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和心理康复,提高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早期护理及心理护理加强患者功能锻炼。结果早期的康复训练及加强心理护理,调动了患者对康复训练的积极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对脑血管偏瘫患者的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心理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促进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最大程度的恢复,有助于患者日后的生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3.
本研究主要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与不进行康复护理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早期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运动障碍严重程度早期康复前后比较,康复组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在ADL)(日常生活活动)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好转率降低致残率,方法简单易行,经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正> 脑血管病是当前人类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三 大疾病之一。脑血管病病人度过了危险的急性期后,大部分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等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给病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康复护理不仅同抢救治疗一样,是减少脑血管病死亡和致残的关键,而且它不仅仅需要在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急性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疗效,并且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对急性脑血管病偏瘫的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更高、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更高、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样本为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样本量保持一致,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案为术后常规基础护理,研究组患者护理方案为早期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50例(简称观察组)和50例常规护理及患者自我随意的锻炼组(简称为对照组),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结果 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患者肢体肌力恢复的进展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偏瘫肢体的致残程度,对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8例,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每组各19例,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护理前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生命体征平稳、没有明显的认知障碍及严重并发症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护理干预时间分为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康复组在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实施护理干预,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非早期实施护理干预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两组病例均在入院24小时内及治疗后1个月对Fugl-mgyer(FMA)进行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 康复组患者的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有显著性差异意义.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有积极的意义,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功能,可减少残障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将8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组。康复护理组除了给患者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护理外,并为患者制订康复计划,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临床护理。通过直接观察,采用量表法(改良的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护理前后评定。结果早期介入康复护理Barthel指数康复护理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早期给予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通过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知程度和治疗依从性,最终实现改善预后、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与致死率的目标。方法采取医院自行设计的"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对疾病认知状况的调查问卷"与"老年人生活、饮食、运动习惯健康行为养成率调查表"对社区内≥60岁的老年心脑血管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开展调查,分析并对比问卷调查表以获得护理干预前后的认知状况。结果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健康行为养成率等方面较护理干预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开展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普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知识,能够明显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以及对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贯彻预防为主,实现健康老龄化。方法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进行老年人心脑疾病知识宣传教育。结果通过近三年的健康教育后,宣教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心脑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对防治老年心脑疾病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民脑血管疾病死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我国城市与农村居民脑血管疾病的危害与死亡特点。方法 根据我国居民病死伤原因资料,对不同性别、年龄、年代,及不同国家地区的脑血管病死亡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脑血管病为我国居民主要死因之一,占全死因死亡的20%左右;其中以脑出血死亡为主,城市和农村脑出血死亡分别占脑血管病死亡的61%和73%。男性脑血管病死亡率高于女性;脑血管病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结论 1989年以来,我国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农村则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且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本研究探讨了年龄、性别、职业及文化程序与脑血管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急症及病房共收集200例经颅脑CT扫描确诊的新发脑血管病患者(TAI短暂性缺血发作及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除外),并于发病后6个月对病人随访,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年龄、职业是脑血管病预后的影响因素,未发现性别、文化程度与脑血管病预后有关。[结论]提示年龄可作为判断脑血管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 了解上海市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居民从事的职业、文化程度、年龄及疾病共存情况。 [方法 ] 将2 0 0 0年人口普查资料和 2 0 0 3年死亡个案记录用DIS居民死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 [结果 ] 心脑血管疾病在业人员中粗死亡率排列最高为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 ,最低为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学历越高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越低。男性各年龄组死亡率都高于女性。高血压、糖尿病、终末期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共存情况较为普遍。 [结论 ]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上海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 ,全社会必须重视这类慢性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7.
陈敏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4):155-156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拟定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应用于术后偏瘫肢体护理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每组拟定的术后偏瘫肢体护理方案;比照组(50例):拟定传统常规护理干预方案展开;试验组(50例):拟定传统常规护理干预方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案展开;就组间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以及总并发症比例展开对比。结果护理前,试验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MBI评分同比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MBI评分明显高于比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总并发症比例(6.00%)明显低于比照组(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于临床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利于MBI评分提升以及总并发症比例的降低,最终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18.
韩颖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9,27(4):349-350
随着早期识别神经发育异常能力的提高,医生们对早期干预的信息需求上升。本文包括了早期干预的神经发育背景、开始干预的时间、主要干预方法和治疗结果的预测因素。并强调,在临床的实践建议下将父母干预和临床干预相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9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语言及肢体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WAB评分、FM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WAB评分、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恢复脑梗死患者的语言功能,促进其肢体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