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分泌功能失调与平滑肌细胞增殖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是血管壁两种主要细胞,两者在结构上和功能上有着密切的关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源于循环因子和血管壁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内皮细胞损伤等所导致的分泌功能失调和平滑肌细胞的异常增殖而引起的血管腔狭窄和痉挛是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病理基础。本文从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状态下血管内皮分泌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血管活性物质对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吡咯列酮通过内质网应激致凋亡途径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影响。方法利用β-甘油磷酸钠联合丙酮酸钠制备钙化血管平滑肌细胞模型,予不同浓度(10、50、100μmol/L)吡咯咧酮干预。用Von Kossa染色及茜素红S染色观察细胞钙化程度,用甲基百里香酚蓝法测定各组细胞中钙含量,磷酸苯二钠法测定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及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各组细胞PPAR-γ、GRP78和caspased-12表达。观察吡咯列酮通过内质网应激致凋亡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钙化血管平滑肌细胞其钙含量、ALP活性较普通细胞增多(P<0.01),而吡格列酮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钙化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含量、ALP活性,以及PPAR-γ、GRP78、caspase-12m RNA表达(P<0.05)。结论吡咯列酮通过内质网应激致凋亡途径作用可促进β-磷酸甘油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其作用可能与PPAR-γ及GRP78、caspase-12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分离人脐带中的脐静脉和脐动脉,冰冻切片后以免疫荧光法检测VEGFR-3的表达。结果VEGFR-3荧光信号表达于脐静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以及脐动脉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外周细胞。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均表达VEGFR-3。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长链非编码RNA缺氧诱导因子-1alpha-反义链1(lncRNA HIF-1α-AS1)在缺糖缺氧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细胞缺氧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并建立缺糖缺氧模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方法从95种长链非编码RNA中筛选出缺糖缺氧后表达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激活补体对血小板的作用和随后对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作用.方法:用酵母多糖A激活补体观察血小板变形、凝血活酶表达和膜粘度的改变,观察酵母多糖A处理的富血小板血浆对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生长、DNA含量和膜微粘度的影响.结果:酵母多糖A能引起富血小板血浆的血小板明显变形、膜微粘度增加和凝血活酶表达增加,但不引起经洗脱的血小板变形,新鲜的贫血小板血浆能恢复酵母多糖A引起的作用,但经眼镜蛇毒因子预处理后作用消失.酵母多糖A引起的血小板变形能被依他酸5mmol/L、Mn^2 10nmol/L、河豚毒素40μmol/L或吲哚美辛100μmol/L阻断.酵母多糖A处理的富血小板血浆上清液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但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进入G2期和M期,同时内浆网变粗和游离的核糖体出现,而内皮细胞的线粒体出现空泡.结论:激活补体引起血小板显著变形,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
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耿纪录  陆菊明 《天津医药》1999,27(8):510-512
糖尿病(DM)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与高血糖,脂质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改变,高血压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逐渐认识到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在DM大血管病变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1]。抗氧化剂等治疗则可逆转或减轻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笔者就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与DM大血管病变简要综述如下。 内皮细胞功能 正常血管的舒缩、生长、分泌等功能是由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共同完成的。其中内皮细胞通过合成分泌内皮衍生性血管舒张因子/一氧化氮(EDRF/NO)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或阻断钙离子内流,使平滑肌细胞舒张[2…  相似文献   

