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研究ephrinB2基因转染对体外诱导环境大鼠骨髓问质干细胞(BMSCs)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的促进作用.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法从Wistar大鼠骨髓中得到BMSCs.采用lenti-virus载体装载人ephrinB2基因转染大鼠BMSCs.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测定CD105、CD73、CD44、八因子(VW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等标志物在ephrinB2-BMSCs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体外分化的多向分化潜能.以2%FBS和50n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培养条件,体外诱导ephrinB2-BMSCs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并测定相应标志物的表达.结果 未经诱导分化的ephrinB2-BMSCs表达CD105、CD73和CD44,不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VWF和KDR.转染后的ephrinB2-BMSCs依然具有分化成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经诱导,ephrinB2-BMSCs表达VWF与KDR,并且其生成血管内皮细胞的比率及在Matrix基质上形成毛细血管样结构的比率均显著高于未转染ephrinB2的BMSCs.结论 ephrinB2基因工程的BMSCs具有极高的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这种基因工程细胞为建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新方法提供了有意义的资源.  相似文献   

3.
QY1骨髓多能间质干细胞系向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QY1骨髓多能间质干细胞系在体外向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能力;优化骨髓多能间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体外适宜诱导条件;并初步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向成心肌成血管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分别用5-氮胞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QY1骨髓多能间质干细胞进行定向诱导分化.利用免疫组化、RT-PCR鉴定分化后的细胞.结果:在传代培养至72 h时,加入10 μmol/L5-氮胞苷诱导24 h后换液培养,以后每7 d换液1次,培养14 d进行再次诱导的条件下,细胞能出现自发性搏动的心肌细胞和肌管样结构,诱导率达(39.47±0.56)%.心肌特异性的表面抗体α-横纹肌肌动蛋白、心肌连接蛋白-43表达阳性,RT-PCR检测有心肌特异性因子α-肌球蛋白重链表达.在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48 h后,出现呈直线排列的血管内皮细胞;7 d后,有部分区域细胞相互连接呈血管内皮细胞网状;14 d时免疫组化检测,发现诱导后的细胞血管内皮特异性表面抗体CD31和Ⅷ因子表达阳性.结论:QY1骨髓多能间质干细胞系细胞在体外特定条件下具有分化为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观察大豆异黄酮(SI)对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ECV)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将细胞分为5组,即氧化损伤对照组(ox-LDL),氧化损伤加入维生素E对照组(VE+ox-LDL),氧化损伤加入大豆异黄酮低,中,高浓度组(SL-L+ox-LDL,SI-M+ox-LDL,SI-H+ox-LDL。用ox-LDL作用于加入VE及不同浓度SI孵育24h的内皮细胞,继续培养24h,测定各组细胞活力(MTT),观察各组细胞一般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加入VE及SI各浓度组细胞MTT(OD值)明显高于ox-LDL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VE ox-LDL组与(SL-L,M,H)+ox-LDL组间,MTT(OD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光镜观察结果显示ox-LDL组细胞收缩,变圆,细胞间隙增宽,而加入VE及SI可使细胞形态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细胞间隙减小。扫描电镜观察显示ox-LDL组细胞膜有破损,细胞表面绒毛减少甚至消失,加入VE及SI可使细胞恢复近似正常状态,铺片良好,胞膜完整,细胞间有突起互相连接。结论:SI对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SI与VE之间无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组织细胞抽提物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MSC)体外培养的影响及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利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大鼠MSCs,经贴壁法培养扩增后,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表面抗原表达,然后分别以含有大鼠血管组织细胞抽提物、热处理血管组织细胞抽提物以及用磷酸缓冲液代替细胞抽提物的培养基培养,然后分析比较细胞表型变化及检测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变化。结果MSCs在含有大鼠血管组织细胞抽提物的培养基中细胞形态没发生显著变化,但是细胞内基因表达变化发生改变,内皮细胞特异性基因CD31、CD34、CD144和eNOS(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高表达。结论血管组织细胞抽提物中含有可诱导大鼠MSCs向内皮细胞分化的物质,说明成体细胞内组份对邻近干细胞的分化命运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体外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体外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方法:用Cu^2 引发脂质过氧化过程,制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应用含不同浓度丙二醛(MDA)的ox-LDL,分别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内皮细胞,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并测定内皮细胞MDA含量。结果:当内皮细胞暴露于含MDA浓度分别为0.2,0.5,0.8,1.0,1.2,1.5nmol/ml的ox-LDL24h后,含MDA1.0,1.2,1.5nmol/ml浓度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TT降低,差别有显著性(P<0.01),MDA含量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细胞活力,MDA的检测以及形态学观察,认为ox-LDL的MDA浓度为1.0nmol/ml时为最适宜氧化损伤浓度。  相似文献   

7.
