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HBeAg阳性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组服用护肝药物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疗程均72周。观察对照疗程结束后患者的ALT复常率、HBV DNA应答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Child-Pugh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ALT复常率、HBVDNA应答率分别为90%和50%,对照组ALT复常率、HBV DNA应答率分别为20%和3.3%,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26.7%和16.7%,对照组的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均为3.3%,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hild-Pugh评分下降至(5.25±0.90)分,对照组Child-Pugh评分上升至(11.71±2.19)分,两组比较P<0.01。结论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期肝硬化,其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杜巍 《中国医药指南》2008,6(15):407-408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血清单胺氧化酶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快速比色法检测急性乙肝、慢性乙肝、重型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MAO水平。结果:乙肝患者血清MAO为(46.68±20.64)u,而正常对照组MAO为(23.25±12.40)u,差异具显著性(P<0.01),且慢性乙肝、重型乙肝、肝硬化血清MAO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慢性、重型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MAO阳性率依次为45%、50%、65%、82.5%,差异显著(P<0.01)。结论:MAO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是反映肝纤维化程度及肝损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DNA含量与乙肝病毒感染免疫学标志物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对500例乙型肝炎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进行HBVDNA含量检测,并用ELISA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不同组之间DNA含量有差异(P<0.01)。HBsAg(+),HBeAb(+),HBcAb(+)组患者血清HBVDNA含量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除HBsAg(+)、HBeAb(+)、HBcAb-IgM(+)组以外的其他各组(P<0.01)。HBeAg阳性和HBVDNA阳性有较高的一致性(P<0.01)。结论 500例乙型肝炎患者中HBsAg(+),HBeAb(+),HBcAb(+)组患者血清HBVDNA含量阳性检出率及HBVDNA的平均含量最高,HBeAg检测和DNA定量检测阳性率具有较高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和血清中HBV DNA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和血清中HBVDNA表达量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77例不同类型乙肝患者PBMC内和血清中HBVDNA含量。结果:患者血清中和PBMC内HBVDNA总阳性率分别为48.05%(37/77)和57.14%(44/77)。其中两者中阴性和阳性检测结果一致的患者占77.92%(60/77),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患者占22.08%(17/77),血清中和PBMC内HBVDNA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2.11,P>0.05)。肝硬化(LC)组患者PBMC内HBVDNA阳性率高于急性乙型肝炎(AHB)和慢性乙型肝炎(CHB)组(P<0.05)。不同血清标志物组中虽然PBMC内HBVDNA阳性而血清中阴性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抗-HBe(+)组中有增高趋势。结论:PBMC内HBVDNA的检测是对血清中HBVDNA检测的重要补充。另外,HBeAg阴性也不能排除体内有HBV的存在与复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e抗原(HBeAg)模式与血清HBV DNA载量及肝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 对1407例乙肝感染者分别检测血清样本中HBVDNA载量及HBV-M,并同步检测肝功能.根据HBeAg不同模式分组探讨与HBVDNA载量及ALT、AST、CHE关系.结果 HBeAg阴性与阳性组间HBVDNA阳性率及平均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ALT、AST、CHE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HBeAg模式中都存在有病毒复制组ALT、AST、CHE水平显著高于无病毒复制(P<0.01).结论肝损害与HBeAg模式无关,而与乙肝病毒复制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早期分层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ETV)治疗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根据血清HBeAg、拉米夫定治疗经历、疾病进展程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不同,分为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核苷初治组与拉米夫定耐药组,肝硬化组与慢性乙型肝炎组,ALT≤2×正常值上限(ULN)组、2×ULN5×ULN组,给予ETV0.5mg或1.0mg,1次/d口服(0.5mg:核苷初治组;1.0mg:拉米夫定耐药组)。观察指标:基线及治疗12、24、36、48周血清HBVDNA水平、HBV血清学标志物及肝功能变化。结果 ETV治疗12、24、36、48周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4.68%、53.19%、55.32%、68.09%,ALT复常率为65.96%、82.98%、91.49%、93.62%,24、48周HBeAg阳性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13.51%、14.89%。在分层评价中,ETV治疗核苷初治组、拉米夫定耐药组HBVDNA阴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24、36、48周分别为56.67%、23.53%(P<0.05),70%、23.53%(P<0.01),73.33%、23.53%(P<0.01),83.33%、41.18%(P<0.01)。而HBeAg阳性、HBeAg阴性组,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组,不同ALT水平组组间病毒学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获得强效的抗病毒活性。核苷初治患者应用ETV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拉米夫定耐药患者。ETV治疗HBeAg阳性、HBeAg阴性患者,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ALT水平患者,抗病毒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阳性产妇初乳和血清中HBV-DNA含量,初步判定产妇传染性,指导母乳喂养。方法:选择乙肝血清学阳性的产妇,分为HBeAg(+)/HBeAb(-)组,HBeAg(-)/HBeAb(+)组与HBeAg(-)/HBeAb(-)组。取初乳4ml离心,取脂肪下澄清液200μl,HBV-DNA定量检测;同时取血液8ml,分别检查肝功能及HBV-DNA。结果:HBeAg(+)/HBeAb(-)组中乳汁和血清中HBV-DNA分别为(424±108)pg/ml和(1011±203)pg/ml,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HBeAg(-)/HBeAb(+)组乳汁中病毒载量(19±2)p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HBeAg(-)/HBeAb(-)组乳汁中病毒载量(0p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BeAg阳性孕妇母乳喂养有高度的传染性。产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乳汁中HBV-DNA浓度低于血清的浓度。  相似文献   

8.
