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冠心病治疗的常用外科方法,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0PCABG)缩短了手术时间,避免了体外循环的不良影响,延长了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和减少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等优点,我科2004—05/2008—10共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麻醉3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确切有效的方法。对PTCA术后患者进行早期心理康复,能够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对患者的整体康复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TCA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对29例急性心肌梗死施行PTCA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结果PTCA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出现严重心律失常5例,占17.2%,迷走神经反射4例,占13.8%,穿刺部位出血5例,占17.2%。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TCA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虽较一般冠心患者高,但术后全程监护及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减少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急诊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脏胶原重塑的影响。方法对40例AMI患者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予急诊PCI(急诊组,n=21例)和择期PCI(择期组,n=19例)治疗,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AMI患者发病1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的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以47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诊组与择期组1周PⅠCP及PCⅢ水平均显著升高,PⅠCP/PCⅢ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急诊组及择期组内6个月PⅠCP水平均较3个月显著升高,12个月较6个月显著降低,而12个月PCⅢ水平较3个月显著降低(P<0.05);急诊组与择期组6个月PⅠCP/PCⅢ比值较3个月显著升高(P<0.05),而至12个月时呈两组均呈下降趋势;急诊组6个月PⅠCP水平、3个月PCⅢ水平均较择期组同期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从抑制胶原合成代谢亢进而言,急诊PCI在AMI后6个月内明显优于择期PCI治疗,而至12个月时急诊PCI未进一步显示出此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直接PTCA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治疗中,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或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较静脉内溶栓更能降低早期心脏死亡率及心肌再次梗死发生率,并减少脑出血的危险。因而,直接PTCA已逐渐成为治疗AMI的重要方法之一。作者近3年来对30例AMI患者予以急诊介入性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冠状动脉再通后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探讨急诊PCI术后低血压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接受急诊PCI术治疗的AMI患者420例,根据冠状动脉再通后是否出现低血压分为低血压组和非低血压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及手术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低血压的发生与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420例患者中,低血压组178例,占42.4%,非低血压组242例,占57.6%。在本研究观察的因素中,两组间完全闭塞病变、近段病变、下壁、右心室梗死、右冠状动脉病变、术后TIMI<2级、梗死前心绞痛、CK-MB峰值、术后第1天左心室射血分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完全闭塞病变、近段病变、下壁右心室梗死、右冠状动脉病变可增加AMI患者急诊PCI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梗死前心绞痛可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率(P<0.05)。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可减少AMI患者急诊PCI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而完全闭塞病变、近段病变、下壁、右心室梗死、右冠状动脉病变、术后TIMI血流<2级增加AMI患者急诊PCI术后低血压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治疗11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AMI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病人的护理要点。结果116例中疼痛迅速消失102例,明显减轻14例;术后心电图均无缺血性ST-T改变或新的Q波出现;病人住院3~5d均治愈出院。结论术前加强病情观察,术中与医生紧密配合是顺利进行PTCA的前提;术后良好的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9.
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介入治疗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特征。方法 3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NSTEMI患者42例,STEMI患者26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PCI特点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NSTEMI组女性、老年发生率明显高于STEMI组;NSTEMI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症发生率明显高于STEMI组;NSTEMI组心肌损伤标记物水平明显低于STEMI组;NSTEMI组患者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55%发生率明显低于STEMI组;NSTEMI组多支病变高于STE-MI组;两组PCI即刻成功率、TIMI血流及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NSTEMI老年人,女性发生率高,合并危险因素多,多支病变多见,两组PCI即刻成功率均高,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不良事件与STEMI患者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成形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功能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1例行梗死相关动脉急诊PCI。结果30例手术成功,成功率97%。平均随访时间(3±2.3)个月,全部患者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电图改善,心功能明显改善,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PCI是AMI等高危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AMI)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所以早期使梗死相关动脉(IRA)有效恢复其前向血流,使缺血心肌尽快恢复再灌注是缩小梗死面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目前急诊冠状动脉成形术(急诊PCI术)由于可使闭塞的冠脉迅速再通,改善心肌供血,充分挽救濒死的心肌,已成为心肌梗死后治疗的最主要手段之一。李芝峰和袁正强等比较发现,与传统药物保守治疗方法、静脉溶栓法相比,急诊PCI术可使IRA更有效地充分开通,可更好地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住院死亡率。目前虽然有关急诊PCI术后护理的相关论文比较多,然而PCI术后护理的难点、重点暂无比较全面的综述,针对这一点,笔者主要从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氧疗的护理、心理干预、康复护理等4个护理重点对急诊PCI术后的护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前合并心脏病手术患日益增多,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尤易见于高龄老人。老年人心脏病非心脏手术麻醉的风险比较大。因此,要熟悉老年人各主要脏器功能的生理病理变化,心血管病变程度和代偿能力、危险因素,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药物,监测、预防术中氧供需失衡,术后疼痛应激,低氧血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择期PCI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因AMI入院并接受PCI治疗的75岁以上老年患者,根据其发病至接受介入治疗的时间不同分为急诊直接PCI组(<24 h)及择期PCI组(7~30 d).