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s,CPR)在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肝外胆管梗阻患者的多层螺旋CT薄层原始图像,分别用工作站软件进行肝外胆管和扩张胰管的曲面重组成像,分析CPR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定位和定性诊断的能力。结果 53例肝外胆管和全部27例扩张胰管CPR图像清晰,定位准确率为100%,定性准确率为92.5%(49/53)。结论 CPR可以直观清晰地显示肝外胆管和胰管的全貌,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阴性法胰胆管成像(N-CTCP)对胆道梗阻部位、性质以及受累范围的诊断价值。方法 52例临床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中上腹部平扫和增强扫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最小密度投影(MinIP),作出CT诊断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评估该技术在诊断胆道梗阻部位、性质以及受累范围的诊断价值。结果N-CTCP及重建图像质量优良,对梗阻部位、梗阻性质和胆管壁及周围器官结构受累情况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的100%(52/52)、96.2%(50/52)和100%(52/52)。结论 64层螺旋CT阴性法胰胆管成像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具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对胆道梗阻部位、性质及胆管壁与周围器官结构受累情况的诊断准确率高,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曲面重建对诊断胆总管扩张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51例经手术及其中43例又经病理证实的胆总管扩张患者,包括34例恶性病变(14例胆总管癌,11例胰腺癌,9例肝癌或肝转移瘤)和17例良性病变(8例胆总管结石,4例胆总管炎性狭窄,3例胆囊切除术后,2例胰腺炎)均经16层螺旋CT腹部平扫,随后将源像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曲面重建(CPR)。结果 CPR能直接全程显示扩张的胆总管,准确判断其梗阻部位、范围、形态以及与邻近解剖结构的关系,并能鉴别良恶性病变的CT征象,例如,胆总管癌表现为胆总管中段管腔内结节影和肝内、外胆管重度扩张,而胰腺炎合并胆总管结石表现为胆总管与胆囊扩张,横轴位像显示胆总管胰头处结节状结石影。结论 CPR在诊断胆总管扩张及鉴别其良恶性病变中起重要作用,它应作为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4.
胆管下端梗阻性黄疸性疾病的64层螺旋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胆管下端梗阻性黄疸性疾病的64层螺旋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09年9月间84例胆总管下端梗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按良性和恶性分为两组:良胜组32例,包括单纯结石组21例和胆管炎11例(其中6例并发结石)。恶性组52例,其中胆管下段癌11例,壶腹部癌11例,胰头癌30例。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图像后处理采用MIP、MinIP、MPR、CPR等。CT观察指标包括:定量指标:胆总管内径、肝内I级胆管内径、胆总管壁厚度、梗阻部位距肝门部长度;定性指标:肿块有无、形态以及强化程度、肝内I级以远胆管扩张程度、范围、管壁强化程度、有无结石、有无双管征等。结果:所有病例均清晰显示。梗阻部位距离肝门部长度良、恶性组间差别明显(P0.01);而恶性组中胆管下段癌和胰头癌分别与壶腹部癌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指标各组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及其重建方法能够清楚地显示胆管下端梗阻性黄疸性疾病,并有助于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对胆道梗阻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随访复诊证实的30例胆道梗阻病例,通过MSCT的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小密度投影等方法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胆管的结构、胆管壁情况及周围组织结构,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显示肝外胆道结石8例,肝门区胆管癌7例,胆总管癌3例,胆囊癌累及胆管1例,胆总管下端及十二指肠乳头区炎症2例,壶腹癌3例,胰头癌6例,MSCT后处理技术对肝外胆道梗阻的定位准确率>90%,定性准确率>95%。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对胆道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64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曲面重建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临床拟诊为急性阑尾炎而行64层螺旋CT检查和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的病例。其中,CT诊断急性阑尾炎61例,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结果 91.67%(55/60)成功获得曲面重建图像。应用64层螺旋CT曲面重建后,提高了阑尾系膜水肿、回盲肠壁水肿的显示率及阑尾识别率。64层螺旋CT结合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度为98.78%,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5.45%。阳性预测值为98.36%,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 64层螺旋CT曲面重建可以准确地识别阑尾,从而做出急性阑尾炎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MSCT)胆管曲面重建(CPR)与内窥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对肝外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61例经B超检查提示有肝外胆管梗阻的患者均行CT增强扫描和ERCP检查.