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A型肉毒毒素治疗挛缩性瘢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治疗挛缩性瘢痕的疗效.方法 选取26例挛缩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A型肉毒毒素组(BTXA组)和曲安奈德组(TAC组,对照组),注射药物治疗前测量各组患者瘢痕长轴长度,并于注射后再次测量其长度,1次/月,共6次,通过比较治疗前后差值评价药物疗效.切取各组瘢痕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肌球蛋白-Ⅱ的表达情况.结果 药物作用1个月后,BTXA组较TAC组瘢痕挛缩程度明显减轻(P<0.05),尤以6个月时差异最明显,BTXA组和TAC组瘢痕长轴长度差值分别为(1.23±0.42) cm和(0.56±0.33) cm.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TXA组瘢痕内α-SMA及肌球蛋白-Ⅱ表达较TAC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治疗挛缩性瘢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细菌内毒素(LPS)刺激后的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表型改变,探讨其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增生性瘢痕患者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正常成纤维细胞分别经不同浓度LPS(0、0.005、0.010、0.050、0.100、0.500、1.000 μg/ml)刺激,并对刺激后细胞进行传代,通过病理学、免疫组化染色、电镜观察等方法,观察成纤维细胞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α1(Ⅰ)前胶原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规律及透射电镜下超微结构的变化,并以相同代数的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作对照.结果: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光镜下核浆比例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CNA、α1(I)前胶原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0.88±0.15、0.42±0.11和0.38±0.13;电镜下显示细胞形态多样化,核膜不规则,胞浆内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多,伴微丝、微管及肌微丝出现.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PCNA阳性细胞比例为0.37±0.09,未见α1(I)前胶原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经LPS刺激后,随着刺激浓度的增加,光镜下核浆比例逐渐增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CNA、α1(I)前胶原蛋白阳性细胞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阳性细胞逐渐增多;电镜下显示细胞形态发生多样化,核浆比例增加,核膜变得不规则,胞浆内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进一步增多,微丝微管增加,肌微丝出现.上述变化在LPS 0.1ug/ml时最明显[PCNA、α1(I)前胶原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0.91±0.15、0.40±0.15和0.44±0.13],接近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表明成纤维细胞逐渐向增殖表型、合成型或收缩表型变化.此后,随着LPS浓度继续升高,上述表型标志的表达和细胞形态均趋向于正常成纤维细胞.结论:LPS刺激后皮成纤维细胞表型变化规律,提示LPS可能与增生性瘢痕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在减轻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A、B、C、D、E五组,并设C组为对照组,A、B、D、E组瘢痕内分别注射不同浓度TNF-α溶液0.1ml(100ng/ml,500ng/ml,1000ng/ml,5000ng/ml),C组瘢痕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增生性瘢痕组织块的组织结构、成纤维细胞的密度以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浓度TNF-α对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结果:瘢痕增生块减轻程度随TNF-α浓度增加而增加,即TNF-α浓度越高,增生性瘢痕体积越小,成纤维细胞密度越低,caspase-3表达强度越强。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可明显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及瘢痕组织增生.  相似文献   

4.
瘢痕中肌动蛋白及肌球蛋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Ⅱ的不同表达情况及其与瘢痕挛缩的关系。方法 取增生性瘢痕15例,瘢痕疙瘩10例,正常皮肤15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中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Ⅱ的表达情况,同时做细胞培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纤维细胞中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Ⅱ的表达情况。结果 增生性瘢痕肌球蛋白Ⅱ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而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肌球蛋白Ⅱ的表达均为阴性。增生性瘢痕肌球蛋白Ⅱ的表达较其它两种组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无显著性差异(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三种组织中肌球蛋白Ⅱ的阳性率分别为(95.11±2.78)%、(16.86±7.11)%及(5.31±1.79)%,增生性瘢痕肌球蛋白Ⅱ表达的阳性率较其它两种组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种组织中肌动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阳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三种组织中肌动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7.77±15.43)%、(88.89±10.29)%及(82.92±13.48)%,其表达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瘢痕挛缩与肌球蛋白Ⅱ密切相关,而肌动蛋白在细胞中除作为细胞的收缩蛋白之一外,同时与细胞的活动及运动有关,是细胞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蛋白之一。  相似文献   

5.