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Liang F  Wang YF  Nan X  Yue HM  Xu YX  Shi SS  Li R  Pei XT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5,27(6):665-669,i0005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DMSC)向血管内皮细胞的诱导分化,为复杂器官组织工程血管化及细胞移植修复损伤组织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方法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种植于纤维蛋白凝胶及基底膜基质中的BDMSC进行三维立体诱导培养,在培养后不同时间分别进行形态观察、组织切片和CD34、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Flt-1)、VEGFR-2(Flk-1)、vWF的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结果诱导后的人BDMSC阳性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有表面标志CD34、CD31、Flt-1、Flk-1、vWF,并生成内皮样细胞,形成血管样结构.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诱导后表达的Flt-1、Flk-1等表面分子可能在BDMSC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并形成血管样结构的过程中提供适宜的微环境并起重要作用,这为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血管化及细胞移植修复损伤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与技术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造成的损伤效应。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ox-LDL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HUVEC细胞24 h,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比较,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并测定细胞中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随着ox-LDL浓度的增加,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变得结构松散,ox-LDL高浓度时甚至出现细胞破碎、死亡。MTT实验的吸光度值(OD)在ox-LDL浓度为50、100、200μg/m L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干预24 h后细胞中MDA含量与MTT实验结果一致。当ox-LDL浓度为50、100、200μg/m L时,细胞抑制率分别达到23.2%、45.2%、62.0%。结论:当HUVEC细胞暴露于ox-LDL 24 h后,干预浓度越大细胞活力越低,细胞生长抑制率越大,细胞中MDA含量增加。ox-LDL浓度为200μg/m L以内时,ox-LDL对HUVEC细胞可造成较明显的氧化损伤且呈现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癌间质血管内皮细胞异质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凤莲  李玉林 《中华医学杂志》1994,74(7):431-432,T041
胃肠道癌间质血管内皮细胞异质性的研究许凤莲,李玉林,张丽红,王心蕊,邱铁东应用vonWillebrand因子(vWF:Ag)和II型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DR)单克隆抗体,对胃肠道癌间质血管内皮细胞(EC)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研究,以探讨场间质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自由落体法建立大鼠脑撞击伤模型,5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移植组大鼠手术后12 h侧脑室注射法移植BM-MSCs,对照组仅注射生理盐水。术后第 1,3,7,14和21天行改良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 of rats,mNSS)。于术前,术后3,6,12,24 h和3,7 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CD34和CD133抗体双标记细胞。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损伤周围脑组织CD3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表达。结果:两组间mNSS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97,P<0.05),组内不同时间点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37.106,P<0.01)。术后第7,14,21天对照组较移植组 mNSS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鼠外周血中存在CD34和CDl33双阳性细胞表达。对照组大鼠外周血中CD34和CDl33双阳性细胞数伤后3 h为下降状态,后升高,伤后6 h达最高点,此后逐渐下降,伤后24 h降至正常水平。移植组有同样的趋势,CD34和CDl33双阳性细胞升高持续到伤后24 h,其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NSE均有阳性表达,术后7,14 d时移植组的NSE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CD31的阳性表达很少,术后3,7 d时移植组的CD3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BM-MSCs移植可以增加脑创伤后大鼠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并持续约24 h,可以调高大鼠脑创伤后损伤周围区的血管生成标志物的表达和神经元标志物的表达。