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高龄老年冠心病(CAD)介入治疗的特点和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0-06完成的122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患者,不包括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和比较高龄老年组(≥75岁)与年轻老年组(60~75岁)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不宜或未能置入支架以及术中、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结果高龄老年组(48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高于年轻老年组(7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龄老年组多见冠脉多支病变和复杂病变(P0.01);高龄老年组即刻治疗成功率(95.8%)与年轻老年组(9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并发症及远期随访严重不良心脏事件高龄老年组(12.5%)均高于年轻老年组(5.4%),除1例死亡病例外,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痊愈。结论高龄老年CAD患者常有重要脏器的功能减退,其冠脉病变的特点常为多支和复杂病变,PCI术中、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虽然较高,但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痊愈,预后良好,PCI是治疗高龄老年CAD患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55岁以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特点。方法: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中青年组(<55岁患者,212例)和老年组(>70岁患者,231例),比较2组间发病的危险因素、PCI治疗特点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评估2组间PCI治疗疗效。结果:中青年组冠心病患者中男性、有阳性家族史、吸烟史、大量饮酒史者明显多于老年组(P<0.01),高LDL、低HDL中青年患者亦多于老年组患者(P<0.05);老年组冠心病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检出率高于中青年组(P<0.05),糖尿病检出率也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中青年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且多为轻中度、局限性狭窄,3支血管病变及左主干病变者较少,严重、弥漫性及钙化血管病变亦不多见。双支血管病变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支架置入情况相比,中青年组患者右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数少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较高(P>0.05)。结论:吸烟、大量饮酒、冠心病家族史是中青年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LDL、低HDL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发病过程中亦起到重要作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以单支血管...  相似文献   

3.
老年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老年无保护左主干(ULM)病变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方法选择行PCI的ULM病变冠心病患者211例,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111例和非老年组(年龄<60岁)100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1年随访结果。结果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患者年龄、糖尿病、收缩压、舒张压、HDL-C、血肌酐均明显升高(P<0.05,P<0.01);男性比例、高脂血症、TC、TG、LDL-C、肾小球滤过率、吸烟明显降低(P<0.05,P<0.01);冠状动脉病变Syntax积分高(P<0.05),病变支数多(P<0.05),慢性闭塞病变比例高(P<0.05);老年组随访期间死亡事件发生率高(P<0.05)。结论老年ULM病变患者临床症状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介入手术应谨慎;术后随访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高龄冠心病(CAD)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CAD年龄≥70岁173例(高龄组)和年龄<70岁134例(非高龄组)行PCI患者的临床病变特点、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近中期临床疗效。结果高龄组行PCI的总成功率与非高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99%vs 98%,P>0.05);高龄组死亡率(0.00%)与非高龄组死亡率(1.4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冠状动脉、外周血管并发症无明显差异;高龄组冠状动脉病变较非高龄组重,支架置入率高于非高龄组(92.6%vs 90.1%)。随访24月,两组间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高龄CAD患者行PCI是安全的,其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及近中期疗效与非高龄患者比较无差异。PCI同样是高龄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一种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高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AD)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1)的391例CAD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超高龄组(≥80岁,n=116)、老年组(71~79岁,n=275)的临床及介入治疗资料的特点.结果 与老年组比较,超高龄组心力衰竭患病率(25.9% vs 11.3%)、术前肌钙蛋白T(cTnT)阳性率(41.4% vs 28.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1.19±0.35) vs (1.12±0.29)mmol/L]、PCI术前术后肌酐差值[(1.84±17.5) vs (-2.01±12.2)μmol/L]、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比例(21.6% vs 13.5%)、Gensini积分[(45.62±31.18) vs (40.48±28.12)]均明显增高(均为P<0.05);总体病例分析显示男性、合并糖尿病、血清肌酐水平高的患者Gensini积分显著升高(均P<0.01),Gensini积分随着脂蛋白a[Lp(a)]的升高而升高(P<0.05)、随HDL-C的升高而降低(P<0.05);胱抑素C(Cys C)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显著负相关(r=-0.509,P<0.01);eGFR≥60ml/(min·1.73m2)组的Cys C水平显著低于eGFR<60ml/(min·1.73m2)组[(1.30±0.26) vs (2.01±0.53)mg/L,P<0.01].