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携带罕见β—地中海贫血突变家系的分子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反向点杂交法对临床诊断的1例重症β-地中海贫血患及其家庭成员进行了基因分析。在该家庭中检出两种中国人罕见的β-地贫突变,基因型分别为:先证者,CD27-28(+C)/CD43(G→T);父,CD43(G→T)/N;母,CD27-28(+C)/N;胞组,N/N(正常)。这两种突变经PCR-限制酶谱分析法进一步证实;CD27-28(+C)突变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用反向点杂交法(RDB)对临床诊断的1例重症β-地中海贫血患儿及其家庭成员进行了基因分析。在该家庭中检出两种中国人罕见的β-地贫突变,基因型分别为:先证者,CD27-28(+c)/CD43(G→T);父,CD43(G→T)/N;母,CD27-28(+c)/N;胞姐,N/N(正常)。这两种突变经PCR-限制酶谱分析法进一步证实;CD27-28(+C)突变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地贫)的分子缺陷,为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Southern印迹杂交、多重等位基因特异聚合酶链反应(MAS-PCR)、双链DNA循环测序和珠蛋白肽链生物合成速率测定等技术,对14例中间型β地贫病例进行了血液学、珠蛋白基因(α、β和γ)以及珠蛋白肽链生物合成速率的分析。并对250例脐带血的α珠蛋白基因组织进行了鉴定。结果14例β地贫病人中4例为β地贫杂合子复合右侧和(或)左侧不等交换型α珠蛋白基因增多(ααanti3.7和/或αααanti4.2),3例为β地贫遗传复合体复合α珠蛋白基因减少,1例为β地贫遗传复合体复合γ珠蛋白基因上游启动区-158ntC→T的突变杂合子,6例的α和Gγ珠蛋白基因未见异常。对250例脐带血共500条染色体的α珠蛋白基因的分析表明,共有8条染色体的α珠蛋白基因异常,占染色体总数的1.6%,其中—SEA1条,α-3.74条,αααanti3.73条。结论除β地贫基因纯合子或遗传复合体复合α珠蛋白基因缺失外,β地贫基因杂合子复合α珠蛋白基因增多是导致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的又一种重要的分子病因。  相似文献   

4.
对168例广东籍男婴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者进行 G6PD基因突变型研究。方法:运用7对特异性引物,采用滤纸干血斑DNA直接扩增法,结合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技术。结果:72例患儿(42.9%)为G6PD1376G→T,35例(20.8%)为G6PD1388G→A,30例(17.9%)为G6PD95A→G,6例(3.6%)为G6PD392G→T,3例(1.8%)为G6PD1024C→T。尚有22例未能定型。未发现 G6PD493A→G和487G→A突变。结论:G6PD1376,1388,95为广东人中常见的G6PD基因突变,与我国台湾的研究资料相类似。168例中未检出台湾人中的4G3A→G和487G→A突变。滤纸干血斑标本为遗传病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采血、保存、运输方便。  相似文献   

