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03例颌下腺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颌下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构成比及发病性别、年龄、体积、复发等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303例颌下腺肿瘤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良性上皮性肿瘤216例(71.29%),恶性上皮性肿瘤79例(26.07%),软组织肿瘤6例(1.98%),淋巴造血系统肿瘤2例(0.66%)。多形性腺瘤、肌上皮瘤和Warthin瘤居良性上皮性肿瘤的前3位,腺样囊性癌、癌在多形性腺瘤中、黏液表皮样癌和腺泡细胞癌居恶性上皮性肿瘤的前4位。良、恶性上皮性肿瘤的男女比为0.79∶1和1.82∶1;平均年龄为37.5岁和47.8岁;平均直径为2.55 cm和3.43cm。颌下腺肿瘤复发率为6.93%,复发性多形性腺瘤占76.19%。结论:多形性腺瘤和腺样囊性癌分别是最常见的良、恶性上皮性肿瘤;良性上皮性肿瘤多见于女性,恶性上皮性肿瘤多见于男性;恶性上皮性肿瘤的发病年龄和体积均大于良性;多形性腺瘤易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颌下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96例老年患者颌下腺肿瘤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性上皮性肿瘤71例(73.96%),恶性上皮性肿瘤25例(26.04%)。多形性腺瘤居良性上皮性肿瘤的首位,腺样囊性癌居恶性上皮性肿瘤的首位。良、恶性上皮性肿瘤的男女性别比为0.92:1和1.5:1:良性肿瘤平均年龄66岁、恶性肿瘤平均年龄69岁。颌下腺肿瘤复发率为4.17%,多形性腺瘤占75%。结论:多形性腺瘤和腺样囊性癌分别是最常见的良、恶性上皮性肿瘤;良性上皮性肿瘤多见于女性,恶性上皮性肿瘤多见于男性;多形性腺瘤易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颌下腺病变的诊断及手术并发症。方法 对85例颌下腺切除病例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 颌下腺切除病例中非肿瘤性病变以慢性炎症最常见,肿瘤性病变中良性高于恶性。结论 B超和针吸穿刺细胞学检查有助于提高颌下肿物的诊断率,颌下三角清扫术对根治颌下腺肿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小涎腺肿瘤较少见,占头颈部肿瘤2%以下,其中61%为良性,39%为恶性。良性肿瘤中多形性腺瘤占90%以上,其余主要是单形性腺瘤。作者研究了10,119例潘检资料,不包括腮腺和颌下腺,26例来源小涎腺良性肿物,其中17例为多形性腺瘤,9例为单形性腺瘤。单形性腺瘤发病年龄在42~69岁,性别无明显差别,位于上唇者8例,下唇者1例。单发性肿瘤临床表现是相对的质硬,多数粘膜下肿块能自由活动,韧而轻压缩感,表面粘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颈侧区非涎腺、非甲状腺无痛性肿块的临床分布规律及与年龄的关系。方法:对2005~2012年6月收治的175例颈侧区无痛性肿块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5例颈侧区无痛肿块,40岁以下各组良性肿块多见,40岁以上各组恶性肿块多见。肿块中肿瘤107例,炎症40例,畸形28例。结论:颈侧区非涎腺、非甲状腺无痛性肿块性质与年龄存在关系,40岁以下良性肿块多见,40岁以上恶性肿块多见。本组病例中,肿瘤多见,肿瘤中恶性肿瘤多见,其中40岁以下患者恶性肿瘤以淋巴瘤占首位,40岁以上患者以转移癌多见。  相似文献   

6.
在涎腺肿瘤中,颌下腺肿瘤的发病率仅次于腮腺,但因颌下区炎性包块发病率高而被人们所忽视.某些颌下腺恶性肿瘤又易与炎性包块相混淆[1],使得临床上常出现误诊,因而术式选择及预后也常不尽人意.本文对58例颌下腺肿瘤的病历进行复习回顾,探讨其诊断及治疗中的一些问题.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男性32例,女性26例.就诊年龄5-71岁.病程最短为2个月,最长为30年.良性36例,占62.1%;恶性22例,占37.9%.肿瘤最小直径为2.0×2.0cm,最大直径为12.0×6.0cm.36例入院后均行颌下区CT平扫及增强后平扫、B超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检查. 2 治疗 58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式分别采用肿瘤及腺体切除;肿瘤、腺体切除及同侧舌骨上淋巴清扫;肿瘤、腺体切除及同侧颈淋巴清扫.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的病人均进行放疗和/或化疗.  相似文献   

