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送检的老年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痰标本112份,分离培养出112株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并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特别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妥布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均超过40%;对亚胺培南、氨曲南敏感性较好,耐药率分别为12.5%,16.96%。31株β-内酰胺酶阳性菌药敏检测结果显示,β-内酰胺酶阳性菌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妥布霉素100%耐药,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耐药性高达70%以上,对亚胺培南、氨曲南敏感性较好,耐药性分别为19.35%与16.13%。结论亚胺培南与氨曲南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作为老年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
常见非发酵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常见非发酵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2003年1月~2004年12月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281株、不动杆菌属190株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63株,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591株非发酵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47.5%)、不动杆菌属(32.1%)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7%)为主;主要分布于痰液(62.4%)、皮肤软组织创面分泌物(22.7%)中;耐药性分析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高(92.9%),其它依次为头孢他啶(78.3%)、环丙沙星(78.1%)、头孢吡肟(74.4%)、阿米卡星(70.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0.1%)、头孢哌酮-巴坦(67.9%)、哌拉西林(60.3%)、氨曲南(57.5%)、头孢哌酮(57.1%)、替卡西林-克拉维酸(55.7%);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也最高(95.7%),其它依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66.7%)、头孢吡肟(59.3%)、替卡西林-克拉维酸(57.4%)、阿米卡星(55.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1.6%);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最高(75.6%),其它依次为头孢他啶(75.5%)、复方磺胺甲嗯唑(74.5%)、替卡西林-克拉维酸(73.7%)、环丙沙星(69.8%)、头孢吡肟(63.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6.8%),对包括亚胺培南在内的其它常用抗菌药物均高度耐药。结论 细菌耐药有一定的地区性,定期对本地区细菌耐药性进行监测,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流行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病房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特征,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老年病房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的住院患者分离菌株,药敏试验采用K-β扩散法。结果共分离出230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224株来自痰标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最高,为64.8%,其他依次为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最高,为50.9%,其他依次为哌拉西林、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等。其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皆显著高于同期非老年病房分离株(P〈0.01);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105株,占分离菌株的45.6%;71.5%的患者在标本分离的前2月里,接受过多种抗菌药物治疗。结论密切结合药敏试验,合理有序的应用抗生素、减轻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对于防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及传播,控制老年病房的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湖北地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综合分析湖北地区17家医院2000~2007年的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情况及其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湖北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年分离量和对各抗生素的耐药率基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几乎达100%,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的耐药率〉50%,对庆大霉素、加替沙星的耐药性大大增加(耐药率在40%~50%之间),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保持中度敏感性(耐药率在30%--40%之间),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氨培南、美洛培南保持相对较好的敏感性(耐药率〈3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逐年增加,临床上应选择敏感性相对较好的药物作为铜绿假单胞菌的经验用药,以避免医疗成本的浪费及耐药性加剧。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患者合并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诊疗与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2018-12收治的120例AECOPD合并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留取痰液标本并进行分离培养与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比较2种形态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差异。结果:年龄高、伴有基础疾病、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史、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是AECOPD合并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药敏试验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较敏感,耐药率均10.0%;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与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AECOPD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应引起高度重视。临床医生应提高标本送检率,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防止或减缓耐药性的上升。  相似文献   

6.
李钊  蒋捍东 《山东医药》2008,48(13):4-6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基中产不同类型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生物膜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①选取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头孢霉素酶和金属型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应用L-肉汤(LB)、胰酶大豆肉汤(MHB)、水解酪蛋白胨肉汤(TSB)三种培养基建立细菌生物膜模型;②选用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应用微量稀释法和MBECTM-Device测定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生物膜菌清除浓度。结果①浮游状态下,铜绿假单胞菌在三种培养基中对同种药物的敏感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形成生物膜后,铜绿假单胞菌在三种培养基中对环丙沙星及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为LB〈MHB〈TSB,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不同环境可影响生物膜状态下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环丙沙星及亚胺培南体内诱导铜绿假单胞菌交叉耐药性及交叉耐药机制。方法 以环丙沙星或亚胺培南治疗小鼠铜绿假单胞菌腹膜炎,诱导交叉耐药菌,分析比较交叉耐药菌与敏感菌的DNA旋转酶gyrA基因变异、内外膜蛋白差异和细菌对药物摄取的差异。