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次性带泵可调节输液器持续泵入灭菌注射用水在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一次性带泵可调节输液器持续泵入灭菌注射用水湿化气道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间断注入生理盐水+a-糜蛋白酶湿化气道法。结果实验组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的例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一次性带泵可调节输液器持续泵入灭菌注射用水湿化气道效果优于传统间断生理盐水湿化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用量准确、匀速,保证湿化效果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徐玉芬  钟爱民 《中南药学》2011,9(11):867-869
目的了解人工气道湿化过程中,不同湿化液的选择对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气管切开患者以便利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6例、实验A组50例和实验B组44例。对照组采用0.45%氯化钠溶液为湿化夜,实验A组采用0.45%氯化钠溶液加盐酸氨溴索作为湿化液,实验B组采用1.5%碳酸氢钠溶液作为湿化液。观察3组气道湿化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A组患者刺激性咳嗽、痰阻次数、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B组患者痰阻次数、肺部感染等优于对照组(P<0.05),而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刺激性咳嗽及湿化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结论 0.45%氯化钠溶液加盐酸氨溴索作为气管切开患者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液效果优于0.45%氯化钠溶液和1.5%碳酸氢钠溶液,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赵梁燕 《海峡药学》2011,23(11):166-167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微泵持续氨溴索湿化气道治疗MND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针对运动神经元病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微泵持续泵入氨溴索湿化气道,并对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制订出护理措施。结果患者排痰通畅,气道内无痰痂形成,患者体温正常,未出现肺部感染。结论对运动神经元病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微泵持续氨溴索湿化气道可以有效促进排痰,采取恰当、完善的护理措施,能确保整体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药实践》2017,(8):618-620
目的:探讨喉癌术后1~3 d带气囊气切导管患者使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50例喉癌术后早期带气囊气切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采用灭菌注射用水33 m L加5%碳酸氢钠17 m L,以每小时3~5 m L速度持续微量泵入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的方法。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在预防导管堵塞、痰痂形成、痰液黏稠、刺激性咳嗽、下呼吸道感染方面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灭菌注射用水33 m L加5%碳酸氢钠17 m L持续微量泵入气道湿化法效果好,防止带气囊气切导管堵塞而危及患者生命,降低痰痂形成发生率,降低刺激性咳嗽发生率和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舒适和术后康复,缩短患者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流速可控性氧疗与恒温加热湿化法在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1年5月~2012年6月来本院治疗的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48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4例,A组患者接受湿纱布覆盖法治疗,B组患者接受高流速可控性氧疗与恒温加热湿化法治疗,两组湿化液全部采用灭菌注射用水.观察两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刺激性咳嗽以及管道痰痂形成情况等.结果 两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刺激性咳嗽以及管道痰痂形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B组患者未形成管道痰痂.结论 高流速可控性氧疗与恒温加热湿化法可以起到提高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姜富容 《现代医药卫生》2013,(23):3567-356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在建立人工气道后的护理方法,比较观察传统人工和微泵持续湿化气道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已使用机械通气7d以上的患者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观察组使用微泵持续滴注给药.并向套管内注入低渗盐水(0.45%氯化钠溶液)湿化气道:对照组采取人工间断推注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100mL加安溴索4mL,并在常温下定时、间断向套管内推注生理盐水,每次2~6mL湿化气道。对比观察10d后两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微泵持续湿化气道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间断气管内湿化方法,而且无需采用生理盐水湿化.适用于建立人工气道后的ICU患者的气道湿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术患者术后人工气道湿化的效果,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1年8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气管切开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间断注射器注入法进行气道湿化,观察组患者采用持续微泵推注法进行气道湿化,观察两组患者湿化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湿化良好共29例(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19例(6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痰痂、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微泵推注法进行气道湿化用于器官切除术患者术后气道湿化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注射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对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将16例老年人工气道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例,试验组采用注射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间断或定时气道湿化法,并进行连续观察.结果 试验组痰栓、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吸痰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或P<0.05);吸痰时及吸痰后2min、5min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可以明显减少痰痂、痰栓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并可减少吸痰次数,减轻吸痰所致低氧血症程度并缩短其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用于脑梗死患者气管切开的疗效。方法60例脑梗死气管切开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以输液泵持续滴注0.45%氯化钠溶液气道湿化法,对照组采用以注射器间断滴入0.45%氯化钠注射液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输液泵持续滴注0.45%氯化钠溶液气道湿化法能明显减少肺部感染及痰痂形成,预防刺激性咳嗽与气道黏膜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气管切开术后病人采用微量注射泵进行气道湿化取得满意效果。方法 将115例气管切开病人用微量注射泵推注湿化液,实验组(115例)气道内推注湿化液为0.45%盐水加a-糜旦白酶、庆大霉素、维生素B2,对照组(115例)用传统50ml注射器加0.45%盐水加a-糜旦白酶、庆大霉素、维生素B2进行气道滴注,比较两种湿化方法对病人湿化效果观察,结果 两种湿化方法比较,对减少气道刺激性咳嗽、痰阻、气道粘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早期封管、撤机,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气管切开后用微泵推注湿化液,由于每滴湿化液量极少,且沿内管壁缓流入气道,对气道刺激微小,不引起刺激性咳嗽,且保持生理湿化功能,稀释痰液,防止痰阻,减少吸痰次数,减少粘膜损伤出血,从而降低肺部感染率,对提早封管、撤机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石晶明  王小松 《中国当代医药》2013,(14):144-145,147
