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病证结合治疗观的过去与现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的特色和优势,也是中医药学诊治疾病的主要原则和方法。但是,纵观中医学的发展,实际上“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一直是两种主要的思维模式,且“辨病”早于“辨证”。早在《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已确定了观察和处理疾病时,证和病必须结合的原则,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因“病”的含义不同,病证结合可分为古典(或传统)病证结合与现代病证结合。前者指中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后者指西医辨病(西医疾病诊断)与中医辨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病证结合诊断标准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精华,对证的准确辨识是临床论治的依据。因此,建立客观的证的诊断标准,对于提高中医的临床诊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在中医学中也很重视辨病,认为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证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所作的结论,两者对疾病本质所反映的侧重面有所不同,因此,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传统意义上的病证结合是指中医的病与中医的证相结合,病证之间存在“异病同证”和“同病异证”的关系,因此,临床上有“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  相似文献   

3.
证是中医学中一个独特的概念,与病有着本质的区别。在中医学发展的过程中,证与病既相生相依,又主次相别,于是就衍生出病证结合的中医诊疗思路。古今医家对此多有论述。中医学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疾病论治方  相似文献   

4.
病证结合模式是疾病中医诊疗观由"辨病"向"辨证与辨病结合"转变的产物,也是客观评价中医疾病疗效的科学方法之一。影响痔病病证结合模式的决定因素有痔病中医诊疗观的演变、古今痔概念内涵的演变规律、痔病相关证的时相性和空间性特征,以古今痔概念的演变规律及证的时相性特征为经,以证的空间性特征为纬,可将古今痔病病证结合模式分为3种模式,即秦汉古痔局部病证结合模式、明清古痔整体病证结合模式、近现代痔病病证结合模式,3种模式均有缺陷,有必要重构融合痔病病理学本质及痔病内外证各自时相性和空间性特征的现代痔病证结合模式,为客观评价痔病中医临床疗效奠定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介绍病证结合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体会。认为病证结合诊疗模式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理论的突破与发展,临证应明确疾病、以病统证,明确机制、择药而治。并附验案2则。  相似文献   

6.
中医护理专家冯运华基于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二者相结合的病证结合理论,提出"病证结合护理"的中医护理观点,围绕中医临床护理工作进行模式创新、体现了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优势互补,运用科学研究方法结合循证护理原则,以血瘀证护理为切入点,对"病证结合护理"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心血管系统为主的中医优势病种"病证结合护理方案",丰富了中医护理学理论,促进了中医护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华,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单纯强调辨证论治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如无证可辨,或同一疾病在不同患者或疾病不同阶段所表现的证候存在特殊性,也存在着不同医生经验和认识上的差异等,从而影响证候判断的准确性及诊疗效果,而辨病强调疾病固有的生理病理变化规律,病证结合即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一种在临床疾病诊疗过程中既重视疾病又注重辨证论治的诊疗模式,二者可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提高临床疗效。但传统的病证结合模式即中医辨病辨证结合模式由于中医病名缺乏特异性、针对性,并不能完全准确把握疾病发展、演变规律与结构功能变化特征,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临床的需要。陈可冀院士倡导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模式,认为同一疾病具有相同的代谢、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其发展变化过程始终贯穿着一条基本主线,即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规律,同病各证之间肯定有同质性、共性,理应能指导辨证,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8.
2011年5月23日,陈可冀院士学术思想系列之一“病证结合与临床实践”座谈会在京召开,有关专家和陈可冀的学生们共同探讨其“病证结合”的学术思想,大家认为用病证结合指导临床实践的模式值得推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等出席会议。陈可冀在会上做了题为“病证结合治疗观与临床实践”的报告。他认为,当代中医药临床实践中应用最普遍的是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论治结合的模式。这一模式体现了中西方医学科学与文化的优势互补、经典理论与经验的传承和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观察理念,有利于治疗和诊断的原始创新,体现了临床服务能力与临床水平的提高、科学认识和评价疗效水平的进步、中医药服务社会的贡献度。陈可冀提出,现代病证结合治疗观包括西医诊病、中医辨证模式,辨证论治与专病专方专药论治结合模式,疾病分期分阶段论治模式,辨中医基本病机结合辨证论治模式,以及无病从证、无证从病模式。病与证的关系可表现为同病同证、同病异证、异病同证、异病异证等几种形式。病证结合是用中医学理论认识现代疾病,实现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治疗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病证结合以病统证,可提高中医辨证的确定性,弥补单纯中医辨证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客观化和不确定性的不足,使治疗更具针对性,避免只注重症状的改善和功能状态的调整而忽视对疾病病理改变的针对性治疗。于文明在讲话中指出,建立名医传承工作室是推动中医药学术创新、人才培养、深化科研、提高疗效的有效措施。名医工作室是融合科研、教育、临床的综合性平台。希望陈可冀院士的学生们能够把老师的临床经验认真研究总结,提升为学术思想,融入到中医学科理论体系中去。会上,陈可冀的学生们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对老师的病证结合学术思想进行了交流,并就病证结合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做了汇报。截至目前,陈可冀共培养研究生120余名。  相似文献   

