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脘痛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由于寒热错杂之邪痞塞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和所致的虚痞证.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应用该方加减,治疗寒热错杂型胃脘痛30例,疗效比较满意,特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30例患者中,钡餐透视诊为胃窦炎者1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例,胃溃疡1例,浅表性胃炎15例。女性19例,男性11例。年龄:20~30岁7例,31~40岁12例,41~50岁11例.临床主要表现有:胃脘痞闷或胀痛、泛酸、干呕、纳呆,或下  相似文献   

2.
韩寅章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1):676-676
胃脘痛 ,是由胃肠道疾病引起的以胃部疼痛症状为主的病证。现代医学主要包括急、慢性胃炎 ,消化道溃疡等疾病。其发病因素很多 ,笔者以半夏泻心汤为主加减治疗寒热错杂型胃脘痛 62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2例中 ,男 34例 ,女 2 8例 ;年龄 2 0~ 30岁 13例 ,31~ 4 0岁 2 3例 ,4 1~ 60岁 2 6例 ;病程最短 1年 ,最长 10年。本组病例均参照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胃脘痛的诊断标准 :胃脘部疼痛及胃肠病症状 ;有反复发作史 ;发病前多有明显诱因。中医辨证属寒热错杂型 ,其中又有寒象…  相似文献   

3.
李晓慧 《陕西中医》2003,24(6):562-562
1 热痛案 张某 ,男 ,48岁。 1 997年 5月 1 2日初诊。患者素有胃脘疼痛 ,诊时自诉胃脘部拘急疼痛 ,有烧灼感 ,不能进食 ,并伴有脘腹胀满 ,口干口苦 ,大便数日未行 ,舌红、苔黄 ,脉稍数。触其胃脘部疼痛 ,有抵抗感。辨证属胃脘热痛 ,拟基本方法去干姜加生大黄 6 g。处方 :黄芩  相似文献   

4.
5.
郭惠宏 《河南中医》2011,31(10):1101-1101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结合西药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患者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1月为1疗程,1月疗程未愈者继续治疗。结果:43例患者中治愈20例,好转22例,未愈1例,有效率为97.67%。结论:半夏泻心汤结合西药治疗胃脘痛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脘痛临证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半夏泻心汤出自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一书,此方是由半夏为主药以降逆止呕,痞因寒热错杂而成,故既用黄芩、黄莲苦寒泄热;又用干姜、半夏辛温散寒,为辛开苦阵寒温并用,阴阳并调之法,从而达到恢复中焦升降,消除痞满的目的;更佐以人参、甘草、大枣补益脾胃,助其健运之功,笔者根据30年临床经验用本方加减变化治疗胃肠疾病有效率达90%。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侯梅荣 《四川中医》2002,20(7):45-45
对50例胃脘痛病人采用六味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50例中,治愈26例,好转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认为胃脘痛在病因上虽有不同,但在发病原理上却有共同之处,即所谓“不通则痛”,治疗以和胃理气止前为主体法,对肝气儿子胃之脘痛,以肝郁化热者最为相宜,对其它不同证型,为本方为基础灵活加减,亦可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陈华良 《河南中医》2016,(3):399-401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2月—2013年12月治疗的有胃溃疡病史,治疗时处于活动期,服药依从性好的寒热错杂型胃溃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治疗,中药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结果:中药组转阴率84.78%,对照组转阴率55.56%,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痊愈19例,显效20例,有效4例,无效7例,有效率86%,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21例,有效率58%,中药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型胃溃疡疗效显著,能提高幽门螺杆菌转阴率。  相似文献   

11.
“三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均出自《伤寒论》,为治疗寒热错杂之心下痞而设,但三者临床应用指征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分析三泻心汤原文及药物组成,以鉴别三方的病机及使用指征,并附验案以进一步区分三者的临床应用,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半夏泻心汤首见于《伤寒论》主治寒热错杂之心下“满而小痛”、“呕而肠鸣”全方以半夏为主药,化痰和胃止呕;以芩、连苦寒清热,干姜辛热散寒;以参、草、枣补益脾胃,辛开苦降、寒温一炉,为脾胃不和寒热错杂之第一方。本文总结自1998年至2005年用此方治疗78例慢性胃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胃脘痛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肝脾不和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病例8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采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西药吗叮啉、三九胃泰治疗。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1周为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5%,对照组为77.5%。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为优(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胃脘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15.
万海林 《陕西中医》2010,31(11):1538-1539
半夏泻心汤出自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一书,本方原治伤寒小柴胡汤证误用下剂,损伤脾胃之气,使少阳邪热趁机内陷,寒热错杂之邪干犯于中焦,致脾胃升降失常,气机痞塞,故尔出现“但满而不痛”的心下痞证。  相似文献   

16.
霍炳杰 《河北中医》2012,34(2):222-222
半夏泻心汤为张仲景名方,高等教育中医药规划教材《伤寒论选读》第6版中将半夏泻心汤病机解释为寒热夹杂痞不仅有热邪,还兼有寒邪,寒热错杂导致脾胃气机升降逆乱,因此需要寒温并用,辛开苦降,调整气机[¨,符合柯琴在《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中论半夏泻心汤治疗"痞因寒热之气互结而成".  相似文献   

17.
龚某,女,30岁。胃脘隐隐作痛1个月余,每以凌晨3时~5时尤甚,疼痛逐渐加剧,喜按,待起床后疼痛又自行缓解,口干渴,腹胀,饮食尚可,不呕不泻,舌苔薄黄欠润,脉弦细,上症随情志变化而增减,经三大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胃钡餐检查均无异常,并曾服“胃友”以及健脾和胃之中药而无  相似文献   

18.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寒热错杂型消化性溃疡10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由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甘草、大枣组成,具有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之功效。自2002年5月至2005年3月笔者以寒热平调为治则,对108例中医辨证属寒热错杂型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进行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笔者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经66例30天疗程治疗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66例病案中,门诊病人46例,住院病人20例;男性38例,女性28例;30~50岁41例,最大年龄63岁,最小22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1个月。经胃镜及钡透诊断为浅表性胃炎  相似文献   

20.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脘痛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让科 《陕西中医》2002,23(12):1114-1114
临床资科  48例患者中男性 3 1例 ,女性 1 7例 ,年龄最大 6 2岁 ,最小 1 7岁 ;病程最短 5个月 ,最长 1 6年 ,全部病例均经食道胃钡剂造影和胃镜诊断 ,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 3 3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4例 ,胆汁返流性胃炎 6例 ,糜烂性胃炎 5例。  治疗方法 半夏、鸡内金各 1 2 g,黄芩、川厚朴各 1 0 g,人参、黄连、干姜各 6 g,乳香 8g,生甘草4g。食少、腹胀加大腹皮 1 2 g,合欢皮 1 0 g;反酸加海螵蛸 2 0 g,白芨 1 5g;胃寒痛加砂仁、良姜各 8g;心烦口渴 ,舌红加石斛、麦冬、玉竹各 1 2 g。水煎每日 1剂 ,分 3次口服 ,7剂为 1疗程。  治疗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