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8例快速房颤给予胺碘酮150mg静脉推注后,以1mg/min静脉维持6h,之后改为0.5mg/min静脉点滴24~48h;同时用药当天给予口服胺碘酮1 200mg,第2天为600mg,3天后改为200mg/d维持.结果24h内房颤转复9例,转复率39.6%;3天内45例,转复率93.8%.应用胺碘酮后心室率明显下降,随时间延长,呈减慢趋势.结论负荷静脉、口服胺碘酮用药治疗快速房颤可明显减慢心室率,转复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陈玲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2):435-435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8例快速房颤给予胺碘酮150mg静脉推注后,以1mg/min静脉维持6h,之后改为0.5mg/min静脉点滴24~48h;同时用药当天给予口服胺碘酮1200mg,第2天为600mg,3天后改为200mg/d维持。结果:24h内房颤转复9例,转复率39.6%;3天内45例,转复率93.8%。应用胺碘酮后心室率明显下降,随时间延长,呈减慢趋势。结论:负荷静脉、口服胺碘酮用药治疗快速房颤可明显减慢心室率,转复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阵发性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阵发性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64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首次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15min后无效时重复应用,然后用微泵静脉维持1mg/min,6h后改为0.5mg/min维持18h。结果负荷量为150~300(198+46)mg,转复成功率为78.1%,副作用发生率9.4%。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并发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是有效、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静脉注射胺碘酮和普罗帕酮转复非瓣膜病心房颤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树森 《广西医学》2006,28(11):1722-1723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的转律疗效。方法38例非瓣膜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20例和普罗帕酮18例,分别先静注负荷量后,继以静脉滴注维持6h,观察房颤转复率、心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6h内胺碘酮组转复率为80%,普罗帕酮组转复率为78%,平均复律时间分别为(3·5±2·4)h和(3·0±2·5)h,两组总复律率及平均复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组减慢心室率作用较普罗帕酮明显(P<0·05)。在治疗期间胺碘酮组无明显副作用,普罗帕酮组3例复律后出现窦缓,2例在第2次追加负荷量时出现低血压反应,停止用药后血压恢复正常。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硐都具有较高的转律率,减慢心室率胺碘酮优于普罗帕酮。两药对阵发性房颤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尚兴福 《吉林医学》2010,31(31):5562-5563
目的:观察胺碘酮静脉加口服转复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各种病因引起的阵发性房颤36例,给予胺碘酮150mg+5%GS20ml于10min内缓慢静脉推注,观察半小时,房颤未转复,上述用药重复一次,继之给予胺碘酮1mg/min持续泵入,6h后减为0.5mg/min维持至48h,无论转复与否,改为胺碘酮0.2,3次/d,口服5d;再减为0.2,2次/d,口服7d,总疗程14d。结果:36例复律成功29例,48h内转复者14例,48h~7d转复者9例,7~14d转复者6例,总成功率80.5%。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静脉加口服转复阵发性房颤安全有效,并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颅脑外伤转复房颤的效果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房颤患者12例,胺碘酮组首剂150mg,无效可10min后第2次150mg静注,后予胺碘酮1mg/min静滴6,h后改为0.5mg/min,持续24~48h,观察转复率和转复时间,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急性首发房颤患者,首剂3~5 mg/kg胺碘酮10 min内静脉注射;再以1~1.5 mg/min维持,房颤能被有效终止。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颅脑外伤合并急性首发房颤患者效果满意,安全可靠。胺碘酮4h内转复窦律分别为62.5%2,4h内转复窦律为37.5%,该组均未发生致命性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静脉应用胺碘酮、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效果。方法:79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胺碘酮组(n=38)、普罗帕酮组(n=41),分别静脉推注胺碘酮150~600mg、普罗帕酮70~210mg,观察两组房颤的转复情况、复律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普罗帕酮组转复成功29例(70.73%);胺碘酮组转复成功28例(73.68%);转复成功率胺碘酮组略高于普罗帕酮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复时间普罗帕酮组明显短于胺碘酮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转复新近发生的房颤效果相似,均有较高的转复率,普罗帕酮转复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8.