5.
胰腺癌K—ras基因12密码子突变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阐明中国胰腺癌患者K-ras基因12密码子突变方式。方法 采用3′碱基特异性引物PCR技术分析30例已证明存在突变的胰腺癌DNA标本。结果 检测到4种突变方式即GAT、GTT、CGT和GCT,比例分别为52.9%、32.4%、8.8%和5.9%。结论 中国胰腺癌K-ras基因12密码子存在4种突变方式,因地区不同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101例乙肝患者HBVDNA前C区nt1896位点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M-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方法对101例乙肝病毒感染者HBVDNA前CA我nt1896(G→A)点突变进行检测。结果共检出1896(G→A)点突变株感染者29例,检出率26.13%。其在电性肝炎患者及肝硬化患者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急性肝炎患者中,(P〈0.05),在肝硬化及慢性重症肝炎患者中的检出率又高于在慢性肝炎患者中(P〈0.01)。同时对慢性肝炎患者中检出突变的病例和未检出突变的病例进行了ALTAST以及TBIL的比较,结果差别有显著性(P〈0.05)。以上结果说明,HBV前C区nt1896位(G→A)变异株感染可能是导致部分病人病情加重的原因之一,与肝脏病变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标记物。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正常肾皮质及肾细胞癌组织中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的活力,并用凝集素亲和层析法测定了γ-GT的糖链与ConA吸附百分比以研究肾细胞癌γ-GT中糖链的结构变化。结果肾细胞癌组织中的γ-GT均较正常肾皮质γ-GT活力明显降低。组织γ-GT糖链ConA分析,肾癌组与正常肾皮质组相比,不吸附组分由(68.2±10.6)%降低至(39.3±10.8)%,而弱吸附和强吸附组分均显著升高,其中弱吸附部分由(22.1±9.3)%增加至(40.8±7.9)%,强吸附部分由(9.7±5.4)%增加至(19.9±8.5)%;尿液γ-GTConA分析,与对照组相比,肾癌组不吸附组分由(66.9±8.0)%降低至(57.8±11.2)%,差别有显著意义,弱结合组分别为(27.8±8.3)%和(24.1±8.7)%,两者无明显差别;强结合组由(9.0±5.8)%增加至(14.4±8.9)%,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肾细胞癌组织中γ-GT活力明显降低,肾癌组织及尿液γ-GT的糖链结构也发生明显的变化,尿液γ-GTConA层析可用于肾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线粒体DNA tRNA^leu(UUR)和DN1双重突变——糖尿病家系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突变在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RFLP、亚克隆及DNA序列分析等技术,对一个母系遗传糖尿病家系成员的线粒体DNA tRNA^leu(UUR)及其临近区域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发现mtDNA tRNA^leu(UUR)nt 3243 A→G和ND 1 nt 3365 T→A双重突变。结论:结合该家系糖尿病患者具有发病年龄早(〈30岁),对胰岛素依赖,伴耳聋等较严重  相似文献   

9.
我们通过DNA扩增和等位特异寡核苷酸苷酸探针杂交,检测了成都地区可疑β地中海贫血患者33个家系,95人。共检出58例,73条染色体的β珠蛋白基因突变。其中,Codon17突变28例,Codon 41-42突变21例;IVS-Ⅱ-654突变14例;nt-28和nt-29突变分别是6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抗突触前膜受体抗体(PsmRab)和T淋巴细胞亚群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0例重症肌无力病人血清中上述两种自身抗体,应用T淋巴细胞亚群单克隆抗体微量细胞毒法检测该组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①AchRabIgG型阳性24例(60%)、IgM型阳性15例(37.5%),PsmRabIgG型阳性24例(60%)、IgM型阳性11例(27.5%);②仅AchRabIgG型阳性3例(7.5%)、IgM型阳性1例(2.5%),只有PsmRabIgG型阳性2例(5%),二种抗体的IgG型和IgM型均阴性7例(17.5%);③AchRab与PsmRab存在直线正相关;④本组病人CD+4增高、CD+8降低、CD+4/CD+8比率增高;⑤CD+4/CD+8比率与这两种自身抗体无相关关系;⑥年龄大于40岁组的CD+8低于40岁以下组,而CD+4/CD+8高于40岁以下年龄组;⑦病程大于或等于3年组的CD+8、CD+4/CD+8分别低于、高于病程小于3年组。结论:MG病人存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常;MG可受到AchRab和PsmRab的免疫性损害  相似文献   

11.
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DNA直接测序和多重PCR法,检测了1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1例K562细胞株,9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6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2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培养细胞DNA中P16基因的点突变和基因缺失。用PCR-SSCP共筛查出5例CML中P16基因的异常,突变率为27.8%(5/18),对其中1例外显子2异常者经测序证实为第151密码子CCC→CGC的转换,导致Pro→Arg的错义突变;并检出1例MM中P16基因外显子3的异常;受检的ALL,AML,K562细胞株中,未检出突变。各病例中均未检出P16基因的缺失。本文探讨了白血病中P16基因突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该文用DNA自动测序方法,测定了大鼠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的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结果表明,癌组织屯nht190C→G,nt263C→和nt694T→C三处点突变。癌旁组织发生了nt695A→C突变。正常组织没有突变。癌 组织在NDA水平属非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MTS1基因突变与恶性血液病的关系,应用PCR-SSCP和DNA印迹方法检测35例急性白血病(AL)患儿MTS1基因改变。结果显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缺乏(包括点突变)为25.8%(8/13)。B-ALL纯合缺失为16%(4/25),T-AL为33%(2/6)。点突变则两型各1例。结果证明:我国儿童ALL MTS1基因失活的存在,T-AL高于B-ALL,点突变仅见于少数病例。该基  相似文献   

