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格列美脲是新一代磺脲类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具有较少刺激胰岛素分泌,较强的胰外作用,起效迅速,药效维持时间长。我院使用格列美脲片(亚莫利)治疗2型糖尿病46例,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格列美脲是新一代磺脲类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具有较少刺激胰岛素分泌,较强的胰外作用,起效迅速,药效维持时间长。我院使用格列美脲片(亚莫利)治疗2型糖尿病46例,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8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情况不佳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原治疗组和格列美脲组,每组34例。其中格列美脲组患者在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格列美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水平、疗效相关因素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期间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降低幅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格列美脲组患者Hb Alc达标率明显高于原治疗组,且治疗前后Hb Alc降低幅度明显超过原治疗组(P0.05);格列美脲组治疗后每日胰岛素用量降低,而原治疗组胰岛素剂量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效果显著,同时还可减少胰岛素应用剂量,进而减少由胰岛素引发的低血糖、体重增加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格列美脲和格列苯脲治疗糖尿病患者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C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格列美脲与格列苯脲的降糖效果相似,但餐后C肽无升高,前者的安全性优于后者,提示格列美脲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备选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采用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2017年1—9月选该院糖尿病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单纯甘精胰岛素治疗(常规组)及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联合组),比较血糖、胰岛素水平及体质指数。结果联合组治疗后FBG、P2 FBG及HbA1c水平与治疗前及常规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联合组患者FINS及IRI水平均降显著降低(P0.05)。结论采用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对缓解患者相应症状及提高其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对糖尿病前期患者使用长秀霖与格列美脲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8月该院接收的糖尿病前期患者88例,均分两组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格列美脲药物对患者治疗,研究组则应用长秀霖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予以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C—P(空腹C—肽)、2 hC—P(餐后2 hC肽)、FPG(空腹血糖)以及2 hPG(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FC—P、2 hC—P、FPG与2 hPG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使用长秀霖药物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治疗的应用效果更加明显,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予以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观察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按标准入选患者150例,其中格列美脲治疗组92例,格列苯脲组58例。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5月在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30~37岁,平均年龄33.5岁,所有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给与格列美脲1 mg/d,早餐前顿服格列苯脲1.25 mg/d,根据空腹血糖水平,每1~2周调整用药剂量,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六项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均明显下降;格列美脲组的治疗前后2h C-P明显下降;且两组的FC-P及体重指数(BMI)无明显变化。结论格列美脲和格列苯脲降血糖作用相似,但格列美脲可明显降低2h C-P水平,所以格列美脲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治疗老年糖尿病(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该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DM疗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格列美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指标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酯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和血糖达标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率为68.89%(31/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44%(20/45)(P<0.05)。结论格列美脲能显著提高老年DM患者的降糖效果,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小,降糖安全性高,而且并不增加体重,非常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的安全性以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低精蛋白锌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治疗组为8%,二者具有明显的临床差异,统计差异不明显(P〉0.05)。血糖控制方面,观察组患者在各个时段的血糖达标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组(P〈0.05)。结论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联合格列美脲对2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且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值得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和格列美脲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采用重组人胰岛素进行治疗的一组为对照组,联合使用甘精胰岛素和格列美脲治疗的一组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之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血糖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和格列美脲治疗,有助于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且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联合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该文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信封法将其随机分入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选择单药使用沙格列汀片,而研究组除了按照与对照组相同的用法用量使用沙格列汀片,同时联合使用格列美脲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血糖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餐后2 h血糖值、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以及空腹胰岛素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进行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上联合使用格列美脲、沙格列汀两种药物可以取得比单用沙格列汀一种药物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两种药物均有较高的安全性,联合用药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因此临床可以放心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采用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进行治疗)和对照组46例(单纯采取胰岛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分别根据上述治疗经过12周以后,与治疗前相比FBG、2 h BG、HbA1c以及BMI等几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两组组间对比,FBG、2 hBG、HbA1c各项指标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BMI指标对照组升高较观察组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比两组患者的FBG水平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30%(42/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09%(35/4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比单纯采取胰岛素进行治疗效果更显著,对于老年糖尿病的治疗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84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换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在治疗第0周及16周分别记录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血糖及HbA1c(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治疗16周后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血糖及HbA1c均较基线水平显著下降。低血糖事件共发生6人次。结论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换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能有效并安全的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学的发展,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措施由以往的单纯药物治疗发展到饮食指导、运动干预与药物治疗相结合〔1~5〕。同时,对于降糖药的关注也从单纯的降糖作用发展到对机体代谢状态的影响〔6,7〕。格列美脲和二甲双胍是目前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6.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单纯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82例,均全部停用口服降糖药。所有患者均于每天早餐前口服格列美脲治疗,同时每天21:00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据FB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治疗目标为5.5mmol/L  相似文献   

17.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胰岛素治疗,治疗过程中按监测的血糖值调整胰岛素用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格列美脲,初始剂量1mg,之后服用剂量2~4mg,每日一次,早餐前服用。三个月后。结果两组患者HbA_(1C)值、PBG值、FPG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79.06%(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为(30.8±2.7)U/d,对照组为(39.9±2.1)U/d,(P0.05)。结论采用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已有研究显示,代谢综合征(MS)和冠心病(CAD)的关系密切,本研究旨在探讨MS对糖尿病或非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特需医疗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634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多支病变。根据患者有代谢综合征指标的数目分成4组(0/1,2,3,4/5),比较各组对糖尿病或非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的影响。结果:①MS患者(394例)与无MS患者比较(240例),CAD发病率增高(61.9%vs.30.8%,P<0.001),多支病变发病率增高(35.0%vs.15.0%,P<0.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率增高(50.0%vs.26.6%,P<0.001)。②非糖尿病组患者冠状动脉积分(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随着MS指标数目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在糖尿病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MS指标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糖尿病组患者中随着合并MS指标数目增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冠心病例数、多支血管病变例数增加。而在糖尿病组患者中这种作用被糖尿病对冠状动脉的影响而掩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在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展开治疗时将格列美脲联合缬沙坦氢氯噻嗪用药方法进行应用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于2020年5月—2021年5月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血糖与降压用药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格列美脲联合缬沙坦氢氯噻嗪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血压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00%和82.00%,研究组的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予治疗干预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血压均发生变化,研究组的各项指标更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展开治疗工作时,将格列美脲与缬沙坦氢氯噻嗪进行联合使用,其临床效果显著于常规用药,可将患者的血糖降低,同时改善血压,对促进患者恢复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冠脉病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1年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冠脉造影检查的T2DM患者215例,分为MS组(139例)和非MS组(76例).比较两组患者冠脉病变血管分布、范围及Gensini评分,探讨MS对T2DM患者冠脉病变的影响.结果 两组冠脉病变血管分布与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组患者Gensini评分为(37.04±34.33)分,高于非MS组(28.79±24.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组冠脉病变血管分布及范围无差别,MS组Gensini评分高,即MS可加重T2DM患者的冠脉病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