结论 超高龄CAD患者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急性冠脉综合征比例大,多合并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慢性完全闭塞(ISCTO)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预后及安全性。方法 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入院复查造影发现有ISCTO病变的38例老年患者(年龄≥70岁)及53例非老年患者(年龄70岁)行再次PCI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PCI治疗结果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心力衰竭的比例高于非老年组(均P0.05)。老年组ISCTO中绝对性闭塞、刀切状病变、长度≥15 mm、直径≤2.5 mm、病变处弯曲≥45°或有分支发出的病变比例均高于非老年组(均P0.05)。两组病变手术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90%vs 92%)。两组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期间无MACE发生,无患者进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分别随访(12±4)个月和(13±5)个月,老年组心绞痛复发率低于非老年组(P0.05),两组MACE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老年患者的ISCTO病变行PCI治疗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老年和高龄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比较青中年(45~60岁,33例)、老年(60~74岁,92例)和高龄老年(75~89岁,76例)CHD患者的临床和冠脉介入治疗特点、PCI即刻成功率及并发症、PCI术后6月~2年内主要心脏事件(MACE)和终点事件的发生.结果 老年和高龄老年组合并多种疾病和/或危险因素的发生高于轻中年组患者(P<0.05,P<0.01).老年和高龄老年组单支和简单病变少于青中年组,而双支、多支及复杂病变明显增多.从青中年组、老年组到高龄老年组,Gesini积分逐渐增高.对应的PCI参数显示:与青中年组相比,老年组、高龄老年组预扩张比例增高,平均每例置入支架数、治疗病变数增加. 除1例发生冠脉内急性血栓、1例发生冠脉穿孔破裂外,整组对象PCI的即刻成功率为99.01%(199/201),其中高龄老年组即刻总成功率为98.68%,与青中年组(100%)、老年组(98.91%)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高龄老年组完全血运重建的比例低于老年组(P<0.05)和青中年组(P<0.01),其MACE的发生风险为轻中年组的5.47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不完全血运重建(OR=2.14,95%CI=1.37~5.72)是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有适应证的老年和高龄老年患者能耐受PCI,PCI即时成功率、院内无事件生存率与年轻患者相当,高龄不是PCI的禁忌证,且高龄CHD患者完全血运重建可能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及住院期间的预后。方法将连续247名接受直接PCI治疗的ST段抬高的AMI患者分为3组:≥75岁为高龄组(研究组,63例),65~74岁(老年组,80例)及<65岁(低龄组,10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高龄组及两个对照组患者接受直接PCI治疗的安全性及住院期间的预后。结果高龄组患者的外周血管严重病变、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及钙化弥漫性病变多于两个对照组,但三组PCI治疗的成功率相当(分别为90.5%、93.8%和95.2%,P>0.05);高龄组患者PCI后24h内肾功能恶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龄组患者住院期间严重心血管事件(死亡、再梗死)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2.7%、7.5%、2.9%,P=0.02)。大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T段抬高的高龄AMI患者直接行PCI治疗安全可行;但近期疗效略逊于低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糖尿病组36例,非糖尿病组51例)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接受PCI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左主干PCI治疗的方法、疗效和随访结果。结果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外糖尿病组左主干合并前降支病变的比例高于非糖尿病组外,两组病变部位及合并病变冠状动脉分支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支架植入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36/36)vs.98%(50/51),P0.05]。两组介入治疗的各项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治疗后1年各项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均未发现左主干支架内有局部血栓的影象学表现。共83例患者随访到2007年12月,临床随访率95.4%(83/87),随访时间(31.8±6.3)个月。至随访结束,2例死亡,病死率2.4%(2/83),共有7例复发心绞痛,4例经造影证实为左主干支架内再狭窄。结论合并糖尿病的左主干病变患者,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进行介入治疗可以获得与非糖尿病患者相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操作技术特点。方法对2002年1月至12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连续进行的1294例择期PCI并置入支架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临床资料、介入治疗特点以及靶病变的位置、类型、长度等特征。结果糖尿病患者占20.8%,糖尿病组肥胖、女性、高血压、血脂异常、既往PCI患者的比例均较非糖尿病组高。糖尿病组右冠状动脉、双支或三支血管病变、高危险型病变显著多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的平均治疗病变数及置入支架平均数均显著多于非糖尿病组患者(分别为1.63±0.82处比1.51±0.77处,1.66±0.84个比1.51±0.81个,P均<0.05)。糖尿病组术前狭窄程度、预扩张球囊平均长度、最大直径、最大充盈压力以及最长充盈时间均值都显著大于非糖尿病组[分别为91.00%±6.62%比89.81%±6.64%,17.07±6.31mm比16.07±7.28mm,2.30±1.11mm比2.12±0.94mm,996±444kPa(即9.86±4.40atm)比914±480kPa(即9.05±4.75atm),20.94±14.69s比18.26±14.65s,P均<0.05],而所置入支架平均直径则较小(3.15±0.47mm比3.23±0.43mm,P<0.05),但其他技术特征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间的PCI操作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受累范围广,高危险型病变显著多于非糖尿病患者,在有选择的病例,PCI仍是治疗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351例,分为老年组273例,高龄组78例。