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皮质性白内障的临床发生发展及其手术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8月镇平县彭营乡卫生院收治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着时间推移,患者视力逐渐好转(P<0.05);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度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眼压明显降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白内障小切口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操作简便、手术疗效满意;但要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湖北医学院学报》2000,21(4):333-335
  相似文献   

3.
老年核性及皮质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TGF-β2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老年核性及皮质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 β2 (TGF β2 )mRNA的表达有无差异 ,结合两种类型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状态 ,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 :将老年核性与皮质性白内障的患者分为两组 ,每组 4 0例 (男、女比例 1∶1) ,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截取其前囊膜 (含晶状体上皮细胞 ) ,用RT PCR的方法检测出每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TGF β2 mRNA的水平 ,两组间u检验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老年核性白内障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TGF β2 mRNA的水平低于老年皮质性白内障组 (P <0 .0 1)。结论 :TGF β2 通过调节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状态 ,从而在白内障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老年核性白内障的发生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有关 ,而皮质性白内障的发生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退行性变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老年核性白内障和皮质性白内障晶体上皮细胞密度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 arantigen ,PCNA)表达 ,了解这两种白内障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状态。方法 :用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染色两组病例中央区晶体上皮铺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计算上皮铺片的细胞密度。结果 :核性白内障晶体上皮细胞密度为(5 0 38± 2 6 2 .0 3)个 /mm2 ,30张铺片中PCNA阳性 2 5张。皮质性白内障晶体上皮细胞密度为 (4 2 5 0 .6 3± 2 75 .0 5 )个 /mm2 。PCNA阳性 4例。结论 :老年核性白内障晶体上皮细胞密度高于皮质性白内障。PCNA阳性率高。提示老年核性白内障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状态较为活跃 ,而皮质性白内障晶体上皮细胞退行性改变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视功能(visual function,VF)问卷、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问卷调查、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和对比度视力(contrast visual acuity,CVA),探讨初期皮质性白内障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1 1月于我院眼科白内障门诊就诊的最佳矫正视力≥0.8 100例(160眼)初期皮质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正常对照组选择年龄、性别与实验组相匹配的正常人100例(140眼).行VF、QOL问卷调查评分,检测CS(低频、中频、高频),同时采用视觉灵敏度测量仪测试不同CS(50%、35%、25%)视标的视力,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初期皮质性白内障组的VF值(71.37 ±5.54)、QOL值(88.38 ±5.07)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初期皮质性白内障组在对比度为50%、35%、25%下CVA[分别为(0.48 ±0.15)、(0.37±0.1 1)、(0.25±0.09)]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83 ±0.10)、(0.79 ±0.10)、(0.70 ±0.12),P<0.05].初期皮质性白内障患者中频(6 c/d) CS值(35.05 ± 26.47)、高频(12、18 c/d) CS值[分别为(3.62 ±3.97)、(0.00±0.00)]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中频(6 c/d) CS值(94.75±40.45)、高频(12、18 c/d) CS值[分别为(30.04 ±17.18)、(10.29 ±5.69),P<0.05].初期皮质性白内障组低频CS值(61.67 ±39.50)与正常对照组低频CS值(107.58 ±40.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期皮质性白内障患者虽然远视力尚可,但VF、QOL问卷评分及CS、CVA较同年龄段正常人明显异常.VF、QOL问卷和CS、CVA能反映普通视力检查不能辨识的初期皮质性白内障患者的视功能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皮质性白内障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皮质性白内障100例患者,按不同皮质性予以分型,将未成熟的皮质性50例纳入未成熟型白内障组,将成熟的皮质性50例纳入成熟型白内障组,均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结果统计两组手术时间,结果发现未成熟型白内障组手术时间(27.68±4.23)min,明显的短于成熟型白内障组(33.45±5.21)min,差异明显(P0.05),术后两组视力比较,无差异意义(P0.05)。结论皮质性白内障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效果显著,可帮助患者视力进一步改善,相比于未成熟型白内障手术而言,成熟型白内障手术时间较长且难度大,应当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老年核性及皮质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mRNA的表达有无差异,结合两种类型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状态,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将老年核性与皮质性白内障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男、女比例1∶1),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截取其前囊膜(含晶状体上皮细胞),用RT-PCR的方法检测出每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TGF-β2 mRNA的水平,两组间u检验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核性白内障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TGF-β2mRNA的水平低于老年皮质性白内障组(P<0.01).结论TGF-β2通过调节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状态,从而在白内障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老年核性白内障的发生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有关,而皮质性白内障的发生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退行性变有关.  相似文献   

8.
田联玉 《当代医学》2016,(14):68-69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用于治疗老年糖尿病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确诊为老年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105例,根据手术治疗方式进行分组,50例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者作为A组,55例行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者作为B组,2组均联合实施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2组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1d、7d及30d后,A组患者视力≥0.3依次为44.00%、78.00%、88.00%,B组为43.64%、76.36%、89.09%,2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角膜水肿发生率1.82%显著低于A组发生率18.00%(P<0.05),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前者的操作简便,对设备的依赖性较低且更为廉价,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白内障是白内障中最常见的一种,占50%以上。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明显增高。由于它的发生与年龄有关,所以又称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老年人白内障根据晶状体混浊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后囊下三类。  相似文献   