张月琼 《中外医疗》2010,29(13):111-112
目的观察静脉联合口服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快速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31例AMI伴新近发生的快速房颤患者,先静脉注射负荷量胺碘酮150mg,继予0.5~1mg/min静脉滴注维持24h,最后以胺碘酮0.2q8h口服5d。观察房颤转复及维持情况,心室率控制,血压变化及负作用。结果 31例患者中22例(70.97%)在24h内恢复窦性心律。另外9例在24~50h转为窦性心律,转复率为100%。用药后心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1例出现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及两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停药后很快恢复。31例患者用药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静脉联合口服胺碘酮治疗AMI伴快速房颤转复成功率高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任骞  孙绮伟 《右江医学》2006,34(3):242-243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普罗帕酮静脉给药转复新近发生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38例接受胺碘酮治疗,即10 min内缓慢静脉推注150 mg,1 mg/min维持静脉滴注6小时,0.5 mg/min维持静脉滴注18小时;37例接受普罗帕酮治疗,即10 min内缓慢静脉推注70 mg,未转为窦性心律者,30~60分钟后再静脉追加70 mg,口服普罗帕酮450mg/d维持,观察24小时转复成功例数,同时观察两组病死率和不良反应。结果24小时内转复成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无死亡病例。结论和普罗帕酮相比,胺碘酮静脉给药在24小时内转复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发快速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24例AMI快速房颤患者,先给静脉推注负荷量胺碘酮150 mg,继之持续静脉泵入,观察房颤转复、心室率控制情况、血压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24例患者用药后30 min6、h、24 h心室率分别为(120±12)次/min(、85±9)次/min(、75±10)次/min,较用药前(130±13)次/min显著降低。血压无明显变化。其中18例患者在24 h内转复为窦性心律,转复率为75%。1例出现窦缓,1例出现窦性停搏。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AMI并发快速房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措施。  相似文献   

11.
叶芬  石理 《广东医学》2007,28(8):1343-1344
目的 观察大剂量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A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56例ACS患者伴新近发生快速AF患者,首剂静脉注射胺碘酮150 mg 10 min内注入,随后以0.5~1.5 mg/min维持静脉滴注,若AF控制不满意则间隔30 min再追加150 mg,同时予胺碘酮口服,静脉用药2~3 d,观察房颤转复、心室率控制、血压变化及副作用.结果 AF 2 h转复率为32%(18/56),24 h内转复率为75%(42/56),48 h为85%(42/56),72h内91%(52/56),治疗期间:7例(12%)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减量或停药后恢复正常,5例(8.9%)血压偏低,予多巴胺升压后恢复正常.结论 静脉注射胺碘酮对ACS并发AF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用药期间必须严密监测血压及心电图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44例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胺碘酮组(n=74)给予胺碘酮注射液负荷量150 mg静脉注射,10 min注射完毕,观察10 min未恢复窦性心律或心率大于100次/min,以胺碘酮0.5~1 mg/min维持静脉输注,24 h最大累积剂量为1 200 mg.复律成功后给予胺碘酮片口服维持窦性心律.普罗帕酮组(n=70)给予普罗帕酮注射液70 mg静脉注射,5~10 min注射完毕,观察10 min未恢复窦性心律或心率大于100次/min,重复静脉注射70 mg, 最大累积量为210 mg,复律成功后给予普罗帕酮片口服维持窦性心律.观察2组疗效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结果 胺碘酮组复律疗效及维持窦性心律疗效均优于普罗帕酮组(P<0.05) , 治疗1、3、6、12个月后胺碘酮组左心房直径渐缩小,E峰流速、A峰流速及E/A比值逐渐提高,使E/A倒置得到恢复.结论 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均有较高的转复率, 胺碘酮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普罗帕酮, 胺碘酮对逆转心房心肌重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7例AMI伴房颤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150 mg,继续以1 mg/min维持静脉滴注。24 h用量不超过2200 mg,观察房颤的转复及心室率的控制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27例患者用药后30 min、2 h1、2 h、24 h心室率分别为(130.2±16.8)次/min;(111.54±12.1)次/min;(98.2±10.5)次/min:(80.14±16.7)次/min,较用药前心率(148.8±18.2)次/min明显下降。房颤转复率:24 h内为72.3%(19/27),48 h内为86.2%(23/27),72 h内为92.3%(24/27)。其中3例出现心动过缓,2例出现长间歇,经停药及减量后恢复。