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PCI结果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诊直接PCI组及择期PCI组的病变成功率和病例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97.9% vs 97.3%.98.5% vs98.3%,均P>0.05),择期PCI组植入的药物洗脱支架比例较高(83.6% vs 71.0%,P<0.05).两组术中无死亡病例,急诊直接PCI组中50例患者合并心源性休克,术后住院期间17例死亡;择期PCI组无死亡病例.无患者进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急诊直接PCI组和择期PCI组分别随访(12.3±9.9)个月和(12.5±10.3)个月,两组心袁发生率及MAC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对75岁以上AMI患者行择期PCI治疗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急性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静脉应用丹参川芎嗪治疗,对PCI术前及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入选病例系诊断为NSTEMI并接受择期PCI治疗的患者共117例,随机分为丹参川芎嗪治疗组(62例),对照组(55例),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β受体阻滞剂,他汀降血脂,低分子肝素抗凝,硝酸酯药物扩血管等)的前提下,治疗组患者在PCI术前接受丹参川芎嗪治疗3~7d。主要观察两组患者在PCI术前及术后罪犯血管TIMI及TMP血流分级。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及入院时心肌标志物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术前罪犯血管基础TIMI血流3级及TMP血流3级的患者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分别为67.7%vs.47.3%,P=0.025,50.0%vs.30.9%,P=0.036。治疗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3级及TMP血流3级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分别为83.9%vs.65.5%,P=0.021,79.0%vs.52.7%,P=0.003。治疗组术后Tpn-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0.86±0.24)μg/Lvs.(2.04±0.33)μg/L,P=0.006]。结论 NSTEMI患者在接受PCI术前应用丹参川芎嗪治疗,能有效改善PCI术前及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减少术中对心肌的损伤,从而有可能改善患者的近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多支血管病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非罪犯血管采用药物或药物+PCI治疗后主要心脏事件及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分析本院7年来接受PCI的78例AMI多支病变患者,其中PCI治疗组36例(占44%),药物治疗组42例(占56%).对比分析两组非罪犯血管采取不同治疗后平均4年的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CI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继发心功能衰竭、再次因心源性疾病入院率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但死亡及心源性死亡率、再次非致命性心梗、靶血管再次的血管化、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等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10).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m)、左室射血分数都有所下降,但药物治疗组下降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左室重量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末左室后壁厚度较治疗前均有所增加,但药物治疗组增加更显著,两组舒张末室间隔厚度、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平均周径缩短率、二尖瓣口多普勒舒张早期最大流速与舒张末期最大流速比率均较前减少;但药物治疗组减少更显著.结论:AMI后非罪犯血管PCI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总死亡率及心源性病死率、再次非致命性心梗、靶血管再次血管化、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并无差异,但心绞痛复发率、继发心袁、再次因心源性疾病入院率等显著降低:心功能相对改善,并与心脏结构性指标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越来越多,冠脉重建是冠心病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对其效果评价报告很多.但对冠脉重建治疗后行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及安全性的文献报告不多.本院自2005年来收治12例冠脉重建术后非心脏手术的患者,通过麻醉科围手术期全程路径干预,手术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越来越多,冠脉重建是冠心病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对其效果评价报告很多。但对冠脉重建治疗后行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及安全性的文献报告不多。本院自2005年来收治12例冠脉重建术后非心脏手术的患者,通过麻醉科围手术期全程路径干预,手术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研究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和溶栓这两种不同的血运重建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不同心功能状态患者心室功能以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首次AMI患者166例,KillipⅡ~Ⅲ级组79例,其中43例行直接PCI治疗,36例予溶栓治疗;KillipⅠ级组87例,其中39例行直接PCI治疗,48例予溶栓治疗。观察所有入选患者AMI后1~2周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行ERNA检查。随访24周观察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于24周时复查ERNA。结果①与溶栓组相比,KillipⅡ~Ⅲ级AMI患者直接PCI组1~2周、24周时心室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KillipⅠ级AMI患者直接PCI组心室功能指标略优于溶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KillipⅡ~Ⅲ级AMI患者住院1~2周、24周时再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3% vs 25.0%、18.6% vs 41.7%,直接PCI组较溶栓组显著降低(P<0.05);KillipⅠ级AMI患者住院1~2周、24周时再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7% vs 12.5%、12.8% vs 22.9%,直接PCI组较溶栓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KillipⅡ~Ⅲ级AMI患者直接PCI较溶栓治疗能更好地改善心室功能,而KillipⅠ级AMI患者直接PCI和溶栓治疗疗效相近。直接PCI术后再缺血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9.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支架植入术,是应用气囊导管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并植入支架的一种心导管治疗技术,其方法是经皮穿刺股动脉,将球囊导管逆行送入冠状动脉的狭窄部位,然后加压充盈球囊以扩张病变部位,使血管内径增大并植入支架,从而改善心肌血供,缓解症状,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极为有效的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重,患者常伴有恐惧、濒死感,加之术前准备匆忙,因此紧急PTCA+支架植入术的并发症显得愈加突出,而如何做好术前预防和术后护理对减少并发症则显得愈加重要。本院CCU科2005年8月~2006年8月,对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实行了PTCA+支架植入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的左心房容积追踪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前、后左心房功能的变化。方法分别于PCI术前和术后3个月应用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通过左心房容积追踪技术分别获得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收缩期左心房充盈速率峰值(dv/dtS)、舒张早期左心房排空速率峰值(dv/dtE)及舒张晚期左心房排空速率峰值(dv/dtA),并计算左心房排空分数(LAEF),同时测量30例正常人的相同参数作为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MI组术前患者dv/dtS、dv/dtE、LAEF、LVEF均明显减低(P<0.05),LAVmax、LAVmin均明显增大(P<0.05),dv/dt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较,患者dv/dtS、dv/dtE、dv/dtA、LAEF、LVEF均升高(P<0.05),LAVmin明显减低(P<0.05),LAV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术后3月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v/dtS、dv/dtE减低,LAEF、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Vmax、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