结果 体内环丙沙星诱导产生环丙沙星诱导产生环丙沙星耐药菌的交叉耐药率为3.8%,环丙沙星对交叉耐药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增加16-64倍,亚胺培南对交叉耐药菌MIC增加4-16倍;体内亚胺培南诱导产生亚胺培南耐药菌的交叉耐药率为0.98%,环丙沙星对交叉耐药菌MIC增加64倍,亚胺培南对交叉耐药菌MIC增加4-8倍。体内诱导交叉耐药菌的产生与药物剂量相关。6株交叉耐药菌gyrA PCR-SSCP(单逻构象多态性)分析发现,3株细菌与亲菌力有差异;细菌内外膜蛋白分析,耐药菌与亲株菌无差异;细菌对环丙沙星聚积测定,所有交叉耐药菌胞内的药物浓度仅为亲株PA5的1/2-1/3,加入氰氯苯腙(CCCP)后,胞内药物浓度上升至PA5水平或更高。结论 环丙沙星及亚胺培南均可体内诱导铜绿假单胞菌交叉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及亚胺培南交叉耐药机制以药物主动外排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生儿患者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API细菌鉴定分析系统对2004—2008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细菌进行鉴定,并采用Kirby-Bauer法选用13种常用抗菌药物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354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痰和胃液标本,共占74.6%;其在临床病区分布中以重症监护病房为主,占81.9%。354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较高,均〉80%;而对哌拉西林、美洛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哌酮、氨曲南的敏感率则次之。354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多重耐药菌占25.7%,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菌之一,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临床治疗应结合新生儿患者的特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株的出现与扩散。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门诊及住院患者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液体稀释法检测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2月1日解放军第210医院从呼吸道标本中分离的361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9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依据NCCLS/CLSI推荐标准分析药敏结果。结果361株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敏感率最高,达84.2%;其次为亚胺培南,敏感率80.1%;第3位为环丙沙星,敏感率67.9%。美罗培南耐药率仅14.1%,但中介率25.5%。抗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三代头孢菌素、四代头孢菌素及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耐药率较高。72株亚胺培南中介、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敏感率达81.9%。结论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等抗菌药可经验性地用于本院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最好与阿米卡星联用。亚胺培南不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敏感率相对较高,但治疗难度大。  相似文献   

10.
刘艳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0):1901-1902
目的了解呼吸科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现状及其耐药具体情况。方法收集近三年本院呼吸科ICU 112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的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并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呼吸科ICU住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株数和细菌占分离菌株百分率逐年升高,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等药物较为敏感(7.1%,8.9%),对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四环素、氨曲南等耐药性较高(50.9%~79.5%)。结论呼吸科ICU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多重耐药性,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379株铜绿假单孢菌感染药敏监测资料,为临床经验性治疗参考。方法 收集住院COPD病人下呼吸道痰标本培养、采用K~B低电扩散法对379株分离的铜绿假单孢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其耐药从低到高前10位依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美洛西林、头孢吡肟、妥布霉素、亚胺培南、奈替米星、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结论 铜绿假单孢菌在COPD肺感染中有重要地位,从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对其抗菌活性下降说明,要重视病原学的检查,药敏检测,根据药敏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产β内酰胺酶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93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与β内酰胺酶类型的关系。方法采用K-B法测定亚胺培南等16种抗菌药物对93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采用等电聚焦电泳(isoelectric focusing,IEF)、三维试验、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β内酰胺酶类型。结果阿米卡星敏感性最高为82.8%,其次依次为头孢吡肟(81.7%)、头孢哌酮/舒巴坦(81.7%)、头孢他啶(80.6%)、美罗培南(77.4%)、亚胺培南(71.0%)。三维试验结果表明,14株(15.1%)产碳青霉烯酶,其中2株产金属酶;15株(16.1%)产AmpC酶,其中2株同时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等电聚焦电泳显示产AmpC的细菌均具有9.0的条带;19号和54号菌株有一个6.3的条带。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筛选金属酶2株阳性,与三维试验结果相符。设计金属酶VIM-2特异性引物,PCR反应结果阳性,经克隆测序证实为VIM-2型金属酶。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产B内酰胺酶较常见,其中产碳青霉烯酶和AmpC酶占一定比率,是造成临床上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和头孢菌素第3、4代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老年病房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特征, 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我院老年病房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的住院患者分离菌株,药敏试验采用K-β扩散法. 结果 共分离出230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224株来自痰标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最高,为64.8%,其他依次为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最高,为50.9%,其他依次为哌拉西林、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等.其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皆显著高于同期非老年病房分离株(P<0.01);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105株,占分离菌株的45.6%;71.5%的患者在标本分离的前2月里,接受过多种抗菌药物治疗. 结论 密切结合药敏试验,合理有序的应用抗生素、减轻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对于防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及传播,控制老年病房的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及抗生素敏感性。方法对236例发生铜绿假单胞菌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采用Kirby—Bauer法测定该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与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发生相关性较强的临床因素有有创操作、高龄、结构性肺病、神志改变、免疫功能低下、广谱抗生素使用以及长期住院等。药敏显示对铜绿假单胞菌较为敏感的抗生素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相对敏感的有头孢哌酮一舒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较高的有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氨苄青霉素等。结论某些临床因素下容易发生铜绿假单胞菌性肺部感染。抗生素选择应充分考虑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并依据病原学及时调整。  相似文献   

15.
