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分析我院2002年及2006年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敏感性的动态变迁。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测试。对比分析前后两年的药敏变化。结果收集到我院痰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的70例和134例,前后两年的药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耐药率呈增加趋势,在临床工作中加强对药物选择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杭州市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不同耐药模式菌株对临床常用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06年8月至2007年1月杭州市4家医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378株,对不同城区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对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不同的耐模式菌株进行分类统计,同时观察其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在378株细菌中观察到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的8种耐药模式,分别为S/S,66.1%(250/378);R/R,20.6%(78/378);S/R,5.0%(19/378);R/S,3.4%(13/378);I/R,1.9%(7/378);R/I,1.3%(5/378);I/S,1.1%(4/378);S/I,0.5%(2/378)(S为敏感,I为中介,R为耐药)。对其他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S/S与S/I及I/S模式耐药性最低,均低于10%,R/R最高,均高于44%。R/S与S/R模式对不同的抗菌药物耐药率有较大不同。结论杭州市区流行的菌株以S/S,R/R,S/R,R/S 4种模式为主,占所有模式中的95%以上,其中又以S/S模式最为多见,不同模式菌株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较大差异,临床可通过不同的耐药模式进行耐药机制推断,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老年体弱者、患各种基础疾病者、长期住院卧床及使用广谱抗生素者体内易形成致病菌,近年其感染率及耐药率呈上升趋势,本文对我院下呼吸道所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院ICU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E)的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ICU下呼吸道痰标本分离到的276株PAE药敏结果。结果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其余11种耐药率变化趋势没有显著差异。2012年比2011年的多重耐药株(MDRPAE)及泛耐药株(PDRPAE)检出率呈升高趋势。结论部分抗菌药物对PAE耐药性呈上升趋势,部分年份MDRPAE及PDRPAE有升高的趋势,应重视对PAE的耐药性监测,并采取措施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了解呼吸科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现状及其耐药具体情况。方法收集近三年本院呼吸科ICU 112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的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并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呼吸科ICU住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株数和细菌占分离菌株百分率逐年升高,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等药物较为敏感(7.1%,8.9%),对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四环素、氨曲南等耐药性较高(50.9%~79.5%)。结论呼吸科ICU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多重耐药性,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病房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特征,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老年病房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的住院患者分离菌株,药敏试验采用K-β扩散法。结果共分离出230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224株来自痰标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最高,为64.8%,其他依次为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最高,为50.9%,其他依次为哌拉西林、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等。其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皆显著高于同期非老年病房分离株(P〈0.01);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105株,占分离菌株的45.6%;71.5%的患者在标本分离的前2月里,接受过多种抗菌药物治疗。结论密切结合药敏试验,合理有序的应用抗生素、减轻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对于防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及传播,控制老年病房的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感染(LRTI)者痰检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孢菌(PA)的流行状况。方法调查我院1998~2003年,痰培养为铜绿假单孢菌的LRTI患者的痰培养结果,药敏用MIC法测定。结果共有PA569株。耐亚胺培南(IMP)140株,占25%;前、后三年分别为38、102株,分别占同期总菌株的18%、28%;57%分布于神经内科和ICU,分布科室逐渐增多。耐IMP菌株的药物敏感率逐渐下降(普遍低于对IMP敏感株);各个科室的药敏状况不完全相同;比较敏感的药物有阿米卡星、P/T(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哌拉西林,敏感率64%~50%;从神经内科和ICU分离的菌株耐药率相当高;联合药物可以明显提高敏感率。结论耐IMP菌株逐渐增加,分布更加广泛;药物敏感性不断下降,各个科室的耐药谱不尽相同,药物选择上一定要参考本科室的药敏状况,部分科室耐药严重,强调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ICU内送检标本分离出的527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结果下呼吸道标本分离铜绿假单胞最高占81.0%,其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环丙沙星、耐药率在19.4%到27.2%之间。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下呼吸道感染者痰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铜绿假单胞菌(PA)是呼吸道标本中最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往往发生于重症患者,常选择亚胺培南(IMP)治疗;因为其多重耐药机制,又由于B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碳青霉烯酶的产生,使其耐药性上升,NPRS监测显示PA对IMP的耐药率由1994年的6%上升至2001年的22%。因此需要了解耐IMP的PA(以下简称耐药株)的分布状况和对其他抗生素的药敏情况, 相似文献
13.
