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婴儿破伤风患儿的护理。方法:本文主要通过阐述了50例新生儿破伤风患儿在皮肤,口腔,眼部,脐部,呼吸道、营养等方面的护理,总结出破伤风患儿的病情特点以及护理需要注意的事项。结果:治愈为37例,占74%;好转为6例,占12%;死亡为4例,占8%;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为3例,占6%。结论:对新生儿破伤风患儿一定要全方位做好护理工作,容不得马虎,只有通过有效的护理,患儿的治愈率才能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降低破伤风并发症及其病死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8~2010年间集中收治的20例破伤风病人的护理过程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病人中痊愈18例,死亡2例,病死率10%.结论:在破伤风护理过程中,有效控制痉挛;注意肺内感染及心肌损害等并发症的护理,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破伤风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新生儿破伤风病的临床治疗经验 ,以降低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方法 对 66例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66例患儿中 ,治愈 36例占 54 .5 % ,好转 8例占 1 2 .1 % ,无变化 6例占9.0 % ,恶化 8例占 1 2 .1 % ,院内死亡 8例占 1 2 .1 %。结论 新生儿破伤风的死亡率极高 ,应以预防为主 ,积极宣传推广新法接生 ,应及早治疗 ,可予中西药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安定持续静脉泵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感染后引起的全身横纹肌痉挛的疾病,严重者可因喉肌痉挛而致死.安定是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首选药物,但是半衰期短,容易蓄积中毒,用传统的方法不能有效地控制痉挛.如何有效控制痉挛,降低病死率,缩短疗程仍是一个医疗护理的难点.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感染后引起的全身横纹肌痉挛的疾病,严重者可因喉肌痉挛而致死。安定是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首选药物,但是半衰期短,容易蓄积中毒,用传统的方法不能有效地控制痉挛。如何有效控制痉挛,降低病死率,缩短疗程仍是一个医疗护理的难点。本院2005年3月-2007年3月共收治新生儿破伤风19例,均应用安定持续静脉泵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脐部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常于生后7 d左右发病,俗称"脐风"、"七日风"、"锁口风"[1].新生儿破伤风其病情轻重与发病年龄、体质强弱、接生当时脐部处置有关,发病年龄越小,体质越弱,接生时脐部处理无菌观念越差,病情越重.发病后不及时就诊或不就诊,最终因频繁抽搐造成窒息而死.我院2004年7月-2006年6月共收治新生儿破伤风21例,现将急救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安定联合东莨菪碱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在积极抗感染,护理和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安定联合东莨菪碱治疗收治的新生儿破伤风患儿,并与仅采用安定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了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显效19例,占73.08%,有效6例,占23.07%,总有效率达96.15%;经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平均住院(11.2±2.1)d,对照组平均住院(15.0±1.8)d,经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安定联合东莨菪碱治疗新生儿破伤风,使患儿症状体征消失快,病情缩短,明显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是目前最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措施对新生儿足跟采血的作用。方法:将不同护理措施综合应用于50名新生儿足跟采血过程中。结果:50例新生儿平均采血时间为61秒,采血容易者23例,采血成功率98%。结论:将不同护理措施综合应用于新生儿足跟采血过程中,缩短了新生儿的采血时间,减轻了新生儿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新生儿窒息抢救复苏后情况,总结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方法。方法:将在本院分娩出100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给予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成功复苏率分别为96.67%、82.50%;观察组新生儿复苏后10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新生儿;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发生窒息的新生儿在围生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提供优质的综合护理,能有效提高新生儿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破伤风病人的护理进行一系例的观察和分析。方法:利用护理工作中观察破伤风病人所出现的临床症状,药物的监测,生命体征的分析。结果:破伤风病人和一般病人在护理上有他们的相同与不相同的护理要求。结论:对于破伤风病人,在护理上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的护理知识,特别在接触隔离护理上的要求性强,不能有半点疏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我院2013年全年新生儿护理工作的回顾性分析、总结,找出现存和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结果:针对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工作实际提出防范措施.结论:完善护理管理体制,注重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完善医院设施、设备,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用药安全等是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保障新生儿护理安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降低破伤风并发症及其病死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8~2010年间集中收治的20例破伤风病人的护理过程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病人中痊愈18例,死亡2例,病死率10%.结论:在破伤风护理过程中,有效控制痉挛;注意肺内感染及心肌损害等并发症的护理,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对破伤风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破伤风患者护理,护理措施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和心理护理等.结果 4例破伤风患者全部救治成功,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护理满意度达到100%.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的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使患者获得了较好的护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2006年1月-2010年11月对我院出生后因窒息进行复苏抢救160例新生儿进行护理.结果:160例窒息的新生儿经过有效护理,治愈150例,占93.75%,死亡6例,占3.75%,自动出院4例.结论:保持呼吸道畅通,严格控制吸氧浓度、时间,注意保暖,防止交叉感染及科学喂养是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成功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2008年4月-2011年4月对我院出生后因窒息进行复苏抢救160例新生儿进行护理.结果:160例窒息的新生儿经过有效护理,治愈150例,占93.75%,死亡6例,占3.75%,自动出院4例.结论:保持呼吸道畅通,严格控制吸氧浓度、时间,注意保暖,防止交叉感染及科学喂养是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成功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破伤风100例临床体会河南461000许昌市中医院郭应修,郭卫华,韩惠民指导:戴慧黎主题词破伤风/中西医结合疗法,%熄风灵汤/治疗应用,新生儿自1992年以来,我院收治新生儿破伤风10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归纳和总结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方法和护理要点.方法:对本院62例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病例的抢救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护理,62例剖宫产窒息新生儿均抢救成功,达到较好的效果.结论:迅速而有效的全面护理是新生儿窒息抢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护理2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  孙菊华  姜松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7):140-141
目的:探讨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措施,寻求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13例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以复温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配合抚触、营养支持等方面的护理总结。结果:经过合理的复温方式和抚触、营养支持提高治愈率。结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与讨论抚触护理在新生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自2011年2月~2011年6月之间足月出生的体重、心跳、呼吸、肌张力反应、对刺激反应、肤色等指标都达到正常标准的新生儿8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即在常规新生儿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正规新生儿抚触护理40例,对照组即只进行常规新生儿护理40例.然后对新生儿的体重、摄奶量、睡眠时间和睡眠状况进行观察与统计.结果:抚触组的新生儿在出生第7天的体重、摄乳量及睡眠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新生儿.结论:抚触护理对于新生儿的心理、身体发育方面均有重要的作用.应该进行全面的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观察就诊产妇120例,其中优质病区产妇60例为观察组,普通病区产妇6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护理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产妇和家属对母婴保健知识知晓率、新生儿护理方法掌握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观察组产妇和家属母婴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新生儿护理方法掌握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实施可帮助产妇和家属掌握正确的母婴保健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方法,增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产科护理质量,促进母婴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