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椎动脉近段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椎动脉椎前段的形态学特点,为下颈部手术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32具(64侧)经甲醛防腐固定处理的正常成人尸体进行颈部解剖,观察椎动脉近段的起始部位、走行及进入横突孔的位置,并测量椎动脉近段的长度和起始部位的外径。结果64侧中3侧左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4.69%),29侧左椎动脉起源于左锁骨下动脉(45.31%),32侧右椎动脉起源于右锁骨下动脉(50%);64侧中1侧穿G横突孔,63侧穿G横突孔;椎动脉近段的长度(mm):左侧37.6±5.1,右侧36.8±4.9;椎动脉近段的起始外径(mm):左侧4.23±0.37,右侧3.98±0.35。结论椎动脉近段的起源有变异,主要发生于左侧;左右起始外径左侧大于右侧,但椎动脉近段的长度和入横突孔处的位置相对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2.
熟悉、了解肝门及量囊三角的外科解剖特点,分别阐述肝门及胆囊三角的正常解剖关系和一些常见的胆道和血管解剖学变异和异常,以防范在外科临床实践中医源性胆道和血管的意外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膝外翻畸形的解剖形态学异常,为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41例(53膝)成人膝外翻畸形进行CT扫描,图像导入Mimics 10.01软件建立数字化三维模型,测量相关解剖参数,分析其分布规律及相关关系。将观察指标与健康正常膝(对照组n=41)进行比较。结果膝外翻术前X线片显示股胫角(FTA)(15.4±5.1)°,冠状面上测量股骨解剖轴与股骨远端关节面的外侧夹角(a LDFA)(76.6±1.2)°减小,胫骨解剖轴与胫骨近端关节面的内侧夹角(a MPTA)(95.8±0.5)°增大。CT显示通髁线与股骨髁远端关节面切线的夹角(DCA)(6.5±1.3)°增大,通髁线与股骨髁后方关节面切线的夹角(PCA)(5.2±1.2)°增大。以上测量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测量(DCA)(6.3±1.2)°、PCA(5.3±1.1)°、a LDFA(75.9±1.1)°、a MPTA(91.2±0.8)°,与术前影像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建立的膝关节数字化三维模型仿真度高,解剖参数测量结果精确度高,能为膝关节置换临床治疗和假体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椎动脉是脑部血液供应的一个重要来源。当椎动脉发生病损时,可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范围内器官的缺血,从而严重影响其功能并产生一系列症状。本文从椎动脉的解剖、常见变异等方面加以探讨,为临床颈部手术或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胆囊管解剖变异的MRCP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囊管解剖变异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搜集2008年1月~2010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MRCP检查并且胆囊管解剖显示清晰的病例300例,对经胆囊切除术或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证实为胆管解剖变异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0例病人中,胆囊管变异29例,变异率为9.7 % ,其中胆囊管汇入左右肝管分叉处3例,低位汇入胆总管5例,低位汇入合并肝总管并行4例,旋前或旋后汇入肝总管左侧5例,汇入肝总管左侧合并肝总管并行3例,与肝总管并行3例,胆囊管负角度汇入肝总管4例,短胆囊管2例。结论:MRCP是一种无创、快速显示各种胆囊管的解剖变异的影像检查方法,有助于胆道疾病术前了解胆解剖的变异情况,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开腹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机率。  相似文献   

6.
董艳君  李少波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2):1426-1426
椎动脉是脑部血液供应的一个重要来源。当椎动脉发生病损时,可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范围内器官的缺血,从而严重影响其功能并产生一系列症状。本文从椎动脉的解剖、常见变异等方面加以探讨,为临床颈部手术或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椎动脉寰枢段的解剖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观察椎动脉寰枢段的结构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探讨颅外型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解剖学机制。方法 观察17具头颈部标本椎动脉寰枢段的形态及其与颈2神经根、寰枕后膜的关系;测量50例寰枢椎干骨标本。结果 该段椎动脉主要有5个弯曲,在弯曲部椎动脉有代偿性膨大,枢椎横突孔、颈2神经根及寰枕后膜对椎动脉有明显的牵系固定作用,当寰枢椎不稳时易导致骨性结构对椎动脉的机械牵拉和卡压。结论 周围结构对该段椎动脉有明显的牵系固定作用,在上颈椎局部不稳的情况下容易产生一些常见部位的椎动脉卡压。  相似文献   

8.
