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爱华  王旭峰 《山东医药》2004,44(21):53-53
患者男 ,4 1岁 ,3年前因右股骨干骨折、左侧髌骨骨折并低血容量休克 ,在本院抢救时行左小腿胫前内侧大隐静脉切开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出院后局部遗有一黄豆粒大小的溃疡面 ,后逐渐扩大至 3cm× 3cm ,经多次治疗不愈。 1993年 5月2 0日 ,在本院行左下肢深静脉造影显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以“左下肢深静脉栓塞并左小腿胫前内侧溃疡”收入院 ,施行对侧大隐静脉转流术获愈。现将围术期处理介绍如下。术前处理 :手术前 ,上至脐部及双下肢切取血管部位的皮肤准备必须充分。对腹股沟部位 ,术前 3天应每日用肥皂水清洗局部 ,用消毒水冲洗会阴部并…  相似文献   

2.
3.
周荣  汪际  李奕卓 《肝脏》2024,(3):342-344
目的 探讨顽固性腹水患者的腹腔大隐静脉转流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6例应用腹腔大隐静脉转流术治疗顽固性腹水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资料,总结护理方法及患者对手术的配合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腹围较前明显减少,腹水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及消退,尿量也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患者术侧下肢皮温、色泽正常,双下肢水肿均得到减轻,足背搏动良好,无出血倾向。结论 做好术前、术中、术后和并发症的护理工作,能保证手术成功,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4.
对11例股浅静脉闭塞症患者利用自体大隐静脉作大隐静脉—胴静脉转流术并建立临时性动静脉瘘,术后辅以抗凝药物治疗,术后3个月结扎临时性动静脉瘘。随访10例,随访时间11—67个月,6例转流静脉通畅,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率60%;4例闭塞,但未出现溃疡等严重并发症。提示原位大隐静脉—胭静脉转流术术后大隐静脉通畅率不高,但结合暂时性动静脉瘘手术,仍不失为治疗股浅静脉闭塞症的有效手术。  相似文献   

5.
对48例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患者施行Guo肌袢形成术,经1 ̄4年随访证实了该术的疗效。其中35例手术前后分别测定静脉压力,结果显示该手术能有效降低运动时静脉压力,静息静脉压力恢复时间明显延长,使下肢深静脉功能恢复正常。作者对术式作了改进,更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6.
对48例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患者施行腘肌袢形成术,经1~4年随访证实了该术的疗效。其中35例手术前后分别测定静脉压力,结果显示该手术能有效降低运动时静脉压力,静息静脉压力恢复时间明显延长,使下肢深静脉功能恢复正常。作者对术式作了改进,更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DVT)是一种严重而具有潜在危险的疾病,急性期血栓易脱落,严重时可发生致死性肺栓塞(PE)造成死亡;如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未得到及时和适当的治疗易发展为血栓形成后遗症,引起肢体肿胀、溃疡和坏疽,  相似文献   

8.
应用改良肌袢形成术与大隐静脉剥脱一期完成治疗36例(38肢体)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证明该术式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而且缩短住院天数。并对手术适应症,术中肌袢长度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对11例股浅静脉闭塞症患者利用自体大隐静脉作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术并建立临时性动静脉瘘,术后辅以抗凝药物治疗,术后3个月结扎临时性动静脉瘘.随访10例,随访时间11~67个月,6例转流静脉通畅,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率60%;4例闭塞,但未出现溃疡等严重并发症.提示原位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术术后大隐静脉通畅率不高,但结合暂时性动静脉瘘手术,仍不失为治疗股浅静脉闭塞症的有效手术.  相似文献   

10.
对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治疗 ,传统采用经股静脉 Fogarty导管取栓术。此方法存在股静脉切口远端的血栓不易取尽 ,且很难控制股静脉切口远端的血栓脱落等缺点。近年来 ,我院采用经腹静脉下肢深静脉取栓术治疗 17例 DVT,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相似文献   

11.
应用改良肌袢形成术与大隐静脉剥脱一期完成治疗36例(38肢体)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证明该术式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而且缩短住院天数。并对手术适应症,术中肌袢长度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米凯 《山东医药》2006,46(14):43-43
患者男,39岁,病毒性脑炎。住院后于左侧小腿大隐静脉下段采用静脉套管针置管给药,注射后用40%肝素1~2ml封管,1次/d,留置时间为3d。住院期间共用静脉套管针2次,第2次留置2d时,局部发红,立即拔除套管针,但第2天左下肢出现肿胀,以膝关节以下为主,非凹陷性,皮肤紧绷,皮温较右侧高,无静脉迂曲,足背动脉搏动略减弱,患者自述左下肢从脚踝至大腿根部疼痛,站立时青紫,疼痛加重,平卧后减轻。彩超示左下肢深静脉广泛血栓形成,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抬高患肢,保暖、按摩和硫酸镁湿敷,穿弹力袜促进静脉回流。1个月后肿胀、紫绀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3.
段友良  徐良 《山东医药》2012,52(35):71-72
目的观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静脉曲张并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对32例(48条)静脉曲张患者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小腿曲张静脉旋切术,采用站立位足背静脉穿刺置管测压方法检测手术前后足背静脉腔内压力,并与正常预估值进行比较。结果静脉曲张患者手术前后足背静脉腔内压力分别为(96.523±0.761)、(91.420±0.263)mmHg,P<0.05;正常预估值为(88.676±0.372)mmHg,手术前后均高于正常预估值,P均<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静脉曲张患者疗效确切,术后足背静脉压力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琼行  付勤烨 《山东医药》1997,37(11):21-21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体会山东省立医院(250021)郭琼行付勤烨近年来,我院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39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21~70岁。发病均在2周以内。其中左侧29例,右侧10例;髂...  相似文献   

