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总结56例外伤性小肠穿孔的诊治方法及经验,进一步提高外伤性小肠穿孔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成都市金堂县第三人民医院自1998至2008年外伤性小肠穿孔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均进行剖腹探查手术治疗,术后Ⅰ期愈合52例,切口感染3例,死亡1例,未发生腹腔脓肿、肠瘘。结论使用多种诊断方法,及早明确诊断、早期手术,术中全面仔细探查,警惕多处肠穿孔,同时积极处理其他合并症及基础病,是提高外伤性小肠穿孔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肠穿孔是小儿外科最严重急腹症之一。新生儿肠穿孔的早期往往缺乏典型症状和体征 ,疾病本身的表现常被原发病所掩盖 ,所以对病情的观察尤为重要。一旦出现肠穿孔后 ,应及时确定诊断 ,立即手术 ,以减少毒素吸收 ,减轻腹膜炎及全身中毒症状 ,有利于提高术后成活率。1 临床资料我科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共收治各种肠穿孔13例 ,其中巨结肠肠穿孔 4例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穿孔 3例 ,胎粪性腹膜炎穿孔 2例 ,肠梗阻术后肠瘘 1例 ,肠闭锁肠穿孔 1例 ,锁肛会阴瘘 1例 ,嵌顿疝肠坏死致回肠穿孔 1例。死亡 2例 ,放弃治疗 5例。年龄从出生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外伤性闭合性小肠穿孔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0年至2010年老年外伤性闭合性小肠穿孔53例临床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3例患者均进行剖腹探查手术治疗,术后Ⅰ期愈合50例,切口感染2例,死亡l例,未发生腹腔脓肿、肠痿等并发症。结论掌握老年外伤性闭合性小肠穿孔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及时处理老年患者全身基础疾病是提高临床治愈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肠扭转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35例成人急性肠扭转的诊疗过程。结果:35例成人急性肠扭转通过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小肠扭转25例,其中,顺时针扭转16例,占64%;逆时针扭转3例,占12%。全小肠扭转6例,占24%,其中肠坏死20例,占80%。乙状结肠扭转9例,均为逆时针扭转,其中肠坏死6例。盲肠扭转1例。本组患者中3例合并中毒性休克;手术方式为单纯小肠复位、肠减压5例;小肠切除端端吻合术19例,肠切除合并回肠造瘘1例,乙状结肠单纯切除4例,切除加造瘘2例,左半结肠切除2例,乙状结肠系膜关闭1例,右半结肠切除1例。转归,治愈33例,占94.3%。结论:早期诊断和正确的手术方法是提高急性肠扭转治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陈新  许秀凤  陶雪芳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4):3365-3366
目的:探讨外伤性小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6年10月 ̄2004年10月的外伤性小肠损伤36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6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均治愈,术后并发切口感染3例,肠间脓肿1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出院。结论:正确的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选择好的手术方式和术后妥善的处理是提高疗效、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诊断与治疗外伤性小肠破裂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抽取58例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23例行单纯肠缝合,5例行肠修补造瘘,15例行小肠切除吻合术,2例行脾切除,6例行肝修补,8例行肠系膜修补。治愈56例(96.55%),病亡2例。结论治疗外伤性小肠破裂时,行早期诊断、预防并发症和及时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总结我院外伤性肠穿孔、粘连性肠梗阻、胃肠恶性肿瘤、外伤性脾破裂、阑尾穿孔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5例,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了保守治疗、导管减压、肠管内外排列术,结果 8例经普通胃管减压肠梗阻治愈,5例经普通胃管减压不成功后改肠梗阻导管减压后治愈,2例再次手术行肠排列术治愈,其中肠管内、外排列手术各1例。普通胃管减压保守成功者中1例后期随访再发肠梗阻,行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成功。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首选保守治疗,肠梗阻导管减压效果较普通胃管好,且可作为再次手术时肠内排列使用。  相似文献   

8.