目的比较微量泵持续加温湿化与传统气道湿化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18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微量泵联合输液恒温器加热持续气道湿化法,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常温间断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刺激性咳嗽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痰液黏稠度明显较低,痰痂形成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泵持续气道加温湿化法明显优于传统气道湿化法,气道湿化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小剂量氧气持续雾化湿化对降低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探讨临床降低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住院患者人工气道患者14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研究组采用持续小剂量氧气持续雾化湿化;对照组采用持续微量泵滴注气道湿化。观察比较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及对肺部感染情况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湿化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刺激性咳嗽、气道内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痰培养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同对照组相比,气道开通前3 d,研究组痰培养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5天、第7天、第14天,研究组痰培养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氧气持续雾化湿化,可明显降低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为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预防应用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余华  杨雪莲 《现代医药卫生》2014,(20):3064-3065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术后2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排痰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60例该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气管切开未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温贝朗精密输液器加生理盐水持续气道湿化法;观察组采用微量泵加输液恒温器加0.45%氯化钠持续气道湿化法。比较二者排痰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气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量泵加输液恒温器加0.45%氯化钠持续气道湿化法排痰效果优于常温贝朗精密输液器加生理盐水持续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2种湿化方式对气管切开患者使用氧气罩吸氧所致肺部感染情况,以提高气道护理质量。方法将62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2例。对照组用无菌生理盐水液湿化,试验组用50%乙醇溶液湿化。比较2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及痰细菌培养、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情况。结果2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均满意。试验组痰细菌培养、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患者使用氧气罩吸氧采用50%乙醇溶液进行气道湿化,能减少肺部感染率和痰痂的形成,有利于提高气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在祛痰镇咳治疗的同时予以阿奇霉素、安普索片、顺尔宁治疗肺炎支原体引起慢性咳嗽的效果。方法将患儿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和试验组,其中试验组45例,观察组38例,观察组按祛痰镇治疗的同时予以抗生素(阿奇霉素除外);试验组在化痰止咳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阿奇霉素、安普索片、顺尔宁治疗,疗程为21 d。结果试验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χ2=15.16,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奇霉素、安普索片、顺尔宁几种口服药物的同时使用可更明显地阻制气道的慢性炎性反应,对减轻气道高应激性,加速痰液在气管中的稀释以及排出有着明显的作用,进而可明显地减轻咳嗽症状。  相似文献   

16.
项燕鸥 《海峡药学》2011,23(2):79-81
目的探讨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氨溴索氧驱动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氨溴索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的差异(P〈0.05)。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AECOPD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李杰  唐勇  樊永忠  孙夕峰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802+1804-1802,1804
目的 研究大剂量沐舒坦在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并发肺部感染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予以静脉滴注沐舒坦(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生产)15 mg/(kg·d),对照组静脉滴注2mg/(kg·d).两组其他用药均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及胸部X线片.结果 静脉滴注大剂量沐舒坦,可以使肺部痰液易于变得稀薄,痰液更易于咳出和吸出,胸部X线片显示治疗组肺部感染征象控制好于对照组(x2=5.07,P<0.05).结论 大剂量沐舒坦有助于改善气管切开患者痰液黏调度,促进排痰,控制肺部感染,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氨溴索辅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平喘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还给予氨溴索注射液90mg静脉滴注。2组疗程均为10d。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经10d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氨溴索辅治AECOPD有显著的疗效,并可同时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