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体位疗法治疗新生儿婴儿特发性胃扭转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6例确诊胃扭转患儿采用体位疗法,包括喂奶前尽量避免患儿哭闹、喂养时及喂养后右侧半卧位,密切观察患儿呕吐情况.结果 16例均治愈,随访3~4个月患儿呕吐均无复发.结论 正确的体位疗法能有效纠正患儿胃扭转,促进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胃扭转是引起新生儿及婴幼儿呕吐常见病因之一。我院自1991年3月至1993年3月二年间共收集了98例呕吐待查而来我科做 X 线钡餐检查的患儿,其中32例被确诊为胃扭转或轻度胃扭转。胃扭转按扭转的范围分为完全性胃扭转及部分性胃扭转,本文32例中26例为后者亦即轻度胃扭转。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胃扭转并非罕见,现结合本院4例慢性胃扭转病例作一些有关胃扭转X线表现方面的探讨与分析. 1胃扭转的分类 1.1根据扭转方式分为:①绕胃纵轴旋转型或器官轴型胃扭转.即胃大弯绕胃纵轴向上旋转致胃大弯向上及胃小弯向下,根据扭转之胃住于结肠之上或下,又可分为结肠上型和结肠下型两种亚型,其中以结肠上型为多见.②绕胃横轴旋转型或系膜轴型胃扭转.③混合型胃扭转,即同时绕胃的纵轴和横轴扭转.  相似文献   

4.
<正>胃扭转最早于1866年由Berti提出[1],成人胃扭转相对少见,儿童更为罕见,一般好发于新生儿和婴幼儿[2]。婴儿急性胃扭转是指胃沿不同轴向发生部分或全部的异常旋转,根据旋转轴分为器官轴型、系膜轴型及混合型,保守治疗后复发比例超过20%[3],故保守治疗中的护理作用至关重要。支气管肺炎是胃扭转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部分患儿病程迁延不愈,伴有呕吐、呛咳等症状,与胃扭转、胃食管反流等原因有关。我科收治婴儿急性胃扭转并发支气管肺炎1例,在抗感染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5.
胃扭转多见于2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多表现为呕奶、溢奶,部分患儿在吃奶时偶有呛咳,常被家长认为是消化不好而不被重视。往往在合并肺炎等感染时出现频繁咳嗽,呛奶加重而就医。住院期间部分患儿病情反反复复,迁延不愈;以至于造成患儿家长对治疗效果不满意。郑州市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二病区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肺炎合并胃扭转患儿138例,通过护理人员一对一的健康宣教指导干预,较传统的只注重对症用药治疗的病例病程明显缩短,减少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家长的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我院确诊的48例胃扭转患儿的体位疗法与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胃扭转临床上较少见,治疗胃扭转有各种手术和非手术方法.1984年以来共发现器官轴胃扭转34例,均经内镜矫正技术复位成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与左室扭转值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常规超声追踪观察KD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将KD患儿分为冠状动脉损害组与无冠状动脉损害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获得早期KD患儿组及对照组左室扭转值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左室扭转值比较,左室扭转值显著下降,内膜旋转峰值、外膜旋转峰值、平面旋转峰值、跨壁扭转峰值的F值分别为75.56、14.52、37.97、2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冠状动脉损害组与冠状动脉损害组比较,左室扭转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D早期左室扭转值下降可作为早期诊断冠状动脉损害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胃扭转     
胃扭转是指胃旋转180°以上,引起闭袢性梗阻及绞窄。目前对胃扭转的认识各家不一,但认为胃扭转应具有形态上的改变(如螺旋状扭转),位置的变换(如小弯在下、大弯在上),及有功能障碍者是比较一致的。胃扭转在临床上虽属少见病,然而病情变化急剧,同时需与其他疾病相鉴别。现就胃扭转的病因、病理、症状、诊断、治疗等方面加以叙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胃扭转在临床并非少见,依靠X线诊断较容易,若能同时进行非手术复位,可使患者立刻康复,且经济、无创伤.我院1985年4月~2006年8月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胃扭转28例,19例复位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陈涛 《江西医药》2011,46(3):277-278
目的总结胃扭转造影检查特点。方法对11例胃扭转患者钡餐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例均发现胃扭转。结论胃扭转钡餐造影检查的X线征象,为临床手法整复及手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胃扭转在临床并非少见,依靠X线诊断较容易,若能同时进行非手术复位,可使患者立刻康复,且经济、无创伤.我院1985年4月~2006年8月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胃扭转28例,19例复位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小儿胃扭转的X线表现,旨在提高对胃扭转的扭转方向及类型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小儿胃扭转的X线表现,其中,原发性21例,继发性13例;器官轴型22例,网膜轴型7例,混合型5例。结果:器官轴型胃扭转多见,占64.71%,网膜轴型胃扭转较少见,占20.59%。结论:X线检查能有效诊断小儿胃扭转的扭转方向和类型,对临床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叶晓蔚 《江苏医药》2001,27(1):71-71
胃扭转是婴儿最常见的呕吐原因 ,以反复吃奶后呕吐 ,呕吐物不含胆汁为特征。胃扭转多为不完全性 ,扭转角度一般在 180°之内 ,改变体位可自行复位。诊断需通过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而确诊。现收集 1999年 1月至 12月我院 52例病例 ,年龄在 10 0天内的婴儿胃扭转 ,兹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男 32例 ,女 2 0例 ;新生儿 12例 ,2 9~ 60天 36例 ,61~ 10 0天 4例。二、临床症状 :所有患儿均以呕吐就诊。 38例出生后 1周内即食后溢乳或有吐奶史 ,14例 3~ 6周才开始呕吐 ,呕吐以非喷射性的大口吐奶为主 ,多为喂奶后数分钟即呕吐 ,特别是移动…  相似文献   