7.
小檗碱是黄连的主要成分,属于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调血脂、抗血栓形成、降血糖、抗氧化、抗炎、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和促血管内皮舒张因子释放等多种作用,且能从多个环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综述研究近年来有关小檗碱对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发现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调控炎症因子相关基因的表达、抗氧化应激、减少脂质合成、改善血管内膜细胞等几方面,从而为小檗碱临床应用及研发新的天然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血管损伤后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以及炎症细胞可以产生多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细胞粘附分子和蛋白水解酶,引起白细胞粘附、血小板的激活和血栓形成,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迁移和凋亡以及细胞外基质的增生和重构.炎症因子是指在炎症过程中由细胞释放或由体液中产生的、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又称为炎症介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兔血管内皮和平滑肌增生影响的差异及意义.方法将兔血管平滑肌细胞接种于共培养体系上室、内皮细胞接种于下室建立体外内膜修复模型,观察紫杉醇对兔血管平滑肌和内皮细胞3H-TdR掺入、细胞计数和迁移率的影响,用直线回归法计算紫杉醇对平滑肌和内皮细胞增生迁移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结果在1 nmol·L-1~1 μmol·L-1之间,紫杉醇呈浓度依赖地抑制平滑肌细胞3H-TdR掺入、细胞计数和迁移(n=6, P<0.01).在10 nmol·L-1~1 μmol·L-1之间,紫杉醇呈浓度依赖地抑制内皮细胞3H-TdR掺入、细胞计数和迁移(n=6, P<0.01).1 nmol·L-1紫杉醇对内皮细胞3H-TdR掺入和细胞计数有抑制倾向,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而1 nmol·L-1的紫杉醇却已显著抑制内皮细胞迁移(n=6, P<0.01).紫杉醇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迁移抑制的IC50分别为 10.09±0.47、9.16±0.54 nmol·L-1,对内皮细胞增生、迁移抑制的IC50分别为 19.05±0.35、5.37±0.51 nmol·L-1.10 nmol·L-1紫杉醇作用 20 min 在观察时间内能持续抑制融合内皮组平滑肌增生,而对数内皮组平滑肌增殖在10 d时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紫杉醇在抑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同时也抑制内皮增生,紫杉醇干预后平滑肌细胞增生延迟与内皮细胞再生延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酚酸B(SalB)在不同强度血流剪切应激下对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影响。方法:首先建立层流剪切应激(LSS)模型,利用蛋白质化学印迹Westernblot检测不同剪切时间(1、4、24h)对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细胞内黏附因子ICAM-1的影响;其次利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0、5、10、25、50μg·mL-1)SalB处理内皮细胞后ICAM-1的表达情况;最后血管内皮细胞先用10μg·mL-1SalB预处理24h后,加入LSS[12dynes·(cm2)-1]的剪切应激12h,观察丹酚酸B(SalB)在剪切应激存在下对内皮细胞所表达的ICAM-1的影响。结果:我们发现不同剪切时间(1、4、24h)的LSS[12dynes·(cm2)-1]可呈时间依赖性增加ICAM-1的表达,SalB可呈浓度依赖性降低剪切应激诱导的ICAM-1的表达,这一降低可能是通过NF-κB信号转导途径介导实施的。结论:SalB可通过NF-κB信号转导途径降低LSS诱导的ICAM-1的增高。  相似文献   

11.
陆光华 《贵州医药》1990,14(3):177-178
自从1980年Furchgott等发现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以来,血管内皮就被认为是调节血管平滑肌张力的重要功能单位.血管内皮细胞可通过释放前列环素(PGI_2)、内皮舒张因子(EDRF)、内皮超极化因子(EDHF)、内皮收缩因子(EDCF)等血管活性物质来调节血管平滑肌张力.其中,血管内皮舒张因子具有舒张血管平滑肌和抑制血小板活性的作用,它能介导许多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的舒张  相似文献   

12.
电解Krebs液产生自由基,灌流通过有内皮细胞或去内皮细胞的家兔主动脉;或通过生长在微粒上的小牛主动脉内皮细胞柱;用淋浴生物检定法均检测出由血管内皮细胞或血管平滑肌释放出的血管舒张因子。这种血管舒张因子与用ADP通过血管内皮细胞柱释放的血管内皮舒张因子(EDRF)有类似的性质,即作用时间短暂,并可被同时灌注N-硝基-L-精氨酸(为EDRF合成拮抗剂)或血红蛋白(为EDRF清除剂)所减弱。在去内皮细胞的主动脉,ADP的释放作用消失,但自由基的释放作用仍存在,表明血管平滑肌也可释放,因羟自由基消除剂水杨酸钠能明显减弱电解产生的自由基的这种释放作用,故推测电解产生的羟自由基在释放血管舒张因子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和血管形成素-1促进干细胞动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缺血肌肉转染腺病毒(Ad-)携带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VEGF-165)和人血管形成素-1(Ang-1)基因后引起的细胞动员效应。方法 制作大鼠下肢血管闭塞模型,肌肉内注射Ads-VEGF-165和/或Ad5-Ang-1,以Western法检测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基因导入后在缺血肌肉引起的效应。结果(1)局部转基因肌肉组织高表达人VEGF-165蛋白和人Ang-1蛋白;(2)与对照组相比,接收两因子转染后的骨骼肌纤维间溴化脱氧尿嘧啶(BrdU)阳性的浸润细胞显著增多,呈协同效应。有细胞同时表达内皮细胞、骨骼肌细胞、平滑肌细胞标志性抗原。部分细胞表达CD117^ 并分化为新生微血管的内皮细胞。结论(1)两因子能促进CD117^ 骨髓干细胞动员到缺血组织部位并分化为内皮细胞参与血管新生;(2)两因子可能协同动员召集能在缺血部位聚集并分化为其它类型细胞的干/祖细胞;(3)两因子可能同时作为血管生成因子和细胞动员剂用于缺血性疾病的干细胞移植治疗中,以增强缺血损伤修复效果和节省干细胞用量。  相似文献   

