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的难治症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升高,主要症状是疼痛和不育,严重影响患生活质量。近年来有关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一些新的研究与认识,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从2008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病理确诊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局部病灶切除,术后用药3个月~6个月.14例随访一年未见复发.结论 根据典型的病史和身体检查,可以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作出正确诊断,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多次复发要注意恶变.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系妇科常见多发病,该病具有临床表现多样、症状重、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的特点,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优势,易修珍教授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正气不足、邪毒内侵或脏腑虚惫、湿痰瘀久积成癥的病机特点,提出扶正祛邪并举以治疗虚实夹杂之证,强调注重肝脾肾功能的恢复,辅以祛湿化痰逐瘀,达到正胜邪退之目的,为中医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发不孕患者子宫内膜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并发不孕患者围着床期子宫内膜的超微结构。方法:选择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孕患者10例为研究组,已生育妇女7例作为对照组,选择在月经周期第19-22天刮取少量子宫内膜,进行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异位症患者围着床期子宫内膜出现超微结构改变,内膜表面腺体开口数少,纤毛再生不全,分泌细胞表面微绒毛极少,子宫内膜着床窗的形态学标记-细胞表面胞饮小泡减少 或缺失;胞质肿胀疏松,有的细胞出现核固醇,结论:异位症患者围着床期在位子宫内膜出现超微结构改变,细胞出现轻度变性,可能是其不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傅萍教授认为瘀血内结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主要病机,治疗应化瘀治本,适时结合补肾调周疗法,并辅以中药灌肠,用药灵活,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并总结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13年我院收治的14例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方法.结果 14例患者平均年龄(40±5.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周期性下腹痛,尿频、尿急、尿痛及周期性肉眼血尿;13例行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均辅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药物治疗,全部患者症状得以缓解,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 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典型临床表现,超声、核磁等影像学检查及膀胱镜检查可做出初步诊断;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药物治疗是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何育藩 《广东医学》1990,11(5):18-20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妇科常见的疾病,在诊断上往往易与盆腔炎性包块、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混淆,致延误治疗。我院自1982年6月至1988年6月共有4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含内在性),经剖腹手术病理切片诊断,现结合临床情况对诊疗问题予以探讨。临床资料发病年龄:25~45岁31例(70.5%),46~51岁13例(29.5%)。与妇科住院患者同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官腔被复粘膜以外的部位时,称子宫内膜异位症.虽然异位子宫内膜可生长在距子宫遥远部位,但绝大多数局限在卵巢、子宫骶韧带等盆腔内组织,其临床表现以痛经、月经失调及不孕为主.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是目前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估计3%~10%生育年龄妇女患有此病.  相似文献   

9.
张晓蕾 《医学综述》2014,(7):1327-132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FI)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合并不孕患者生育能力的临床评价。方法对海南省农垦那大医院妇科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EMT合并不孕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EFI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对患者术后3年的妊娠率进行随访。结果通过电话随访112例患者术后第1、2、3年的妊娠率分别为36.6%、14.3%和3.6%,患者术后第1年的妊娠率(37.5%)显著高于术后第2年(14.3%)和术后第3年(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年的总妊娠率(14.3%)显著高于术后第3年(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EFI对EMT合并不孕患者的生育力能够较好地进行评估,对于对指导术后处理的选择以及指导后续治疗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是生育期妇女的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据统计,内异症患者中约有50%伴发不孕[1],而30%以上的不孕症是由内异症造成.即使对之进行手术治疗,仍有近一半的患者不能受孕,而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任何部位所引起的妇科疾病,如在卵巢、子宫骶骨韧带、子宫下段后壁浆膜层、子宫直肠陷窝以及乙状结肠的盆腔腹膜等处,亦可在子宫肌层发生.在临床上,对主诉不孕的妇女,如果输卵管通畅、基础体温双相,子宫内膜反应良好,房事后试验正常者,应考虑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本文分析内异症合并不孕生育期女性63例,探讨其临床治疗情况及与妊娠之间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丹 《广西医学》2003,25(11):2190-219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 ,内异症的发病率近年明显增高。此病一般仅见于生育年龄妇女 ,以 2 5~ 4 5岁妇女居多。内异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1〕。目前临床治疗效果尚不满意 ,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现将其诊疗近况综述如下。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进展1 1 子宫内膜异位症流行病学 :关于流行病学特点 :内异症好发于 2 5~ 4 5岁妇女 ,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 ,可能与医生及患者对内异症的认识提高 ,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开展有很大关系〔2〕。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 ,内异症有其独特…  相似文献   

12.
总结胡国华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s)性不孕经验,胡教授认为肾脾肝三脏功能失常为基础病机,病机关键在于“瘀滞胞脉”。治疗上,孕前通补兼施、消癥助孕,首重补肾健脾以调体,其次周期序贯以调经,怡情调神贯穿治疗始终,同时强调内外合治以增效;孕后固冲安胎,以平为期,临床上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3.
061653 AHSG和IL-6基因多态性与Ⅳ期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相关性研究;061654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病理特征分析;061655 11例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061656 中期因子在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061657 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痛与盆腔病变特点分析。  相似文献   

