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目的观察胰岛素皮下连续脉冲式输注对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状态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3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组68例和CSII组67例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结果CSII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的用量明显少于MSII组;低血糖的发生风险在两组患者间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状态,CSII强化治疗较MSII治疗具有更多的优点,可能是最合适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并分析采用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方法(胰岛素泵的强化治疗)治疗2型糖尿病(T2DM)高血糖状态的疗效以及剂量.方法 67例血糖控制差的住院T2DM患者,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不合用其他口服降糖药,观察达到满意血糖控制(FBG<7 mmol/L,2 h BG<10 mmol/L)的天数以及胰岛素泵的总量和基础量,并分析与上述指标相关的因素.结果 血糖达满意控制的平均天数为(6.45±3.47)天,胰岛素的日最大剂量为(62.99±18.58)U/kg或(1.09±0.34)U/kg,基础量为(28.11±8.35)U/kg或(0.49±0.15)U/kg.发生低血糖症(0.15±0.56)次/人.结论 经过胰岛素泵的强化治疗,T2DM的高血糖状态可在6~7天得以纠正.经相关分析,影响达目标血糖时间的因素为糖化血红蛋白HbA1c,影响胰岛素用量的因素为体重和HbA1c.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对比分析用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2型糖尿病高血糖达到满意水平时血糖值及所用的天数,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率。研究对象及方法: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均符合1997年ADA标准)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30例(简称CSⅡ组)接受胰岛素泵冶疗,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A组30例(MSⅡA组)三餐前及睡前(0:00Am)皮下注射诺和锐特充针和甘精胰岛素治疗,以及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B组(MSⅡB组)三餐前及睡前(0:00Am)皮下注射诺和灵R和诺和灵N。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由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组内比较采用T捡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捡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SⅡ组血糖达标时间最短,胰岛素最大用量最少,低血糖发生率最低。MSⅡA组次之,MSⅡB组最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日所用胰岛素剂量与胰岛素最大用量比较,三组均有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十甘精胰岛素有着与胰岛素泵相似的治疗优势可作为胰岛素泵替代在基层医院使用。而因其使用方便,价格相对录便宜,也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皮下持续输注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在糖尿病治疗措施中胰岛素仍是迄今最有效的药物之一。通过胰岛素泵进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jection,CSII)是一种理想的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法,但目前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的应用相对较少。本研究分析比较了胰岛素泵治疗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DI)两种治疗方案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甘舒霖30R皮下注射2次或3次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赖脯胰岛素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血糖控制优良率66.7%,观察组血糖控制优良率86.7%.两组血糖控制优良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0%,观察组总有效率90%.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血糖控制效果及疗效优于三餐前注射胰岛素治疗,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郭郁郁  龚静  陆颖理  朱慧  翟华玲  施超  林东平 《西部医学》2011,23(11):2109-2111
目的探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76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CSII组(88例)和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MSII)组(88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总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间血糖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总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为5.7%,显著低于MSII组的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SII治疗新诊断的T2DM患者,可更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糖尿病强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郭向阳  朱志刚 《中原医刊》2007,34(11):28-29
目的研究短期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胰岛素泵CSII组(68例)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Ⅱ)组(68例),观察其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剂量和低血糖次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都明显下降,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少于MSⅡ组,低血糖发生的次数更少。结论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控制血糖更为迅速、理想,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胰岛素泵CSⅡ)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MSⅡ)治疗糖尿病顽固性高血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3年-2004年收治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68例,治疗前血糖在17.8~31.5mmol/L,分别采用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胰岛素泵CSⅡ)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MSⅡ),CSⅡ组30例,MSⅡ组38例.结果 CSⅡ组治疗达到理想血糖控制的疗效和所需的时间明显短于MSⅡ组,CSⅡ组胰岛素用量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 CSⅡ对控制2型糖尿病顽固性高血糖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至今已公开发表的关于比较CSII和常规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应差异的随机对照试验论文,提取临床效应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11项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血糖达标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显示χ2=49.61,Z=11.82,P<0.00001,WMD=-3.71(-4.32,-3.09);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χ2=14.52,Z=15.33,P<0.00001,WMD=-8.82(-9.95,-7.69).经描述性分析,认为CSII治疗者低血糖发生较少.结论 CSII与MSII相比,可以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对初诊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型糖尿病(T2DM)20例患者随机分成CSII和MDI两组,CSII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治疗,MDI患者采用胰岛素笔治疗。经强化治疗后两组相差指标比较。结果:CSII组与MDI组相比,在血糖达标所需的时间(3.56±0.72)天vs(5.61±0.46)天,胰岛素用量(32.7±5.6)U/d vs(40.3±7.8)U/d,低血糖发生率2.3次/例vs 8.6次/例。3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II组和MDI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降糖治疗均有效,且CSII更能有效的控制血糖,节省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e subcutaneous insulinCSⅡ)及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ultiple subcutaneous insulinMSⅡ)两种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强度。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探讨CSⅡ和MSⅡ两种治疗方法在控制血糖、低血糖的发生率、注射区皮肤瘙痒及皮下结节出现频数以及病人生活质量、护理工作强度的差异。结果CSⅡ的临床疗效、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MSⅡ,CSⅡ的护理强度、不良反应明显低于MSⅡ。结论CSⅡ治疗有效地降低餐后2小时血糖;减少了低血糖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赖脯胰岛素,优泌乐)和短效人胰岛素(优泌林R)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差异。方法 86例住院需胰岛素治疗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优泌乐组和优泌林R组,胰岛素泵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每日3餐前后和睡前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量、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泵相关的副作用。结果优泌林R组和优泌乐组空腹血糖达标时间分别为(5.77±1.41)d和(3.17±1.36)d(P<0.01),餐后血糖达标时间分别为(8.64±2.39)d及(5.07±1.47)d(P<0.01);2周后3餐前和睡前血糖下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血糖控制情况,优泌乐组优于优泌林R组(P<0.05),优泌乐组胰岛素用量较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泌乐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优泌林R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输注优泌乐及优泌林R均能使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但优泌乐对餐后血糖控制更理想,血糖达标时所需时间更短,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3.