14.
一氧化氮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晶  赵晶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2):1316-1318
一氧化氮 (NO)是一个不带电荷的无机小分子。其结构简单 ,分子量小 ,性质很不稳定 ,其半衰期 (T1/ 2 )变异较大 ,为 5~ 30s。NO具有水溶性和脂溶性 ,极易通过细胞膜 ,可在细胞内外自由扩散 ,十分活跃[1~ 3 ] 。19世纪 6 0年代开始试用有机硝酸酯治疗心脏缺血。1980年 ,美国循环药理学院FurchgottRF及其同事ZawadzkiJV发现乙酰胆碱 (Ach)松弛血管平滑肌的作用有赖于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提出血管内皮细胞可以产生一种促使血管舒张的因子 ,命名为血管内皮衍生舒张因子 (EDRF) [4] ;1989年Moncada发现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血管舒张因子 (…  相似文献   

15.
邓华菲  熊燕  郭征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12):1357-1361
目的 探讨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普伐他汀对溶血磷脂酰胆碱 (LPC)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方法 用MTT法检测LPC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及普伐他汀对LPC促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用直接记数法检测LPC诱导中性粒细胞系K5 6 2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 4细胞的粘附和普伐他汀对LPC所致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结果 用 1~ 10 μmol·L-1LPC孵育血管平滑肌细胞 2 4~ 4 8h后 ,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地诱导细胞增殖 ,而用 0 3~ 1mmol·L-1普伐他汀预孵育平滑肌细胞 1h ,再与 3μmol·L-1LPC共孵育 2 4~ 4 8h ,明显地抑制LPC所诱导的细胞增殖 ;用 3μmol·L-1LPC孵育ECV30 4细胞 12h显著增加K5 6 2细胞与ECV30 4细胞的粘附 ,而将ECV30 4细胞用 1mmol·L-1普伐他汀预处理后 ,明显减少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结论 普伐他汀可抑制LPC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方对TNF-α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在分子水平上探讨复方丹参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用TNF-α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来建立体外平滑肌细胞功能失常的细胞模型。用MTT和流式细胞术测定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活力,用双向电泳、图像分析、质谱鉴定等蛋白质组学技术测定复方丹参方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有影响的蛋白质。结果复方丹参方抑制了TNF-α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TNF-α作用血管平滑肌细胞后有16个蛋白质下调和24个蛋白质上调,复方丹参方作用血管平滑肌细胞后可使这些改变的蛋白质水平有所恢复。复方丹参方可以下调钙调蛋白依赖蛋白激酶、N-ras、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水平,上调p53肿瘤抑制因子、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因子p21的水平。结论复方丹参方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分泌和升高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因子的水平进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是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皮细胞是一个高度活跃的代谢库,表达各种调节分子如具有血管舒张和(或)抗炎、抗凝作用的内皮舒张因子(EDRF)和前列环素(PGI_2);具有血管收缩及(或)促炎、促凝作用的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ug Ⅱ)和血栓素(TXA_2)等;调节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和血循环细胞如白细胞及血小板等,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分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FK506)对缺氧培养条件下人脐静脉血内皮细胞(Hu VECs)凋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HuVECs细胞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A组)、FK506干预组(B组)、缺氧组(C组)和缺氧条件下FK506干预组(D组).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和Hoechst 33342染色分别检测细胞活性和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A组相比,D组HuVECs凋亡率、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或P<0.05).结论 FK506促进了缺氧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从而抑制新生血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各种病因所致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是临床的常见病症,它是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发展成肺心病的中心环节[1]。PAH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但COPD所致的PAH主要是由于肺血管阻力增加所引起[2]。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合成、代谢、分泌多种因子,调控血管平滑肌的舒缩和增殖。调宁蛋白(calponin)为一种平滑肌特有的调控蛋白,它的功能包括抑制平滑肌收缩、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和维持细胞骨架等[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调控细胞增殖、分化的重要因子,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  相似文献   

20.
吴剑  陈志武 《安徽医药》2007,11(8):676-679
血管内皮通过释放血管活性物质来调节血管紧张度,包括舒张性和收缩性两类,内皮依赖性超极化因子(endothelium-de-pendent hyperpolarizing factor,EDHF)是继一氧化氮(NO)和前列环素(PGI2)后在血管平滑肌舒张反应过程中发现的内皮释放的第三类舒血管因子,尽管其作用机制有几种不同类型,但都包括了细胞内Ca2 浓度的升高、钙依赖性钾通道(calcium-activatedpotassium channels,KCa)的开放及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的超极化,最终导致了血管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的超极化。SMC的超极化可以由直接接触机制(包括缝隙连接和细胞间隙的K )和可扩散性化学活性物质机制完成,两种机制不具有排他性,可同时存在于某些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