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观察了多抗甲素(Polycutin A.PAA)体外对S_(180)、Sp_(z/o)、K_(562)、HL—60四种肿瘤细胞株及小鼠淋巴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AA能促进鼠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活性,与淋巴细胞的增殖率呈剂量依赖性,PAA对三种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直接抑制作用。在高浓度(5000~10000ug/ml)的情况下,对K_(562)、S_(180)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对HL—60细胞作用次之;对Sp_(z/o)细胞则影响不大。表现出PAA的抑制作用存在着瘤株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胸膜间皮瘤较少见.目前尚缺乏有效疗法.手术、放、化疗结果常不满意.近年来,白细胞介素2(IL—2)、过继转移免疫疗法为许多放、化疗无效的中晚期癌症病人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目前已确认有几种淋巴细胞亚群可用于过继免疫治疗,其中杀伤活性最高的是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本文探讨了这方面的工作并附1例报告.ILAK/IL—2疗法:LAK细胞是一种细胞毒性细胞,由IL—2激活,它能杀伤NK抵抗性肿瘤细胞,抗瘤谱广,其杀伤作用无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约束性,可杀伤同基因、同种异体乃至异种的肿瘤细胞.目前**H细胞多用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制备,肿瘤引流淋巴结、骨髓、胸腺、肝、脾等的淋巴细胞,也可成为LAK细胞来源.但抽取大量  相似文献   

3.
低剂量辐射对脐血的免疫刺激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对脐血T淋巴细胞膜分子表达,IL-2分泌及LAK细胞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方法:新鲜分离的脐血淋巴细胞及LAK前体细胞接受低剂量γ射线照射,分别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MTT法及3H-TdR释放实验检测T淋巴细胞膜分子的表达,IL-2分泌的LAK体外杀伤肿瘤靶细胞(K562,HL-60)活性。结果:(1)62mGyγ射线照射后,脐血淋巴细胞CD3,TCR/CD3复合物,CD4,CD8分子表达显著上调,且均在4-24h,人随时间推移而逐步增强,CD4/CD8比值无显著性变化;(2)62mGy γ射线照射后,脐血单个核细胞上清IL-2活性随培养时间推多逐渐增强,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3)脐血LAK细胞对K562和HL-60的杀伤活性与成人外周血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接受低剂量辐射的脐血LAK细胞对K562和HL-60的细胞毒性显著高于非照射组(P<0.01),结论:低剂量辐射可促进脐血T淋巴细胞的成熟,活化和信号的转导及IL-2的分泌,增强脐血LAK杀伤肿瘤靶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从而可能在脐血移植中加速免疫功能重建,增强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相似文献   

4.
同基因骨髓移植55d后,受体小鼠免疫功能严重缺损,脾细胞产生IL—2的能力等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低下。经腹腔连续注射猴头菌多糖15d后,小鼠脾细胞产生IL—2的能力,对ConA刺激的增殖反应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均显著增强;抗羊红细胞抗体(IgM)分泌细胞数明显增加。实验结果提示:猴头菌多糖能明显促进同基因骨髓移植小鼠免疫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5.
在IL—2/LAK疗法中,寻找高效低毒的LAK活性调节剂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选用细胞因子、多糖、化疗类来研究它们对LAK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IL—6、α-IFN、TNF-β在体外诱导中能增加LAK活性,对LAK增殖无影响;Len、Lps促进LAK活性;化疗药对LAK杀伤活性作用不同,CTX、ADM对LAK细胞杀伤活性无影响,MMC降低LAK活性。提示细胞因子、多糖在LAK疗法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1980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以Rosenberg 为代表的科研人员,首先发现正常人和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在含有 IL—2的培养基中短期培养后,能够显著地杀伤自然杀伤(NK)细胞所不能杀伤的即 NK 抵抗性肿瘤细胞。1982年 Grimm 等首先提出将这种细胞称为 LAK 细胞(Lymphokine—activated Kill cells)。近10年来(至1990年4月)全世界至少应用 IL—2与 LAK 联合  相似文献   

7.
同基因骨髓移植55d后,受体小鼠免疫功能严重缺损,脾细胞产生IL—2的能力等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低下。经连续腹腔注射猴头菌多糖和胸腺肽15d后,小鼠脾细胞产生IL—2的能力,对ConA刺激的增殖反应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均显著增强:抗羊红细胞抗体(IgM)分泌细胞数明显增加。实验结果提示:猴头菌多糖和胸腺素合并使用能明显促进同基因骨髓移植小鼠免疫功能的早期恢复,且优于单独使用猴头菌多糖或胸腺素。  相似文献   

