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目的: 研究妇科门诊就诊患者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状况及其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相关性,为HPV感染防治提供临床证据。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门诊行宫颈HPV检测的1 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年龄范围为21~65岁,就诊原因主要包括生殖内分泌疾病、阴道分泌物异常、既往HPV感染、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妇科体检,记录妇科检查时肉眼观察下的宫颈外观,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对宫颈细胞标本进行HPV检测,分析不同年龄、就诊原因和宫颈外观者的HPV感染情况。结果: HPV的总感染率为40%(452/1 130)。前5位最常见的HPV感染型别依次是HPV16,58,52,51和18型。在就诊患者中,60~65岁年龄组HPV感染率最高,达74.07%;因阴道分泌物异常就诊患者HPV感染率最高(54.57%),其次是因既往HPV感染者(50.77%)。宫颈光滑组及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组间HPV总感染率(39.94% vs. 40.08%)、高危型HPV感染率(33.75% vs. 34.09%)、低危型HPV感染率(4.33% vs. 3.93%)、疑似高危型HPV感染率(1.86% vs. 2.07%)、单一型别HPV感染率(28.95% vs. 28.10%)和多重型别HPV感染率(10.99% vs. 11.9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感染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无关,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高龄、阴道分泌物异常及既往HPV感染患者HPV筛查,及时发现HPV持续感染,针对性地予以干预,有效预防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关系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2004年8月-2005年5月期间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591位女性的宫颈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型分型检测,比较不同宫颈病变类型组HPV多重感染的比例。结果本组资料中多重感染的比例为44,6%,最常见类型为HPV52、58及HPV16、18二重感染。除宫颈鳞癌组,HPV多重感染的比例随宫颈病变级别增加而增加,各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9,18(10)
目的:探讨HPV亚型在宫颈疾病谱中,即从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和CINⅢ)到宫颈癌连续发展中的分布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2008年6月在我院妇科因宫颈疾病就诊的189例患者HPV亚型检测的结果。结果:HPV总感染率56.1%(106/189),复合感染率22.6%(24/106)。正常者HPV感染率19.1%(12/63),检测到的HPV亚型主要是HPV52,58,53,16和33。CINⅠ者HPV感染率57.9%(22/38),最常见的HPV亚型是HPV52,其次是HPV58,16,33和18。CINⅡ者HPV感染率70.5%(31/44),HPV52,16,58,33和18等亚型最常见。CINⅢ者HPV感染率89.3%(25/28),HPV亚型以HPV16,52,58,31,33为主。宫颈癌患者,HPV阳性率100%(16/16),HPV16检测率最高,其次是HPV18,52,58和33。结论:宫颈疾病谱中最常见的高危型HPV亚型是HPV16。不同宫颈病变中HPV亚型感染的差异可能反映了其潜在转归能力,同时提示临床医师应关注宫颈疾病患者高危HPV亚型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高危型乳头瘤病毒(HPV)在维吾尔族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分布及意义。方法应用Hybrimax基因芯片导流杂交技术,对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HC2结果阳性的428位维吾尔族及汉族妇女的宫颈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型分型检测。结果 HPV16型在维吾尔族及汉族妇女在慢性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等不同病变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民族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感染在两个民族同样是以单一感染为主,其中HPV16型单一感染最多。除HPV16、18型外,维吾尔族妇女全部宫颈脱落细胞中(宫颈炎、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常见亚型检出次数依次为HPV52、53、58、39、68,31、66、56、6和11型。汉族妇女为HPV52、58、53、31、33、68、66、39、45、11、6和CP8304型。结论 HPV16型感染是维、汉妇女正常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中常见的型别,同时随着病变进展所占比例增加,两个民族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HPV16、18型以外,高危型HPV52、58型在维、汉妇女各级别病变中最多见。维、汉妇女宫颈各病变中HPV感染以单一感染为主,两个民族妇女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以HPV16型单一感染为最多见。 相似文献
6.