窗式椎动脉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血管变异,它与双椎动脉为两种不同的变异类型,通常可分为颅外型、颅内型和颅内.外型。本文报道1例经确诊为颅外型椎动脉窗式变异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情况,并从胚胎学成因及临床意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腰膨大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腰膨大动脉所供应的下半部脊髓的缺血性损害的防治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利用32具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脊柱标本 ,保留节段性动脉 ,经后路打开椎管暴露腰膨大动脉后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腰膨大动脉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管径。结果 每例脊髓均有 1支腰膨大动脉 ;腰膨大动脉来源于节段动脉 ,主要伴随胸 8至腰 1脊神经进入椎管到达脊髓 ;多数例子中腰膨大动脉是下半脊髓唯一的供血动脉 (2 3例 ,71.2 8%± 4.0 9% )。腰膨大动脉穿硬膜后于脊髓前正中裂分为升、降两支 ,其与降支夹角成锐角 ;降支管径是升支的 2倍。结论 腰膨大动脉对下半脊髓供血至关重要 ;外科处理涉及腰膨大动脉时 ,应注意对它的保护 ;在动脉压力降低时 ,升支血供较降支差  相似文献   

10.
咽喉部存在许多筋膜间隙,当这些间隙内(有肿瘤形成或间隙周围的肿瘤侵入时,它们一方面可以阻止肿瘤的扩散,另一方面肿瘤又可沿着间隙按一定方向蔓延。因此,了解这些间隙,对了解肿瘤的局部扩展和外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咽喉部四个重要的筋膜间隙的解剖结构研究成果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椎动脉寰枢段的结构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探讨颅外型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解剖学机制。方法 观察17具头颈部标本椎动脉寰枢段的形态及其与颈2神经根、寰枕后膜的关系;测量50例寰枢椎干骨标本。结果 该段椎动脉主要有5个弯曲,在弯曲部椎动脉有代偿性膨大,枢椎横突孔、颈2神经根及寰枕后膜对椎动脉有明显的牵系固定作用,当寰枢椎不稳时易导致骨性结构对椎动脉的机械牵拉和卡压。结论 周围结构对该段椎动脉有明显的牵系固定作用,在上颈椎局部不稳的情况下容易产生一些常见部位的椎动脉卡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收集并研究椎动脉沟环。 [方法 ]在动脉注入红色乳胶的 1 6例头颈标本上 ,解剖观测32条椎动脉的 2、3段。 [结果 ]发现两例椎动脉第 3段穿寰椎椎动脉沟环。 [结论 ]椎动脉穿行于椎动脉沟环并不十分罕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检测结果,探讨多种超声探头联合应用在椎动脉起始段病变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DSA检查确诊为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36例及25例50根双侧椎动脉正常者作为对照组。36例患者分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组。常规使用线阵高频探头,再进一步联合腹部探头扫查椎动脉起始段。观察椎动脉内膜及管腔内情况,测量管腔内径,彩色多普勒观察各段管腔血流方向及血流充盈情况,脉冲多普勒记录多普勒频谱并测量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vd)、计算阻力指数(RI)。结果①正常椎动脉超声表现为管壁光滑,内径正常(>2.8 mm);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充盈良好,血流方向与同侧颈总动脉一致,频谱为单向、低阻血流。②椎动脉狭窄组二维超声主要表现为管壁增厚、管腔内径变窄(<2.8 mm)甚至闭塞;彩色血流表现为管腔内彩色血流束变细或出现反向血流信号,多普勒频谱低平,vs、vd减低,RI增高。③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比较,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P=0.09)。结论多种超声探头联合应用对于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镭  张赛  孙洪涛  王育琪  马景鉴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6,15(6):540-542,545,F0003
[目的]为行经枕下区域的神经外科手术入路提供较详细的显微解剖标志和解剖学参数,以指导临床和手术操作。[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国人成年尸头15例(30侧)的头颈区域进行解剖,标本经福尔马林固定。[结果]枕下区域的椎动脉及其分支,动脉周围的植物神经丛及毗邻的脊神经等结构均位于静脉间的腔隙中,构成椎动脉复合体。乳突、寰椎横突和枕髁是重要的解剖学标志,上、下枕下三角是暴露椎动脉入颅前的一个重要解剖学标志。[结论]通过观察与测量所获取的重要解剖学参数,明确此区域的显微解剖,以保证手术操作顺利,减少不必要的损伤,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大脑前动脉A1段及其穿通支的显微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解剖及观察大脑前动脉(ACA)A1段及其穿通动脉的形态、数量与行程,为临床前脑底部显微外科手术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在显微镜下对14具(28侧)经红色乳胶颈总动脉灌注头颈部标本解剖,观察ACAA1段及其穿通支的直径、走行和分布情况.结果:ACAA1段变异较多,双侧A1管径多不相等,且以左侧管径大于右侧多见;A1段的穿支大多由其上壁、内上壁发出向后走行,每一侧A1发出有2~15(平均8支)穿通动脉,分布于前穿质、基底节、视交叉、额叶和下丘脑等处.Heubner回返动脉出现恒定,均起源于同侧ACA,以前交通动脉远、近侧2mm内多见,回返动脉沿A1段上方、内上方为主,向后上方走行.在一侧A1段发育不良时,可与同侧回返动脉相混.结论:应用ACAA1段及其穿通支的解剖学基本特征指导前脑底部相关手术,从而不损伤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任先军  王卫东  张峡  李长青  蒋涛  郝勇 《重庆医学》2007,36(11):1008-1009,1012
