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单纯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单纯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用SIEMENS R200多功能X线机进行单纯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并分析其表现.结果: 62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髂静脉均良好显示,髂静脉受压段管径增宽、局部密度减低、充盈缺损、管腔闭塞及侧枝循环形成、造影剂排空延迟.结论: 单纯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可作为常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2.
经颈静脉介入治疗不同类型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伴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颈静脉介入治疗不同类型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伴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120例左IVCS伴血栓形成的患者,全部经颈静脉插管行尿激酶溶栓治疗,52例患者施行腔静脉滤器置入、65例行左髂总静脉成形术.结果 120例包括左髂总静脉闭塞或重度狭窄伴髂股静脉血栓68例,左髂总静脉闭塞或狭窄伴髂股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栓32例及左髂总静脉轻度狭窄(<60%)伴髂股静脉血栓或下腔静脉血栓20例.血栓完全溶解98例,部分溶解22例.55例随访2~24个月,血栓复发2例,髂静脉支架闭塞2例.结论 经颈静脉介入治疗不同类型左IVCS伴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经皮血栓碎吸联合血管成形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4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资料。经皮穿刺患侧股静脉,在导丝引导下采用12~14 F鞘管抽吸髂、股静脉内血栓;对于股、腘静脉血栓,利用Fogarty球囊导管将血栓碎解、拖拉至髂静脉内,再行机械性血栓抽吸术。对髂静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者,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或支架置入治疗。结果本组血栓清除率Ⅲ级80.98%,Ⅱ级19.02%;出院时患肢膝上、下15 cm 周径为(43.9±4.7) cm、(31.5±4.1) cm,与入院时相比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3,t=5.79,均P=0.000)。随访6~24个月,治疗有效率为97.75%;178例支架置入病人术后6、12、24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或 DSA 复查,支架通畅率为97.19%、94.94%、92.13%。结论血栓碎吸联合血管成形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近、中期疗效显著,住院时间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SPACE FLOW技术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临床上明确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患者64例,在进行下肢直接法CTV的前后2天内采用西门子Prisma 3.0T进行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rue-fisp、T1 SPACE及SPACE FLOW。运用主观评分对比SPACE FLOW序列及下肢直接法CTV检查的图像质量;分别在两组图像上测量患侧髂总静脉最大受压处最短径、同层面对侧髂总静脉最短径、患侧髂总静脉远端最短径及对侧髂总静脉远端最短径,并根据1-(患侧髂总静脉最大受压处最短径/对侧髂总静脉远端最短径)计算出狭窄率,对比两组检查所得直径及狭窄率的差异;评价盆腔内侧支循环显示差异。结果 两名医师对SPACE FLOW图像与下肢直接法CTV图像进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Kappa值分别为0.75和0.69,两种成像方式横轴位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ACE FLOW在患侧髂总静脉最大受压处最短径值、同层面对侧髂总静脉最短径值、患侧髂总静脉远端最短径值及对侧髂总静脉远端最短径值均较CTV... 相似文献
7.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与单侧下肢肿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在单侧下肢肿胀病因诊断中的意义及其介入治疗价值。方法左下肢肿胀者32例,经下肢静脉造影确诊为髂静脉受压,所有32例均以左股静脉为穿刺入路,以10或12mm直径的球囊对髂静脉受压或闭塞段行预扩张,然后置入直径为10~16mm的自膨式支架。所有病例术后口服抗凝药治疗6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左下肢肿胀均于术后2d内逐渐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7例随访资料显示支架通畅率为100%,无深静脉栓塞发生。结论早期发现和治疗髂静脉受压能防止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天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静脉造影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8例先天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其中8例行股静脉插管造影。结果:18例先天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髂静脉造影表现均为静脉血管受压改变及侧支循环的形成。结论:先天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髂静脉造影表现较典型,改变传统造影方式是发现并诊断C IVCS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66岁。以右下肢肿胀、疼痛20d入院。查体:右腹股沟区压痛,右肾区叩击痛,右下肢肿胀伴明显压痛,下肢皮温及颜色正常,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但较左侧弱。盆腔CT扫描提示:右髂窝不规则肿块,4.7cm×6.6cm,其内密度不均,病灶外缘与髂骨相连。增强扫描见肿块不均匀强化,右侧髂外动脉及静脉受压移位。腹部CT见腹膜后多个肿大淋巴结。于超声导引下行髂窝肿块穿刺活检,病理报告:非霍奇金淋巴瘤(B系)。常规准备,经左股动脉穿刺置入4F导管鞘,沿鞘插入4FCobra导管至右侧髂总动脉造影见右髂外动脉受压内移变窄,臀下动脉增粗迂曲,实质期见右髂窝哑… 相似文献
10.