程瑞雪 《中外医疗》2013,32(17):4-5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两种方法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以该院收治的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4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A组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强化疗法,B组给予胰岛素泵强化疗法。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FPG、2hPG、HbA1c等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两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和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FPG、2hPG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l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较,B组胰岛素用量较少,血糖达标时间较短,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两种方法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均可获得较满意的降糖效果,其中胰岛素泵疗法药物用量少、血糖达标快、不良反应少,具有更好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志芹  杨静 《医学综述》2008,14(9):1384-1386
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β细胞功能损害是部分可逆的,胰岛素是作用最强的降糖药物,可使任何程度的高血糖得到有效控制,最大程度地解除糖毒性的影响。国内外部分临床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治疗可以使胰岛β细胞恢复部分功能,但也存在争议,认为目前尚缺乏胰岛素强化治疗获得短期良好血糖控制对健康长期影响的报道。  相似文献   

15.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亮  梅徽 《中华医护杂志》2006,3(2):115-115,114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5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并高血糖(FPG〉10mmol/L),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3-6wk后观察效果。结果治疗后Homa—IS、C肽、FINS等均显著升高,Homa—IR显著下降。结论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初发T2DM可显著改善胰岛D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观察短期强化血糖控制后患者游离脂肪酸(FFA)、脂联素等脂肪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28例初诊T2DM患者接受为期14d的CSⅡ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d后和治疗14d后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PG)、血胰岛素、胰岛素原、FFA和脂联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CSⅡ治疗前、后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1)治疗3d后和14d后患者FPG、HOMA-I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14d后FPG水平和HOMA-IR较治疗3d后进一步降低(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胰岛素原于治疗3d后和14d后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4d后与治疗3d后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14d后FFA和脂联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诊T2DM患者进行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增加脂联素水平,降低FFA水平,改善患者脂毒性、β细胞功能与胰岛素抵抗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内分泌科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层随机法将两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糖尿病教育,并从饮食和运动方面进行调整治疗,对照组在调整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二甲双胍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调整治疗的基础上再联合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每日三餐前30min皮下注射诺和灵R(短效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诺和灵N(中效胰岛素),胰岛素剂量根据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调整,连续治疗1个月.定期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C肽(FC-P)、餐后2h C肽(2h C-P)、餐后2h胰岛素(2hINS)水平以评估胰岛β 细胞功能;比较空腹血糖(FBG)、2hPG(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FINS、FC-P、2h C-P、2 hINS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OMA-IR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FBG、2hPG、HbA1C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FBG、2hPG、HbA1C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见心肝肾功能损伤,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1例患者出现低血糖表现.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 细胞功能,维持其血糖在正常范围,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超短效与短效胰岛素经胰岛素泵皮下输注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5例,分别给予经胰岛素泵皮下输注超短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治疗,治疗期间均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血糖水平监测,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FP G、2hPG及睡前血糖水平治疗前、治疗后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A组达标时间及胰岛素用量显著少于B组( 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后A组较治疗前、同期B组血糖均值、血糖标准差、血糖≤3.9mmoL/L时间百分比均明显低于B组(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短效胰岛素经胰岛素泵皮下输注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疗效佳、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陈穗琛  钱万桥 《中外医疗》2016,(24):148-150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对照组给予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治疗周期均为12周,治疗后观察两组治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低血糖发生率及胃肠道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FBG、2 h PBG HbAlc均明显降低,其中治疗后两组FBG,HbA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 h PBG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3例(6.0%)和10例(2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较好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且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