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老年组单支病变明显高于高龄组,双支、3支病变及合并左主干病变明显低于高龄组(P<0.05,P<0.01)。高龄组置入2个以上支架数、住院期间择期再次PCI、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和≥KillipⅢ级心功能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P<0.01);2组住院时间、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期间再梗死、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和30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发生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1月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346例CTO病变患者,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5周岁)149例和非老年组(65周岁)197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情况等资料,并通过3年随访记录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再复发和死亡情况。结果老年组术前血肌酐浓度、吸烟患者比例、三支血管病变患者比例、血管迂曲或钙化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治疗开通成功的老年和非老年患者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再次血运重建等心血管事件的总发生率(11.42%、9.62%)明显低于PCI治疗开通不成功患者(29.55%、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治疗后的老年和非老年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左主干病变是老年冠状动脉CTO患者3年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因素(OR=3.196,95%CI:1.203~6.184,P0.05)。结论 PCI治疗可作为老年冠状动脉CTO病变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合并左主干病变是老年冠状动脉CTO患者3年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SH)和总胆红素(TBIL)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测定的血清TBIL和TSH水平,2015年2月~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PCI治疗的156例CHD患者被分为高TSH组(72例)、低TSH组(84例)以及高TBIL组(94例)、低TBIL组(62例)。对比治疗前不同水平TSH、TBIL组患者临床指标、冠脉病变特征以及PCI治疗情况;治疗后1年不同TBIL、TSH水平组患者生存情况。结果:与低TSH组比较,高TSH组的高血压及吸烟比例、Hb、LVEDd、LVEF、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而空腹血糖及hsCRP水平显著降低,P均=0.001。与低TBIL组比较,高TBIL组的高血脂及糖尿病比例明显减少,Hb水平、LVEDd、LVEF均显著降低,仅hsCRP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与低TSH组比较,高TSH组置入支架数量和支架长度均显著升高,P均0.01;与低TBIL组比较,高TBIL组开口病变比例、置入支架数量和支架长度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高TSH组、低TBIL组患者MACE发生率分别显著高于低TSH组、高TBIL组(19.44%比4.76%,25.81%比4.26%),P均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TSH组无MACE生存率显著低于低TSH组(83.33%比95.24%,P=0.029),低TBIL组的无MACE生存率显著低于高TBIL组(74.19%比95.74%,P=0.001)。结论:冠心病PCI患者术前血清TSH、TBIL水平与患者预后有关,且术前高水平TSH、低水平TBIL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与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10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258例)和预后不良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TSH、TPOAb、TgAb水平,分析冠心病PCI术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冠脉C型病变(17.83%比30.77%)、植入支架数≥3枚(13.57%比26.92%)比例及TSH[(2.63±0.16)mU/L比(2.81±0.15)mU/L]、TPOAb[(24.51±3.49)IU/ml比(41.89±7.24)IU/ml]、TgAb[(113.30±10.60)IU/ml比(147.60±13.22) IU/ml]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脉C型病变、植入支架数≥3枚、TSH、TPOAb、TgAb是冠心病患者PCI手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84~3.002,P<0.05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和血运重建特点.方法 以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215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2型糖尿病组77例和非糖尿病组138例,分析临床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特点.结果 与非糖尿病组比较:(1)2型糖尿病组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比例较高(87.0%比74.6%,P<0.05),三酰甘油水平较高[(2.03 ± 1.22) mmol/L比(1.65±0.78) mmol/L,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58.03%±9.80%比61.07%±7.35%,P<0.05);(2)2型糖尿病组单支病变发生率低(16.9%比43.5%,P<0.01),多支病变发生率高(39.0%比25.4%,P<0.05);(3)两组患者血运重建策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比例较高(17.2%比7.3%,P<0.05),选择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平均置入支架数目较多[(2.06±0.95)枚比(1.66±0.83)枚,P<0.01].结论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的发生率高,冠状动脉病变严重且弥漫,血运重建方式更复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超高龄患者的随访资料,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方法 入选行冠脉支架植入术1年以上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患者共397例,根据年龄是否≥80岁分为超高龄组(n=67)与对照组(n=330)。