肌成纤维细胞在胆道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肌成纤维细胞在医源性胆管狭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通过制作犬肝外胆管损伤修复模型,分别于术后1周、3周、3个月、6个月取材行透射电镜观察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肌成纤维细胞功能活跃,持续存在于整个胆道愈合过程,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α-SMA表达于肌成纤维细胞胞浆,术后1周至6个月表达均较强,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各期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肌成纤维细胞是导致胆道瘢痕性挛缩和管腔狭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骨架和运动相关基因与瘢痕挛缩的关系以及这些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方法收集病人不同时期增生与扁平瘢痕作为研究标本,利用基因芯片筛选结果选择表达最强、涉及细胞结构主要方面的5个基因,制成寡核苷酸探针与瘢痕组织切片原位杂交.同时,将各标本进行组织块培养、成纤维细胞爬片、原位杂交.结果各种基因在早期增生性瘢痕中表达均明显强于晚期增生及扁平瘢痕;其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出现早、持续时间长、表达明显强于其他基因;更有意义的是,它在增生性瘢痕与扁平瘢痕之间表达差异显著大于其他.结论瘢痕增生挛缩与细胞骨架运动的各方面相关基因存在密切关系,而平滑肌肌动蛋白起到关键与首要的作用.同时,各种基因参与其启动与形成,抑制该基因的表达,可能实现减轻瘢痕挛缩.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分析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在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的差异,阐明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与增生性瘢痕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通过荧光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9例增生性瘢痕和9例正常皮肤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的含量与分布,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拍照,用 ImageJ 软件处理共聚焦显微镜图像分别获得正常皮肤组织与增生性瘢痕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的平均荧光强度。通过荧光免疫组化、共聚焦显微镜及 ImageJ 软件3种方法,定量分析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与增生性瘢痕的关系。结果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在正常组织与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及分布有所差别。通过分析荧光免疫组化图像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的平均荧光强度发现:①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量较正常皮肤组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1);②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在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正常皮肤与增生性瘢痕中,均有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的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表明α-平滑肌肌动蛋白对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有一定意义;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在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无明的显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反义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uth factro,CTGF)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20只大耳白兔建立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为A组,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为B组,注射CTGF为C组,先后注射TGF-β1和CTGF为D组,注射反义CTGF为E组,每个治疗组又分为治疗7、14、20d3组;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增生性瘢痕中CTGF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TGF蛋白表达,HE、Masson染色观察切片内成纤维细胞数密度,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测算切片内胶原纤维面密度。结果E组中CTGF mRNA、蛋白表达、成纤维细胞数密度和胶原纤维面密度均降低,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义CTGF可以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增殖过程,使瘢痕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是否介导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促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转分化。方法: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实验分3组:①空白对照组:②结缔组织生长因子(10ng/m1)刺激组:③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LY294002(10μmol/L)预处理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刺激组。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48h后a-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和空白对照组相比,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刺激组细胞a-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和阳性细胞百分率升高;经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LY294002预处理后,再以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刺激,细胞a-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和阳性细胞百分率升高水平下降,经统计学分析,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能够促进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介导该效应,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LY294002可抑制此效应。  相似文献   

10.
