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董卫华  刘一凡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4):5348-5350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的影响。方法:将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148例高危儿按家长意愿分为干预组与未干预组,并设103例正常儿作为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干预,并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干预组小儿1岁时Gesell智能发育水平明显高于未干预组,5个能区发育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5个能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干预组各能区发育落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干预可以促进高危儿的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2.
皮肤接触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皮肤接触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胎龄30~36周、出生体重<1 500的10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干预组(皮肤接触护理组)和对照组(普通护理组)、出生后即开始不同的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出生后2周内呼吸、心率,神经行为评分,吸吮能力,住温箱及吸氧时间,以《贝莉智能发育量表》进行智能发育评估,1岁时通过《Gesell发育诊断发育量表》对两组患儿进行智能发育的最终的评估。【结果】干预组出生2周内呼吸、心率较对照组平稳,平均吸氧时间、平均住温箱时间、自行吸吮开始时间干预组短于对照组(P<0.05)。6、9月龄时干预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1岁时Gesell智能检查,五大能区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早期皮肤接触护理可促进行为发育,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早期干预对高危儿认知发育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认知发育的影响,为临床进行有效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86例高危儿分为干预组(46例)和未干预组(40例),参照鲍氏早期教育资料制定干预计划,采用家庭式干预模式对干预组患儿进行早期干预,定期随访,以Gesell发育量表测定发育商,根据评估结果进一步指导干预。【结果】3月龄时两组发育商差异无显著性(P>0.05),6月龄时两组在精细动作和个人-社会交往方面存在差异,9~24月龄除大运动存在差异外其它四个能区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系统管理,可明显促进其认知发育,减少伤残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高危儿脑损伤的早期干预方法及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高危儿脑损伤的早期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并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干预组195例脑损伤儿经过早期医学康复干预后,186例(95.39%)恢复了正常,临界水平8例(4.10%),异常1例(0.51%)。3组小儿1岁时Gesell智能检查结果比较,干预组患儿发育水平明显高于未干预组,5个能区发育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5个能区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未干预组各能区发育极显著落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干预能促进脑损伤儿的运动、智能发育,有效降低脑瘫、智力低下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低出生体重儿的认知发展神经心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低出生体重 (lowbirthweight ,LBW )儿的认知神经心理发展及干预作用。  【方法】 将 61例LBW儿 (185 0~ 2 45 0 g)随机分为干预组 (Ⅰ组 3 3例 )和未干预组 (Ⅱ组 2 8例 ) ,另设正常对照组 (Ⅲ组 3 0例 )。Ⅰ组实施婴儿抚触、早期教育、感知运动、语言等训练。于 6月、1岁时分别进行Gesell婴儿发育量表及婴儿视觉注意习惯化测试。 【结果】 Gesell测试 :6月时I组各能区发育商 (developmentquotient ,DQ )分值高于Ⅱ组 ,但精细动作、应物能、语言能与Ⅱ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1岁时Ⅰ组各能区DQ与Ⅱ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与Ⅲ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婴儿注视时间 (应答下降率H、应答恢复率R) :6月龄时Ⅰ组分值稍高于Ⅱ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1岁时Ⅰ组H、R与Ⅱ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与Ⅲ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早期干预能有效地促进LBW儿的认知神经心理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危儿规范管理和早期综合干预对高危儿智能的影响。【方法】高危儿干预组46例,均为2005~2006年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重点护理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se unit,NICU)住院新生儿;高危儿对照组230例,为2005年以前本院NICU住院新生儿,同期在本院儿保门诊常规体检的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早期神经心理发育监测。【结果】高危干预组与高危对照组比较:1岁时高危干预组的语言和个人社交2个能区和平均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均高于高危对照组(P<0.05);而大运动、适应行为和精细动作DQ两组差异无显著性。高危干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运动、个人社交和平均DQ两组差异无显著性;高危干预组精细动作和适应行为DQ比正常对照组儿童低(P<0.05);高危干预组的语言DQ比正常对照组儿童高(P<0.01)。高危对照组5个能区和平均DQ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高危儿规范管理和早期综合干预能促进高危儿的神经心理发育。  相似文献   

7.