7.
肌上皮癌又称恶性肌上皮瘤,肌上皮瘤属少见肿瘤,约占所有涎腺的1%,而肌上皮癌则属罕见肿癌。发病部位以腮腺为最常见,以往文献报告的病例几乎均位于腮腺,王洁等报告的12例中,腮腺7例,腭部3例,颌下腺2例。我科收治的一例舌肌上皮癌,现报告如下。患者男,37岁,汉族,因舌尖右?..  相似文献   

8.
颌下腺肿块在口腔科常见,病因较多,治疗方法也不同,作者从1982年—1996年共收治112例,小结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 收治的112例颌下腺肿块患者中,男性74例,女性38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1.4岁。颌下腺肿瘤23例,颌下腺囊肿2例,急慢性颌下腺炎78例,颌下腺导管阻塞9例。颌下腺炎单侧肿胀76例,双侧肿胀2例。 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双侧颈侧区非涎腺、非甲状腺肿块病种的临床特征及分布规律,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对27例双侧颈侧区无痛性肿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恶性肿块17例(63%),其中淋巴结转移癌13例,恶性淋巴瘤4例。17例中40岁以上者12例。良性肿块10例(37%),其中淋巴结反应性增生5例,淋巴结结核4例,颈动脉体瘤1例。其中40岁以下者9例。结论:双侧颈侧区非涎腺、非甲状腺无痛性肿块绝大多数为淋巴结源性肿块;恶性肿块多于良性肿块;恶性肿块以40岁以上者多见,良性肿块以40岁以下者多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唾液腺肿瘤的发病、病理类型等临床特点。方法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973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确诊的唾液腺肿瘤病例2456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回顾分析其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发病部位、良恶性构成比等特点。结果46年间收治的唾液腺肿瘤患者2456例,女性比例占41.9%,男性占58.1%,40~60岁年龄段为发病高峰,其中良性肿瘤1863例(75.9%),恶性肿瘤593例(24.1%),良恶性之比为3.1∶1。良性肿瘤构成比前2位是多形性腺瘤(58.7%)、Warthin瘤(33.6%),恶性肿瘤构成比前2位是黏液表皮样癌(27.7%)、腺样囊性癌(26.1%)。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形性腺瘤的好发部位是腮腺、腭部、颌下腺,而恶性肿瘤中粘液表皮样癌则常见于腮腺和腭部的小唾液腺。本组资料中唾液腺肿瘤发病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近10年病例占总病例数的53.3%。结论唾液腺肿瘤病人数量逐年增加;唾液腺肿瘤的总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大唾液腺以良性肿瘤为主,小唾液腺恶性肿瘤多见;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黏液表皮样癌最常见;40~60岁是唾液腺良、恶性肿瘤高发年龄段。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在25年中(1939~1963)所见的小涎腺肿瘤492例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患者最小年龄为7岁,最大为86岁,平均年龄53岁。良性肿瘤患者的平均年龄稍小一些(48岁)。男女患者几乎相等。492例小涎腺肿瘤中,良性58例(11.8%);恶性434例(88%)。恶性肿瘤中腺样囊性癌是最常见的组织类型,共有174例(35.4%),其次为纯  相似文献   

12.
颌下腺肿瘤143例临床分析王林康,王华涎腺肿瘤约占全身肿瘤发病率的1.2~3%腮腺肿瘤的发病率为涎腺肿瘤的70~80%,颌下腺肿瘤占涎腺肿瘤的10%[1.2],但它的恶性发病率比腮腺高。我科自1967~1992年共收治了143例颌下腺肿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涎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489例涎腺上皮性肿瘤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涎腺恶性上皮性肿瘤840例,腺样囊性癌、黏液表皮样癌、癌在多形性腺瘤中居其前3位;涎腺良性上皮性肿瘤1649例,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基底细胞腺瘤居其前3位。涎腺恶性、良性上皮性肿瘤男女之比为1.13∶1和0.99∶1;平均发病年龄47.86岁和44.86岁;腮腺和腭部为好发部位。结论:腺样囊性癌和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涎腺恶性、良性上皮性肿瘤。  相似文献   