结论:静脉滴注胺碘酮治疗AMI并发的房颤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可做为首选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静脉及口服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3例患者在房颤发作时给以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负荷量后,继之再用600μg/min静滴维持24h。总量为600~1200mg。同时加口服胺碘酮治疗。结果用药后24h内复律成功者38例,转复成功率为88.4%。43例患者用药后心室率明显下降,且作用迅速。用药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结论胺碘酮对房颤进行药物复律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胺碘酮和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2例)和普罗帕酮组(30例),胺碘酮组予胺碘酮150mg静注,继以1mg/min的速度静脉输入,维持6h。再以0.5mg/min的速度维持18h;普罗帕酮组予普罗帕酮70mg静注。未复律1h后追加70mg。结果转律率:胺碘酮组81.25%(26/32),普罗帕酮组70%(21/30)。两组转律率相近。不良反应发生率:胺碘酮组15.6%(5/32),普罗帕酮组23.3%(7/3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但胺碘酮转复时间短,无房室传导阻滞出现。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阵发性的心房颤动安全有效,且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新近发生的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了32例新近发生的房颤患者经静脉应用胺碘酮的转复治疗,首剂静脉注射胺碘酮3mg/kg,接着以1mg/min静滴维持8h,8h后以0.5~1mg/min静滴维持16h。结果: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新近发生的房颤成功率88%。结论:对于房颤,静脉应用胺碘酮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胺碘酮与普罗帕酮静脉给药转复新近发生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95例被随机分成两组:48例接受胺碘酮治疗,即10分钟内缓慢静脉推注150mg,1mg/min维持静脉滴注6小时,0.5mg/min维持静脉滴注18小时;47例接受普罗帕酮治疗,即10分钟内缓慢静咏推注70mg,未转为窦性心律者,30—60舒钟后再静脉追加70mg,口服普罗帕酮450mg/d维持。主要观察终点是24小时复律成功率,次要观察终点是8小时复律成功率。同时观察两组死亡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24小时复律成功率两组无差别,但8小时复律成功率,普罗帕酮高于胺碘酮。两组不良反应轻微,无死亡病例。结论 和普罗帕酮相比,胺碘酮静脉给药在24小时内转复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王艳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9):876-877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的疗效。方法 32例心房纤颤心室率〉100次/min的患者,20min静推胺碘酮150mg,观察10min,未转为窦性心律者再次20min静推胺碘酮150mg,仍未转复者则以1.0mg/min静滴6h,之后改为0.5mg/min静滴18h,转为窦性心律者则随时终止静滴胺碘酮。结果 24h内转为窦性心律者33例(92%),转为窦性心律时间10min~23h,平均6.9h;转为窦性心律的药物剂量为150~900mg,平均406mg.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生,未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静脉使用胺碘酮和普罗帕酮转复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9例房颤患者(阵发性29例,持续性10例但病程不超过半年),男30例,女9例,平均年龄(52±11)岁。其中冠心病17例,高血压病6例,扩张性心肌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肺源性心脏病3例,孤立性房颤2例,心功能Ⅰ-Ⅲ级。随机分为胺碘酮组(20例)和普罗帕酮组(19例)。胺碘酮组:150 mg稀释于100 mL0.9%氯化钠溶液中,15-20 min内快速静脉滴入,然后500-1000μg/min维持点滴:普罗帕酮组:70 mg稀释于20 mL的5%葡萄糖液中静脉推注,心律转复后立即停药,如无效,30- 60 min后可重复使用。结果胺碘酮组有效率:4 h内转复为窦律2例(10%),24 h内转复为窦律8例(40%),48 h内转复为窦律5例(25%),总转复成功率为75%。普罗帕酮组有效率:4 h内转复为窦律4例(21%),24 h内转复为窦律8例(42%),48 h内转复为窦律4例(21%),总转复成功率为84%。不良反应:胺碘酮组窦缓和房室传导阻滞2例,静脉炎2例;普罗帕酮组窦性停搏1例,低血压2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结论胺碘酮对心功能抑制作用较弱,减慢心率的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小,对心功能不全患者相对安全,与口服制剂胺碘酮转复房颤的较高成功率比较,其转复成功率相对较低,另外静脉应用胺碘酮较易出现静脉炎。比较而言,静脉普罗帕酮转复房颤成功率相对高些,但对心脏抑制作用相对较强,易出现窦性停搏、房室阻滞、低血压等,因此对心衰患者是不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患者在房颤发作时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负荷量后,继之再用600μg/min静滴维持24h。总量为600~1 200mg。同时加口服胺碘酮治疗。结果:用药后24h内复律成功者61例,转复成功率为89.7%。68例患者用药后心室率明显下降,且作用迅速。用药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结论:胺碘酮对房颤进行药物复律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