小儿肠造瘘是临床常用救治术式。作者于2003—02-2009—06收治22例小儿肠造瘘病例,体会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男19例,女3例。年龄3天~15岁。其中外伤3例(升结肠损伤1例,肛门直肠损伤2例),中高位肛门直肠闭锁5例,巨结肠3例,结肠闭锁2例,肠坏死、穿孔9例。1.2方法22例均行暂时性肠造瘘。小肠(回肠)造瘘5例,结肠造瘘16例,小肠、结肠造瘘1例。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61~1983年收治小肠瘘30例,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0例,本院发生9例,外院转来21例。肠瘘发生原因;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瘘8例,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术后瘘7例(其中3例因蛔虫钻出十二指肠残端致瘘),腹腔其它手术误伤小肠致瘘10例,嵌顿疝术后肠瘘2例,肠穿孔或肠切开缝合术后瘘2例,总胆管切开取石误伤十二指肠致缕1例。分型:高位小肠痰16例,低位小肠赓14例。  相似文献   

10.
徐琦  陈后平  任冲 《贵州医药》2012,36(6):544-545
肠造瘘术是消化道穿孔、消化道梗阻及严重消化道畸形等疾病在病情危急或没有Ⅰ期行肠吻合条件时情况下,为了缩短手术时间,抢救生命,为Ⅱ期手术治疗创造条件而实施的手术方式.现将我院2007年4月至2012年3月期间实施肠造瘘术及收治的肠造瘘术后患儿8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6例患儿,男71例,女15例,年龄2天至5岁,平均年龄6月.62例入院时病情危重,有休克表现,心率120~200次/min,平均心率165次/min,呼吸25~45次/min,平均42次/min.84例白细胞计数升高,12~40×109L-1,平均16.5×109L-1.中性粒细胞升高,平均85%.46例患儿有不同程度贫血,平均Hb85 g/L.75例合并脱水,中、重度脱水53例,以低渗性脱水为主,平均Na+ 128 mmol/L,65例合并酸中毒,平均HCO3-13 mmol/L.本组中行小肠造瘘62例,结肠造瘘24例,双口造瘘75例,单口造瘘11例,其中因先天性巨结肠合并严重小肠结肠炎造瘘7例,高位肛门闭锁或合并直肠尿道或阴道瘘造瘘12例,肠坏死造瘘36例,肠穿孔造瘘25例,肠梗阻造瘘4例,坏死性小肠炎2例.  相似文献   

11.
王海涛  李成华 《淮海医药》2004,22(6):463-464
目的 探讨外伤性小肠破裂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外伤性小肠破裂患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行探查手术76例,死亡2例。行单纯缝合修补60例,部分小肠切除加吻合术16例,合并结肠损伤,依损伤的不同部位选择手术方式,同时处理其他合并伤。结论 外伤性小肠破裂缺乏特异症状,术前确诊尚有一定难度,诊断性腹腔穿刺有助于诊断,诊断不明时,密切注意腹痛、腹部体征变化。掌握剖腹探查时机。伴有合并伤时,要注意小肠的探查,防止漏诊、误诊。早期确诊、及时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伤性小肠破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总结本院从1996-2006年间收治的85例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分析85例小肠破裂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改变,确定诊断的依据。单纯修补30例,肠部分切除49例,修补加肠减压6例,83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临床症状、体征和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对外伤性小肠破裂具有重要的意义。治疗以手术为主,单纯修补和肠部分切除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断和治疗儿童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8例术前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怀疑小肠病变的患儿行腹腔镜探查术,15例确诊后14例经右下腹延伸小切口,提出肠管在腹腔外手术,1例免于手术;3例病因不明.结果:14例患儿均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40~90 min,平均75 min.术后5~10 d出院,无任何并发症.结论:小儿腹腔镜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诊断率高等特点,可替代剖腹探查术,适用于不明原因的儿童下消化道出血病例,尤其怀疑小肠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小肠血管瘤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以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对11例小肠血管瘤患者的病变小肠组织做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海绵状血管瘤7例,毛细血管瘤1例,混合型3例。空肠段4例,回肠段7例。10例单发,1例多发。11例均有慢性消化道出血史。术前7例拟诊血管瘤,误诊4例;11例患者手术治疗,痊愈。