葛如玲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21):23-23,25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病毒血症水平与病情程度的相羞生。 方法  采用FQ -PCR方法检测 12 6例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患者的血清HBVDNA含量。 结果  慢乙肝轻、中、重度组HBVDNA含量分别是 (4 85± 1 0 )× 10 8- 10 7copy .ml、(3 82± 0 8)× 10 6- 10 5copy .ml、(1 8± 0 5 )× 10 5- 10 4copy .ml。结论 慢乙肝轻、中、重度各组之间的HBVDNA含量差异有显著性 ;中重度组病毒含量与总胆红素水平呈负相关 ,与白 /球比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田维铨  余裕民 《天津医药》1992,20(6):333-335
本文报告用RIA测定88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的水平。结果如下:1.随着肝病病程的进展,患者血清HA水平逐渐增高,即肝硬化(445.95±123.68μg/L)>慢活肝(224.71±54.95μg/L)>慢迁肝(82.13±33.81μg/L)>正常对照组(47.57±17.54μg/L)(均P<0.01)。2.肝硬化患者按Child分级,A级(321.14±37.17μg/L)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慢性乙型肝炎150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加胸腺肽治疗,简称Ⅰ组;单独使用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治疗,简称Ⅱ组;用一般护肝药物治疗,简称Ⅲ组。结果:HBVDNA阴转率分别是68%、52%和18%;HBeAg阴转率分别是66%、48%和22%;ALT复常率分别是88%、86%和85%;三组间ALT复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和Ⅱ组的HBVDNA及HBeAg阴转率均明显高于Ⅲ组(P<0.01),Ⅰ组与Ⅱ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是有效抗乙肝病毒制剂,加用胸腺肽后疗效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 )标志物定量检测指标与HBV DNA定量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从2013年1月-2014年6月检验科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确诊的在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就诊和住院的大三阳368例和小三阳507例中,各随机选取50例作为大三阳组和小三阳组。大三阳组和小三阳组的血标本同时做HBV标志物定量和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大三阳组HBsAg含量和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小三阳组( P<0.01);大三阳组HBV DNA定量阳性率明显高于小三阳组(P<0.01);HBV DNA阳性的大三阳患者HBV DNA含量与HBsAg、HBeAg含量均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HBV DNA水平与HBV标志物中的HBsAg和HbeAg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定量检测HBV DNA、HBsAg和HbeAg对判断HBV感染者传染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过程中的HBV变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患者予拉米夫定100mg,1次/d,共治疗104周。观察SB,ALT,PA,HBeAg,抗-HBe,YMDD变异株。结果52周、104周,YMDD变异率分别为11.6%、30.2%。变异者ALT>40U/L,未变异者ALT保持正常,无反复;且变异者HBeAg无1例阴转。继续观察治疗变异者,第76周有部分出现HBeAg阴转及HBeAg/抗-HBe血清转换。有6例在51~78周停药后,发生重症肝炎,但血清中未检测出YMDD变异株。结论随服药时间延长,变异率升高;拉米夫定对部分YMDD变异者似有一定疗效;停服拉米夫定后发生的重症肝炎与YMDD变异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HBeAg阴性及阳性CHB患者临床及病毒学特点。方法对209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肝功能和HBVDNA进行分析。结果209例CHB患者中男143例,女66例。HBeAg阴性患者121例,占57.9%(121/209),平均年龄(42.9±10.7)岁,病程(16.7±8.2)年。HBeAg阳性患者88例,占42.1%(88/209),平均年龄(37.1±11.3)岁,病程(12.2±8.3)年。HBeAg阴性患者平均年龄及病程均高于HBeAg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21和-5.42,P值均<0.01)。HBeAg阴性及阳性患者ALT分别为(37.6±32.8)U/L和(82.2±107.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P<0.01),两组患者的ALT分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40.20,P<0.01)。HBVDNA大于105拷贝/ml的患者,HBeAg阴性组46例,占38.0%(46/121),HBeAg阳性组83例,占94.3%(83/88),HBeAg阴性组低于阳性组(χ2=180.32,P<0.01)。结论应重视对HBVDNA低复制的HBeAg阴性的CHB患者的随访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泉州市青年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本市青年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和乙型肝炎5项血清标志物的模式特征。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部分青年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及其抗体(HBsAb)、e抗原(HBeAg)及其抗体(HBeAb)以及核心抗体(HBcAb)5项HBV血清标志物(HBVM)。结果4593例中2673例为全阴性,占总数58.20%;1920例为HBVM5项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阳性,总阳性率为41.80%,模式共有14种,分为感染期模式组和恢复期模式组,感染期模式组以"135"和"145"模式为主;恢复期模式组以"25"和"2"模式为主。结论在泉州市青年健康人群中,乙肝的总感染率仍较高,应加强乙型肝炎的防治和乙肝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健康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评价乙肝预防效果,为制定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两阶段抽样法,在马鞍山市三区一县抽取8个行政村1-59岁常住人口2038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乙肝疫苗调查接种率为50.54%,城市高于农村,低年龄组(98.14%)到高年龄组(0.95%)逐渐降低,男性高于女性.