A型肉毒毒素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型肉毒毒素(BTXA)对体外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体外培养3例不同部位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在常规浓度5U/0.1ml BTXA作用72h成纤维细胞的凋亡情况;光镜检测细胞形态学变化;并用透射电镜(TEM)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常规浓度BTXA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发生凋亡现象,不同部位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空白对照组与加药组凋亡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也相应观察到凋亡细胞的典型结构变化。结论:h型肉毒毒素对增生性瘢痕具有一定的治疗前景,其疗效可能是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减少胶原分泌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对早期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TS)的临床预防及治疗效果.方法 早期HTS周围及组织内注射BTXA,观察瘢痕注射药物后形态学变化、组织学变化及临床症状表现;手术切口缝合后即刻向周围肌肉浅层注射BTXA,观察远期瘢痕愈合情况.结果 局部注射BTXA可以明显减轻早期HTS疼痛和瘙痒症状,促使瘢痕组织萎缩、软化;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HTS组织内结构有所变化.同时,手术切口周围肌肉浅层注射BTXA可以降低术后切口HTS的发生、发展概率.结论 BTXA对早期HTS具有一定程度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其疗效可能是通过降低瘢痕两侧张力及活动,干扰瘢痕内小神经传导,以及影响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促进凋亡进而减少胶原合成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良性胆管狭窄形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良性胆管狭窄的形成机制。方法:用28只犬建立犬胆总管损伤修复的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3d、1周、3周、3月、6月取材行光镜、电镜观察及免疫组化观察巨噬细胞、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胆管愈合过程不同时期组织中的表达强度、阳性细胞数和组织分布。结果:光镜及电镜显示:在整个胆管修复过程中炎性渗出期较长,胆道粘膜上皮愈合较慢,瘢痕组织细胞持续增生活跃,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胶原纤维排列致密杂乱。肌成纤维细胞(MFB)功能活跃,持续存在于整个愈合过程中。免疫组化:巨噬细胞、TGF-β1)、α-SMA 在胆管愈合过程中表达较强,且持续较长时间。Mφ阳性主要表达于胆道粘膜下固有层;TGF-β1主要表达于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Mφ及血管内皮细胞浆和细胞膜;α-SMA 表达于MFB胞浆、平滑肌组织。Mφ、TGF-β1及α-SMA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①胆管愈合方式属于过度愈合。②肌成纤维细胞功能活跃,地、持续存在,是导致胆管瘢痕性挛缩的重要原因。③Mφ、TGF-β1及α-SMA高表达是造成胆管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增殖旺盛、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胆管瘢痕性挛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FAKSiRNA对于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与瘢痕增生相关因子整合素α1、TGF-βR、黏着斑激酶(Focalad hesivekinase,FAK)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的影响,探索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基因治疗方法。方法设计特异性探针合成FAKSiRNA片段,脂质体法转染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并用荧光定量PCR法(FO—PCR)检测、比较转染前后成纤维细胞内以上各因子的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转染48h后,FAK mRNA、整合素α1 mRNA、TGF—BR mRNA、α-SMA 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FAK SiRNA可能通过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整合素α1、TGF—βR、FAK和α-SMA的表达,从而抑制瘢痕的增生与挛缩。  相似文献   

14.
三七总甙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三七总甙(PNS)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作用,探讨PNS抗瘢痕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SF,采用不同浓度的PNS进行干预,根据细胞培养所加PNS浓度分为400μg/ml组、800μg/ml组及空白对照组(不加PNS)。采用细胞三维培养法检测HSF凝胶收缩情况,计算其收缩指数;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HSF中“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HSF中α-SMA阳性细胞率。结果 400μg/ml、800μg/ml组各时相点的胶原凝胶块收缩程度明显减轻,其收缩指数均小于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HSF中α-SMA阳性表达颗粒在细胞质内呈弥漫性分布;空白对照组HSF中α-SMA的阳性表达明显强于400μg/ml、800μg/ml组。400μg/ml、800μg/ml组α-SMA的阳性细胞率(31.52%、24.28%)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45.74%,P〈0.05)。400l,Lg/ml、800μg/ml组α-SMA的阳性细胞染色强度积分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PNS能够抑制HSF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分化,具有体外抗瘢痕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建立兔耳腹侧增生性瘢痕的模型,探讨6-O-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l methyl chitosan,6-O-CM-CH)局部注射对瘢痕的作用.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12只,在兔耳腹侧制备直径约1 cm、深达软骨膜的圆形瘢痕123个,随机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A、B、C3组,每组4只.