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检测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分析及其解决对策。方法:本文选取我中心于2012年9月-2014年8月血液检测不合格标本100例,对其不合格标本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进一步对100例血液标本的不合格原因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来提高血液检测的合格率。结果:本次对100例血液检测不合格标本进行检查,其结果显示血液检测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溶血、抗凝剂使用不当、标本送检时间拖延、血液凝固、抽血量不足、抽血量过多、标本污染、饮食因素、贴错标签、标本容器选择不当等造成。结论:血液检测标本在采集过程中必须严按照采集流程和相关的操作要求执行操作,标本送检必须要保证及时、准确,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血液检测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对临床检验中出现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的分析为基础,研究预防出现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措施。方法对本院2010.03~2011.03期间送检的血液标本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3480份标本中,全血17.8%(620/3480),血清49.7%(1730/3480),血浆32.4%(1130/3480),其中不合格标本5.5%(193/3480)。在不合格标本中,溶血22.7%(44/193),凝血16.0%(31/193),抗凝剂使用错误6.2%(12/193),血液量存在误差50.2%(97/193),其他原因4.6%(9/193)。结论血液量存在误差以及溶血、凝血现象,是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表现。为了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加强采血者的业务能力训练,加强对采血过程的监控。  相似文献   

3.
杨宇勤 《医疗装备》2021,(17):52-53
为了分析临床检验室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从2019年1-12月医院的148122份临床检验血液标本(血常规110025份、凝血功能38097份)中,筛选出416份不合格标本(血常规247份、凝血功能169份);经分析,临床检验室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包括有凝块、用错抗凝管、采血量不足、标本溶血、脂血、重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采取并优化相应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收集检测的500例患者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资料,回顾性分析血液标本的临床资料,通过调查分析检测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情况,并探讨可行的措施予以优化。结果 500份血液标本中,不合格29份,占5.80%;血液标本常见的不合格原因主要有样本量偏少、抗凝不全、溶血和凝血等。结论血液标本检验过程中造成结果不合格的原因有很多,医院与科室需要完善质量控制体系、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责任感,对采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控制,才能够提高血液标本检验合格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5.
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检验标本质量关系到最终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检验质量控制的基础。本文通过对670份不合格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查找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筛查中心分析前不合格标本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发生原因,以便制定正确预防措施。方法:将分析前不合格标本按年份、地域及不合格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8年不合格率为0.96%,筛查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为血斑直径小于8 mm为32.01%、血斑渗透不均18.38%、血斑未渗透双面18.08%、血斑未洗脱15.62%、血斑有溶血环9.80%等,以上原因共占93.89%,出生后小于72 h采血等其他原因占6.11%。2006~2008年筛查标本不合格率分别为1.12%、0.93%、0.87%。福州市、宁德市、莆田市、南平市不合格率依次为0.80%、1.22%、0.98%、0.99%。结论:通过对分析前不合格标本质量问题分析,加强筛查中心与医疗机构的沟通;对医疗机构的采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责任心,落实规章制度,保证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7.
汪洋 《药物与人》2014,(9):171-171
目的:对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及应用策略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20i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采集的血液标本1280份,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中存在的不合格血液标本,并分析导致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再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在本次研究的1280份血液标本中,不合格标本共有63份,占比4.92%,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包括有凝血、溶血、抗凝不全、样本量少、送检不及时等等。结论:我们需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对策对导致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完善与解决,才能最大程度降低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产生的原因以及杜绝不合格血液标本产生的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1—7月期间,本院各科送达我科室作血气分析、生化、免疫、血液细胞学检查的26400份血液标本作为统计分析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由临床护士采集。所有标本均由专人送达我科室。我科室有专人核对接收标本,对不合格标本进行登记,注明不合格的原因,针对原因探讨解决方法。结果共收到血液标本26400份,其中不抗凝标本8650份,抗凝标本17750份,26400份标本中有132份不合格标本。标本不合格率0.5%。标本不合格原因有:标本溶血、标本凝固、错用抗凝剂、量不准、静脉血充当动脉血,申请单上的标签与试管的标签不符,各自占不合格标本的比率分别为:17.42%、22.72%、7.58%、18.18%、11.36%、22.72%。结论不合格血液标本的产生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差而引起,所以医护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去办事,力争无不合格的标本送到检验科,提高分析前质控的水准,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和探讨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相应的优化对策,为日后临床检验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到2014年2月收集的血液检测标本4400份,对血液标本的质量进行检查和分析,探讨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的因素。结果本文4400份血液标本中,不合格的标本共241份,约占5.48%;其中,不合格的标本共241份,约占5.48%;其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包括样本量过少65例,约占29.97%;抗凝不全48例,约占19.92%;溶血31例,约占12.86%;凝血28例,约占11.62%;容器选择不当16例,约占6.64%;输液同侧采集15例,约占6.22%;送检延误15例,约占6.22%;抽血者准备不当12例,约占4.98%;标签有误8例,约占332%;样本污染2例,约占0.83%。结论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的因素包括样本量过少、抗凝不全、溶血、凝血和容器选择不当等。为了提高医院血液检测的准确性,应当制定规范的血液标本采集方法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确保临床检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体液不合格的临床检查原因及对策.同时分析了从不合格的医院收集的100份体液样本的方法,以分析其未能通过测试的主要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结果,在100种不合格的体液标准中,不正确的血液采样占总数的最高26.0%(26/100),其次是出血,凝血,混浊.后期检查,采血位置不当.对于每种类型的体液标准棒,引起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检测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方法对我院检验科2011年6月-2011年12月的60例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0例不合格血液标本,不合格由于溶血有23例(38.33%),发生凝血15例(25.00%),由于送检延迟11例(18.33%),标本错误5例(8.33%),由于标本量不准4例(6.67%),存血容器破裂2例(3.33%)。结论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检验要求采集血液标本,及时送检,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有效,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治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林淑娟  蚁持缨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0):3164-3166