BM-MSCs移植组大鼠脑损伤后神经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胎儿骨髓中分离培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并进行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探讨MSC的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MSC,采用差速贴壁培养方法纯化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并观察不同方法处理的培养界面对细胞贴壁和生长的影响。结果通过分离纯化培养,光镜下细胞形态以长梭形、不规则多角形为主;IV型胶原包被和Co60照射(照射量6GY)处理的培养瓶更利于MSC的贴壁、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44( )、Stro-1( )、CD14(-)、CD34(-)、CD45(-)、CD11b(-)。结论采用贴壁筛选法和差速贴壁法结合可获得较高纯度的MSC,并且细胞生长良好,在体外具有较强的扩增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王伟燕  朱建华  朱伟国  李闪 《浙江医学》2008,30(2):107-109,122,F0003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Hcy调节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对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粘附和迁移功能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s和HUVECs,用不同浓度(0.01、0.05、0.1、0.5、1.0mmol/L)的Hcy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干预HUVECs 24h,用免疫荧光试验检测HUVECs对产生活性氧簇(reactive oxidative species,ROS)的影响,用细胞粘附试验检测DCs对HUVECs粘附功能的影响,用细胞迁移试验检测DCs对HU-VECs迁移功能的影响。结果浓度高于0.05mmol/L的Hcy干预HUVECs表达ROS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浓度高于0.1mmol/L的Hcy干预后的HUVECs上粘附的DCs的数量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迁移通过ECs的DCs的数量也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此作用均能被SOD所阻断。结论Hcy能通过诱导ECs产生ROS,促进DCs粘附和迁移,这可能是其诱导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向血管内皮细胞(ECs)诱导分化的可行性。方法:用贴壁法从成人骨髓中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扩增后,加入10ng/m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VEGF)向ECs诱导分化,分别于0、24d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及荧光染色鉴定细胞。结果:hMSCs向ECs诱导分化24d,细胞CD34、KDR转为阳性,CD54、CD106、vWF表达增加。可摄取ac—LDL,并可结合UEA。结论:hMSCs经bFGF和VEGF作用,分化为具有ECs的表型和部分功能的细胞。  相似文献   

14.
氧化应激损伤是导致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MSC-exo)含有多种蛋白质、脂质、编码RNA及非编码RNA,可通过多种途径减轻机体的氧化应激损伤,促进受损的组织细胞修复再生,因此MSC-exo在氧化应激所致疾病的治疗中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对MSC-exo在减轻氧化应激导致的心血管损伤、肺组织损伤、肾脏损伤、肝细胞损伤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引起肺气肿大鼠膈肌细胞凋亡的机制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抗膈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肺气肿组、肺气肿+MSCs移植组。检测各组大鼠膈肌重量,膈肌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膈肌细胞凋亡指数(AI),测定膈肌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肺气肿组与肺气肿+MSCs移植组大鼠膈肌重量、SOD活力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MDA含量、AI、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肺气肿+MSCs移植纽大鼠膈肌重量、SOD活力、Bcl-2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肺气肿纽(P〈0.01),MDA含量、AI、Bax蛋白表达显著低于肺气肿组(P〈0.01)。结论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引起肺气肿大鼠膈肌细胞凋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降低膈肌氧化应激水平从而减少肺气肿大鼠膈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大鼠胰腺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 应用4~6周龄雄性SD大鼠常规方法提取、培养、鉴定BMSCs。6~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移植组、每组20只。模型组逆行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制备SAP动物模型,移植组在造模成功后6h尾静脉注射BMSCs,对照组注射等量PBS。3d后提取胰腺组织和血清,检测胰腺组织丙二醛、超氧化物岐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活性氧簇水平,分别检测血中炎症因子水平和淀粉酶活性,通过病理评分评估胰腺的损伤。