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比并探讨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眼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就诊并行波前像差引导的LASEK为治疗组,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为对照组,各25例50只眼,对术前、术后1、3、6个月进行视觉质量评价。结果 2组术后屈光度数及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的高阶像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LASEK和LASIK都会使眼高阶像差不同程度地增加,LASEK的增加幅度小于LASIK。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传统LASIK矫正近视术后6个月时波前像差的变化.方法:将行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的近视患者69例(138眼)作为试验组,行传统LASIK的近视患者69例(138眼)作为对照组,按屈光度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3组,各23例(46眼).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视力和波前像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试验组、对照组术后6个月时视力在1.5~2.0者分别为55眼(39.86%)、22眼(1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6个月,试验组高阶像差的RMS值(RMSh)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6个月,试验组低度近视Z6和Z12较对照组低,中度近视Z6、Z7和Z12较对照组低,高度近视Z6和Z12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术后较传统LASIK有更好的裸眼视力.波前像筹引导的LASIK在矫正高阶像差尤其是三阶和四阶像差方面较传统LASIK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飞秒激光辅助的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屈光矫正前后裸眼视力、波前像差、对比度视力、夜晚主观症状,评价其术后视觉质量。方法 选取在开封市中心医院行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的近视患者96例(96眼),分为2组,一组行FS-LASIK,另一组行LASIK,观察并比较术前及术后1、3个月的6㎜瞳孔直径高阶像差、暗环境下亮、暗两种背景时对比度为100%、25%、10%、5%的视力,以及夜晚视力的主观症状问卷,包括夜视力下降、重影、光晕、星芒。结果 术后两组间的裸眼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总高阶像差RMS值较术前分别增加1.39倍、1.43倍,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间总高阶像差无统计学差异(P>0.05)。暗环境暗背景下,FS-LASIK组术后3个月5%对比度视力(0.58±0.13)优于LASIK组(0.68±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9,P值为0.039,P<0.05)。暗环境亮背景下,FS-LASIK组术后3个月5%对比度视力(0.47±0.14)优于LASIK组(0.58±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3,P值为0.031,P<0.05)。患者夜晚主观症状比较,包括夜间视力下降、重影、光晕、星芒。FS-LASIK组术后3个月在夜间视力下降上优于LAS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5)。结论 在准分子激光矫正近视中,FS-LASIK术后视觉质量优于LASIK,尤其在低光照度和夜间环境下,FS-LASIK更显其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Q值引导的非球面切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眼的疗效。方法接受Q值引导的非球面切削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53例(106只眼)作为试验组,同期接受标准LASIK手术的60例(120只眼)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个月时,试验组与对照组裸眼视力(UCVA)均达到最佳矫正视力(BCVA),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瞳孔直径为6mm时,试验组术后1个月、3个月球差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值引导的非球面切削术术中引入的球差小于标准LASIK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近视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210例近视散光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的裸眼视力、残留散光度及并发症。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有显著提高,近视散光矫正有明显效果,且患者术后残留散光度有明显改善,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临床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近视散光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前弹力层下角膜原位磨镶术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干眼的不同。方法准分子激光治疗976例(976眼),其中SBK560例(眼)LASIK416例(眼),测量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染色(FS)、BUT、SchirmerⅠ(SIt),干眼主观问卷调查,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SBK组LASIK组术后各时间的裸眼视力和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3,P=0.436)。FS术后1个月,3个月SBK组优于LASIK组差异明显(P值分别为0.039,0.012)。BUT术后1周,1个月SBK组占优势(P值分别为0.016,0.042)。手术后两组SIt值与手术前及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干眼主观症状中异物感和视疲劳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涩感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前弹力层下角膜原位磨镶术(SBK)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屈光不正的方法,在术后干眼恢复上要比传统LASIK治疗更好。  相似文献   

7.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眼的效果.方法 对101例(197眼)近视眼行LASIK手术,按屈光度分为三组,Ⅰ组:<-6.00 D(57眼);Ⅱ组:-6.25~-10.00 D(109眼);Ⅲ组:>-10.25~-15.00 D(31眼).检查术前和术后1年的视力(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厚度和角膜地形图.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1.0者在各组分布的比率分别是94.3%、80.3%、42.0%;残余屈光度≤±0.50 D分别是99.3%、85.7%、59.7%.屈光度在术后3个月稳定,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LASIK是治疗近视艰较理想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高度近视手术前后视力及眼调节力变化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200只眼)高度近视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患者屈光度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近视程度较低的对照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和剩余屈光度均优于实验组患者(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术后视力,具有较为满意的眼调节力,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眼术前检查、术后疗效和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148例(295眼)屈光度-6.00~-14.75 D的高度近视眼患者进行LASIK治疗的临床资料.在术后12-24个月比较术前和术后视力、屈光度的变化、眼压、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 术后12-24个月时,148例患者295眼中有257眼(87.12%)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271眼(91.86%)球镜残留屈光度在-1.00 d以内; 术后裸眼视力低于术前矫正视力,且近视屈光度高于-1.00 D的屈光回退24眼(8.13%).结论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具有安全、有效、稳定等特点,是治疗近视的理想手术,但对于高度近视眼患者要注重手术前检查和手术参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部分患者虽然裸眼视力可以达到1.0,但仍然会主诉视物不适感,夜间存在眩光、光晕等症状,因此对准分子激光手术的疗效评价也从单一的视力转变为对视觉质量的综合评价。目前的研究大多表明,LASIK术后明亮环境下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较之于术前均有明显下降[1],然而对于暗环境下患者视觉状况的研究较少。日常有许多实际情况是处在比较暗的环境之  相似文献   

11.