早期家庭干预对早产高危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一凡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6):1136-1138
目的探讨早期家庭干预对早产高危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100例早产高危儿,分为干预组和未干预组各50例。同时随机选取正常婴幼儿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干预组出生后即从产科和新生儿科开始建立专科档案,采用家庭式干预模式对干预组患儿进行早期干预,三组儿童均定期随访,以《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进行发育评估。结果 1岁时,干预组语言、个人社交、精细动作、大运动、适应行为和总发育商(DQ)均高于未干预高危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个人社交、语言、精细动作和总DQ,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适应行为DQ、大运动DQ均比正常对照组儿童低(P〈0.01)。高危儿对照组5个能区和总DQ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危儿早期家庭干预能促进早产高危儿的智能发育,1岁时在语言、个人社交、精细动作方面可与正常儿童相近。早起家庭干预对早产高危儿智能发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危儿0~3岁早期干预模式,评估其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用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法(简称NBNA 20项评分法)筛查高危儿;设置转诊流程;实施医院智能干预和家庭训练相结合的干预方案;定期用Gesell婴幼儿发育诊断量表检测其发育商.结果 ①高危儿系统管理率为90.36%;②高危儿6个月前出现早期异常神经征象的发生率干预组为6.63%,未干预组15.38%,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P<0.05);高危儿2岁时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干预组为1.53%,未干预组为14.42%,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2,P<0.001);③在婴儿12、24、36月龄时用Gesell诊断量表检测结果显示各能区发育商干预组明显高于未干预组,对照组明显高于未干预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高危儿0~3岁早期干预模式为有效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高危儿智能及精神运动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营养神经细胞治疗基础上进行被动体操、视、听、触觉刺激以及联合应用Vojta、Bobath疗法对围产期脑损伤患儿早期干预的效果,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智能及精神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169例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7例静脉给予营养神经细胞治疗,干预组10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做被动体操、视、听、触觉刺激等治疗以及进行Vojta、Bobath联合康复疗法,疗程结束后通过临床评估和Gesell评定发育诊断量表及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总显效率为91.18%,对照组总显效率为74.6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1岁时Gesell评定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大运动能区、精细运动能区、语言能区、个人社交能区、社会适应能区DQ均高于对照组,各能区干预效果显著,尤其大运动、精细运动和语言能区差异非常显著。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结果,干预组MDI为98.03,对照组为88.32,干预组比对照组高9.71;PDI干预组为96.18,对照组为86.10,干预组比对照组高10.08,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早期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可促进患儿神经系统损伤的恢复和发育,可促进高危儿的智力发育和精神运动发育的全面发展,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高危儿社区早期干预内容及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危儿社区早期干预的内容和模式,研究高危儿在社区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将高危儿分成干预组和未干预组,干预组根据0~3岁早期干预大纲干预训练,未干预组未进行系统干预,另设正常对照组,3组定期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评价。结果:早期干预组与未干预组在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行为、语言和个人-社会性行为5大能区发育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早期干预内容及模式有助于促进高危儿智能的发育,有效减低残疾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婴儿智能发育的社区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婴儿智能发育的社区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徐汇区309名新生儿及其家庭,填写基线调查表,进行体格测量,并采用0~6岁发育筛查测试(DST)量表进行智力测量。随后将对象根据其所在的居委会随机分为干预组(156人)及对照组(153人)。干预6个月再次随访,填写效果评估表并进行体格和智力测量。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智力好于对照组,在校正了新生儿智力得分后,干预组智力指数(MI)值及发育商(DQ)值分别较对照组高5.96分和9.80分。结论进行社区婴儿早期智能干预可促进婴儿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12.