西安地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 mi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IRPA)的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03年12月至2004年6月间西安地区6所三级甲等医院细菌室从临床标本分离到的非重复性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Kirby Bauer,KB法)检测PA对13种药物的敏感性,并回顾性分析引起IRPA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分离PA258株,IRPA为113株,总分离率达43.80%;神经科和ICU分离率较高,分别为64.56%和53.33%;标本中痰的IRPA分离率最高为50.23%;除亚胺培南外,IRPA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最高(80.53%),对环丙沙星耐药率最低(23.89%);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住院时间≥4周、曾入住ICU、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或切开)以及2周内接受过碳青酶烯类抗生素治疗与IRPA感染有关,但多因素Logistic回归仅确定了2项独立危险因素:入住ICU病房(RR=6.994)和2周内接受碳青酶烯类治疗(RR=5.553)。结论西安地区IRPA分离率较高,神经科和ICU是主要来源病区,IRPA主要表现为多重耐药。入住ICU和2周内接受过碳青酶烯类抗生素治疗是IRP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老年病房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特征, 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我院老年病房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的住院患者分离菌株,药敏试验采用K-β扩散法. 结果 共分离出230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224株来自痰标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最高,为64.8%,其他依次为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最高,为50.9%,其他依次为哌拉西林、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等.其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皆显著高于同期非老年病房分离株(P<0.01);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105株,占分离菌株的45.6%;71.5%的患者在标本分离的前2月里,接受过多种抗菌药物治疗. 结论 密切结合药敏试验,合理有序的应用抗生素、减轻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对于防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及传播,控制老年病房的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老年人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人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RPA)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收集我院2004~2005年老年人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共48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对48例下列因素与RPA感染有关:高龄、2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机械通气、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分离出RPA前15d用过氟喹诺酮及亚胺培南/美罗培南。48例中28例死亡,20例好转,病死率为58%。结论 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分离出RPA前15d用过氟喹诺酮及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是RPA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方法在342例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115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临床分析。结果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率为33.6%,50岁以上者PA感染率(49.1%)明显高于50岁以下者(25.7%)(P<0.05);115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对头孢唑林耐药率最高(80.0%),其次为氯霉素(75.65%);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86.96%),其次为阿米卡星(68.70%)、左氧氟沙星(64.35%)和环丙沙星(61.74%)。结论肺结核病患者由于长期服药,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易产生抗药性,用药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多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分析耐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对策。方法 对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12月收住我院的 15例耐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的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均患有基础疾病 ,以支气管扩张最多见 ,临床特点有发热 ,咳黄色粘稠痰 ,胸部 X线表现为小斑片状浸润阴影。 6株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和哌拉西林均耐药。 15例患者 2例治愈 ,5例好转 ,其治疗选用抗生素药物有亚胺培南 ,头孢他啶 ,头孢哌酮 舒巴坦 ,哌拉西林 舒巴坦 ,环丙沙星等 ,均为联合使用 ;2例无明显改善 ;6例患者死亡。结论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MDRP)下呼吸道感染大多合并基础疾病 ;有住院时间长 ,反复多次住院 ,曾使用多种广谱抗生素的特点 ;治疗困难 ,病死率高 ,预后差。抗生素药物选择应避免选用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环丙沙星及亚胺培南体内诱导铜绿假单胞菌交叉耐药性及交叉耐药机制。方法 以环丙沙星或亚胺培南治疗小鼠铜绿假单胞菌腹膜炎,诱导交叉耐药菌,分析比较交叉耐药菌与敏感菌的DNA旋转酶gyrA基因变异、内外膜蛋白差异和细菌对药物摄取的差异。结果 体内环丙沙星诱导产生环丙沙星诱导产生环丙沙星耐药菌的交叉耐药率为3.8%,环丙沙星对交叉耐药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增加16-64倍,亚胺培南对交叉耐药菌MIC增加4-16倍;体内亚胺培南诱导产生亚胺培南耐药菌的交叉耐药率为0.98%,环丙沙星对交叉耐药菌MIC增加64倍,亚胺培南对交叉耐药菌MIC增加4-8倍。体内诱导交叉耐药菌的产生与药物剂量相关。6株交叉耐药菌gyrA PCR-SSCP(单逻构象多态性)分析发现,3株细菌与亲菌力有差异;细菌内外膜蛋白分析,耐药菌与亲株菌无差异;细菌对环丙沙星聚积测定,所有交叉耐药菌胞内的药物浓度仅为亲株PA5的1/2-1/3,加入氰氯苯腙(CCCP)后,胞内药物浓度上升至PA5水平或更高。结论 环丙沙星及亚胺培南均可体内诱导铜绿假单胞菌交叉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及亚胺培南交叉耐药机制以药物主动外排为主。 相似文献
20.
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我院呼吸内科近4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耐药状况。方法收集我院呼吸内科分离的下呼吸道病原菌中铜绿假单胞菌菌133株作体外药敏试验,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二代头孢菌素及一些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在65%以上,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耐药率高,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和临床疗效选择用药,同时应注意加强病房消毒与细菌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