郭昕 《医药论坛杂志》2011,(13):52-53,56
目的 观察Zyoptix个体化非球面切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RK)治疗近视眼的疗效.方法 接受Zyoptix个体化非球面切削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63例(126只眼)作为试验组,同期接受Zyoptix波前引导LARK手术的68例(136只眼)作为对照组,对2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2组术后屈光度数差异无显著...  相似文献   

1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远视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远视临床效果。方法32例(46眼)因远视屈光不正而接受了LASIK手术。结果术后6月视力0.12~1.2,平均0.64±0.32。与术前视力0.31±0.17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与术前矫正视力0.57±0.29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52>0.05)。患者自我满意。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43眼(占93.48%),不变3眼;术后视力较术前矫正视力提高26眼(56.52%),不变15眼(32.61%),下降5眼(10.87%)。未发现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结论LASIK治疗远视效果肯定,术后视力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治疗复性近视散光的疗效.方法 采用LASIK对68例(116眼)复性近视散光进行治疗.根据散光度大小分为两组:Ⅰ组(-2.25~-3.00 D)和Ⅱ组(-3.25~-6.00 D).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和屈光度.结果Ⅰ组术后平均散光度从术前(-2.51±0.68)D下降为(-0.51±0.25)D;Ⅱ组术后的平均散光度从术前(-3.85±0.40)D下降为(-0.52±0.22)D.术后12个月时两组残留散光度无明显差别.两组术后的平均裸眼视力均好于术前矫正视力.结论 LASIK治疗复性近视散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屈光稳定性和屈光度数回退的原因。方法将486例(798只眼)近视患者按屈光度数分为A组492眼(-1.25- -6.00D)和B组306眼(-6.25- -20.00D)行LASIK矫正,随访4年,对术前、术后视力、屈光度数、角膜厚度和角膜激光切削区范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屈光度数:A组术后4年正常术眼的屈光度数为(+0.50- -0.75D)者441眼(占89.63%),回退术眼的屈光度数为(+1.35±-0.35D)者51眼(占10.37%);B组正常术眼的屈光度数为(+0.50- -0.75D)者192眼,回退术眼的屈光度数为(+1.35±-0.35D)者114眼。两组中回退术眼的平均屈光度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角膜厚度:A组术后正常术眼角膜厚度为447.58±31.64μm,回退术眼角膜厚度为486.58±35.46μ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中正常术眼角膜厚度为436.57±25.54μm,回退术眼角膜厚度为441.38±24.53μm,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激光切削区范围:A组正常术眼切削区直径为5.98±0.37mm,回退术眼切削区直径为4.65±0.48m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正常术眼切削区直径为5.55±0.84mm,回退术眼切削区直径为4.25±0.36m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ASIK可有效治疗-1.25.00- -20.00D的近视。高度近视、角膜厚度偏薄和激光切削直径较小者,术后易出现屈光度数回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出现角膜铁质沉着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搜集行LASIK手术患者39例(78眼),描述角膜铁质沉着特征,并分析其与术后时间、术前屈光度、泪膜破裂时间、泪膜分泌量结果及干眼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78眼中有53眼(67.9%)发现有角膜铁质沉着,位于角膜上皮细胞层基底细胞部位,颜色从淡黄色到黄褐色均有,形状有环状、片状、条索状、点状等,均位于角膜中央,与相应角膜地形图对照,铁质沉着部分为角膜经切削后最低部位,即角膜曲率最小部位,或者为角膜切削边缘,即角膜曲率变化最大部位,也就是角膜最陡峭部位.角膜铁质沉着的出现与手术前屈光度、手术后时间呈正相关[r=0.410,P<0.01;r =0.398,P<0.01],与BUT、泪液分泌量、干眼症状之间无明显相关.结论 角膜铁质沉着是LASIK术后的临床体征之一,可能与LASIK术后泪池的形成有关,但其发生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与黄斑出血的关系作一回顾性探讨.方法统计分析2001年7月至2005年7月做LASIK术1840例(3 430只眼)术后发生黄斑出血的病例.结果1 840例(3 430只眼)术后发生黄斑出血7例(9只眼),占0.26%,术后到出血时间最短20 d,最长8个月.出血9只眼中术前近视度最低-17.00D,最高-28.00D,曾有黄斑出血史2例(2只眼),术后都发生再出血.术前黄斑部见Fuchs斑65只眼,发生出血4只眼,占6.15%,明显高于无Fuchs斑者.