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髂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8例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颈静脉插管溶栓、左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治疗,部分血栓已蔓延至下腔静脉的患者在溶栓前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果 28例患者均在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术中造影检查明确诊断;5例行可回收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所有患者均经颈静脉置入溶栓导管于髂股静脉进行溶栓治疗,髂股静脉血栓溶解率100%,溶栓后均予以球囊扩张左髂总静脉,其中6例置入髂静脉支架.术后肢体肿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3~12个月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滤器置入、经颈静脉溶栓、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治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认识,探讨NCS的腔内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2009年5月~2011年3月收治的4例胡桃夹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左肾静脉腔内治疗。结果:4例患者均手术成功,肉眼血尿于7天后减轻,10~14天完全消失,镜下血尿15~30天完全消失。2例术前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于术后3周消失;1例术前腰部不适症状患者术后2周消失;1例术前尿蛋白患者于术后2周恢复正常。随访(13±0.3)个月。症状均无复发,尿常规检查末见异常,B超检查:4例患者肾形态、血流灌注正常,肾静脉支架脉通畅。结论:血管腔内治疗微创、简单,术中准确测量、精确放置支架及术后严格抗凝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和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合并静脉血栓形成的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8月~2012年2月收治的39例合并静脉血栓形成的布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18例,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1例。结果 18例经股静脉行置管溶栓术,21例经腘静脉行置管溶栓术,经溶栓治疗后行介入治疗,成功36例,成功率92.3%。26例单纯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术,10例行球囊扩张后置入支架,1例术中出现心包填塞严重并发症,终止手术,转心脏外科开胸行下腔静脉修补术;2例闭塞段较长(>7cm),未开通,放弃介入治疗。33例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52.6个月。随访期内2例下腔静脉膜性狭窄球囊扩张术后分别于6个月和10个月出现再狭窄,后置入支架,症状改善。其余随访患者下腔静脉通畅,支架无脱落及移位。结论置管溶栓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合并静脉血栓形成的布加综合征微创、有效,中远期效果好,应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肝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肝静脉型Budd 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方法选择和疗效的评估。方法 36例肝静脉型Budd Chiari综合征患者 ,肝功能Child分级 :A级 9例 ,B级 2 1例 ,C级 6例。术前常规行腹部彩超检查及胃镜检查 ,31例患者行CT扫描及肝脏血管重建。介入治疗方法 :经颈静脉 (股静脉 ) 下腔静脉途径行肝静脉 (或副肝静脉 )开通 ;经皮经肝穿刺肝静脉途径行肝静脉开通 ;经颈静脉行肝内门 腔静脉支架分流术 (改良式TIPS)。术中常规行肝静脉、门静脉造影和测压和下腔静脉造影 ,术后给予护肝、抗感染及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抗凝治疗。结果 19例患者行肝静脉球囊扩张术 ,其中 14例患者扩张后置入网状内支架共 18枚。 5例患者经股静脉穿刺行副肝静脉球囊扩张术 ,其中 4例患者扩张后共置入网状内支架 4枚。 2 4例患者术后肝静脉 (或副肝静脉 )压力均明显降低 ,术前肝静脉 (或副肝静脉 )压力为 (37.4± 5 .2 )cmH2 O(2 6 .3~ 5 2 .5cmH2 O) ,PTA或内支架置入术后即刻降为 (2 1.4± 4 .6 )cmH2 O(12 .4~ 31.2cmH2 O) (T =12 .34,P <0 .0 1)。 12例患者行改良式TIPS术 ,分流前门静脉主干压力为 (4 5 .2± 3.5 )cmH2 O ,分流后降至 (2 0 .4± 4 .1)cmH2 O。结论 肝静脉型Budd Chiari综合征可根据肝静脉闭塞和肝内侧 相似文献
14.
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探讨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左髂静脉阻塞性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经皮经股或Guo静脉行左髂静脉扩张40例,内置支架术33例,二期行左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加左股静脉瓣膜缩窄术27例,31例术后随访6-66个月(平均28个月)。结果 扩张成功36例,出院时所有患肢疗效良好。术后随访,所有静脉曲张消失、溃疡愈合。19例皮肤色素沉着消失17例,2例明显减退,17例慢性左下肢肿胀消失15例,轻度肿胀2例。结论 左髂静脉阻塞病变介入治疗疗效良好,对继发的大陷静脉和股静脉瓣膜病变应作二期处理。 相似文献
15.