早期综合干预对不同类型高危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窒息、高胆三类高危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三类高危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同时随机选取正常婴幼儿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随访;干预组出生后即从产科和新生儿科开始建立专科档案,进行规范管理和早期综合干预;1岁时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对两组婴幼儿进行智能监测。结果:①1岁时干预组三类高危儿的语言、个人社交和总发育商(DQ)均高于高危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干预组的适应行为DQ高于高危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组三类高危儿的个人社交、语言和总DQ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应行为DQ均比正常对照组儿童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干预组的大运动DQ、窒息干预组的精细动作DQ均比正常对照组低(P<0.05,P<0.01);早产干预组的精细动作、窒息干预组的大运动、高胆干预组的大运动、精细动作DQ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除了高胆儿的大运动DQ外,三类高危儿对照组5个能区和总DQ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危儿规范管理和早期综合干预能促进三类高危儿的智能发育,到1岁时可与正常儿童相近,尤其在语言和个人社交方面,三类高危儿早期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危儿早期干预措施及其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08年12月-2010年06月就诊的253例高危儿随机分为干预组(125例)和未干预组(128例),并设立正常儿对照组( 105例);对干预组高危儿实施早期干预,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及智能发育测试。 结果 干预组高危儿的智能发育及运动发育均明显高于未干预组,后遗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组高危儿的智力发育及运动发育、后遗症的发生率与正常儿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干预对高危儿的智能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可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早期干预模式以家庭为中心,方法简单、易行,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55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130例)与未干预组(125例),同时选取120例正常儿为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定期神经行为发育评估、指导性训练及包括运动疗法、药物疗法、物理电疗法、音乐疗法等在内的强化训练等干预,并定期体检及进行智能发育测试。结果①干预组智能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明显高于未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干预组经过早期综合干预治疗后遗症明显少于未干预组。③干预组患儿在1、2岁时可达正常组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可改善早产儿的神经运动发育状况,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早期综合发展对早产儿体格和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在广州市越秀区矿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科建卡的103例早产儿以家长知情同意为原则分为干预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干预组开展早期综合发展服务,对照组按广州市高危儿管理要求进行基础保健,分别于纠正6月龄时进行体格测量和智能发育评估,用SPSS19.0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等统计学分析。结果纠正6月龄时,干预组和对照组早产儿的身长、体质量、头围和前囟分别做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及语言能区、全量表分和发育商的比较,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交行为能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4)。结论早期综合发展服务能明显促进纠正6月龄内早产儿的智能发育,但对其体格发育无明显促进作用,长远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适用于社区高危儿筛查、监测和干预的管理模式。 【方法】 建立高危儿社区监测网络,由高危儿筛查、登记、监测、转诊、康复治疗等环节构成高危儿管理程序,对辖区高危儿自生后进行定期监测随访。随即抽取340例高危儿分为系统干预组和非系统干预组,定期评估其神经运动发育及智能发育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济南市高危儿社区管理覆盖率达94.44%。系统干预组智能发育评估各能区发育商明显高于非系统干预组,而神经运动发育异常率明显低于非系统干预组。 【结论】 建立社区高危儿监测网络,制定适合社区的高危儿监测与干预模式,对高危儿系统干预至少到2岁是提高群体儿童心理发育,降低儿童脑瘫和智力残疾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早期干预对脑瘫高危儿运动发育预后的影响, 探讨早期干预降低脑瘫发生率及提高运动发育程度的可能性。方法 对307例脑瘫高危儿进行随访。并对其中140例有脑损伤早期表现患儿进行干预。以Gesell测试的大运动及精细运动两个能区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140例脑损伤早期表现患儿的大运动及精细运动在早期干预前后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访结束后, 正常组儿童在大运动及精细运动方面均明显优于脑瘫组(P<0.01)及对照组(P<0.01);脑瘫组和对照组在精细运动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大运动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家庭干预对提高脑瘫高危儿运动发育水平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脑瘫的严重程度, 尤其是在精细运动方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社区家庭为纽带,构建立足社区的婴儿早期教育的综合干预模式。 【方法】 选择2009年11月-2010年3月出生的新生儿422人,干预组202 人,对照组220人。两组婴儿均给予基本的儿童保健服务,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行设计的早期教育综合干预方案。干预为期6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婴儿体格及智能发育情况。 【结果】 干预组婴儿体格发育情况较优(身高P=0.01;体重P=0.04);干预组发育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其中精细动作和认知能力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社区早期教育综合干预可促进婴儿体格和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干预治疗对降低早产儿脑性瘫痪发生率及智能影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彩虹集团公司彩虹医院儿保康复科就诊的158例无合并症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编号和家长自愿的原则,73例早产儿从纠正胎龄40周开始进行早期医疗康复干预结合家庭干预(综合干预组),85例早产儿只行常规的家庭干预(常规干预组),两组患儿均在3、6、9、12个月用发育量表检查发育商,1岁时进行脑瘫诊断和排除诊断。结果从9月龄后,综合干预组儿童各能区得分均高于常规干预组儿童,且综合干预组儿童6月龄时的社交能力( t=2.53,P<0.05);9月龄时的社交能力(t=2.50,P<0.05)和语言能力(t=2.04,P<0.05);12月龄时的大运动(t=4.00,P<0.05)、精细运动(t=2.40,P<0.05)、适应能力(t=2.34,P<0.05)和社会行为(t=2.12,P<0.05)得分都明显高于常规干预组。综合干预组儿童脑性瘫痪的检出率为4.1%(3/73),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的12.9%(11/85),χ2=6.10,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早产儿脑性瘫痪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对婴儿期智能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