9.
中医既有辨证论治亦有辨病论治。近年来 ,许多学者一方面从证的规范化、证的指标客观化和证的实质等方面入手对“证”进行了深入研究 ,揭示辨证论治的丰富科学内涵 ;另一方面从辨病论治着手 ,努力寻找专病通治方 ,并从临床和实验研究两条途径对专病通治方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但笔者认为 ,中医要发展 ,病证结合是关键 ,要积极开展病证结合研究工作 ,促进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的有机结合。1 辨证论治是行之有效的诊治模式 ,但忽略引起证候的疾病基础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主要方法 ,也是中医学最具特色、具有明显优越性的内…  相似文献   

10.
病证结合、以病统证是目前主要的中医研究模式,而以证统病传承了方证辨证、病机辨证、病因辨证等辨证思想,体现了中医学在动态时空下的诊治特点实质是据象辨证、据证言病、病证结合思路的凝练和总结,体现了中医学认知和实践特点。以证统病思路为中医临床研究设计、中医辨治复杂疾病、建立中医特色的临床管理模式提供了一种并行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病证关系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一个重大科学问题。“同病异证”的病证关系理论对中西医结合和中医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被曲解:过分强调患者个体间的差异,而忽略同一疾病患者的基本病变,弱化对患者共性改变的辨证和治疗。“同病类证”的病证关系理论则将“同病异证”和辨证“微观化”紧密结合,通过对发病机制的认识来挖掘中医的核心病机;对基本病变的分析来辨析中医的主证;以“方证相应”理论来确立主方,指导主证的治疗;同一疾病患者个体间的差异,则可辨为共同主证下的“类证”,并以主方为基础加减组成不同的“类方”治疗。“同病类证”较好地揭示了病和证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和发展了“同病异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和方法,是对中西医结合病证关系理论的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12.
关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要符合中医临床诊疗模式,应该遵循"方-证-病-效"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所谓"方",是指临床疗效确切的经典复方."证"是指方证,即复方的临床应用指征."病",是指现代医学疾病."效"是指疗效.构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要选择临床疗效确切的经典复方并规范其临床应用指征,挖掘与复方主治证候相关现代医学疾病的关键病理环节选择恰当的造模方法,通过动物再现较直观、较明显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再以复方干预进行疗效验证.这种以临床疗效确切的经典复方为切入点,采用能够体现证候与疾病关联性的造模手段构建动物模型的思路不仅符合中医临床诊疗模式,还可以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构建提供思路与方法学借鉴.  相似文献   

13.
结合理论与临床,提出现代的病证结合是指西医的病与中医的证高水平的结合,包括西医的病与中医的病、证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两个不同阶段中3个层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刘一博  张玮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10):90-92,F0003
中医证候是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病位、病性、病势的概括,是机体内因和环境外因综合作用的机体反应状态。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五脏病证中,中医肝脏病证占总体病证的40%,而肝气郁结证是肝脏病证的基本病理变化,可见于临床多种疾病的初起阶段。本文就中医肝气郁结证的规范化、客观化研究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15.
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制的一点看法和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模型的研制是中医科研的最主要手段 ,是中医现代化、中医继承与发展的基石 ,本文就直接满足临床需要的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的研制提出一些问题和设想。1 病证结合概念的澄清笔者认为病证结合是指西医的病和中医的证结合 ,如果将中医的病和证的结合就没有实际意义。中医的病  相似文献   

16.
因为妇女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在妇科临床诊断中,有同病异证、异病同证、同病同证、异病异证等情况.在治疗上,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中医治疗学特点更显突出.随着现代诊疗及实验技术的提高与进步,对疾病的病因病理的认识已发展至分子基因水平,对中医的证的认识,也往往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对病证结合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也取得满意的成绩.因此,同病异方、异病同方的辨病专方治疗也越来越受妇产科学者的重视.笔者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前有关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模式多集中于病与证的关节点上,对于其中的“病”,有考虑为西医的“病”,有认为是中医的“病”,然后再结合中医的“证”,但对中医证的模型成功与否则缺乏确切依据。笔者认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应该是现代医学的“病”结合中医的“证”,通过“以方测证”的方式验证中医“证”的成功与否,这在目前比较切实可行。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百病皆由痰作祟",诸多疾病的发生均与"痰"密切相关,现代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均提示中医的痰证形成机制可能与血脂、血糖代谢、血液流变学、基因表达等因素的异常改变有关,是某些疾病形成的病理基础。通过对古代中医痰证的源流、证治研究,结合当代病证结合模式下中医痰证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以期对阐明其病因病机,提高辨证的准确性和临床防治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中医动物模型重复性差,割裂了病与证的联系;单纯借鉴西医病理模型制备中医病和证的模型,不符合中医理论的要求;病证结合模型体现病与证的紧密联系,符合临床实践,已成为中医实验动物模型发展的新方向。本文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优势及评价体系的构建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病证结合模式为中医临床的重要诊疗模式,陈可冀院士不仅在应用病证结合方法治疗心血管病、老年病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对于如何开展病证结合临床研究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病证结合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最佳切入点之一,“病”与“证”在研究中的碰撞,不仅为进一步优化疾病辨识方法、提高临床疗效奠定了基础,对中西两种医学的互补融合、乃至新医学体系的创建也具有重要意义。病证结合临床研究涉及范围广泛,包括疾病证候分布特点研究、疾病证候演变规律研究、疾病证候客观化研究、疾病证候分类及诊断标准研究、病证结合干预性治疗研究等,陈可冀院士认为,病证结合临床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凸显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和特色,以提高疗效、应用推广为目标,力争所研究的治疗方案或中药制剂为中医、中西医结合界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