10.
李岩  王兆熊 《海南医学》1991,2(2):18-20
本文就45例老年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rteriosclerotic Encephalopathy,SAE)的CT所见、临床表现及相关性进行分析。其主要CT表现为:双侧脑室周围白质片状或灶状低密度区,有64.4%呈对称分布于双侧半球,重者波及放射冠。病灶边界欠清,无增强和占位表现.脑梗塞(主要为腔隙样)和脑萎缩是本病常见的重要征象.偏瘫的主要原因是脑梗塞。本病出现痴呆多见于脑梗塞,尤其是多发脑梗塞者。脑萎缩以白质为主,可能为白质深穿小动脉粥样硬化,白质营养不良所致.  相似文献   

11.
评价当已知环境及个体危险因素被校准后,老年性性皮质性白内障和后囊下白内障(PSC)患者同胞中发生同类疾病的危险性。同胞定群研究。受试者为Salis-bury眼科检查(SEE)研究的对象(n=321,x珔=78.1±42岁),他们在当地的常住同胞(n=453,珔x=72.6±7.4岁)在第3及第4轮SEE研究中被补充收录。用后照法对皮质性白内障及PCS照相,按照W ilm er分级法进行分级。将与白内障发病有关的诸多因素(年龄、性别、种族、一生中暴露在紫外光B射线的时间、吸烟、饮酒、雌激素、类固醇激素的应用、血清抗氧化剂、糖尿病史、血压及体重指数)进行校准后,对和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剖析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用于老年糖尿病性白内障中的疗效,供临床借鉴。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接收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共计40例。本组40例患者均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术后,观察本组40例患者眼压以及视力的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无1例患者手术失败。手术成功率为100%。治疗后,本组40例患者的术前眼压为(14.86±2.29)mm Hg,术后1周眼压为(11.57±2.12)mm Hg。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视力相比,本组40例患者术后1周的视力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于老年糖尿病性白内障中积极运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可促进患者视力与眼压的改善,安全性颇高。  相似文献   

13.
欧波  陈王灵  林琳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2):2197-2198
目的探讨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白内障手术前多因素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共328例(356只眼)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施行白内障手术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50例(58只眼)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因术前发现手术禁忌症、无法耐受手术或手术后视力无法提高而放弃手术;278例(298只眼)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安全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90例有明显心脏疾病症状者经内科调整用药,在心电监护和持续低流量吸氧下施行手术。术后随访1~24个月,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光感至<0.05者8例(9只眼);0.05至<0.3者45例(51只眼);≥0.3者224例(238只眼)。手术脱残率为79.9%,脱盲率为97.7%。结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施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应加强术前影响手术的多因素评估。使手术风险降至最低;对于Ⅳ级及以上的晶状体核采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相似文献   

14.
对31例(43眼)老年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在血糖降至6.7mmol/L之后,施行了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出院时38眼脱盲,约为88.37%.矫正视力在O.05~0.6.对有关出血,感染及血糖控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对31例(43眼)老年糠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在血糖降至6.7mmol/L之后,施行了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出院时38眼脱盲,约为88.37%。矫正视力在0.05-0.6。对有关出血,感染及血糖控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雷击性白内障国外自1922年至今文献报道已超过100例,但国内报道仍不多。我科曾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男,25岁,工人,住院号214795。于1971年5月15日中午,被落于3米远处雷击伤,当即晕倒,送就近医院抢救。2小时后苏醒,觉头晕、耳鸣、胸闷、全身乏力、双眼红痛、畏光、视物模糊。经治疗(用药不详)上述症状逐渐消失。1975年初双眼视力1.5,  相似文献   

17.
糖性白内障     
糖性白内障王凤翔综述何守志校关键词病因学;白内障;糖尿病,综述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776.1由糖尿病、半乳糖血症、木糖血症等糖代谢异常引起的白内障统称为糖性白内障,各型糖代谢性白内障的形态学和组织学改变特别相似,糖性白内障形成起始于AR作为媒介...  相似文献   

18.
白内障治疗仪治疗老年白内障的临床观察康妮,张华,塔娜(包头医学院一附院理疗科,眼科,包头014010)对老年白内障初发期,虽然治疗方法多样,但都没有一定的确切疗效。1995年10月始,我们用白内障治疗仪治疗初期、未成熟期老年白内障30例,取得较满意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囊方形截除术在皮质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囊方形截除术对55例(59眼)皮质性白内障行囊餐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3个月散瞳后通过房角镜观察人工晶体的固定位置。结果:术中56眼(94.9%)成功完成前囊方形截除,3眼(5.1%)失败,改为信封式截囊。术后有55眼(93.2%)人工晶体的双袢均在囊袋内。结论:前囊方形截除为皮质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提供了一个边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前囊方形截除术在皮质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囊方形截除术对 5 5例 (5 9眼 )皮质性白内障行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 3个月散瞳后通过房角镜观察人工晶体的固定位置。结果 :术中 5 6眼 (94.9% )成功完成前囊方形截除 ,3眼 (5 .1% )失败 ,改为信封式截囊。术后有 5 5眼 (93 .2 % )人工晶体的双袢均在囊袋内。结论 :前囊方形截除为皮质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提供了一个边缘光滑整齐、抗撕裂、无前囊碎片的开口 ,同时确保了人工晶体囊袋内固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