14.
1症状(1)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疼痛多限于下腹部及腰骶部,可放射至阴道、肛门或大腿。约有30%~50%的患者出现此症状。①痛经。最为常见,约占50%,一般为经前1~2天开始有下腹部疼痛,月经第1~2天最剧,以后逐渐停止。痛经为周期性,随局部病变加重而逐年加剧。②性交痛。主要是深部盆腔疼痛,可能与性生活时引起盆腔器官移位、直接压迫宫骶韧带附近的病灶或牵动腹膜而致的疼痛有关。多见于直肠子宫陷凹有异位病灶或因病变导致子宫后倾固定的患者。(2)月经异常:15%~30%的患者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前点滴状出血或不规则子宫出血等,这些都…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和诊疗标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表现 ,中医称组织内出血为“离经之血”,瘀血积聚 ,继之形成“疒徵 瘕”。古医书记载“痛经”、“疒徵 瘕”等病症应包括本症在内 ,因此本症是“血瘀症”之一。自从 1 30余年前本症被发现以来 ,逐渐被认识。2 0世纪 80年代以后 ,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已逐渐开展。为提高诊断正确率 ,除腹腔镜检查以外 ,通过电子计算机运算 ,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及非参数分析法制成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计量诊断指数表”早已在 80年代初发表应用 ,有助于开展中西医结合的研究 ,因能早期诊断 ,有利及早从中药中筛选出符合治疗本症的活血…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1],处于生育期的30~40岁妇女至少有25%的人患有EM,其中30%~50%的EM患者不孕。EM患者中不孕人群为非EM人群的20倍。2000年Buyalos[2]等首次提出“En-dometriosis-associated infertility”,即内异症性不孕症。1EM相关不孕的发病机理EM与不孕的关系已得到众多学者的认可,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多认为EM相关不孕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1输卵管功能障碍重度EM的盆腔粘连和卵巢巧克力囊肿,导致输卵管卵巢之间解剖关系改变,干扰伞端纤毛运动及输卵管蠕动,影响拾卵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腹腔镜诊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华梅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2):2026-2027
目的:观察腹腔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20例疑似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经腹腔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统计内异症病灶分期情况、治疗效果及术后妊娠率等。结果:本组10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后好转64例(62.1%),缓解33例(32.0%),无效6例(5.9%),总有效率为94.1%。确诊为内异症且不孕的患者治疗后妊娠率41.8%。随访复发9例(9.3%),其中Ⅱ期1例,Ⅲ期2例,Ⅳ期6例。结论:应用腹腔镜可检查、诊断各期内异症。腹腔镜下行手术治疗可减小或消除病灶,减轻或解除疼痛,配合药物治疗改善和促进生育以及减少和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者生殖内分泌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检测血液及腹腔液中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了解内分泌因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不孕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荧光微粒子发光法(MEIA),于卵泡期对78例不孕或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EM合并不孕32例,单纯EM20例,单纯不孕26例)及14名健康绝育的血液及腹腔液进行生殖内分泌激素的检测。结果 EM血中催乳素(PRL)、雌二醇(E2)及睾酮(T)水平高于无EM(P<0.05),EM合并不孕PRL及T高于EM非不孕;重度EM的PRL、E2及T高于中度和轻度EM(P<0.05);无EM的不孕除LH较正常对照组高外,其余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差异;卵泡刺激素(FSH)及孕酮(P)水平在以上各组之间无差异(P>0.05)。EM合并不孕组腹腔液中PRL、LH、E2及T水平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FSH及P与其他各组之间无差异(P>0.05)。EM非不孕PRL高于非EM不孕及正常对照组(P<0.05)、LH则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但低于非EM不孕组(P<0.05),而FSH、E2及P与非EM不孕及正常对照组(P<0.05)、LH则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非EM不孕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除LH较高外,其余各项无差异;不同程度EM组之间除FSH无差异外,其余各项均有差异,重度高于中度,中度又高于轻度EM(P<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特别是合并不孕血及腹腔液中PRL和T水平较高,这可能是EM导致不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李晓青 《医学综述》2011,17(6):893-895
子宫内膜异位症(EM)常引起疼痛和不孕。对于相关疼痛,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不同,但药物间疗效无明显差异。手术治疗可明显降低疼痛评分,但保守手术易复发。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的疗效不确定,尚需进一步研究。对于相关不孕的治疗,研究证实抑制卵巢功能的药物不利于生育改善,不推荐应用。手术对各期EM均有效,控制性超促排卵-人工授精适用于早期EM及手术治疗后的EM。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作为重度EM的一线治疗方案,体外受精作为二线治疗方案。尚需对该病的发病机制进行研究,以从根本上治疗该病。  相似文献   

20.
石璇  毛莉  周萍  高珊 《中外医疗》2009,28(36):85-8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的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系统回顾。结果本组患者中,术前有典型体征及症状者96例,无典型症状经腹腔镜检查确诊或病理证实者34例。原发不孕59例,继发不孕7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150min,平均90min,术中出血量5~50mL,平均35mL,无明显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4.2d。术后美蓝通液检查证实双侧输卵管通畅79例,单侧或双侧通而不畅36例,双侧完全不通15例。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妊娠69例,妊娠率53.1%,复发3例。结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采取积极态度,有条件应首选腹腔镜手术,术后要加强指导,争取尽早妊娠。但对粘连较重的患者,应选择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