目的:分析不合格标本的发生原因,制定正确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07~2009年不合格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标本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007~2009年不合格率为0.97%,筛查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为血斑直径小于8 mm占29.5%、血斑未渗透双面占19.6%、血斑渗透不均占18.6%、血斑未洗脱占17.6%、血斑有溶血环占8.8%等,以上原因共占94.1%,出生后小于72 h采血等其他原因占5.9%。2007、2008和2009年标本不合格率分别为1.11%、0.95%和0.89%。结论:对不合格标本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对标本采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责任心,落实规章制度,对保证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标本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了解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找寻对策,提高血液检验结果的质量。分析发现血凝固和血量不足是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并与护理工作相关。因此要针对血液标本采集前、中、后的护理工作,规范和加强护理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临床检验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原因.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收入的5450份体液标本进行分析,对送检不合格的标本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5450份体液标本中出现75份标本不合格的情况,其中尿液标本不合格率为32.00%,其次为粪便标本25.33%,腹水标本20.00%,阴道分泌物10.67%,...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临床检验液体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原因。方法对43份送检不合格临床检验体液标本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原因。结果导致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原因分别为标本数量不足、样本污染、标本凝固、容器因素、药物影响以及送检不及时,其中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以及容器因素为主要影响因素,分别导致17份(39.6%)、12份(27.9%)、9份(20.9%)例标本送检不合格,药物影响导致4份(9.3%)份标本不合格,标本数量少及标本凝固导致1份(2.3%)标本送检不合格。结论临床检验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因素多种多样,工作人员需要加强教育,提高体液收集保存能力。医院要加大对检验科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为临床上诊断及治疗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为何,研究相应的质量改进方法。方法:本课题自我院检验血液标本样本中抽取140份,其中2018年2月~2019年3月的70份命名成对照组,2019年4月~2020年3月的70份命名成试验组,前一组未进行质量改进,后一组进行质量改进,比较检验结果有何不同。结果:试验组这组的检验标本不合格率要比对照组那组的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低,数据上是P<0.05的情况,即表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血反应、溶血反应、样本问题、送检失误、抗凝不全等是导致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所在,实施质量改进可将血液标本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7.
王汐  郭戈  苏亮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8):132-134+138
目的: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并制定相应优化方案。方法:选2020年1~11月检验科登记50份不合格血液标本为研究样本,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并针对性提出优化方案。结果:50份标本发生溶血12例(24.00%)、凝血10例(20.00%)、延时送检2例(4.00%)、抗凝管使用不当6例(12.00%)、脂血11例(22.00%)、标准量不符合要求3例(6.00%)、采血位置不当4例(8.00%)、标签不当2例(4.00%)。不合格标本生化检验指标总胆红素(57.84±34.52)μmol/L、间接胆红素(3.75±0.51)μmol/L、血糖(3.26±0.81)mmol/L低于复查标本,谷草转氨酶(56.42±17.91) U/L、钾浓度(6.59±0.31)mmol/L高于复查标本(P<0.05)。不合格标本血小板测定值(39.38±8.13)×109/L、血红蛋白(108.26±5.38)g/L、红细胞计数(4.26±0.31)×1012/L低于复查标本,白细胞计数(9.84±0.61)×109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进一步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分析在外出职业健康检查中影响实验室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外出职业健康检查中确定为不合格血液标本554例,分析其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结果 58000例样本中,不合格样本554例,不合格率为0.9...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检验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9月送检的2000份体液标本,统计出标本不合格率,探寻标本不合格的原因.结果:2000份体液标本,38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90%,其中尿液标本11份,粪便9份,腹水5份,痰液3份,阴道分泌物10份:不合格原因包括送检不及时8份,被污染11份,标本量少6份,标本凝固5份,容器错误4份,药物影响4份.结论:导致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原因较多,临床相关工作人员应认识到临床检验的重要性,严格执行标本检验规范,提高检验质量控制力度,确保检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公共卫生中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总结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对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中心收入的公共卫生中微生物检验标本进行分析,计算不合格标本出现率,分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制订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结果600份收集的公共卫生微生物检验标本中有80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3.33%。其中21.25%为水质检验标本,32.50%为公共卫生用具检验标本,26.25%为一次性消毒餐具检验标本,20.00%为空气检验标本;引起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包括标本本身质量差、采集流程不当、检验流程错误、实验室环境不当。结论检验方面问题、标本质量问题是引起公共卫生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重要原因,疾控中心必须认真取材,不断优化检验流程,注重检验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其技能水平,通过多种措施共同实施,逐步提升公共卫生中微生物检验标本合格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