高危型HPV负荷量与宫颈癌及其前期病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负荷量与宫颈癌及其前期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于本院行宫颈癌筛查的122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观察高危型HPV负荷量和宫颈癌及其前期病变的关系,并用ROC曲线分析,确定HC-Ⅱ法检测高危型HPV-DNA判断宫颈病变≥CINⅡ理想的RLU/CO界值。结果:1221例患者组织学诊断为慢性宫颈粘膜炎667例,CIN407例(其中CINⅠ109例、CINⅡ~Ⅲ298例),宫颈癌147例。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Ⅲ和宫颈癌患者高危HPV-DNA负荷量的中位数分别为32.58,58.16,103.83和173.68。根据ROC曲线,统计结果中各可能切点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发现确定预测≥CINⅡ宫颈病变最佳RLU/CO值为3.155,该点灵敏度88%,特异度57%,Youden指数0.446。结论:高危型HPV负荷量与宫颈癌及其前期病变存在明显相关性,预测≥CINⅡ宫颈病变高危HPV负荷量最佳值为3.155。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与HPV L1蛋白联合检测在判断宫颈疾病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 年1 月—2012 年7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检测HPV分型高危型阳性,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最后经组织病理确诊的1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PV L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HPV亚型、L1蛋白及病理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在炎症、宫颈上皮内瘤变Ⅰ(CINⅠ)、CINⅡ/Ⅲ和鳞状细胞癌(SCC)中,HPV L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4.3%(27/42)、54.5%(6/11)、15.7%(8/51)、0(0/10),HPV L1蛋白阳性率随着宫颈上皮病变加重而逐渐降低(P<0.05)。在114例患者中,HPV16感染阳性最多,占50%(57/114),其次分别为52型(14.91%)、58型(14.04%)、18型(7.89%)。HPV L1蛋白在HPV16和18亚型中呈低表达,在52、58亚型中呈高表达,且在感染HPV52、58亚型患者中L1蛋白阳性组中炎症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L1蛋白阴性组中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 L1蛋白的检测有助于判断宫颈疾病的程度及恶性进展趋势,联合HPV分型检测对其预后和处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宫颈HPV感染与端粒改变及端粒酶激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 ,宫颈HPV感染呈上升趋势 ,研究表明 ,高危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高危HPV转化基因E6和E7整合于宫颈细胞DNA中 ,可通过激活端粒酶 ,影响端粒而改变宿主细胞的生长模式。现就宫颈HPV感染与端粒改变及端粒酶激活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旨在加深对HPV致癌机制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一高危HPV亚型与多重高危HPV亚型感染对宫颈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有性生活史并出现临床症状的患者137例,比较患者细胞学、病理学结果出现的概率;比较单一高危HPV亚型与多重高危HPV亚型感染对宫颈病变影响的差别。结果:①在全部感染病例中,以20~49岁者居多,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呈现下降趋势。②感染病例中,高危型别以HPV16感染率最高。③在宫颈高级别病变中,以HPV16感染率最高。④单一高危与多重高危HPV感染相比较,宫颈细胞学和病理学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高低危混合HPV感染中低级别病变概率高于单纯高危HPV感染,而高级别病变则相反。结论:①与单一高危HPV亚型相比,多重高危HPV亚型感染对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不明显。②与单纯高危HPV亚型感染相比,高低危HPV亚型混合感染更多表现为低级别宫颈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统计各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子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以上病例中的分布数据,为HPV疫苗引入中国以及在中国开展HPV疫苗效果评价的四期临床试验提供基线资料。方法:采用“三明治”技术进行病理切片,并运用SPF10-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DNA扩增,再利用DNA酶免疫测定法(DEIA)和包括25种型别特异性探针的反向杂交线型探针检测技术(LiPA)对HPV阳性标本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91例宫颈组织样品(包括13例CINⅡ,36例CINⅢ,40例鳞状细胞癌,2例腺鳞癌),通过DEIA检测时,HPV均为阳性,阳性率100%;通过LiPA检测时,HPV阳性89例,阳性率97.8%,以HPV-16为主,其次是HPV-58,HPV-18和HPV-31。其中单一型感染72例,双重感染11例,多重感染6例。结论:河南地区宫颈病变患者组织中HPV感染主要为单一型感染,以HPV-16和HPV-58为主,为目前已研制成功的预防性疫苗在中国开展人群疫苗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HPV-58在研究人群中的重要性也对新型疫苗的开发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11.