8.
将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块、不含肺的组织块及外周血分离出的肿瘤患者的淋巴细胞在手术当时和白细胞介素2(IL—2)存在下培养增殖4d—5d后,研究其潜在的细胞毒活性。实验发现来源于肿瘤组织的淋巴细胞群(TIL)对自体肿瘤无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或仅有低效细胞毒性。在IL—2存在下以癌症病人不同组织培养增殖而来的淋巴细胞可诱导出对K_(562),自体或异体肿瘤细胞的广泛溶解活性。然而,培养的TIL产生的抗自体肿瘤的细胞毒活性显著高于PBL及非肺组织分离培养的淋巴细胞的毒性。实验结果提示宿主对肿瘤具有免疫识别性,IL—2诱导的TIL能够产生更强的抗肿瘤的细胞毒,这也许是今后治疗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9.
抗肿瘤单克隆抗体的高度特异性与杀伤细胞对肿瘤的细胞毒效应相互结合起来,是增强LAK细胞抗肿瘤作用的重要途径。本文用4h~(51)Cr释放细胞毒实验观察了化学连接法制备的双特异性抗体CD3-HB8759增强LAK的效应功能。实验结果表明:CD3-HB8759在诱导相可显著增强LAK细胞对LiBr黑素瘤细胞的细胞毒效应,也能使非LAK细胞获得细胞毒性,在杀伤相加入CD3-HB8759对LA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也具有促进作用。表明CD3-HB8759一方面通过其CD3 McAb部分激活T淋巴细胞,促进LAK细胞毒作用;另一方面将其特异性导向黑素瘤细胞并杀伤肿瘤细胞,可能为该肿瘤的生物治疗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自体的人肝癌细胞系诱导对肝癌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的T淋巴细胞。方法:分离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在50U/ml IL-2存在下与经照射的自体肝癌细胞系共刺激,进行筛选性的混合淋巴细胞肿瘤细胞培养(MLTC),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其细胞表型,^51Cr释放试验检测效应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淋巴细胞明显增殖,细胞变大呈豆芽状。细胞毒性实验证明该细胞对HCC—9724有特异性杀伤作用,而对K562细胞没有杀伤作用。结论:利用同体肝癌细胞系HCC—9724作为刺激细胞反复诱导肝癌患者能产生肝癌特异性的CTL。推测在刺激及培养条件适宜时,人外周血中较少的CTL前体细胞(CTLp)是可能捕捉到的。  相似文献   

