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正常耳部解剖结构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及轴位,冠状位HRCT的临床价值及选用原则。方法:收集80例经临床专科检查证实无耳患的耳部轴、冠扫HRCT图像资料,与耳局部解剖标本对照分析。结果:逐层总结了正常耳部解剖结构的HRCT表现特点以及耳部轴、冠扫HRCT的不同临床价值及其选用原则。结论:耳部HRCT可清晰显示绝大部分耳部解剖结构及其病变,可对耳部疾病的诊断及指导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和重要的帮助。耳部CT检查应以轴位扫描为主、冠状扫描为辅。 相似文献
2.
正常耳部解剖的高分辨CT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利用高分辨CT(HRCT)研究耳部解剖结构,以便术前能了解有无解剖变异和估价病变范围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材料和方法:选择50例临床上除外耳部病变的病人,作横断面和冠状面HRCT扫描;将所获图像与干颅扫描图像及将重要结构注入石膏后扫描的图像进行对照。结果:通过上述方法总结出横断扫描(以眶上耳线为基线向上扫描)由下至上8个层面和冠状扫描(由外耳道后缘1cm处向前扫描)的由后向前7个层面的耳部各结构的解剖所见。结论:耳部HRCT对耳部的精细解剖结构能直观地显示,由于它能清楚显示颞骨岩部的全貌,对术前选择手术入路和术式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常成人眼外肌的CT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CT测量成人眼外肌正常解剖径线。材料与方法分别测量100例和80例冠状和横轴CT扫描双眼内、外、上、下直肌及上斜肌横径和高径。对用两种方法所测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正常成人六条眼外肌横径和高径平均值为内直肌4±0.7mm、10.7±1.0mm;外直肌3.7±1.0mm、10.0±1.0mm;上直肌9.6±1.0mm、3.9±0.9mm;下直肌8.8±1.0mm、4.4±0.8mm;上斜肌2.5±0.4mm、5.5±0.8mm。下斜肌高径2.6±0.4mm。视神经最大横径5.6±0.8mm。眼眶外侧壁与矢状面夹角47.5±4.8°。结论CT扫描对眼外肌的测量准确、全面且直观。横轴CT对眼外直肌横径的测量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4.
5.
耳部疾病的双螺旋CT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确定耳部疾病的双螺旋CT扫描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45例183耳的各种疾病的CT征象及其特征。结果中耳炎81耳,先天性耳畸形56耳,颞骨骨折34耳,中耳癌5耳,外耳道胆脂瘤4耳,耵聍3耳。结论双螺旋CT扫描对各种耳部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可靠的价值,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常中内耳结构的高分辨率CT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正常中内耳结构在 HRCT横、冠状位上的显示优势并测量部分解剖结构的正常值。材料与方法 搜集正常受试者 90例 (180耳 )行 HRCT扫描 ,所有受试者均以 30°和 /或 15 0°基线扫描。线性测量上鼓室前后径及左右径等径线。结果 (1)锤骨头、颈、柄 ,砧骨体等在横、冠状位上的显示率均为 10 0 % ,其余结构在两个位置上的显示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2 )除锤骨头 ,上、后半规管及耳蜗导水管外 ,其余结构在横、冠状位上的显示优势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3)线性测量结果 :上鼓室前后径 9.5 8~9.84mm,左右径 6 .79~ 6 .97mm,鼓窦入口深径 3.46~ 3.6 0 mm,前庭导水管中份宽径 1.0 1~ 1.0 5 mm,耳蜗导水管开口宽径 3.0 1~ 3.17mm ,前庭左右径 3.5 2~ 3.6 4mm,鼓室窦深径 3.12~ 3.34mm。结论 HRCT是显示中内耳正常解剖结构的优良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感音神经性耳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儿童与非感音神经性耳聋儿童之间内耳解剖结构的差异.方法 36例SNHL患儿和32例非SNHL儿童行颞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扫描,并选择对相关的内耳解剖学指标进行测量,包括轴位耳蜗基底转(basal turn of cochlea,BTC)长度及其内腔宽度、外半规管(lateral semicircular canal,LSCC)骨岛宽度、上半规管(superior semicircular canal,SSCC)骨岛宽度以及冠状位耳蜗高度(cochlear height,CH),比较2组儿童内耳解剖结构HRCT测量指标. 结果外半规管骨岛宽度在SNHL组和非SNHL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耳蜗基底转长度及其内腔宽度、上半规管骨岛宽度、冠状位耳蜗高度在SNHL组和非SNHL组之间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除了LSCC,SNHL患儿和非SNHL患儿的其他内耳结构测量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8.