门静脉期采用3 mm层厚、2.0螺距扫描.原始资料经1 mm层厚、0.625 mm间距重建,获得轴面源图像(ASI),数据传输至工作站做胆管CPR.对比分析胆管CPR、ERCP对肝外胆管梗阻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结果 胆管CPR、ERCP对来源于胆管壁、管腔内的梗阻病变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两者无显著差异性(P>0.05);胆管CPR对胆管外的病变诊断符合率显著优于ERCP(P<0.01);ERCP对十二指肠乳头区的病变诊断符合率高于胆管CPR(P<0.01).结论 不同部位、不同原因引起的肝外胆管梗阻,ERCP、胆管CPR各有优缺点.灵活选取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肝外胆管癌的16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平贵  郭勇  杜秀琴   《放射学实践》2009,24(4):405-407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的16层螺旋CT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对全部受检病例行16层螺旋CT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然后进行多平面重组及胆管曲面重组;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活检)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的各期CT表现。结果:胆总管癌19例,肝门区胆管癌16例。直接征象为胆管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环状不均匀增厚、结节状或肿块状改变。胆管曲面重组可直观显示病变范围及狭窄或闭塞全貌。增强后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以静脉期强化为主。结论:合理应用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等后处理技术,可以很好显示肝外胆管癌的直接征象,对确立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或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检查在胆总管下端恶性梗阻病因诊断中的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64排螺旋CT确诊的21例胆总管下端恶性梗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21例患者CT检查均清晰显示胆管狭窄、胆管壁增厚、胆道外肿块及肝脏、胰腺形态结构变化,诊断为胆总管下端癌9例,壶腹癌7例,胰头癌5例,与手术及病理检查诊断结果相符,定性及定位诊断率达100%。结论 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胆系重建图像清晰、准确,能准确显示胆道梗阻部位、程度、肿块与其周围血管的关系,对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的最小密度投影(MinIP)联合曲面重建(CPR)技术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梗阻性黄疸患者90例,分为2个检查组,仅行MinIP+CPR重建及仅行MRCP成像者分别各40例,另10例同时行两种方法检查,每一检查组各为50例,后将两组图像对胆道结构和胆管壁的显示效果及诊断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根据手术病理或内镜检查结果,进一步评估其对梗阻的定位、定性符合率。结果:MinIP+CPR组与MRCP组对病变的定位符合率分别为90.0%及92.0%,定性符合率分别为90.0%及80.0%,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nIP+CPR图像对胆管癌的定性符合率为92.9%,高于MRCP的41.7%,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SCT的MinIP+CPR胆道成像是胆道梗阻性疾病一种有效检查方法,尤其是对胆管癌的定位定性优于低磁场MRI,更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输尿管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至2013年6月间90例经临床确诊输尿管梗阻病例,所有病例均行64排容积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ting,MPR)、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等处理。结果90例输尿管梗阻中78例由于输尿管结石所致,邻近器官压迫5例,输尿管癌或膀胱癌4例,先天畸形2例,输尿管炎1例。结论64排容积CT平扫及多种后处理技术对输尿管梗阻病因及定位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12月期间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85例,所有病例均应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组(cPR)等技术进行分析。结果CTA可以清晰显示头颈部主要动脉及病变的大小、形态、范围,达到临床诊断要求。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计划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苏蕾  郑颖  杨学华  高剑波  孙强  江波   《放射学实践》2010,25(6):624-62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颌骨内埋伏牙的定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疑似埋伏牙患者行牙列轴面螺旋CT容积扫描,应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齿科软件获得牙体表面立体图像及任意平面、曲面断层图像。结果:38例患者阻生中切牙10颗,侧切牙8颗,尖牙14颗,第三磨牙6颗,多生牙13颗。