11.
用肿瘤细胞免疫山羊,取脾经匀浆透析法制备抗肿瘤特异性转移因子(S~TF),并观察了S~TF在体内外对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活性及LAK细胞特异细胞毒作用及对荷瘤小鼠生存期的影响。结果显示,S-TF在体内外均能显著增加荷瘤宿主的LAK活性及LAK特异细胞毒作用,早期单独应用可明显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与LAK/IL-2联合应用可明显地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并可治愈部分荷瘤小鼠(3/10),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LAK/IL-2,原因可能是S-TF能诱导LAK细胞为TIL样细胞,明显增加LA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提示S-TF能有效地提高LAK/IL-2过继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高压氧对荷瘤鼠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暴露对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HBO组、肿瘤组、肿瘤HBO组。用接种S-180腹水癌细胞的方法制成免疫功能低下动物模型。经HBO暴露,取血标本观察淋巴细胞一肿瘤细胞花环率、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百分比;用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小鼠血清IgG浓度;用^3H—TdR掺入法测定脾淋巴细胞增殖;用同位素靶细胞释放法观察NK细胞杀伤活性和LAK细胞活性;取脾脏观察小鼠脾指数的变化。结果(1)淋巴细胞一肿瘤细胞花环率肿瘤HBO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淋巴细胞计数各组之间均无明显变化。(3)淋巴细胞百分比对照组分别比肿瘤HBO组和肿瘤组高(P〈0.01,P〈0.05),HBO组比肿瘤HBO组高(P〈0.01)。(4)IgG测定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5)淋巴细胞增殖HBO组比对照组低(P〈0.01),肿瘤HBO组比HBO组低(P〈0.01),肿瘤组比HBO组低(P〈0.01)。(6)NK细胞活性肿瘤组比对照组低(P〈0.05),肿瘤HBO组比肿瘤组高(P〈0.05),HBO组比对照组有降低的趋势(P=0.07)。(7)LAK细胞活性肿瘤组比对照组高(P〈0.05)。(8)脾指数各组之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为0.2MPa,氧体积分数为87%的HBO暴露和/或肿瘤接种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有的部分增强,有的部分减弱,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BO对荷瘤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天然杀伤细胞(NK)活性和脾指数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接种S-180瘤细胞,制成荷瘤鼠动物模型;经HBO暴露(压力为0.24MPa,氧浓度为87%,每次暴露60分钟,每日1次,共20次后),用3H-TdR掺入法观察脾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用3H-TdR靶细胞释放法观察NK细胞杀伤活性。结果淋巴细胞增殖在HBO组比正常对照组低(P<0.01);肿瘤组比对照组低(P<0.01);HBO+肿瘤组比肿瘤组低(P<0.01);HBO+肿瘤组比HBO组低(P<0.01);肿瘤组比HBO组低(P<0.01)。NK活性在对照组比肿瘤组高(P<0.05);HBO+肿瘤组比肿瘤组高(P<0.05)。脾指数在各组之间无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HBO暴露可降低正常鼠和荷瘤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HBO暴露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能简单地说增强或减弱。本实验提示,HBO暴露可能会使肿瘤接种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14.
观察了20例肿瘤患者应用脐血LAK/IL-2疗法前后其免疫指标的改善,包括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NK细胞活性、肿瘤坏死因子。治疗结果显示:白介素-2受体减少、TNF水平降低、NK活性升高,提示脐血LAK/IL-2治疗可改善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参总皂甙(TSPG)对K562细胞凋亡相关基因XIAP和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四唑盐比色试验(MTT法)检测TSPG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33342/PI荧光染色法观察K562细胞的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K562细胞XIAP和Survivin基因的mRNA的表达。结果TSPG在低浓度时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P〉0.05),高浓度时逐渐出现抑制作用(P〈0.05);荧光技术显示不同浓度TSPG培养K562细胞后24和48小时后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1);TSPG下调K562细胞XIAP和Survivin基因的表达(P〈0.01)。结论TSPG通过下调K562细胞XIAP和Survivin基因的表达从而诱导K56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IL—2基因修饰肿瘤细胞的形态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IL-2基因转移前后的小鼠肥大细胞瘤细胞系P815细胞及人红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进行了形态计量学测定及组间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基因修饰的P815及K562细胞的形态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面积,周长,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形状因子及等效直径与其亲本细胞相比有十分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细胞大小不均,体积增大,形状不规则。提示IL-2基因修饰可导致转导肿瘤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17.
研究鼠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的转移、表达及其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从受植物凝血素(PHA)和脂多糖(LPS)刺激BALB/c小鼠脾脏细胞中扩增出IL-18的cDNA,并构建表达IL-8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IL-18,转染PA317细胞,以逆转录巢式RT-PCR方法,验证细胞培养液上清分泌的假病毒颗粒中IL-18的表达,将假病毒颗粒感染2.2.15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上清HBsAg和HBeAg,定量检测HBV DNA。成功克隆出580bp的小鼠IL-18全基因并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在转染PA317细胞的上清中检测出含IL-18假病毒颗粒,上清感染2.2.15细胞后第3、5、7、14天,HBsAg、HBeAg逐渐下降,到14天时HBsAg已变为阴性,对HBV DNA有明显抑制作用。IL-18能成功地在逆转录病毒载体中表达,并有抑制HBsAg、HBeAg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羧酸富勒烯C3(C3)在辐射防护和辅助放疗方面的应用。方法 以不同浓度C3与AHH-1、K562细胞共孵育,用CCK-8法、锥虫蓝试验检测C3对细胞活力和存活率的影响,用Annexin-V/PI染色、流式细胞分析法研究照射后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C3对AHH-1细胞活力几乎无影响(存活率大于95%),但600mg/L的C3使K562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82%)。100mg/LC3用药照射组与单纯照射组相比,4Gy照射后AHH-1细胞的存活率显著升高(71.3%、90.3%),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26.3%、12.6%);而受照射24Gy的K562细胞存活率却呈现下降趋势(69.4%、66.1%),不同剂量照射后细胞凋亡率反而增加。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显示,C3处理组AHH-1细胞12Gy辐射后G2期阻滞(27.2%)与单纯照射组(40.8%)相比减轻;而K562受照细胞则反而加重。结论 C3对AHH-1细胞具有较好的辐射防护作用,而对K562细胞则表现为抑制细胞增殖,促进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并加重G2期阻滞。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甘肃棘豆生物碱部位对S180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接种S180肿瘤后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灌胃10d,停药后24h处死动物,称体重,剥除肿瘤称瘤重,同时解剖小鼠,称脾重、胸腺重,计算脾指数、胸腺指数,用MTT法测定脾细胞增殖率。结果甘肃棘豆生物碱部位具有抗肿瘤作用,以中剂量组作用较明显,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抑瘤效果较弱。该药还可以增加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脾细胞增殖率与对照组相比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肃棘豆生物碱部位具有抗肿瘤及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