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在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评价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即凯普导流杂交HPV DNA检测法(简称HybriMax)在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检测中的临床效用。初步探讨女性生殖道感染最常见的HPV基因型。方法从2004年6月—2005年5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妇科行宫颈癌筛查的患者7520例中选取591例,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正常者138例,异常者453例,并对异常者按组织病理学分为炎症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宫颈癌组和湿疣组。采用HybriMax方法对591名患者进行宫颈细胞21种HPV基因型分型检测,并对其中的413例同时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HC-Ⅱ)试验行13种高危型HPV检测。另选取453例细胞学异常者中的101例患者的组织切片进行原位杂交HPV16、18检测。比较不同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计算用HybriMax法检测的各组患者不同HPV基因型的阳性率。结果HybriMax与HC-Ⅱ两种方法检测13种高危型HPV的总符合率92.5%(382/413),总Kappa指数(KI)0.814,宫颈癌组符合率100.0%;与原位杂交检测结果符合率89.1%(90/101),KI为0.776。10种最常见的HPV基因型依次(按阳性率递减)为:细胞学正常者16、68、18、52、58、11、53、31、39、33;细胞学异常者16、52、58、18、33、31、81、53、68、66,宫颈癌组16、18、52、58、33、66、68、31、51、53。结论HybriMax与HC-Ⅱ、原位杂交检测结果一致性良好,且能对更多基因型确切分型。官颈病变患者最常见的6种HPV基因型为16、18、52、58、33、31。 相似文献
12.
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的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率及其基因型的分布。方法:用PCR-RFLP法检测239例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患者HPV感染并进行分型。先用PGMY09/11共同引物扩增生殖道粘膜型HPV L1区的高度保守区,然后联合使用RsaⅠ、MseⅠ、PstⅠ和HaeⅢ4个限制性内切酶对阳性PCR产物进行酶切,利用不同的酶切片段鉴定HPV的基因型。结果:在239例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患者中共检出205例(85·8%)HPV感染,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CINⅡ~Ⅲ)和宫颈癌中HPV感染率分别是66·7%,89·9%和9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中共检出22型HPV,其中主要基因型及其感染率分别是HPV16(45·6%)、58(12·1%)和52(6·3%)。结论: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中HPV感染的基因型至少可达22型,其中以HPV16、58和52为最常见。 相似文献
13.
导流杂交与杂交捕获二代用于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诊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导流杂交在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检测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对2004-08-2005-01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妇产科的310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用导流杂交法进行21种HPV亚型的分型检测,同时用杂交捕获二代(HC-Ⅱ)进行13种高危型HPV检测.比较两种方法13种高危型HPV检测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不一致标本进行基因测序.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良好,不同病变组Kappa指数均>0.4.测序结果60.0%与导流杂交法符合.结论导流杂交检测效果与HC-Ⅱ具有可比性,且能确切分型,是较理想的HPV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应用计算机辅助细胞检测系统检测子宫颈涂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细胞检测(computerasistedcytologictest,CCT)系统检测宫颈涂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omavirus,HPV)感染的敏感性与准确性。方法对158例外阴尖锐湿疣患者的子宫颈涂片,采用CCT检测技术进行细胞病理学诊断,其诊断标准依据TheBethesdaSystem(TBS)分类法。同期行阴道镜指引下的子宫颈活组织检查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宫颈拭子中的HPVDNA。结果CCT诊断宫颈HPV感染的敏感性:与组织学检查对照,为7462%;与PCR检测对照,为6911%。准确性:与组织学检查对照,为6772%;与PCR检测对照,为7088%。结论CCT作为一种细胞病理学检测技术,用于诊断宫颈HPV感染或亚临床感染,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D. Hellberg M.D. Ph.D. S. Nilsson A. Grad J. Hongxiu C. Fuju S. Syrjänen K. Syrjänen 《Archives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1993,252(3):119-128
Summary 201 cervical punch biopsies which showed CIN lesions and were obtained between 1967 to 1977 from Falu Hospital patients, with
long-term follow-up data were examined histologically and by DNA typing for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We used in situ hybridization
for HPV types 6, 11, 16, 18, 31 and 33 and related our findings to the behaviour of the lesion (103 regressed spontaneously
and 98 progressed, some of them to invasive cervical carcinoma). There was evidence of HPV infection in 75.6% (152/201) of