14.
广西地区β-地中海贫血突变基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技术,和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双脱氧核苷酸终止法DNA测序技术,测定了广西地区56例β-地中海贫血患者105条染色体的β基因突变类型及其频率。结果共检测出9种突变类型,其中IVS-Ⅱ-5(G→C)是一种新发现的突变类型。如果将广西常见的HbE和另一种少见的CODON14-15(+G)的突变类型计算在内的话,到目前为止,广西共发现有11种β-地贫穷变类型。研究结果对在广西和邻近地区开展β-地贫的基因分析和产前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孙绍武  张艳红 《甘肃医药》1995,14(4):184-185
对32例抗-HBe阳性患者血清的HBV-DNA,β-MG及肝组织学改变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抗-HBe阳性患者59%存在病毒复制,β2-MG慢活肝稍高于慢直,但全部均偏低,均有肝病理组织学改变,其中CPH28例(87.5%),CAH3例(9.4%),EHC1例(3.1%)。指出鉴于抗-HBe阳性患者仍有半数以上有病毒复制,免疫功能低下,全部有肝组织学损害,故其治疗难度不亚于HBeAg阳性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大鼠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变异,6方法 提取细胞总DNA,用PCR法扩增细胞色素b基因,产物用DNA自动测序法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癌组织发生了nt 14931C→G,nt15004C→G和nt 15435 T→C3处点突变。癌旁组织发生了nt15436A→C突变,正常组织没有突变。结论 大鼠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存在突变。  相似文献   

17.
对国产洛伐他汀进行多中心临床研究,洛伐他汀用药4、8周TC分别降低22.3%及26.2%,LDL-C分别降低28.1%及33.5%,HDL-C分别升高8.8%及11.7%,(TC-HDL-C)/HDL-C比值降低29.5%及37.2%。对高胆固醇血症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可使血清TG水平分别降低21.5%及28.2%。国产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调血脂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与进口产品美降之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病(WD)基因突变的形式及频率。方法:应用PCRSSCP法对45名WD患者进行基因exon5、8、14、18筛选,对确定异常者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在45名患者DNA样本的PCR扩增产物中未发现exon18泳动异常,而3名患者显示exon14多态性泳动异常,但这种泳动也可见于正常标本中。4例患者显示exon5单链构象多态性,序列分析表明为T插入突变,其突变频率为889%;2例存在exon8泳动异常,序列分析表明该外显子同时存在770codonC2250→G同义突变和G2273→TArg778→Leu错义突变,其突变频率为444%。结论:不同功能区域的exon5及exon8外显子突变可能是中国人WD发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对国产洛伐他汀进行多中心临床研究,洛伐他汀用药4、8周TC分别降低22.3%及26.2%,LDL-C分别降低28.1%及33.5%,HDL-C分别升高8.8%及11.7%,(TC-HDL-C)/HDL-C比值降低29.5%及37.2%。对高胆固醇血症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可使血清TG水平分别降低21.5%及28.2%。国产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调血脂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与进口产品美降之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0.
错配PCR—RFLP检测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C基因启动子变异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设计错配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中国HBV毒株C基因启动子(BCP)区第2个AT丰富区的一对点突变;核苷酸(nt)1762的碱基由A→T和1764的碱基由G→A变异。结果发现在32例慢性HBV感染者中BCP变异者有10例总检出率为31.2%。提示在我国HBV毒株BCP区这一联合估变较常见。PCR-RFLP技术与序列分析结合,对于研究这一新发现的热点变异与临床的关系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