分别于术后第30天、第40天瘢痕组织内注射药物,于术后第35天、第45天取瘢痕样本,分析成纤维细胞密度、羟脯氨酸含量和瘢痕增生指数.A组为治疗组,瘢痕内注射6-O-CM-CH(500μg/ml);B组为对照组1,注射曲安奈德(10 mg/ml);C组为对照组2,注射生理盐水.结果 A组与C组相比,瘢痕组织HE染色和胶原染色均可见胶原成纤维细胞密度降低(P<0.05),羟脯氨酸含量降低(P<0.05),瘢痕增生指数降低(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相比较,成纤维细胞密度、羟脯氨酸含量、瘢痕增生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O-CM-CH局部注射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与曲安奈德相近,局部注射能够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s)对快速扩张皮肤中反应挛缩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以及对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肾周脂肪,分离提纯ADSCs并培养3代;建立兔扩张皮肤模型,在实验组兔扩张皮肤下注射适量ADSCs悬液进行干预,对照组注射了等量的不含血清的DMEM,按照快速扩张要求扩张;手术下获得两组兔扩张后皮肤并固定;制作切片HE染色后统计皮肤厚度,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后观察皮肤中s-SMA阳性率;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经ADSCs干预的扩张兔皮肤与对照组相比,皮肤挛缩率更低,扩张皮肤的厚度较对照组厚,α-SMA阳性成纤维细胞率更低。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使扩张皮肤增厚,挛缩率降低,降低α-SMA表达,抑制肌成纤维细胞形成。ADSCs可协助提高皮瓣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通过TGF-β1/Smad通路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采用0.2、0.4、0.8 U/ml的BTXA处理成纤维细胞,分别作为0.2 U/ml BTXA组、0.4 U/ml BTXA组、0.8 U/ml BTXA组,空白对照组不采用BTXA(0 U/ml)处理,0.8 U/ml BTXA+TGF-β1组用0.8 U/ml BTXA和10 ng/ml的TGF-β1激活剂处理。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Smad2/3、p-Smad2/3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2、0.4、0.8 U/mlBTXA显著降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活力和PCNA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2、0.4、0.8 U/ml的BTXA显著提高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良性胆管狭窄形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良性胆管狭窄的形成机制。方法 用28只犬建立犬胆总管损伤修复的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3d、1周、3周、3月、6月取材行光镜、电镜观察及免疫纵化观察巨噬细胞、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胆管愈合过程不同时期组织中的表达强度、阳性细胞数和组织分布。结果 光镜及电镜显示:在整个胆管修复过程中炎性渗出期较长,胆道粘膜上皮愈合较慢,瘢痕组织细胞持续增生活跃,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胶原纤维排列致密杂乱。肌成纤维细胞(MFB)功能活跃,持续存在于整个愈合过程中。免疫组化:巨噬细胞、TGF-β1、α-SMA在胆管愈合过程中表达较强,且持续较长时间。MΦ阳性主要表达于胆道粘膜下固有层;TGF-β1主要表达于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MΦ由及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和细胞膜;α-SMA表达于MFB胞浆、平滑肌组织。MΦ、TGF-β1及α-SMA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①胆管愈合方式属于过度愈合。②肌成纤维细胞功能活跃,持续存在,是导致胆管瘢痕性挛缩的重要原因。③MΦ、TGF-β1及α-SMA高表达是造成胆管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增殖旺盛、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胆管瘢痕性挛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A,BTXA)对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中TGF-β1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法培养增生性瘢痕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的成纤维细胞,用不同浓度的BTXA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检测MTT值;将浓度为0.2U/ml、0.4U/ml、0.8U/ml BTXA作用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48h,利用RT-PCR检测BTXA对TGF-β1和Ⅰ型胶原蛋白m RNA的表达量。结果:BTXA在体外能明显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其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能够减少TGF-β1和Ⅰ型胶原蛋白m RNA的表达,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TGF-β1和Ⅰ型胶原蛋白m RNA的表达量呈下降趋势。结论:BTXA通过抑制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减少TGF-β1和Ⅰ型胶原蛋白m RNA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异常沉积来影响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对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中TGF-β1和cyclinD1表达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法培养增生性瘢痕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的成纤维细胞,用不同浓度的BTXA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检测MTT值;利用RT-PCR分析用药前后TGF-β1和cyclinD1m RNA表达的变化及其他们的相关性。结果:BTXA在体外能明显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TGF-β1和cyclinD1m RNA的表达。结论:BTXA对增生性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BTXA能抑制TGF-β1和cyclinD1m RNA的表达有关;同时在抑制成纤维细胞的过程中,TGF-β1和cyclinD1m RNA的表达并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