成人正常眼眶结构的CT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正常成人CT轴位扫描眼外肌的直径标准、眼外肌群直径总和与颧骨间距比值及眼球的正常位置。方法 从10 0例正常成人共 2 0 0个眼球结构中 ,在轴位CT上分别测量眼外肌的直径、颧骨间距、从颧骨间平面到眼球后缘的距离、球后至眶尖的距离及视神经鞘的宽度 ,同时分析眼外肌群直径总和与颧骨间距的比值。结果 眼外肌正常直径范围 :内直肌 2 .7~ 5 .2mm ,平均 4.0mm。外直肌 1.8~ 4.9mm ,平均 3.4mm。下直肌 5 .4~ 9.1mm ,平均 7.8mm。上直肌群 6 .7~ 10 .2mm ,平均 8.5mm。视神经鞘为 3.1~ 5 .6mm ,平均 4.4mm。眼球后缘正常位置为颧骨间线后 8.7mm(范围 5 .4~ 11.9mm) ,球后至眶尖 33mm(范围 2 4~ 42mm) ,眼外肌总和与眶骨间距比值为 0 .2 3(范围 0 .19~ 0 .2 6 )。结论 CT测量眼眶结构简便易行 ,并检出测量的参考层面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耳的解剖及发育特点,初步建立规范化的内耳多排螺旋 CT (MSCT)测量标准。方法回顾性的对81例正常头颅 MSCT 的原始数据进行内耳区放大重建,利用多层面重建(MPR)实现内耳各测量径线最佳显示后保存图像并测量。各测量值不同侧别间、性别间用 t 检验,不同年龄组间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内耳各测量值不同年龄组间、性别间、侧别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骨半规管的走行不全都是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管径以后半规管最大,前半规管最小,高度以后半规管最大,水平半规管最小,宽度以前半规管最大,水平半规管最小。结论初步建立了内耳的 MSCT 测量规范;头颅 MSCT 原始数据后处理后可以清晰地显示内耳的主要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5,(4)
目的 :应用HRCT标准化测量儿童内耳正常解剖结构,为无肉眼可视的微小内耳畸形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对76例正常儿童152耳行颞骨HRCT检查。获得原始图像后行MPR得到测量图层,采用双盲法测量上半规管、外半规管、后半规管的骨管及骨岛的宽度、耳蜗的最大高度和宽度、前庭的最大宽度和长度等,再对各参数行不同年龄、性别及左右耳间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上半规管骨管管腔宽度、骨岛宽度分别为(0.87±0.04)mm、(4.54±0.39)mm;外半规管骨管管腔宽度、骨岛宽度分别为(1.50±0.05)mm、(3.06±0.36)mm;后半规管骨管管腔宽度、骨脚长度分别为(1.12±0.10)mm、(6.17±0.07)mm;耳蜗高度、长度分别为(4.46±0.11)mm、(8.04±0.16)mm;前庭宽度、长度分别为(3.38±0.36)mm、(5.68±0.51)mm。不同年龄、性别及左右耳之间的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儿童内耳的正常解剖结构在颞骨HRCT图像上可准确测量,不同年龄、性别及左右耳之间的内耳骨性结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耳部正常结构多层螺旋CT容积重建技术(VR)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容积重建技术(VR)对耳正常结构的应用价值,并与其他几种后处理技术做比较.资料与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MSCT)机,对20例(40耳)健康志愿者行准直0.5 mm,螺距0.5~0.875 D的螺旋超高分辨率扫描,在此基础上进行VR和MPR、SSD、VE、Ray Sum、MIP/MinIP重建,比较各种重建技术对耳部听小骨及内耳等结构的显示能力.结果 VR对耳部各骨性和膜性精细结构和神经组织均可清晰显示,从显示清晰度来看,依次为VR、MPR、SSD、MIP/MinIP.Ray Sum和VE分别仅对内耳和听小骨显示佳.结论采用MSCT机薄层耳部扫描,VR能从平面和立体直观地显示耳部听小骨及内耳各细微结构,且可全面清晰立体观察膜迷路、前庭及与内听道内面、听神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儿童正常胸腺CT测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272例1月至14岁儿童进行胸部横断CT扫描。依年龄分5组,测量每叶胸腺厚度、宽度、每叶厚度与主动脉弓直径比值T/D、奇静脉弓层面两叶胸腺面积和、胸腺平均CT值,5组数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提示:儿童期胸腺厚度相对稳定,所有5组胸腺厚度均小于22mm。T/D值能反映胸腺与年龄之间的关系,1岁以内T/D值小于1.8,以后随年龄增长呈递减趋势,1 ̄6岁T/D值小于1.2,6 ̄14岁T/D值小于0 相似文献
14.