目的 探讨闭合性椎动脉损伤对颈椎前路减压脊髓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本组439例闭合性颈椎创伤患者,颈椎骨折351例,双侧小关节脱位39例,单侧小关节突脱位37例,无放射影像异常脊髓损伤12例,全部患者接受前瞻性颈椎MRI及椎动脉MRA检查,对有手术指征患者施行了颈椎前路减压融合.结果 本组439例闭合性颈椎创伤患者,78例继发有椎动脉损伤,单侧77例,双侧1例.76例单侧椎动脉损伤患者施行了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术后全瘫患者中7例损伤平面有上升,33例不全瘫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但改善幅度小于同期完成的不伴椎动脉损伤的患者.结论 椎动脉损伤有可能影响颈椎前路减压脊髓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动脉走行变异、扭曲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超声在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椎动脉走行变异或椎动脉扭曲病人的超声图像特点,测定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记录数据并进行分组比较,分析血流动力学改变规律.结果:27例病人中,16例椎动脉扭曲及11例椎动脉走行变异分别具有较为典型的超声表现,椎动脉扭曲组PSV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对侧正常组(P<0.01),椎动脉走行变异组PS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椎动脉扭曲组、对侧正常组及椎动脉走行变异组R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动脉走行变异及椎动脉扭曲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超声诊断准确率高,并且能反映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以此来预测血管管壁形成斑块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研究大脑前动脉A1段的形态、分支及毗邻关系,为临床涉及这一区域的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经红蓝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头颅标本10例。双侧翼点开颅,在手术显微镜下逐步分离暴露大脑前动脉A1段,对其结构、穿支血管、毗邻血管等进行观察、测量。结果:10例(20侧半球)共发现20支大脑前动脉A1段,双侧ACA-A1段长度和直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大脑前动脉A1段的形态、毗邻及穿支血管有变异;在A1段起始处3mm以内的血管下壁均有前穿动脉发出;回返动脉常紧贴A1段的远侧半伴行。结论:大脑前动脉的变异不仅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有关,还为该部位手术提供难度。A1段均发出重要的穿支血管,手术时应仔细加以分辨、保护。熟悉大脑前动脉A1段的显微解剖关系可指导手术,保护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贾春艳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3):3059-306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先天性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变异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7月-2011年11月,应用飞利浦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2 712例疑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颅外段椎动脉超声检查,重点观测、记录椎动脉内径、走行、血流速度以及颈段入横突孔的位置等.其中103例入横突孔位置变异病例,同时进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结果 2 712例患者中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变异为244例,占全部椎动脉型颈椎患者总数的8.9%,其中103例患者同时接受多普勒超声与CTA检查,其多普勒超声与CTA诊断结果完全符合.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变异,准确、快捷、无创且检查费用较低,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通过MRI评价急性或亚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椎体终板损伤和骨折椎体邻近间盘损伤的关系,为OVCF的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行椎体成型术的66例(76个骨折椎体)老年OVCF患者临床资料,通过MRI评估患者骨折椎体终板和骨折椎体邻近间盘的损伤情况。 结果:76个骨折椎体中57个椎体有终板损伤(75%)。57个有终板损伤的骨折椎体中27个椎体只有上终板损伤(47%),22个椎体同时有上下终板损伤(39%
),8个椎体只有下终板损伤(14%)。76个骨折椎体中48个椎体有邻近间盘损伤(63%)。48个有邻近间盘损伤的骨折椎体中22个间盘损伤位于骨折椎体上方(45%),19个骨折椎体同时有上下间盘损伤(40%),7个间盘损伤位于骨折椎体下方(15%)。结论:骨折椎体终板损伤与邻近椎间盘损伤有密切关联,提示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应重视骨折椎体的终板损伤及邻近间盘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