15.
夏艳  刘敏 《山东医药》2006,46(27):26-26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传统术式,但存在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等缺点。2005年5月~2006年4月,我们应用腔内激光加小切口股段大隐静脉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53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诊断治疗有了较大进展 ,但对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形成的严重静脉回流障碍 ,其治疗仍有较大困难。2 0 0 0年以来 ,我们在过去 10年的肌袢形成术经验的基础上 ,联合施行股浅静脉瓣膜环缩术治疗 17例伴有严重静脉回流障碍的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 ,使其下肢静脉的回流得以改善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在 17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中 ,男 16例 ,女 1例 ;年龄 3 7~ 64岁 ,平均年龄 48岁 ;病程 5~ 3 0年 ,平均 12年余。共 19个肢体发生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主要临床表现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THA)或膝关节置换(TKA)的1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患者58例为DVT组,未发生DVT的127例患者为无DVT对照组.结果:185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DVT发生率为31.4% (58/185),其中21例接受THA手术(21/118,17.8%),37例接受TKA手术(37/67,55.2%);血栓形成部位:腓肠肌静脉血栓38例,胫后静脉20例.x2检验显示两组年龄≥65岁,人体质量指数(BMI)≥25kg/m2,膝关节置换术,全身麻醉,有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家族史者有显著差异(P<0.05~<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8.352,P=0.006),BMI (OR=4.639,P=0.011),麻醉方式(OR=7.345,P=0.008),手术方式(OR=3.235,P=0.018),VTE家族史(OR=7.749,P=0.007)均为DVT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为降低关节置换手术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应注意降低体重,改进麻醉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动脉旁路术是外科治疗下肢股胭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办法,根据选择动脉移植物材料不同,可分为人造血管动脉旁路术与自体大隐静脉动脉旁路术,自体大隐静脉动脉旁路术又因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倒置旁路术与原位旁路术。本文回顾性的比较动脉旁路术中分别采用人造血管与自体大隐静脉作为移植物治疗老年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人造血管与大隐静脉原位旁路术利弊,为临床选择提供良好的根据。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09年9月应用动脉旁路术治疗老年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47例患者进行回顾总结,根据旁路血管不同分为两组,人造血管组32例,自体大隐静脉组15例,比较两组病例的症状缓解与旁路血管通畅情况。结果:动脉旁路术可以明显改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症状,原位大隐静脉通畅率(93.75%)优于人造血管通畅率(85.71%)。结论:动脉旁路手术是治疗老年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有效手段,选择大隐静脉作为移植物治疗效果优于人造血管。  相似文献   

19.
大隐静脉曲张是周围血管常见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我院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应用改良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治疗4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5例54条患肢,男18例、女27例,年龄32~75岁,平均46·7岁。主要临床表现:病程4-35年,平均11年,所有患肢均有小腿部表浅静脉曲张,大腿部表浅静脉曲张6条肢体,下肢沉重胀痛38条肢体、足靴区色素沉着13条肢体、湿疹样皮炎6条肢体、浅静脉血栓形成5条肢体。所有患肢Perthes试验均阴性,术前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术20条肢体、多普勒彩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老年人下肢静脉深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180例老年人DVT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并发症和疗效,并与同期收治的144例非老年人DVT病例资料对比.结果 老年人DVT以60~69岁年龄段最多[91例(50.5%)],其次为70~79岁[73例(40.5%)].前5位危险因素是大手术后(27.8%)、恶性肿瘤(15.0%)、外伤骨折(7.8%)、脑血管病后遗症(7.2%)、长期卧床(5.0%).并存Cockett综合征43例(49.4%),其中髂总静脉闭塞6例(14.0%)、狭窄>50%21例(48.8%)、狭窄<50%16例(37.2%).急性期DVT的取栓术疗效优于系统溶栓,非急性期两种方法 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人与非老年人的近、远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人易患DVT,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病后遗症是与老年人DVT相关的危险因素.对于老年人急性期DVT,取栓术的近、远期疗效优于系统溶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