14.
455例颌下腺切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455例颌下腺切除病变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显示颌下腺病变切除中,非肿瘤性病变291例(63.93%),非肿瘤性病变最常见为炎症208例(71.48%);肿瘤性病变中良、恶性分别为106例(64.63%)与58例(35.37%),良性肿瘤明显高于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主要为多形性腺瘤(21.31%);恶性肿瘤以混合瘤恶变多见(8.57%)。本组病变男性高于女性,发病多见于40 ̄60岁之间,作者就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纤维鼻咽镜在上颈部疑似恶性肿块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985~2005年,结合纤维鼻咽镜检查诊治的上颈部非甲状腺非涎腺疑似恶性肿块362例,纤维鼻咽镜一次不能确诊原发灶的则行肿块切取活检。结果:362例疑似恶性肿块经一次纤维鼻咽镜检查活检确诊原发灶215例占59%。结合手术最终检出恶性肿块269例占74.3%,其中原发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43例占16%,转移性肿瘤226例占84%;良性肿块93例占25.7%,其中淋巴结结核42例占45%,淋巴结反应性增生51例占55%。结论:上颈部肿块多为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灶,及时发现原发灶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疾病的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纤维鼻咽镜检查对颈部转移性肿块原发灶的发现和确诊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涎腺肿瘤3461例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了解涎腺肿瘤发病情况、构成特点及发展趋势。方法 :对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195 5~ 2 0 0 2年间收治的 3 461例涎腺肿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良恶性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是 41.3 8岁和 45 .2 0岁 ,良恶性的男女之比分别是 0 .99∶1和 1.3 4∶1。腮腺、腭部的小涎腺和颌下腺分别列为涎腺肿瘤原发部位前3位 ;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基底细胞腺瘤与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腺癌分别列为良、恶性肿瘤前三位。结论 :涎腺肿瘤发病有增加的趋势 ;男性患者的构成比恶性肿瘤高于良性 ;女性患者构成比有增加趋势 ;腮腺和腭部分别是大、小涎腺肿瘤的高发部位 ;多形性腺瘤和粘液表皮样癌是最常见的涎腺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颈侧区非器官源性肿块的临床特征及分布规律,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3年收治的216例颈侧区非器官源性肿块的临床资料。结果:肿块中肿瘤135例(恶性肿瘤104例),炎症52例,畸形29例;各组良性肿块以40岁以下多见,各组恶性肿块以40岁以上多见;20岁以下患者恶性肿瘤以淋巴瘤占首位,40岁以上患者以转移癌多见。结论:颈侧区非器官源性肿块病种呈多样性,分布与年龄存在关系,临床首诊工作中需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8.
涎腺的良性和恶性肿瘤可以发生于任何有涎腺组织存在的部位。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硬腭和软腭的小涎腺、颊粘膜和唇是最常见的部位。也有报告迷走的涎腺组织见于下颌骨、颈部皮肤、脑垂体、乳突、扁桃腺、颈淋巴结、喉和中耳。多形性腺瘤或混合瘤是大涎腺最常见的肿瘤。混合瘤在大涎腺的发生占92.5%;在小涎腺占6.5%。发生在口腔的混合  相似文献   

19.
颌下腺Burkitt样恶性淋巴瘤1例报告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口腔科朱金晓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病理科陈德义颌下腺Burkitt样恶性淋巴瘤,临床上少见,现报告如下:患者蒋××,男,20岁。因左颌下无痛性肿块2个月而于1993年3月6日入院。2月前无意中发现...  相似文献   

20.
早在1954年Foote等曾报道,大约63%的大唾液腺肿瘤是良性的。之后,Spiro等报道在所有的唾液腺肿瘤中,大约23%起源于大唾液腺,其中至少有一半是恶性的。此外有人发现,与腮腺相比较,则颌下腺中的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较高。不幸的是,迄今有关唾液腺肿瘤的病因学仍不清楚。但在众多的经研究的环境因素中,发现维生素A缺乏与恶性上皮肿瘤的增加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视黄酸(13-Cis-Retinoic Acid)和β-胡萝卜素(β-carotene)对大鼠唾液腺肿瘤发生率的关系。实验用年青的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其中一侧的颌下腺接受注射1mg的二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