散居和托幼儿童接种率最高(96.58%和98.77%),学生次之(87.17%),农民最低(4.26%).1~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从低年龄组到高年龄组逐渐增高(O%-10.48%),抗-HBs阳性率为14.58%-50.18%,15-岁组最低(14.58%).1990-2007年间乙肝报告发病率以1999年最高,为67.0660/10万,之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05-2007年平均乙肝报告发病率在≤14岁的人群中低于4.6731/10万,在≥15岁的人群中高于32.0789/10万.乙肝血源疫苗接种后HBsAg和抗-HBs阳性率分别为0.98%和39.54%,与基因工程疫苗接种后阳性率(0.49%和43.2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7,P=0.744;x2=1.004,P=0.316).结论 应继续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推广成年人接种,并将预防乙肝资源向农村倾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定量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浓度与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并探讨两者的相关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HBsAg阳性的患者135例,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定量检测其血清中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其血清中HBVDNA载量。结果 135例患者中HBeAg阳性的61例,HBVDNA阳性的87例,其HBsAg和HBeAg浓度值与HBVDNA载量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583(P〈0.01)、0.550(P〈0.01),HBsAg与HBeAg的r值为:0.699(P〈0.01)。结论血清HBsAg浓度与HBVDNA载量及HBeAg浓度均成高度正相关,可较好的反应HBV的复制水平,便于临床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红明 《黑龙江医药》2014,(6):1292-1294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HBV-LP),乙型肝炎病毒免疫标识物和DNA,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大蛋自(HBV-LP)检测对于判断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164例乙型肝炎病人血清病毒DNA、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大蛋白和HBe Ag。结果:乙肝病毒大蛋白(HBV-LP)的检出率和HBV DNA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并且和HBV DNA拷贝数的对数值有相关性。在HBV DNA阳性的患者中,HBV-LP的阳性率高于HBe Ag,有统计意义。结论:乙肝病毒表面大蛋白检测与HBV DNA检测有很好的一致性,能反映乙肝病人机体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可以作为检测乙肝病毒复制的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7年1月选择梅州城区HBsAg阳性孕期从未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孕妇所生的婴儿168例,116例婴儿为观察组,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10μg乙肝疫苗;52例婴儿为对照组,常规接种5μg乙肝疫苗。在12个月龄时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观察组婴儿HBsAg阳性控制率(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67.31%),无效率(5.17%)明显低于对照组(32.69%),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新生入学体检测HBsAg和HBs-Ab,了解学生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状态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者无应答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入学新生人群的HBsAg和HBs-Ab。结果体检总人数为1178人,其中HBsAg阳性170人,占14.43%,HBs-Ab阴性人数为246,占20.88%,经调查接种后抗体阴性者仍然有144人,占16.04%。结论通过调查了解新生中HBsAg携带者和接种乙肝疫苗后无应答者,有助于学生和学校采取必要的措施,尽可能减少乙型肝炎病毒在校园内传播,对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无应答者提出合理的建议,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免疫状态,以便采取进一步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血清免疫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水平变化与HBV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8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HBV DNA含量高低分为A(〈103拷贝/ml)、B(103∽105拷贝/ml)、C(106∽108拷贝/ml)3组,分别检测3组的乙型肝炎血清免疫标志物(HBV M)与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含量。结果 A组的HBeAg为(3.971±14.47)S/CO,B组为(446.7±785.8)S/C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抗-HBe、HBeAg、HBsAg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HBeAg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抗-HBs、抗-HB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M阳性标本中抗-HBs、抗-HBc与HBsAg含量与HBV DNA无相关性,抗-HBe与HBV DNA呈负相关,HBeAg与HBV DNA呈正相关。结论定量检测HBV DNA可真实反映HBV的复制情况,对于传染性评价、乙型肝炎诊治及疗效观察均具有指导意义;定量检测HBV M虽在HBV复制程度的判断及传染性评价方面无明显价值,但可为乙型肝炎数据管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