these lesions on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in 53.2% (107/201) on in situ DNA hybridization. Lesions positive for HPV by
both methods occurred in the younger age group (Pears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P=0.008). HPV 16 was found in 51/152 (33.6%) of the HPV lesions, HPV in 12.5%, and HPV 33 in 8.5% HPV 16 was highly significantly
(P=0.0001), and HPV 18 and HPV 33 were significantly (P=0.008 andP=0.007, respectivel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ing grades of CIN. Progression to invasive carcinoma was directly (and regression
inver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CIN in the first biopsy (P=0.005). Almost 74% (17/23) of the HPV-CIN III lesions progressed, while only 25% of the HPV-NCIN lesions (6/24) did so. The
progression rate was 84.6% for HPV 33 lesions and 52.9% for HPV 16. On the other hand, progression was less common with HPV
6 (25%), and HPV 31 (30.0%). Histological grade and HPV type appear to be of value as prognostic indices.
An erratum to this article is available at . 相似文献
17.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DNA检测与细胞学联合检查对子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检测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对广东省人民医院妇科门诊5210名妇女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检测高危型HPV DNA联合细胞学检查,同时进行阴道镜检查,并以宫颈活检的组织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受检者平均年龄(34±9)岁,筛查并最后经病理诊断为HPV感染89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83例,CINⅡ73例,CINⅢ80例,宫颈浸润癌54例,子宫内膜癌5例,阴道上皮内瘤样病变1例,宫颈结核1例。以组织病理学为确诊标准,高危型HPV DNA检测CINⅡ、Ⅲ的敏感度是92·22%,特异度是74·71%,阳性预测值5·19%,阴性预测值99·84%。宫颈细胞学筛查CINⅡ、Ⅲ,以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为分界点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0·00%、80·34%、11·94%和99·63%;以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为分界点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70·13%、91·58%、11·11%和99·51%;以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为分界点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48·05%、98·46%、31·90%和99·21%。高危型HPV DNA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筛查CINⅡ、Ⅲ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8·70%、73·08%、5·21%和100·00%。高危型HPV DNA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分别是:宫颈癌85·2%(46/54),CINⅢ92·5%(74/80),CINⅡ86·3%(63/73)和CINⅠ45·8%(38/83)。结论高危型HPV DNA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中有很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高危型HPV DNA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可使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有提高,但特异度未能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导流杂交基因芯片(HybriMax)、实时定量PCR(RT-qPCR)在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和定量分析以及对筛查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5月至2007年10月103例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宫颈疾病诊疗中心就诊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取宫颈脱落细胞行杂交捕获二代(HCⅡ)、HybriMax及RT-qPCR检测HPV,同时在阴道镜引导下取宫颈活体组织行病理学检查。以HCⅡ检测结果为对照,分析并比较HybriMax及RT-qPCR检测HPV感染与HCⅡ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HybriMax及RT-qPCR对筛查CINⅡ以上病变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结果 HybriMax、RT-qPCR检测HPV与HCⅡ的符合率分别为86.41%、96.12%;HybriMax筛查CINⅡ以上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0%、50.00%、40.63%、97.44%,RT-qPCR筛查CINⅡ以上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56.58%、45.00%、100%,且HybriMax、RT-qPCR分别... 相似文献
19.
Nina Jančar Boštjan J. Kocjan Mario Poljak Maja M. Lunar Eda Vrtačnik Bokal 《Europe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gynecology,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