15.
<正>我院从2001年3月至2006年9月,经X线钡餐造影发现胃扭转15例,同时对15例胃扭转的临床X线表现进行分析,目的是了解和掌握胃扭转的基本临床与X线特点,从而进一步加强对胃扭转的认识,以提高对此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6.
胃扭转不少见,本病缺乏比较良好的治疗办法,大多对症处理.笔者总结了1997-1998年间利用钡餐整复的20例胃扭转(器官轴型),发现不仅此法简单易行,而且能进一步发现本病的合并症,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正> 胃扭转并非罕见的病症。X线检查时其诊断有独特的价值。在50年代认为似乎是稀有病变。文献报告的也是少数病例。在15,000例手术病例中仅发现一例,这可能为间歇性胃扭转,经全身麻醉后可能恢复到正常有关。在我们临床实践中,胃扭转并非少见。一、资料来源:山医二院15例、264医院12例、西山矿务局医院4例共计31例。按两种类型及其扭转程度,列表如下: 二、临床表现:从发病上可分为急性胃扭转和慢性胃扭转。1904年,Barchardt总结为呕吐、上腹痛、胃通过食物障碍等三个征候。临床分型:(一)纵轴扭转(器官轴型);(二)横轴扭转(网膜轴型)(图1、2)。有的作者又分一结  相似文献   

18.
胃扭转临床症状常较严重。胃固定于贲门和幽门以及大小弯韧带,正常情况下随体位改变可有一定程度的旋转。如超过此程度即可引起胃本身,甚至临近器官的移位和胃内容物排出障碍,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胃扭转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五方面: 一、胃扩大、张力减低、下垂,胃各韧带伸长而松弛,贲门和幽门间距缩短等。二、溃疡和癌,使胃体呈葫芦形,将一端或两端扭转。  相似文献   

19.
<正> 胃扭转治疗多以手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我们采用X线下手法复位治疗胃扭转25例,现就其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25例胃扭转病人均经中上消化道造影确诊后采用X线下手法复位。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16~54岁。急性胃扭转3例,亚急性12例,慢性10例,有上腹剧痛或反复疼痛,恶心、呕吐、腹胀、  相似文献   

20.
潘艳君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0):2799-2799
我院从2002年1月~2004年12月在胃镜的检查诊断过程中,发现慢性胃扭转同时成功进行了胃镜下的复位11例,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1例患者男8例,女3例。年龄30~72岁,平均53.岁。器官轴型胃扭转6例,肠系膜轴型胃扭转3例,混合型例。不完全性9例,完全性2例。2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