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特点、晚期支架内再狭窄率以及超声心动指标,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分析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 超高龄组患者平均年龄(83 ± 3)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3 ± 9)岁 (P<0.01)。超高龄组患者晚期支架内再狭窄率为40%,对照组患者为3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超高龄组患者白细胞(P<0.05)、血红蛋白含量(P<0.01)、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3)(P<0.01)以及游离T3 (P<0.01)的水平均偏低;而高血压(P<0.05)及血清肌酐(P<0.01)水平偏高;与对照组患者超声心动结果比较,超高龄组患者室间隔厚度偏大,左室舒张末径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射血分数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期间,超高龄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两组不良事件的构成比例无显著差异;年龄是影响PC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超高龄PCI患者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更常见,远期预后更差。年龄是影响PCI手术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3年3月至2006年2月间共80例冠心病患者接受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包括进口Cypher支架和国产Firebird支架),按年龄分为高龄组(≥70岁)51例,对照组(<60岁)29例。记录并比较两组基本临床情况、冠状动脉造影与介入治疗情况和术后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除了年龄外,其他基本临床特征无显著差异;造影结果显示高龄组多支血管病变比例大于对照组;支架手术时高龄组在靶病变严重程度、平均手术血管支数、支架个数、支架总长度均高于对照组,完全血运重建比例低于对照组;两组直接支架术比例分别为7.84%和27.59%(P<0.05),需后扩张修饰分别为43.14%和20.69%(P<0.05);术后18.9±8.5个月临床随访,两组心绞痛复发率分别为25.49%和6.90%(P<0.05),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3.73%和6.70%(P>0.05)。结论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但术后随访心绞痛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CTO并行PCI治疗的患者232例,按年龄分组,对比分析老年组108例,年龄≥60岁,平均(66.6±5.4)岁,中青年组124例,年龄60岁,平均(51.3±6.3)岁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特点、闭塞血管开通率、围术期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老年组患者冠心病家族史比例低于中青年组,与PCI相关的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较中青年组高(P0.05)。但2组患者的闭塞病变血管支数及部位、平均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应用导丝数量及球囊数量、支架植入数、闭塞病变开通率、随访术后心功能改善情况、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CTO病变行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以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中青年CTO患者比较无差异,但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远期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高龄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年龄≥80岁的高龄冠心病患者19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介入治疗组92例和药物治疗组104例,对2组患者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12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无事件生存、再入院、再发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出血等不良事件,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药物治疗组比较,介入治疗组冠状动脉3支病变比例和肌酐水平明显增加,有统计学差异[70.65%vs25.00%,(82.63±25.35)μmol/L vs(71.09±22.71)μmol/L,P0.01]。介入治疗组无事件生存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再入院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有统计学差异(66.30%vs 50.96%,25.00%vs 44.23%,P0.05);2组再发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及出血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具有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Poor R wave progression,PRWP)特征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方法收集住院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符合PRWP患者45例,采用分层随机方法选出无PRWP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90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针对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各自Gensini积分。结果冠心病合并PRWP组老年患者比例(年龄≥65岁)、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UA/NSTEMI)人数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3.33%比70.00%,66.67%比38.89,P0.05),PRWP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减退(LVEF50%)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35.56%比16.67%,P0.01);冠心病合并PRWP组中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20.00%比7.78%,P0.05),两组的Gensini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14.60(9.50,19.0)比10.5(6.00,13.00),P0.01];PRWP组患者中前降支近段狭窄病变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40.00%比21.11%,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PRWP患者年龄更高,UA/NSTEMI及心功能减退情况更常见,同时冠状动脉病变更加严重,冠心病合并PRWP患者中病变累及前降支近段更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