结论我们认为LASIK术后与黄斑出血没有直接因果关系,LASIK术不会增加黄斑出血的机率,但有黄斑出血史或黄斑有明显病变,FFA检查见荧光渗漏等严重改变者不宜做LASLK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双眼植入衍射多焦点人工晶体和单焦点人工晶体后的视觉质量。方法选取25例(50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分为多焦组和单焦组。常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多焦组10例20眼,植入衍射多焦点IOL(Tecnis ZMA00),单焦组15例30只眼,植入单焦点球面人工晶体(AR40e)。术后3个月测裸眼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近视力,中文阅读视力,测对比敏感度,立体视,发放视觉症状,脱镜率及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均可获得满意的裸眼远视力和最佳矫正远视力,MIOL组裸眼近视力明显好于SIOL组(P<0.01)。MIOL组患者的裸眼阅读视力和矫正远视力下阅读视力显著高于SIOL组(P<0.05),多焦组在明视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轻度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OL组裸眼近立体视锐度和矫正近视力下近立体视锐度明显优于SI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OL组在中、近距离工作和阅读时的脱镜率达90.00%,SIOL组脱镜率为2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少数患者轻度视觉(眩光、光晕等)症状,总体满意度MIOL组为91.12%,SIOL组为86.11%。结论双眼植入衍射多焦点人工晶体可以获得较好的全程视力,立体视觉更好,近用脱镜率高,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8.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宏  贾宝珠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4):3661-366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500例(1 000眼)近视患者(-0.751D~-15.00D)行LASIK.术后随诊12个月,观察并分析其并发症.结果:术中负压吸引失败5眼(0.5%),角膜瓣形成不全6眼(0.6%),游离瓣12眼(1.2%),角膜血管翳出血28眼(2.8%),角膜瓣层间异物残留20眼(2%),角膜上皮内生及植入7眼(0.7%),结膜下出血160眼(16%),术后眩光及夜驶困难26眼(2.6%).偏心切削40眼(4%),中央视岛形成5眼(0.5%),弥漫性板层角膜炎DLK8眼(0.8%),青光眼2眼(0.2%),感染2眼(0.2%),术后屈光欠矫或过矫1.00D者50眼(5%).结论: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但仍存在并发症,有提高手术技巧和完善手术设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后表面形态变化。方法将151例(288眼)近视患者按近视程度分为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采用眼前节全景仪分别于术前,术后1、3、6个月检测各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和角膜后表面高度,并进行动态对比分析。结果低、中度近视组术后各时间段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后表面高度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而在高度近视组,术后1、3个月角膜后表面屈光力比术前均有增加(P<0.05),术后6个月角膜后表面屈光力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术后各时间段角膜后表面高度均较术前增加(P<0.05)。结论 LASIK手术可改变高度近视患者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后表面高度,眼前节全景仪对于高度近视LASIK术后疗效观察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后高度变化。方法对虹膜定位成功后行CustomvueTM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患者154眼,按等效球镜分为低度(0.00~-3.00D,43眼)、中度(-3.25~-6.00D,75眼)、高度(-6.25~-9.00D,36眼)近视三组,采用眼前节全景仪分别测手术前、术后1、3、6个月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后高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在低、中度近视组中,术后各时间段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后高度值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在高度近视组中,术后1、3个月时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后高度均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6个月时这两项指标较术后1个月时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不影响低、中度近视患者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后高度,而在-6.25~-9.00D的近视患者中这两项指标可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