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的药物治疗却取得长足进步。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研究发现,其病理过程与IPAH相似。本文综述了IPAH治疗有效的药物在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应用结果,并对COPD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治疗的一些传统观念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选择贝前列素钠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患者90例。通过抽签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D2组(对照组45例):选择常规治疗方法;D1组(观察组45例):在常规基础上选择贝前列素钠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肺动脉压以及血清NT-pro BNP含量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患者完成治疗后,在肺动脉压以及血清NT-pro BNP含量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D1组明显优于D2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患者,选择贝前列素钠片药物进行治疗,将患者肺动脉收缩压有效降低,最终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对ICU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来我院治疗的78例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ICU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78例患者实施信封随机分组。A组39例患者实施有创通气治疗,B组39例患者实施无创通气治疗,分析比较两组ICU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的BNP水平及肺动脉压。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的BNP水平及肺动脉压情况显著优于B组患者,P<0.05。结论相比于无创通气治疗,对ICU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有创通气治疗的效果更显著,可明显降低BNP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动脉压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的关系,探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采集所有入选患者的一般情况登记。入院后抽空腹血查血常规、血糖、血脂、凝血功能、血气分析等指标。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片或胸部CT、肺功能检查。同时对入选患者进行心、肺评估。对比肺动脉高压组及肺动脉正常组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的水平变化。对肺动脉高压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贝前列腺素钠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心、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组NT-pro BNP显著高于肺动脉压正常组。予贝前列腺素钠治疗前后患者的、6MWT、Brog呼吸困难指数明显改善。结论肺动脉高压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见合并症之一,针对肺动脉高压进行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综述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进展。结果:目前肺动脉高压分为5大类,常见类型20余种。第一大类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与其他类型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策略有所不同,目前用于动脉型肺动脉高压治疗的药物主要有5类。结论:目前上市的相关靶向药物主要是针对动脉型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这些药物都显示具有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运动耐量、症状及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肺动脉高压患者静脉应用重组人脑钠肽(rhBNP)的临床疗效。方法肺动脉高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应用rhBNP,对照组3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舒张压、平均肺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的变化。结果治疗48 h后,两组在降低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舒张压、平均肺动脉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NP可用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快速有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西地那非对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筛选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院诊治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对符合入组标准的35例患者,在抗凝、利尿、地高辛和吸氧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西地那非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世界卫生组织(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6min步行距离、Borg呼吸困难积分、动脉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差异。结果:35例肺动脉高压患者治疗前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分别为Ⅱ级19例、Ⅲ级12例、Ⅳ级4例,治疗后分别为Ⅰ级9例、Ⅱ级20例、Ⅲ级5例和Ⅳ级1例,治疗后患者肺功能分级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肺动脉高压患者6min步行距离、心输出量、心指数和动脉血氧分压显著增加(P<0.05),心率、Borg呼吸困难积分、右室收缩压、平均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和三尖瓣反流速率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g)、白细胞(WBC)、血小板(P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血肌酐(Cr)较治疗前降低,尿素氮(BUN)升高,其中在RBC、Hbg、WBC和PLT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期间未发生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异常,不良反应包括头痛5例(14.3%)、面部潮红3例(8.6%)、腹泻2例(5.7%)、头昏2例(5.7%)和耳鸣1例(2.9%)。结论:西地那非可显著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功能,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发生的先决条件是肺动脉高压,有效地控制和降低肺动脉高压可明显影响慢性肺心病患者自然病程和预后。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致病机制及治疗有了新的认识。现综述如下。1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钾通道活性降低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SMCs)钾通道有三个亚型,即钙激活性钾通道(Kca)、电压依赖性钾通道(Kv)和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李为民等研究显示,肺动脉高压患者红细胞Ca2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风湿性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处理.方法 对30例本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其中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17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8例,系统性硬化症5例.结果 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胸闷、气急干咳,心脏心脏彩超(UCG)均显示右室扩张伴三尖瓣返流.3年中死亡11例(36.8%).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收缩压大于60mmHg)20例,死亡7例.早期诊断肺动脉高压6例,无1例死亡.静脉应用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低于非用药组.26例患者短期应用前列地尔2周后,肺动脉收缩压平均降幅7.2%.结论 风湿性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预后不良.UCG有助于早期发现肺动脉高压,CTX冲击治疗对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李宝军  关小宏  盛薇  苏楠 《河北医药》2012,34(5):791-792
肺动脉高压为慢性严重致命性疾病,主要特点为肺血管压力及阻抗增高,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运动受限,最终右心功能衰竭而死亡[1].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病死率高,明确诊断后平均存活2~3年[2].正常肺动脉高压为14 mm Hg(1.85 kPa),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为25mm Hg(3.32 kPa)或运动时肺动脉压平均超过30mm Hg(3.99 kPa)时称为肺动脉高压[3].肺动脉高压患者从第一例临床报道至今,已有50多年,该病治愈难,病死率高[4].但随着西地那非应用于临床治疗肺动脉高压,使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生存率显著延长.近来,有临床试验证明,较小剂量西地那非(50 mg,2次/d)即可使70%的肺动脉高压患者改善症状,提高运动量[5].本文就口服西地那非3年用于治疗确诊9年的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高海拔低氧环境下,持续发生的低氧性肺血管收缩(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HPV)能够诱导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的发生和发展。HPV是机体对低氧环境的一种生理反射机制,是肺组织特有的生理现象。但是在高原低氧环境下,HPV的持续发生会促进肺血管重构,导致右心室肥厚,从而加重肺泡缺氧的程度,造成缺氧的恶性循环,进而导致肺水肿、肺心病等重度高原病的发生。HPH早期出现HPV,慢性期形成难以逆转的低氧性肺血管重塑。因此,明确HPV的发生机制以及其在HPH中的作用,能够为高原病的防治提供靶点和思路;HPV发生时,及时、有效的治疗也能够为重度高原病的预防奠定基础。但是目前的研究,尚未能对HPV的发生机制和其在HPH中扮演的角色做一个清晰、全面的阐明。该文将对近年HPH中HPV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旨在为该领域内的研究者以及HPH的临床治疗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常见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气短及呼吸困难等,其病死率较高。2017年欧洲呼吸学会和美国胸科协会明确提出COPD患者的肺康复治疗。肺康复治疗作为COPD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本文主要综述了肺康复的概念、肺康复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及疗效评估的最新研究,同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肺心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肺心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27例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对肺部真菌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结果 27例患者治愈20例,好转5例,死亡2例,死亡患者为肺心病导致多种脏器功能障碍所致.结论 长期的疾病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且侵人性操作以及广谱抗生素在肺心病治疗中的大量使用,导致肺部真菌感染的概率上升,因此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对真菌感染进行预防及控制.  相似文献   

14.
15.
Massive pulmonary embolism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6.
17.
18.
Kanji Z  Sunderji R  Gin K 《Pharmacotherapy》1999,19(12):1463-1466
Amiodarone-induced pulmonary toxicity (AIPT)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adverse effects of amiodarone therapy and can be fatal. Therefore, vigilant monitoring is advised. Baseline chest radiograph and pulmonary function tests and follow-up chest films at 3-month intervals are advocated. However, since abnormalities on these two examinations do not always precede symptoms, patient self-reports of respiratory symptoms appear to be the best method for early detection of AIPT.  相似文献   

19.
Catecholamine-induced pulmonary edem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