经皮上腔静脉成型术治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经皮上腔静脉支架成型术治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 1 5例 ,包括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 1 0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 3例 ,食管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 2例 ,均先行右锁骨下静脉或肘静脉穿刺插管至阻塞上段作造影、测压 ,显示阻塞的部位、程度、侧支循环及有无血栓等情况 ,再经右侧股静脉穿刺入路置放上腔静脉支架。结果 1 5例患者均 1次成功地植入上腔静脉支架 ,1例患者因狭窄范围超过 1 0cm而导入 2枚支架 ,其余均置入 1枚支架。术后造影显示血流恢复通畅 ,手术前后梗阻远端测压从术前的 (30 .5± 2 .3)cmH2 O降到术后的 (8.8±1 .5 )cmH2 O(均为卧位测压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术后造影侧支静脉不再显影 ,上腔静脉阻塞症状明显改善 ,随访 6个月 ,除 1例患者因合并血栓经局部溶栓、球囊扩张治疗后症状改善 ,其余患者均无阻塞症状复发。结论 经皮上腔静脉成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 ,是治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放射性胸腔胃-气道瘘的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放射性胸腔胃-道瘘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胸腔胃-气道瘘的口服碘水造影及CT表现;X线监视下,5枚长管状、4枚气管-主支气管分支型覆膜内支架置人气道封堵瘘口。结果:口服碘水造影显示胸腔胃-气管瘘3例,胸腔胃-隆突瘘1例。胸腔胃-左主支气管瘘2例,胸腔胃-右主支气管瘘1例;cr检查详细观察胸部情况,了解瘘与临近结构的详细解剖,测量气管/支气管内径。气道覆膜内支架置人气道完全封堵了瘘口,即刻消除呛咳症状,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结论:根据口服碘水造影和螺旋CT象,结合病史可以诊断放射性胸腔胃-气道瘘;置人气道覆膜内支架封堵瘘口操作简单、安全、近期疗效明显,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王宾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7,40(3)
血液透析通路狭窄相关问题一直影响着终末期肾病病人的透析过程。临床中使用介入干预的方法能够快速且有效地维持透析通路的开放。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及经皮经腔支架植入术(PTS)在各种透析通路相关并发症中均有应用和研究,现已用于静脉流出道狭窄及中心静脉狭窄的治疗。PTA及PTS对处理透析通路相关并发症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应用前景,尤其是覆膜支架的使用,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新型血管腔内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的新技术,评价导丝贯穿法行下腔静脉和肝静脉成形术的应用价值。方法54例布-加综合征患者,其中43例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采用经颈静脉途径穿刺破膜后将导丝由颈静脉途径进入下腔静脉、经股静脉引出;10例经皮经肝穿刺肝静脉,导丝经右心房、上腔静脉、颈静脉引出,1例导丝经股静脉进入下腔静脉、副肝静脉进入,经肝静脉和颈静脉引出,导丝贯穿于下腔静脉或肝静脉后以球囊扩张闭塞段。结果54例患者采用此项技术全部取得成功,临床症状消失,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贯穿法行下腔静脉和肝静脉成形术特别适用于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和肝静脉闭塞的病例,是一种简便、安全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巨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巨大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7例巨大动脉瘤(包括肺动脉瘤2例,肾动脉瘤2例,肱动脉瘤1例,右髂总动脉瘤1例,右髂内动脉瘤1例;其中真性动脉瘤5例,假性动脉瘤2例;原因为先天性、外伤性以及动脉硬化所致)3例采用置入带膜血管内支架治疗,2例采用动脉瘤内填塞治疗,2例采用部分动脉瘤内填塞加供血动脉栓塞治疗。结果7例巨大动脉瘤顺利完成了介入治疗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6例动脉瘤闭塞,症状体征消失;1例右髂内动脉瘤复发破裂死亡。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介入方法是治疗巨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不同类型高位恶性胆道梗阻介入治疗的方法及价值。资料与方法高位恶性胆道梗阻44例,按Bismuth-Corlette分型:Ⅰ型9例,Ⅱ型13例,Ⅲa型8例,Ⅲb型1例,Ⅳ型13例。在X线透视下以不同方式行胆道引流或支架置入。以术后4周直接胆红素降至正常或下降超过50%为有效作为近期疗效评价标准,并进行随访。结果Ⅰ型、Ⅱ型、Ⅲa型、Ⅳ型有效分别为9例、8例、5例和8例,1例Ⅲb型无效。随访4周~17个月,失访5例。15例完全无黄疸生存;3例复发黄疸;7例有效但持续轻度黄疸生存;3例有效后黄疸再次加深;11例无效。生存时间:≤3个月14例;>3个月≤6个月13例;>6个月<1年8例;≥1年4例。结论经皮肝穿刺引流或内支架治疗仍是治疗高位胆道梗阻的有效姑息方法,有效减黄是提高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