结果 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病理评分、血淀粉酶、MDA和ROS水平明显增高(P<0.01),CAT和SOD活性降低(均P<0.01)。经BMSCs治疗后,病理评分、血清淀粉酶、MDA和ROS水平均较SAP模型组降低(均P<0.05),SOD和CAT活性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 BMSC能明显改善SAP大鼠胰腺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 The therapy of Parkinson’s disease is difficult, sopeople have been exploring more effective methods.Drugs can only treat symptoms of the diseases, andbrain tissue transplantation has been the most prosp-ective way, but the sources of transplantation cells needto be explored. The people have a new viewpoint of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regeneration andthe therapy of CNS diseases[1,2] because of the recentdiscovery of stem cell populations in CNS. But adultneura…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5-氮胞苷(5-azacytidine,5-aza)于不同浓度、不同孵育时间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观察诱导后不同时间点心肌标志物的表达情况.方法:体外分离培养Wistar大鼠MSC,传代纯化后进行诱导实验.浓度分组(C1-C4):分别以3、5、10、20μmol/L5-aza处理24h,之后更换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时间分组(T1-T5):以10μmol/L分别孵育6h、12h、24h、48h、72h,之后更换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各组均于首次加药4周后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RT-PCR检测10μmol/L5-aza处理后2、4、8周细胞GATA4mRNA、cTnT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经5-aza诱导处理后4周,C1-C4组Desmin及α-Sarcomeric Actin染色阳性率各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T1-T5各组其阳性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RT-PCR显示,诱导后2周,GATA4mRNA开始表达,持续至8周;cTnTmRNA在诱导后2周无表达、4周时弱表达,8周时更为显著.结论:成年人鼠MSC在适当浓度5-aza处理后可以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在3μmol/L~20μmol/L范围内,5-aza浓度的变化对MSC的分化率影响较小;在48h内,适当延长5-aza的孵育时间可能增加MSC向心肌样细胞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19.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雪旺样细胞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雪旺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方法。方法 :取健康人骨髓血标本 ,利用percoll(密度为 1.0 73 g·ml-1)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 ,在DMEM LG + 10 % (体积分数 )FBS中培养 ,通过流式细胞术对培养细胞进行表型测定 ,对第 2、3、5、8代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定向诱导分化 ,用单抗S 10 0、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lialfibrillargacidicprotein ,GFAP)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诱导的细胞进行鉴定。 结果 :经 percoll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传 16代 ,细胞数增加了大约 6× 10 7倍。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 :percoll分离出来的未经培养的细胞 ,其CD2 9+CD4 4 +CD3 4 -CD4 5 -细胞数为 3 2 .4 7%± 3 .4 9% ,而培养后贴壁细胞中CD2 9+CD4 4 +CD3 4 -CD4 5 -细胞数为 94 .3 8%± 1.5 0 %。诱导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 :由 β ME +bFGF预诱导、β ME +bFGF诱导的S 10 0阳性细胞最多 ,可达 90 %± 4 % ,GFAP阳性细胞为 2 1%± 5 %。结论 :人骨髓中间充质干细胞能定向诱导分化成雪旺样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体外培养并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在第3代细胞以5-氮杂胞苷进行诱导,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鉴定肌细胞及心肌细胞特异蛋白的表达。结果诱导后细胞体积较诱导前增大,而且更加细长,呈长梭形。14d细胞之间出现连接,排列方向渐趋一致。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Desmin,α-SarcomericActin和心肌特异性cTnI呈阳性反应。结论MSCs可能具有表达心肌细胞的特异性启动或分化调控基因,5-氮杂胞苷能在体外诱导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