刘红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2):273-273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ICU内送检标本分离出的527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结果下呼吸道标本分离铜绿假单胞最高占81.0%,其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环丙沙星、耐药率在19.4%到27.2%之间。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监测2008年中国革兰阴性(G-)杆菌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12月国内10家教学医院收集的1057株非重复的G-杆菌。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美罗培南等广谱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10种抗菌药物对于715株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活性,敏感性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美罗培南(敏感性99.4%)、亚胺培南(敏感性99.3%)、阿米卡星(90.4%)。对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抗菌活性最高的是:美罗培南、亚胺培南(97.9%~100%)、哌拉西林/三唑巴坦(87.2%~97.9%)、阿米卡星(82.3%~92.9%)。对于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弗劳地枸橼酸菌,活性最高的依次为美罗培南、亚胺培南(97.4%~100%)、阿米卡星(87.2%~91.9%)、头孢吡肟(82.4%~93.5%)。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活性最高的药物为阿米卡星(77.4%)、美罗培南(76%)、哌拉西林/三唑巴坦(70.5%)和亚胺培南(70.5%)。鲍曼不动杆菌对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最高,分别为58.6%、57%、49.2%。对于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抗菌活性较高的是头孢他啶(77.4%)、美罗培南(75.5%)、哌拉西林/三唑巴坦(69.8%)。结论碳青霉烯类对肠杆菌科仍保持高活性,但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增加,尤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性显著增加,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抗菌药物用量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用量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关系,帮助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7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和具有抗假单胞菌活性抗菌药物的使用量,用药频度(DDDs)表示为每日每1 000例患者中消耗的限定日剂量数.结果 2001~2007年每年检出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数依次为150、208、165、205、264、271和26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2005~2007年除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逐年下降外,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呈现增高趋势.2007年抗菌药物耐药率由低到高分别为:头孢哌酮/舒巴坦16.0%,头孢他啶33.1%,哌拉西林/三唑巴坦34.3%,头孢吡肟35.2%,左氧氟沙星37.7%,美罗培南39.3%,阿米卡星41.0%,亚胺培南44.7%.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耐药率不仅与该药本身的DDDs显著相关(r=0.900,P=0.037),同时还与莫西沙星DDDs呈正相关(r=0.900,P=0.037),而与环丙沙星(r=-0.940,P=0.017)和阿米卡星(r=-0.900,P=0.037)的DDDs呈负相关;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环丙沙星DDDs(r=-0.905,P=0.005)呈负相关;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与美罗培南(r=1.000,P=0.000)、哌拉西林/三唑巴坦(r=1.000,P=0.000)、莫西沙星(r=1.000,P=0.000)的DDDs呈正相关,而与环丙沙星(r=-0.968,P=0.032)、阿米卡星(r=-1.000,P=0.000)和奈替米星(r=-1.000,P=0.000)的DDDs呈负相关;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DDDs呈负相关(r=-0.988,P=0.012);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与环丙沙星的DDDs呈负相关(r=-0.964,P=0.000).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某种抗菌药的耐药率主要与该药本身以及同类药物的使用量有关.尽量减少抗假单胞菌药物的使用,才能从根本上减轻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18.
临床常见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天然与获得性耐药性,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代表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因其抗菌活性很强,已成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常用药物.近年来,由于亚胺培南被临床广泛应用,产生了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菌株(IRPA),据美国国家医院感染监测系统(NNIS)报道,2002年1~12月重症监护病房IRPA分离率为22.3%,据国内许宏涛等最新报道,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已达到24%~40%,给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院2010年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耐亚胺培南菌株产碳青酶烯酶情况。方法 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碳青霉烯酶检测采用改良Hodge试验。结果 2010年分离铜绿假单胞菌145株,主要来自呼吸道标本、脓汁及分泌物。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达88.97%。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超过50%。对洛美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31株,耐药率21.38%,改良Hodge试验阳性10株,阳性率为32.26%。结论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和产碳青霉烯酶率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儿童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敏感性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病区送检的痰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培养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离出32株铜绿假单胞菌,前5种敏感药物:100%敏感药物为丁氨卡那霉素,罗米沙星和菌克单,其次氧哌嗪青霉素/Tazobac为59.38%,妥布霉素为53.13%。前5种耐药药物依次为氨苄青霉素、头孢吡肟、头孢塞肟、替卡西林/棒酸、庆大霉素。结论根据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病原微生物抗药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