结论小肠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小肠良性肿瘤,其诊断非常困难并且容易误诊,手术切除病灶为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小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提高儿童小肠套叠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收治的60例小肠套叠患儿按照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分为两组,A组(非手术)、B组(手术);对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和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60例小肠套叠病例中,非手术在治疗45例,手术治疗15例、非手术组所有患儿均为一过性肠套叠。平均复位时间为25~79min,手术组患儿为原发性的8例、小肠息肉4例、腺瘤性息肉1例、小肠畸形1例、美克尔憩室1例。两组患儿超声下套入的小肠长度及直径较比较(t=5.22、5.6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肠套叠时间不超过70min,无机械形性肠梗阻可自行复位,超声检查小肠套叠长度大于5cm和或套叠直径〉2.5cm时,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总结以肠梗阻为表现的急性阑尾炎合并穿孔的临床特征,减少因误诊给患者带来更多后遗症,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2011年以急性肠梗阻收入院后证实为急性阑尾炎合并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因肠梗阻症状严重入院后即行急诊剖腹探查手术。36例梗阻症状较轻先予胃肠减压抗炎等处理后行手术治疗,43例均已治愈。结论本组患者误诊率较高,由于发病开始临床表现不典型,之后出现的肠梗阻症状又掩盖了原发病(阑尾炎)的临床表现,所以鉴别诊断显得尤为重要,B超及CT等辅助检查在以肠梗阻为表现的急性阑尾炎合并穿孔的诊断有较高价值,手术是诊断和治疗以肠梗阻为主要表现的阑尾炎穿孔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我院收治的19例消化道结石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以及手术治疗效果等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自1995年至2013年间收治的19例胃结石及小肠结石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19例均手术治疗,术中见空肠有粪石引起梗阻7例,12例在回肠部位有粪石导致梗阻,其中有两枚粪石的4例,6例在肠道减压时吸出较多小粪石,合并一期胃切开取石的12例,7例术后胃镜下碎石取石。结论消化道结石致肠梗阻在急诊外科较少见,在遇到肠梗阻病例时需详细询问病史,结合消化道造影及CT胃镜等检查,诊断并不困难。胃结石合并小肠结石的临床表现与结石的大小,部位有关,多表现急性肠梗阻。如诊断明确,早期手术治疗是最佳的治疗方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rimary small intestine lymphoma,PSIL)的临床表现、CT特点,提出临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15例PSIL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平均51.6岁。PSIL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肿物、肠梗阻、消化道出血及消瘦;血CEA、CA199均正常。术前15例均行CT检查,CT初诊检出肿瘤15例,定性诊断准确12例;15例中,11例行消化道钡餐检查,4例检出病变,仅1例提示淋巴瘤可能。1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结果为PSIL,术后1年生存率为85.7%。结论PSIL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消化道钡餐诊断率低,CT扫描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早期诊断对改善PSIL的预后十分重要,积极手术切除和辅助化疗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无腹部手术史的腹内疝致肠梗阻病例的诊治分析,提高对腹内疝致肠梗阻的认识。方法对23例无腹部手术史的腹内疝所致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腹内疝致肠梗阻的临床表现、类型及发病因素,并对其诊治及预防进行讨论。结果全组患者由肠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其中小肠肠系膜裂孔疝11例,十二指肠旁疝2例,盲肠旁疝2例,大网膜裂孔疝3例,闭孔疝1例,先天性肠管发育不良和扭转致小肠系膜疝2例,腹腔内单纯束带形成压迫肠管2例。患者中8例出现肠坏死。22例经手术治疗后痊愈,1例死亡,12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出现肠坏死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59.3%(切口感染37.1%,肺炎22.2%),明显高于无肠坏死组的11.8%(切口感染5.9%、肺炎5.9%)(χ^2=3.861、3.861,均P<0.05)。结论无腹部手术史的腹内疝致肠梗阻为闭襻性肠梗阻,术前诊断困难,病情发展迅速,不及时手术治疗短期内可出现肠绞窄、肠坏死。故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诊治无腹部手术史的腹内疝致肠梗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儿病历资料。结果 17例患儿均顺利恢复。炎性梗阻症状消失,院外随访未见不适。结论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儿童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安全有效的,但应动态观察病情发展,当患儿症状逐渐进展,应及时实施手术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