结论:64层螺旋CT能清晰显示颌骨埋伏牙的形态,唇腭侧关系及与牙列、邻牙的关系,无论对于正畸牵引还是外科手术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胆道立体成像对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螺旋CT胆道立体成像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静脉注射胆道对比剂Biliscopin,对胆道不显影者给予血管对比剂。83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均行上腹部螺旋CT容积扫描,在工作站利用软件将图像处理后得到胆道系统立体图像。结果 50例胆道显影者中,以胆管结石、炎症和胰腺炎致胆道梗阻多见,占48例;33例胆道不显影者中,以胆管癌、胰头或壶腹癌多见,占23例。螺旋CT胆道立体成像可以很好显示梗阻部位以上胆管扩张的程度和形态,可准确确定梗阻部位以及梗阻的原因,区别肿瘤、结石或炎症等。结论 螺旋CT胆道立体成像作为一种准确而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新疆  王山山  毛锡金  王培源  曹新山  王滨   《放射学实践》2011,26(12):1256-125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埋伏牙影像学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97例经曲面体层X片确诊为埋伏牙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将扫描信息利用AW 4.3工作站对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曲面重组、最大强度投影、表面遮盖显示、容积再现技术重组图像.结果:97例埋伏阻生牙患者中64层螺旋CT明确诊断且显示清晰95例,占总数97.9...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不确定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胸部外伤患者386例,筛选出26例患者,共32处不确定性肋骨骨折,将原始图像导入工作站进行多种后处理,包括薄层多平面重组、薄层曲面重组、表面遮盖、容积再现,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薄层曲面重组发现肋骨骨折30处,排除2处,薄层多平面重组发现肋骨骨折30处,排除2处,表面遮盖发现骨折16处,容积再现发现骨折23处。表面遮盖、容积再现在显示骨折的空间解剖结构上有优势,薄层多平面重组、薄层曲面重组在显示肋骨骨折微细的变化上效果良好。结论薄层多平面重组、薄层曲面重组对不确定性肋骨骨折的显示较表面遮盖和容积再现图像更明确。薄层多平面重组、薄层曲面重组结合表面遮盖、容积再现三维重组图像对不确定性肋骨骨折的具体部位能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幼儿气管支气管阴性异物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支气管内镜检取异物的16例幼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患者的128层螺旋CT影像学资料.128层CT低剂量扫描选用个体化方案(100或120kV; Eft.mAs:30~40mA;CARE D()SE 4D:打开);层厚3mm;螺距:1.4;时间1.33s;常规1mm原始重组,记录每位患儿的平均有效剂量(mGy),将容积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并将CT与内镜结果对比分析.结果:16例低剂量扫描图像均符合诊断要求,128层CT发现异物位于气管5例,气管分叉上方1例,右侧主支气管及分支异物5例,左侧主支气管及分支异物4例,双侧支气管均有异物1例.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幼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诊断中的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100%、94.2%.结论:幼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128层CT低剂量扫描能满足诊断,准确评估异物大小、位置、形态及肺部并发症,能减少不必要的支气管镜检及弥补X线平片的不足,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在诊断胰腺癌中的价值。方法45例临床怀疑胰腺癌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并沿着胰管、胆总管进行重组。根据横断面图像及横断面结合曲面重组图像分别对是否有胰腺癌用盲法进行评估。结果45例中的27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资料证实为胰腺癌。对于发现胰腺癌,横断面图像、横断面结合曲面重组图像的敏感性分别为83.4%和92.6%,特异性分别为80.4%和92.8%。结论曲面重组图像易于显示胰腺、胆胰管的全貌,作为横断面图像的重要补充,有助于提高发现胰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胆道闭锁的阴性法64层CT胆胰管成像(N—CTCP)的影像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疑诊为胆道闭锁的52例患儿的影像资料,全部患儿行腹部增强CT门脉期扫描后采用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小密度投影(MinlP)等技术进行重建,观察并比较患儿肝内外胆道、肝门部结构、胆囊、肝脏、脾脏大小等征象的显示情况。结果: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道闭锁(BA组),20例临床确诊为婴儿肝炎综合征(IHS组)。胆道闭锁的N—CTCP影像特征包括:无或小胆囊、肝门区三角形低密度区、门静脉间隙增宽,可见“双边征”或“靶征”。BA组无1例显示胆总管,4例左、右肝管可见,但管道不连续,20例出现肝、脾肿大。小胆囊、三角征及门静脉间隙增宽在IHS组与BA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肝外胆管不显示、肝脾肿大在IHS组与B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闭锁的N—CTCP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肝门区三角形低密度影、小胆囊、门静脉间隙增宽出现“双边征”或“靶征”是诊断BA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