,PaCO2 则明显降低 ,与复苏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B组复苏前后SaO2 、PaO2 和PaCO2 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A组复苏成功率高于B组 (P <0 0 0 1)。结论 对未被目击心搏骤停患者采用传统CPR顺序比CAB顺序效果更好 ,复苏成功率较高 ,可能与传统CPR能迅速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 ,从而有利于CPR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我院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成功抢救1例心搏骤停复苏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  相似文献   

18.
肺栓塞合并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成功溶栓1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肺血栓栓塞症(PTE)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根据“欧洲心血管学会(ECS)2008”及“美国心脏病学会(AHA)2011”指南的意见,大面积或高危PTE的患者应接受溶栓治疗[1-2],但为PTE并发心搏骤停行心肺复苏(CPR)后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并取得成功病例报道不多.本科收治1例因多处腰椎及骨盆骨折并发急性肺栓塞(APE)导致心搏骤停的患者,行CPR后即采取输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获得成功,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心搏骤停脑复苏治疗的实验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搏骤停后心肺脑复苏中脑功能恢复与否是衡量复苏成败的关键,在自主循环恢复后的幸存者中仍有30%患者存在永久性脑损伤。心搏骤停5 min后神经学上恢复的限制有可能被扩展到循环停止后10~20 min,动物实验结果已证实。本研究总结近年来脑复苏的实验研究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长时程室颤先行心肺复苏对复苏效果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7 min室颤先行心肺复苏2 min后除颤与直接除颤的复苏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建立猪闭胸电诱发室颤模型,CPR First组优先心肺复苏2 min后连续三次除颤,Shock First组直接予连续三次除颤,观察冠脉灌注压、室颤波频率和振幅变化,计算除颤成功率和自主循环恢复率.结果 CPR First组先行心肺复苏2 min后可提高初次除颤前的冠脉灌注压、室颤波的频率和振幅, CPR First组比Shock First组有高的除颤成功率和自主循环恢复率(P<0.05).结论 7 min室颤除颤前先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可明显提高复苏成功率,其机制与增加冠脉灌注,改善心脏能量储备,提高室颤波的频率和振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