64层CT正常颅内静脉成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横窦和小脑幕侧窦的常见形态、变异及其临床意义.比较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对颅内静脉(窦)结构的显示率。资料与方法25例CT脑静脉成像(CTV).分别观察VR、MIP对13个颅内静脉(窦)的显示情况。结果25例总共显示494个结构。VR显示481个,MIP显示431个,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上矢状窦、直窦、窦汇、大脑大静脉、海绵窦、大脑内静脉和下矢状窦在VR、MIP两种重组方法中显示率均为100%。大脑中浅静脉、岩下窦、Labbe静脉、Trolard静脉VR优于MIP。小脑幕侧窦两者未见显著性差异。左侧横窦优势型4例,右侧横窦优势型11例,其中横窦发育不良2例,10例为中间型。小脑幕侧窦可分三型。结论CTV可较完整地显示颅内静脉及静脉窦,显示颅内静脉(窦)VR优于MIP;正确认识横窦、小脑幕侧窦的形态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颅脑正常CT表现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观察新生儿颅脑正常CT表现特点,为新生儿颅内疾病的诊断提供正常CT解剖依据,材料与方法,按样本纳入标准选择20例新生儿(包括15例足月儿和5例早产儿)进行头颅CT扫描。结果:发现新生儿颅脑具有白质密度较低,灰白质分界模糊,硬膜窦密度高,基底部脑池和第四脑室宽大,存在透明隔间腔等特点,其中白质密度和灰白质分界影像与实际胎龄关系密切。结论:新生儿颅脑正常CT表现与成人明显不同,在新生儿颅内疾病C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提高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诊断外中耳畸形的水平。资料与方法对22例(24耳)经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病例,术前采用螺旋CT高分辨扫描,将原始扫描数据密集重组后进行多平面重组(MPR)(轴面、冠状面、斜轴面、斜冠状面)、曲面重组(CPR)及仿真内镜容积重组(VR)成像,与手术所见进行详细对照观察。结果手术治疗24耳,外耳道狭窄1耳,骨性闭锁18耳,膜性闭锁3耳。鼓室腔狭小12耳。锤骨畸形或缺如23耳,其中1耳CT见细小锤骨,而手术为缺如。砧骨缺如4耳,砧骨畸形16耳,其中有2耳手术见砧骨长脚长、砧骨粗大,而CT表现基本正常。镫骨细小畸形6耳,其他畸形7耳,镫骨缺如5耳;砧锤关节融合畸形14耳,轻度变形1耳,缺如4耳;砧镫关节融合1耳,不连5耳,缺如7耳;卵圆窗骨性封闭8耳,上述CT所见均与手术相符。手术见3耳圆窗骨性封闭,其中1耳CT表现正常。手术有3耳未见咽鼓管开口,其中1耳CT表现正常。手术见面神经管前位8耳,其中1耳CT表现正常。结论螺旋CT高分辨扫描及其多种后处理成像综合观察,多数可以反映外中耳畸形情况,有利于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